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特征探究
2023-07-26陈晓瑜
陈晓瑜
关键词:媒体融合;纪录片;叙事特征;视听特征
纪录片的拍摄将真实生活作为素材,通过真实人物、事件、历史讲述生活中的故事。与商业片不同,纪录片在影视行业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承载着讲述生活、讲述历史的责任。在媒体融合视域下,主流文化对纪录片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纪录片应在创作方法、创作模式上进行改良,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扩大受众范围,彰显自身价值。
媒体融合视域下纪录片的特征
趣味性
根据选题分析纪录片的主要特点,相比传统纪录片而言,融媒体视域下的纪录片一改原本严肃的基调,整体呈现出趣味性较为浓厚的特点。除战争类的主题之外,其他类型的纪录片多是将内容表达与受众需求融合在一起,在选题上更加新颖,内容上更加精良。
简短性
融媒体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缩减了原本的时长,原本长达1小时以上的纪录片,现在大多在30分钟以内就能完成故事和内容的讲述,并以新的视角、新的讲述方式使纪录片向微纪录片的方向发展,很多小视频因储存空间小、内容精炼在网络中被受众广泛接受。
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纪录片的主题内容更加多样,在保留纪录片真实记录内容的基础上,创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主题,自媒体人员也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之中,使得纪录片在网络平台中快速流传。
媒体融合视域下纪录片选题及特征
战争与和平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纪录片开始受到创作者青睐,在媒体融合的视域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娱乐化影视内容的选择,历史发生的战争事件逐渐被大众所遗忘,人们不了解战争的残酷,过度追求娱乐文化。创作者们利用媒体融合时代下纪录片发展的优势,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战争中争取和平的故事。此种类型的纪录片期望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珍膳当下的和平。创作者们在以战争、和平为主题的选题过程中,将原本内卷化、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在备大纪念日推出该类纪录片,利用自媒体平台推广纪录片,使纪录片的深度、广度得以保障。
环保与自然
媒体融合视域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圈,媒体将新闻、政务、商务等模式加以灵活应用,形成了备具特色的内在激励,并将政务深耕板块融入到新媒体之中,孵化新的产业链。环保问题是我国发展高度重视的问题,以环保与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也采用系列的方式,在主流媒体、自媒体中播出,形成政务与商务合作的纪录片创作模式。这种选题模式及播放形式使得媒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增加了纪录片的价值。《蔚蓝之境》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展现了海洋生物的神秘与活力,强调人们对环保的敬畏与尊重,在哔哩哔哩、西瓜视频上播放量超过了数千万。《转山》作为一部宣传低碳环保的纪录片,将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该纪录片以影视的方式,在爱奇艺等自媒体平台上播放。在媒体融合视域下,纪录片将内容扩散到互联网中,并逐渐呈现出生态融合的特点。
社会与生活
在融媒体环境下,通过电视观看新闻、获取信息的人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受众在自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观看影视作品。在社会民生类的纪录片选题上,创作者也越来越倾向于制作精炼、短小的纪录片内容。电脑纪录片也逐渐向微纪录片的方向发展,很多微纪录片采用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吸引受众观看社会与生活类的纪录片。其中微纪录片《回家》在好看视频上播放量达到上万次,并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感想。微纪录片以小成本、制作简短、内容精简吸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与民生类的纪录片,备大短视频平台、媒体平台也纷纷吸纳大量此类纪录片资源,使得社会与生活类纪录片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同。
历史与文化
创作者在以历史与文化为主题创作纪录片时,将新媒体作为文化宣传平台,采取符合人们收视习惯的纪录片创作方式,增加纪录片主题的显著性。采用宏大的叙事模式显然并不符合媒体融合的需要,创作者们在将碎片化的信息联系起来之后,使得纪录片呈现出了新的生命,并在选题上更加明显。例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按照国宝的类型、品类展开,使用文物讲述历史,使受众在短短5分钟的时间内即可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可以充分感受到纪录片的乐趣。
媒体融合视域下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以小见大,立足受众视角
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平铺直叙的讲述,并将原本单调的内容细致化,从受众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参照受众的生活,将社会风情、人生百态讲述给受众。例如,在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创作过程中,虽然将我国的“一带一路”作为纪录片的背景,主题也比较大,为符合媒体融合下受众的内在需求,该纪录片脱离原本宏大叙事的桎梏,将平民百姓生活充分展现出来。从细节着手符合媒体融合生态性,故事中主人公更加普通、平凡,受众可以在纪录片人物中找到生活映像。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官方主流媒体的权重不断降低,采用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显然并不适合,而通过平民化创作,使得人物情感得以充分发挥,体现出纪录片的人文关怀。
打破常规,丰富叙事情景
纪录片在叙事上通常从观察者或者讲述者的视角推动故事的发展,以全知视角宣传和说教。在融媒体视域下,纪录片的创作突破了常规,通过丰富叙事情景的方式,展现人物、事件,连通了内视角、外视角和全知视角,使得纪录片的叙事情景更加丰富。例如,在纪录片《人生一串》中,将国人的烧烤情结作为主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展现了各地城市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将纪录片的镜头延伸至街头巷尾,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烧烤美食背后独特的情感。他们从烧烤师傅、游客、本地人等角度出发,展现了爱情、友情等人生百态。因此,媒体融合视域下的纪录片叙事呈现出多情境的特征,通过视角的串联凸显了纪录片的主题,深化了纪录片的内涵。
铺设悬念,增强故事性
悬念和冲突是纪录片中的主要元素,为符合媒体融合视域下受众对纪录片的多元化需求,将纪录片故事化成為创作者们的主要手段,这使得纪录片的可观赏性有所提高。在保留纪录片原本纪实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描述进行融合,引导受众在故事情节中不断思考。例如,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中,创作者首先为受众铺设悬念,以问题情景、寻找方案、确定方案、收获成长的叙事方式,将悬念元素融入到国宝历史发展的故事讲述之中。这种讲述方法并非单纯讲述某个国宝的文化内涵,而是通过引发受众思考的方式,使用悬念调动受众的心理。在很多民生类的纪录片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采用故事性的纪录片表达方式,用于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的审美和需求,甚至利用弹幕互动、投票等方式,提高受众的参与感。
