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类节目的国际传播视觉语法话语分析
2023-07-25景熹唐泰茂
景熹 唐泰茂
摘 要:“文化立台”的河南卫视推出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视觉语言建构打造了自身的文化IP,这些节目也成为了优秀国际传播素材。本文采用话语分析法,分析了这些节目的视觉语法构成,揭示了视频文本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旨在通过这些节目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及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提高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视觉语法;话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005-03
基金项目: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校级科研重点课题:“翻译符号学视阈下国际新闻传播话语建构与编译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度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城市文化视觉传播策略创新科研团队成果之一(CXTDN2019004)。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发挥中华文化感召力并建构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2021年,“文化立台”的河南卫视先后推出了《唐宫夜宴》(春节)、《芙蓉池》(元宵节)、《纸扇书生》(清明节)、《祁》(端午节)、《龙门金刚》(七夕节)、《墨舞中秋帖》(中秋节)、《有凤来仪》(重阳节)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些节目的成功不仅让河南卫视打造了自身的文化IP,重塑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因此,可以作为优秀的国际传播素材。
学者梵·迪克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可以划分为语言和话语(言语)两个维度,语言是抽象的表达规则,话语则是某种语言规则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文本。话语是语言规则和社会场域之间的交汇点,话语分析中存在诸多视觉语法,随着视频与短视频在新媒体中成为主流表达方式,视觉语法的作用得到了凸显。根据学者Kress和Leeuween的观点,视觉语法在话语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图像或视频表达的含义,他们认为图像或视频所传播的内容更连贯,并且能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许多重要意义。视觉语法具有三种元功能,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本文基于视觉语法的这三种元功能分析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旨在探究国际传播的最佳话语表达。
一、再现意义:话语矢量的建构
图像或视频的再现意义建立在矢量的基础之上,矢量即图像或视频中有运动痕迹的对角线[2]。一般来说,矢量的形成必须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图像或视频的主体即为矢量动作的发出者,他们与动作的承受者或环境形成了矢量。由此可见,再现意义能够向受众展现出图像或视频中各个元素的运动轨迹与变化趋势,让受众更直观地观看图像或视频,并实现文化上的共融和情感上的共鸣。再现意义主要分为叙事图像、概念图像两大类。
(一)叙事图像:场景的创置
每一种再现意义的叙事图像都有互动参与者和再现参与者,互动参与者往往指观看该图像或视频的人,再现参与者则指图像或视频中所呈现的事物。这在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也适用,即观看节目的受众就是互动参与者,而节目中的演员与所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便是再现参与者。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拥有广泛的互动参与者,河南交通广播相关数据显示,这一系列节目全网点击量总和超200亿,有关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超50亿[3]。并且,这一系列节目也有丰富的再现参与者,由于这些节目几乎都以舞蹈的形式呈现,所以舞蹈演员与所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与舞蹈布景、舞蹈道具之间的关系。在《唐宫夜宴》中,节目刚开始的舞台布景是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展现了诸多国宝级藏品,如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唐三彩等;随着一段古筝旋律响起,舞台布景变成了《千里江山图》,并通过VR、AR技术让受众产生了“人在画中”的在场体验感;紧接着一段号角声出现,舞蹈演员列队进入皇宫,“夜宴”正式开始,舞台布景也变为了皇宫的通道、红墙和宴会。这些舞台布景的变化,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唐文化的美妙。此外,这一系列节目的舞蹈道具还包括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箫、箜篌、笛子、琵琶、鼓等,这些道具也巧妙地创置了话语场景。
(二)概念图像:文化的再现
概念图像不同于叙事图像,主要表现的是话语广义、静态方面的特性,尤其擅长表现话语文化象征意义方面的特征。节目《唐宫夜宴》的整体情绪是喜庆、欢快的,并且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唐代文化的精髓。不管是作为舞台背景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唐宫的红墙,作为舞蹈道具的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胡旋舞本身,都能把受众“带回”到大唐盛世。此外,《唐宫夜宴》节目最后出现了众多鲤鱼造型,这是一个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具象话语表达:一方面,唐朝皇帝姓李,李与鲤同音;另一方面,在道教文化中,鲤鱼是仙人的坐骑,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鲤鱼在唐代的地位颇高,最终形成了“鲤鱼崇拜”,唐代的达官显贵身上都要佩戴鱼符和鱼袋。這些静态的概念图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我国唐代文化的重要特点,即自然崇拜基础上的文化输出与兼容并蓄。
二、互动意义:话语交互的形成
互动意义是指图像或视频中的参与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能够解释被表征的参与者和受众之间的社会关系。互动意义主要包括接触、社会距离两部分。
(一)接触:想象关系的建立
接触是被表征的参与者和受众之间建立的想象关系,是被表征的参与者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接触可分为索取行为和提供行为两种。索取行为是由被表征的参与者的视线构成的,具体表现为被表征的参与者看向镜头外,与受众有视线上的交汇,它将被表征的参与者与受众连结起来,从而建立了联系;提供行为是指被表征的参与者看向其他地方,而不是直接看向受众。
