用自己的“问题”来拯救家庭的高中男孩
2023-07-27赵恺琪
赵恺琪
摘要:青少年表现出的外在行为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问题,有时候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某高一男生因厌学、成绩下降、逃课等问题引起班主任的关注,并推荐他去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了解情况后发现,该男生是在用自己的问题促使准备分开的父母暂缓离婚的进程,进而达成他维持家庭完整的愿望,他把自己作为家庭问题的“替罪羔羊”。心理教师继而对家庭展开辅导,采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个步骤逐步开展工作,改善了该男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结构式家庭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2-0053-04
一、個案概况
小峰(化名),高一男生,外形高壮,说话声音非常小,看起来有些胆小,反应比较慢。班主任带着小峰来接受辅导,原因是小峰又一次在上课期间缺勤,偷偷躲在校园的角落里。
据班主任叙述,大约两周前,小峰也在上课期间偷偷躲在学校的一个隐蔽角落里。这次小峰又在上课期间不见了,班主任在主席台高高的栏杆后找到他时,他面无表情地躺在地上发呆。小峰自述不想上课是因为想找个没人的地方透透气,所以偷偷溜出来找了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这学期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时常交不上作业,本学期的历次成绩严重下滑。开学两个月以来,小峰以各种理由请假多次,也多次向父母表达自己不想来上学的想法。父母的要求比较高,控制欲比较强,很看重学业成绩,因此没有同意。
心理教师与小峰交谈后得知,暑假期间父亲告诉他,父母正在考虑协商离婚,小峰害怕父母离婚,但不知自己该怎么做,内心的情绪也无处消解。了解基本情况后,我判断小峰的问题与其父母有直接关系。
小峰逃离人群、躲在角落是为了处理无法纾解的情绪,当心理教师尝试帮助小峰澄清具体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时,小峰说很难具体描述出来,而是用“我不知道”代替。这暗含着小峰正在经历痛苦的情绪,或许压抑已经成为他主要的应对机制。另外,小峰目前的厌学、躲藏、成绩下滑问题成了家庭关注的核心问题。一方面,这可能是父母高压、控制的教育方式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小峰延迟父母离婚进程的主动选择,小峰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暂时保持家庭的完整性。
因此,我邀请小峰的父母参与到辅导过程中,更是将辅导重点放在了家庭教育指导上。
二、辅导过程与效果
(一)收集信息,扩展对现有问题的关注
我请小峰讲讲自己多次躲起来的原因,以及躲起来后的感受。小峰仍然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通过我的不断共情,他逐渐放松了下来,能够偶尔抬起头去看看窗外,也能慢慢与我进行眼神接触,而不是如刚进入咨询室那般木讷僵硬。
在小峰尽力表达原因与感受的过程中,我同时也在留意小峰的父母。小峰的母亲会在孩子表达含糊不清的时候不请自来地进行阐释和补充,小峰父亲则会对此露出厌烦的表情。小峰的表情与父亲相同,不同的是小峰试图反抗母亲,但遗憾的是他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心理教师:小峰,你已经不止一次找地方躲起来了,是吧?你说躲起来是为了透透气,老师特别好奇,什么情况下你需要找个没人的地方透透气,让自己放松一下呢?
小峰:我也说不好,可能是我感觉特别压抑的时候吧,或者我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也许就需要出去透透气。
小峰母亲:(皱眉)不喜欢的事情……
小峰:我就不能有不喜欢的事情吗?
心理教师:比如今天早晨的班会课吗?
小峰:是的。
小峰母亲:宝宝,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作为学生你就得去做,你知道吗……
接着,我邀请小峰的父母讲讲对孩子上课期间躲起来的看法。另外,我也请父母分别描述自己眼中的小峰,以及双方各自对孩子的发展期待与教育理念。我听到了父母对小峰的不同期待,但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高度一致地表现为“控制”。我想,在家庭中无法反抗的小峰只能在学校中寻找“透透气”的机会。
每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一致,在本案例中,我需要去了解小峰父母在何处体现出不一致,以及这种不一致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如何。在了解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我准备开展第二步的工作,开放机会让家庭成员进行更多的交谈和互动,探索父母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孩子的麻烦行为并使之持续的,并且澄清使小峰问题持续难解的家庭互动模式。
(二)重现互动,澄清家庭结构与亲子沟通模式
我转向小峰的父母提出疑问:父母会不会一起陪同小峰做一些事情?学习、生活、休闲中的任何事情都算。
父母只能想到偶尔一起出行,但是也常会在外出中意见不合。我继续追问夫妻二人如何处理彼此的不一致。
小峰母亲:我们会在不同的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比如我比较看重生活习惯方面,我会要求他睡前必须洗澡。但是孩子爸爸可能觉得没有必要,他有时候会反驳我,这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偷懒。这样的模式更多一些吧。
心理教师:你们不一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比如刚刚提到的洗澡。
小峰母亲:我仍然会去他房间里,可能会做出一点妥协,要求他起码刷牙洗脸后再去睡觉。
小峰父亲:(对峰母)你总是在这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他不爱运动、越来越胖,这些关乎健康的事你倒是完全不理会。非得逼着他天天睡前洗澡,这类是没有必要的小事情。
心理教师:你们常在孩子面前如刚才这般“针锋相对”吗?
