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16-01-04邹龙凤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使用多种符号来传达信息,即所谓的多模态化。话语分析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转变。本文主要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功能为理论基础,利用克瑞斯和凡利文的视觉语法理论,分析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会徽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从而帮助读者准确解读会徽所传达的含义。
【关键词】多模态;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视觉语法
一、引言
新媒介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符号、图像、颜色和字体等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因此,多模态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韩礼德(1978:12)认为,在众多的人类交流方式中,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除了语言,在话语中,一些其他的符号也可以被用来表达含义(张德禄,2009:24)。
在此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从会徽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对会徽进行了分析;以帮助读者充分理解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由图像——中国的传统元素;文字——2013,山东,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还有颜色——各种各样的颜色组成。就结构而言,会徽的外层是由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C构成。字母C代表着中国艺术的高层次、高标准。会徽的内层是由中国艺术节永久性会徽构成。会徽中间部分的图案是古汉字“艺”字的变形。“中国艺术节”的中英文形式环绕在汉字“艺”的周围。克瑞斯和凡利文认为如果一个语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符号组成,那么这个语篇就可以被看成一个多模态语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包括图像、颜色和文字,并且每种符号都表达了其特殊的含义,因此,此会徽可以被视为一个多模态语篇。
三、视觉语法
克瑞斯和凡利文认为语言学语法包括视觉语法,正如语言学语法决定着单词如何构成句子一样,视觉语法决定着各种符号如何构成一个语篇。凡利文借鉴韩礼德的语言学的三大功能语法,建立了分析图像的框架,主要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图像进行了分析。
1、再现意义
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李战子(2003:2)认为,矢量可以从尺寸、构图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色彩及显著性等方面来判断。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中手指的指向或小鸟的目光投向都可构成明显的矢量,因此,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是一个典型的叙事图像。中国艺术节永久性会徽中心图案是中国古石鼓文“艺”字的变形。当把“艺”字看作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时,同样有两个矢量,其中一个由小鸟的视线构成,另一个由小鸟嘴的指向构成,这展现了中国艺术生机勃勃,体现了艺术的永恒发展。由于汉字书写方式及汉字丰富的含义,这赋予了“艺”字多种解释,但所有的这些解释都共同表达了人们对中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期盼和积极的准备,表达了人们对艺术的向往。
2、互动意义
在互动意义中,图像可以与观看者互动,并且传达观看者对图像中的场景所持的态度观点(Kress&VanLeewen,2006:110)。图像的人际功能体现为互动。实现这种互动意义的四个要素有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1)接触
韩礼德(1994)区分了四种基本的言语功能,即提供信息,提供货物和服务,索求信息,索求货物和服务。在此会徽中,同时体现了提供图像行为。当我们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的主体看作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时,图中鸟的眼睛视线投向右上方时,这个矢量表达了一种提供行为,提供的是一种对中国艺术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的向往,以及对蒸蒸日上的中国艺术事业的美好祝福。
(2)社会距离
克瑞斯和凡利文(2006)对社会距离进行了区分:远景,中景和近景。而此会徽采用的是远景,客观地表达了会徽的寓意:中国艺术事业正在展翅腾飞,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广阔空间蓬勃发展。
(3)态度
态度表达了某种观点,不同的视角体现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克瑞斯和凡利文(2006:149)指出,平角暗示平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是采用水平视角拍摄的。观看者的视线处于水平状态,读者与图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展翅欲飞的小鸟意在倡导中国人民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十艺节中来,为祖国艺术事业的腾飞贡献出一份力量。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意味着“再现元素和互动元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其结合的方式”(克瑞斯、凡利文,1996:125)。克瑞斯和凡利文分析了构图意义的三种因素即信息值,显性和框架。
(1)信息值
此会徽属于上下结构,上面是图像,下面是文字。其中上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最外面环绕的是中国传统的如意元素,表达一种理想信息——祥和如意,和谐安康,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对安康生活的美好愿望。镶嵌在如意中间的中国艺术节永久性会徽则表达了人们对艺术的赞美和对中国艺术节百花齐放、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嵌在如意下方的是文字“2013.山东”,表达了现实信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山东举办。最下方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中英文,同样表达了现实信息——此会徽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专有会徽。
(2)显性
图像的显性主要通过尺寸、颜色、亮度、视角等设计实现(韦琴红,2009:43),此会徽中蓝色与绿色搭配的吉祥图像展现了山东独特的魅力。吉祥图像无论从颜色搭配还是外观造型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镶嵌在字母C中间的中国艺术节永久性会徽填充了各种颜色,以暖色调为主,与空白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空白背景的使用使该会徽的凸显性增强。
四、结语
在此篇论文中,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克瑞斯和凡利文的视觉语法,作者主要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徽进行了分析。作者对多模态话语构建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然而,本论文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作者只对部分色彩,如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等进行了分析,因此,还有待于提高。
本文给人们对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些见解和灵感。而且作者相信多模态研究将应用于除了会徽以外的更多领域,如教学、广告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Baldry,A. and P.J Thibault. 2006.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 [M]. London: Equinox.
[2] Halliday, M.A.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M]. London: Arnold.
[3] Kress, G & Leeuwen, T.V. 1996. Reading Images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
[4] Van Leeuwen, T.&Jewitt, G. 2001. Handbock of Virtual Analysis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5] 李战子.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5.
[6]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J]. 外语学刊, 2007,5.
【作者简介】
邹龙凤(1989—),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