索取行为是在被表征的参与者和受众视线交汇的情况下形成的。被表征的参与者一般正面看向镜头外的受众,仿佛在向受众传递信息、表达情绪、寻求认同。在节目《祁》中,虽然被表征的参与者(即舞者)与受众的视线交汇并不多,但是,该节目将唐代“飞天”与《洛神赋》相结合,并进行了舞台化、场景化的艺术渲染,使得受众能够从“水下洛神”这一具象中产生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从这一意义来说,被表征的参与者(即舞者)已经实现了与受众的接触。被表征参与者的索取行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受众带入话语情境中,并迅速形成话语互动,产生共情效果。
提供行为是在被表征的参与者和受众视线不交汇的情况下形成的。被表征的参与者眼睛看向其他地方,从而引起受众视线的迁移,带出更丰富的视觉信息。在节目《唐宫夜宴》中,被表征的参与者多次看向其他地方,不与受众的视线直接接触,这些“看”的行为同时也是画面从舞台转换到大明宫巷道、皇帝宴请宾客等场景的瞬间。
(二)社会距离:互动情境的实现
社会距离是通过景别来实现的,不同景别意味着被表征的参与者和受众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从社会距离角度来看,可着重分析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画面。根据拍摄范围的不同,这三个景别分别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距离,由近景到中景再到远景,依次体现出被表征参与者和受众之间由密切到疏远的社会关系。其中,远景镜头中人物往往只占据画面的一小部分,受众可以看到被表征参与者的整体形象,也能将他们置于周围环境中去感受图像或视频想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节目《芙蓉池》的开场是一个远景镜头,通过视角的移动,展现了洛阳应天门的全貌与元宵节放烟花的热闹场面;紧接着用近景镜头和背面视角,展现人们纷纷登上城楼欣赏美丽烟花的场景,这种代入感拉近了被表征参与者和受众之间的社会距离,让受众觉得仿佛是自己置身人潮中“看”到了这一美丽景观;随后音乐响起,被表征参与者开始翩翩起舞,此时画面采用中景镜头、正面视角,受众能清晰地看到舞者手拿荷花灯、身穿黄色曲裾舞裙。不仅如此,远景的固定镜头与近景的移动镜头交替出现,正面视角与俯拍、仰拍视角流畅切换,全方位地呈现了唐代流行的传统踏歌舞,形成了一个更为立体的视觉性话语表达单元。
三、构图意义:话语审美的达成
构图意义不同于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主要分析图像或视频本身的架构,相对来说更具客观性。构图意义除了还原话语的原来意义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构图意义针对的是图像或视频本身的要素,主要分为信息价值和突出度两个方面。
(一)信息价值:重点信息的明确
信息价值是构图意义分析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元素在图像或视频中所处的位置来评判元素信息重要程度的一种方法。元素在图像或视频中可处于左、右、上、下、中的位置,根据“两两结合”原则可形成左右、上下、中心三组构图。一般来说,图像或视频的构图是左右的就是左右构图,这种构图画面左侧的内容是给定的信息,即受众熟悉的或已知的信息;画面右侧的内容则是新信息,即受众未知的或即将要接触到的信息,这是一种“已知-未知”模式。图像或视频的构图是上下的则是上下构图,这种构图画面上侧的内容向受众传达的是理想化的信息,下侧的内容向受众传达的则是现实、真实的信息,其信息价值是由理想到现实的递进,即“理想-现实”模式。当图像元素聚焦于画面中心位置时就是中心构图,這种构图是为了突出中间位置信息的重要性,而中心位置之外的边缘部分就是次要信息,即“重要-次要”模式。节目《龙门金刚》以洛阳的龙门石窟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飞天”降临佛会的场景(“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龙门金刚》一开场是左右构图,“飞天”舞者从画面左侧飞入,预示着画面右侧将会有未知的信息出现;通过镜头的切换,“飞天”舞者又从右侧飞入,左侧画面则呈现了巨大的卢舍那佛佛陀造像;紧接着是上下构图,“飞天”舞者从天而降,预示着“飞天”舞者从壁画来到了现实;最后是中心构图,展示了“飞天”舞者的正面近景,突出了重要信息。
(二)突出度:审美情趣的培养
突出度也称显著性,是指图像或视频中各元素对受众不同的吸引程度,通常与图像的大小、锐度、色彩对比和其他背景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受众可以直观地判断图像或视频中具有显著性的内容,因此,他们能够与传播者享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共融,最终通过中华文化感召力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纸扇书生》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唯一一个全程由男性舞蹈演员群舞演绎的,演绎地在嵩阳书院,该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000米的峻极峰下,风景秀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此外,《纸面书生》也是唯一一个从白天场景过渡到夜晚场景的舞蹈节目,白天场景呈现的书卷气质与夜晚场景展现的静谧闲雅,都凸显了节目的诸多构图元素(如色调、色彩对比、形象等),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也逐渐提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节目《墨舞中秋帖》更是以舞蹈演员独舞的舞姿为笔,以墨为本,以黑白二色为基本色调,突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墨这一文房四宝的喜爱与重视。节目《有凤来仪》运用男女双人舞的形式,突出了“火”这一视觉元素,展现了凤凰涅?之美,表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凤凰图腾的祥瑞之意。
四、结 语
只有准确分析图像或视频话语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实现话语矢量的建构,促进话语交互的形成和话语审美的达成,才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发挥文化软实力,最终通过中华文化感召力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提高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http://www.moj.gov.cn/pub/sfbgw/gwxw/ttxw/202106/t20210601_424961.html,2021-06-01.
[2] GuntherKress.TheoVanLeeuween.ReadingImages:TheGrammerofVisualDesign[M].Routledge,2020.
[3] 河南卫视,这次翻车了?[EB/OL].https://www. toutiao.com/article/7060376089771737614/?upstream_biz=toutiao_pc&source=m_redirect&wid=1684116069648,2022-02-03.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