小峰母亲:或许吧。其实我们看重的地方不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小峰父亲:有时候也不全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同有争执,可能她也是为了反对我而故意强调一些不重要的小事。
心理教师:(对峰父)您说小峰妈妈其实有一部分是在反抗您,而不是真的因为教育理念与您不同而有争执。那您呢,也有这样的时刻吗?
小峰父亲:或许也有吧,但我没有他妈妈的多。我大多时候还是可以分得清楚的。
小峰母亲:是谁总是和儿子说“别听你妈的”。你认同过我吗?
讲到这里,我已经清楚地感觉到小峰父母之间的不一致,并且他们为夫妻二人的“矛盾”披上了一件教育理念不同的外衣,以此掩饰并回避夫妻之间的冲突。因此,我尝试让小峰父母意识到夫妻二人正在通过对孩子教育的对立和争夺来表达对彼此的反抗。
接着,我将焦点从父母如何对待小峰转移到夫妻二人的关系。在询问两人能否积极沟通并尝试解决两人之间的冲突时,小峰父母反倒给出了一致的答案——难以做到,甚至很少交流。在小峰的家庭里,父母都在不断地争夺对孩子的掌控权,对孩子高要求,同时也表现出高控制。这既是夫妻二人对亲密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夫妻关系疏远这一核心问题的回避。我直接询问了小峰父母是否有离婚的打算,以及为何几个月过去仍保持着婚姻关系。小峰父母表示他们确实已经有离婚的计划,但是这几个月小峰的各方面状态都很差,两人希望孩子的问题解决后再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
最后,我询问小峰对父母之间暗暗较劲的看法和感受。小峰说自己也感觉到父母在生活中的诸多不一致,所以他总是需要时刻留意自己是不是“一碗水端平”。他不想伤害父母中的任一方,虽然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父母之间总是出现矛盾这件恼人的事情,但在得知父母有离婚打算的时候,变得更加积极去平衡和协调三人之间的关系。小峰边哭边说,自己也常常感到无力,不知道如何改变家庭关系,导致这个学期的状态很差,心情不好,对学习、人际交往都提不起兴趣。
可见,小峰的家庭关系中暗流涌动,父母之间的较量时刻都在发生,小峰既是被动也是主动地成了家庭冲突的“调停者”。只不过,小峰最初是作为父母相互拉扯的施力对象,由于平衡难以维持,婚姻关系走向破裂的势头使小峰及他表现出来的“问题”将父母聚拢在了一起,夫妻二人在这股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形成合力,试图一起解决小峰的问题。可以说,表面呈现的是小峰的学习、情绪问题,实则是家庭关系出现了亟须弥补的裂痕。我将我看到的家庭互动模式以及对小峰问题的理解解释给小峰和他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认同。
(三)商讨计划,讨论各自愿意作出的改變与行动
通过问询、引导互动的方式,家庭中的互动模式越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于小峰以及其父母而言,这是第一次对家庭关系的深刻觉察和理解,也是一次全新的认识与思考。在问题的形成、维持层面,我与这个家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个关系问题在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强有力的或者说处于优势中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更大。因为相比于弱势的一方,优势的一方各方面会更加成熟,更容易理解问题并做出积极行动。在这个家庭中,小峰的父母既是处于优势的一方,也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因此,我先邀请小峰的父母谈谈他们各自愿意作出的改变和行动。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探讨与澄清,小峰的父母清楚地意识到他们首先需要处理好夫妻二人之间的问题,只有夫妻之间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小峰逐渐意识到父母的问题不需要他担负责任,小峰才能真正从父母的婚姻问题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投入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当中。在商讨改变行动的环节,我带着小峰父母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认知展开讨论。在我的陪同和引导之下,我与小峰父母一起商讨出以下改进计划:
1.回到夫妻关系中,逐渐尝试有效沟通;
2.不把对伴侣的情绪和需要投射到孩子身上,不让孩子成为夫妻二人对抗彼此的替罪羔羊;
3.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夫妻二人先行沟通商讨,达成基本一致后采取具体的行动;