深化主题,挖掘情感元素
融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为了增加媒体的受众面,在渠道融合、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纪录片主题的深化,挖掘纪录片背后的情感元素,使得受众可以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感悟。《舌尖上的中国》是我国比较知名的纪录片,其在使用自媒體拓展传播渠道的同时,弱化了原本的纪录性和新闻性,将故事与美食进行融合,使得受众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在主题的表达上,将饮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将食品与生活结合,受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调动了潜在的内心情感。在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的主题叙述中,一改原本悲情的故事叙述,将知己、伙伴关系的构建过程作为主题,淡化悲情的同时,也挖掘了受众内心的情感元素,使得纪录片叙事更加科学。
媒体融合视域下纪录片的创作建议
优化纪录片节目创作体系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自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当某一个时事热点产生后,会迅速以短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中传播,且大多数的内容以主观性表达为主。纪录片是记录客观事实的影片,虽然与目前自媒体、新媒体在内容上有所差距,但在选题上大同小异。因此,纪录片也应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要,在明确具体选题的同时,注重“纪录片+政务商务服务”的模式,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深耕纪录片的板块打造,孵化符合融媒体传播渠道的产业链。例如,央视在纪录片的打造过程中,与新媒体平台开展合作,在爱奇艺的纪录片模块中上传影片资源,用于节目的传播。在纪录片创作过程汇总时,也注重主题的选择和题材的优化,并在纪录片的素材信息搜集、选择、编排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在切实保障纪录片节目内容真实的前提下,避免出现“泛娱乐化”的情况。同时,在节目创作过程中,按照确定题材、突出价值、艺术表现优化、视听体验升级的方式,切实保障纪录片的创作体系可以满足融媒体发展的需求。
增加纪录片故事讲述趣味性
融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应改变以往单方面叙述的方式,将原本专业化的内容平民化,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这样可以被大多数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融媒体具有广阔的受众空间,目前,人们收看新闻的渠道变成了移动终端和PC端,受众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主动性,且选择性较多。为了突破纪录片原本针对高学历受众,拓展受众范围,应增加纪录片故事讲述的趣味性,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或网络流行语言等,将原本的单方面叙述转化为多元角度的叙述。例如,在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的创作过程中,将历史环境、历史古城与唐诗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讲述方式,将唐朝时期的历史展现在受众的面前。在故事讲述过程中,以碎片化的记录方式和宏大的清晰叙事,通过片段之间的不断关联和联系,使得纪录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突破了固有的内容和思想,巧妙讲述和构思,使得受众对纪录片产生了观看兴趣。
注重纪录片拍摄方法的应用
融媒体视域下纪录片的创作也应在拍摄手法、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完善,切实利用新型的技术增加镜头感,使得纪录片的镜头突破原本单薄非线性空间叙事的方式,从而使得纪录片的美观性有所增强。目前,航拍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多个拍摄视角之间的转化,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出景观形象。融媒体背景下,人们对镜头的审美、空间叙事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创作者在利用画面展示纪录片基本叙事单元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航拍技术的应用灌输给受众整体的地理空间概念,随后对镜头画面之中的人物、动物、景观等进行表达。我国纪录片在创作方式上充分利用拍摄技巧展现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为《航拍中国》,在空间叙事上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散点化和快节奏的故事分布方式,使得受众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内解读历史文化。而在大景别创作和全景式创作过程中,也呈现出了立体化的中国形象,给予受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应采用独特的拍摄方法,注重奇观美学的技术突破,使得纪录片在画面表达上更具说服力。
扩展纪录片的视听表达元素
融媒体视域下的纪录片在视听表达上也突破了原本的桎梏,更加注重视听元素的科学应用。在画面上,除采用真实画面之外,也通过动画剪辑的方式,使得画面富有动感。跟随着生动画面的展现,使得受众逐渐进入到故事视野之中。同时,在使用同期声、旁白等讲述故事过程时,实现画面与声音之间科学对接,使得画面呈现饱满、生动。创作者借助网络化、数字化的传播方式,让纪录片的视听元素更加丰富。例如,在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时,受众可以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表达情感和建议,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与其他受众展开交流与讨论。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过程中,以自媒体平台为依托播放节目,很多受众在观看到有关家乡的美食时,利用弹幕表达了思乡之情。在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创作过程中,在语言应用上没有添加任何引导、自夸性的话语,同时通过视听语言将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在受众的面前。因此,纪录片在视听元素的应用上,也应符合媒体融合发展下的受众需求,符合受众的审美,采用画面和地缘符号,展现纪录片中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力量,使得纪录片呈现出真实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纪录片具有独特的选题特征和叙事特征,在保留原有纪录片纪实性、价值性的同时,也要从表现特征角度出发,给予受众独特的视听体验,使得纪录片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创作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视域下,越来越多的娱乐文化成为人们推崇的内容,作为包含知识类、教育类、纪实类的纪录片,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探讨如何凸显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