4.允许孩子在家庭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孩子积极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5.在进行重大家庭决定时,邀请孩子参与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离婚。
6.如有婚姻关系咨询的需要,可以主动进行家庭婚姻咨询。
对于小峰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婚姻是否继续维系不是本次咨询要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小峰的父母意识到他们将孩子拉进了一场家庭战争,父母要做的是理性、平和地处理两人之间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无论两人选择修复还是结束关系,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选择是成年人理性考虑后协商一致的结果,父母的态度和做法能够传递出他们对自己关系的责任感。小峰也能意识到自己无须为父母的关系担负责任,他就不再需要用自己的“问题”来维持父母的婚姻,而是选择以更积极的方式,有界限地参与到家庭的重大决策中。
(四)个体会谈,帮助小峰渡过眼下的难关
在本次辅导的最后,我邀请小峰与我单独聊聊。我们坐定后,小峰长舒一口气,他表示自己心里轻松了很多,也主动询问我之后该怎么做。
我向小峰表达了对他的共情和理解。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完整、和谐的,但是不应该以牺牲幸福感为代价来保持刻板的家庭完整结构。归根结底,父母婚姻关系的存续在于他们二人的选择,这是他们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决定理应被尊重。
接着,我给了小峰几个建议。
第一,希望小峰能够在心理上与父母的婚姻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尝试从三角关系中逐步脱离出来,专注于父子、母子这两对关系,与父母分别保持情感的亲密和健康的互动。
第二,如果父母最终选择离婚,小峰可能会有一些情绪的波动,心理教师愿意陪伴他渡过这个情绪难关,帮助他调整情绪,接受现实。
第三,小峰要在逐渐从父母婚姻问题脱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和兴趣转移回学习和生活,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小峰需要积极参与同伴群体的人际互动,获得人际支持,也需要主动投入学习任务,找回自己的学业成就感。
小峰暂时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于是我与小峰约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每周来接受一次心理辅导,我会协助他做到与父母的婚姻问题分离,并逐渐将精力投注于自身发展之中。
三、辅导反思
在本案例中,小峰是家庭糟糕互动模式的替罪羔羊,他试图以自身的问题来修复父母二人的婚姻裂痕。我们在过往的工作过程中也常常会发现,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是具有功能的,在小峰的案例中更是如此。因此,心理教师需要敏锐觉察并主动介入家庭中开展工作。从家庭系统的视角来看,针对学生个体的辅导仅仅是在一个保持不变的系统内部的微小变化,如果能对整个家庭系统进行干预和调整,则会引起系统本身发生积极转变,使之逐渐成为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环境。
本案例采用的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技术,分四步对家庭开展工作,分别是:
(1)拓展目前的主诉;
(2)着重探索使问题持续存在的互动;
(3)结构化地集中探索过去;
(4)探索相关的改变方式。
在本案例中,夫妻二人的婚姻关系不是核心问题,因此,根据咨询目标进行了内容的调整,省略了第三步对夫妻二人人格成长的探索,而是一同带着对问题的认知直接探索改变的行为。在第四步我又对小峰进行了单独辅导,帮助小峰应对眼前困难。
在接待小峰及其父母时,我问了很多的细节和具体情况,由于篇幅原因并未一一呈现。细节的澄清创造了在咨询室重现互动的空间,夫妻之间压抑的冲突、亲子之间剪不断的纠缠、彼此失去边界的互动活现在所有人面前。心理教师的共情与好奇打开了互动之窗,恰当的解释使问题的本质更加清晰,家庭成员的认知被转化的同时,他们也会认真思考未来的行动计划。小峰的问题不是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家庭成员对问题形成一致认知是解决小峰问题的关键。
在后续几次针对小峰的单独咨询中,小峰逐渐学会与父母的婚姻问题保持界限,在积极主动投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成绩也正在平稳回升。小峰的父母也主动告诉我,他们决定再为自己的婚姻和孩子努力一把,准备接受持续的婚姻关系治疗。
编辑/ 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