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探究”类文本如何实践教学评一体化

2023-07-24翟常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任务驱动

翟常德

摘 要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宜整合听说读写,抓手是阅读,核心是任务,既要立足单篇维度,也要着眼单元维度,还要关注评价维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探究”中让学生习得语文技能。

关键词 活动探究 教学评一体化 任务驱动

根据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丁卫军)工作室研修计划,笔者近期上了一节《最后一次讲演》的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之时,首先引起我思考的,是这篇基于“活动·探究”单元的演讲词应该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怎么教——以怎样的任务情境来驱动;以及如何科学评价教与学——教学效果。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词,被编入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活动·探究”单元。演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能展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是语文学习强化听说读写的有效教学形式。《教师教学用书》在该单元“编者意图”中指出,“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从表述来看,三个任务之间是用两个“逗号”,而非“顿号”断开,则表明,三个任务更侧重于由读到写再到实践,由基本能力到综合素养的渐趋复杂的教学路径。也就是说,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可教内容很多,涉及单篇课文本身的阅读教学、演讲词的风格特点教学、写作教学、演讲技巧教学、演讲词的语言教学,等等。但是,基于这一篇,上好这一课,都需要教吗?需要涉及到哪些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又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呢?备课时,笔者带着这些教学问题,对《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笔者反复备课,探讨,试课,修改,前后形成了三个教学设计,最终明晰了基于“活动·探究”演讲单元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维度。

一、单篇维度——从微观角度立足这一篇

教材由一篇篇的单篇文章构成,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研读这一篇,应该成为教师教学首要的关注点。程翔老师就明确表示,文本解读是基础,单篇教学不过时。

《教师教学用书》中,《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篇”的教学重点有三点: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由此可见,《教师教学用书》把演讲内容及观点、演讲者的情感倾向、演讲者的语言特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本是肃穆、庄重的场面,却被混入的特务搞得乱七八糟。面对此景,闻一多先生怒火中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情感澎湃,痛斥了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深情缅怀了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吹响了继续斗争的战斗号角。因为涉及具体的语境,且认为学生很难模仿。在首次备课时,笔者也认为本课教学,在学生了解了演讲的一般知识外,应该以欣赏、感受、体会为主。

基于此,形成了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感受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以及强烈的爱憎情感。

3.欣赏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4.培育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梳理内容,把握观点。

2.感受演讲者的语言特点,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任务一:“超级演说家”节目制作组邀请大家参加“指定篇目演讲”节目制作,指定篇目为《最后一次讲演》。

要求:

(1)阅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演讲者、演讲内容、听众三个要素。

(2)演講者情感是如何传达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技巧呢?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

过程:学生阅读文本,讨论交流,结合具体语段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明确:

演讲者——关注演讲背景;内容——关注演讲了什么;听众——关注敌人和进步人士。

情感传达——鲜明的褒、贬语言;大量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多种句式的交替穿插;不同人称代词的穿插、交替、反复使用,等等。

小结:这篇演讲之所以能引起现场人员的共鸣,成为激荡人心的演讲名篇,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即鲜明的演讲主题,真挚的情感倾向,灵活的语言技巧。

2.任务二:如果节目组让大家自由选取文中某一个或几个节次来演讲,你准备选哪个?

学生自由选择相关节次,先自由试读,再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不同句式的表达,充分利用相关演讲技巧,切身体验即兴演讲的特点。

3.任务三:有两部电影,都涉及到了此次演讲,但是,两位演员的讲演形式明显不同,你更认可谁的演讲?说说理由。

这一环节,教师分别播放影视作品《解放》和《建国大业》中董照与吴刚饰演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欣赏两位演员的表现风格,比较有何不同。

4.任务四:以“我的梦想”为话题,进行一段即兴演讲。要求:观点清晰,感情真挚,技法得当,有感染力。

在完成上述教学设计后,笔者将其发给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丁卫军和市教研员、特级教师李晓奎,请求指导。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演讲语体是依据不同的交往场景和目的需要,在交际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因此,演讲者既要有演讲者意识,同时更要有听众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场域中感受风格,感悟情感,要最大限度的考虑学生的活动,而非使学生游离于场域之外,只做旁观者;且任务驱动宜呈现整体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两位老师的话,让笔者茅塞顿开,拓宽了笔者的教学思路。教学如何确定内容?又如何以适恰的任务来驱动?教师要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既要关注单篇教学目标,也要关注单元教学目标,以活动任务为核心,通过对阅读、表达、展示、评议等活动的整合,形成一个“带有活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交际性的自主学习体系”。

二、单元维度——从宏观角度着眼这一类

《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获取有益的启示,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2.了解写作演讲稿的常见技法,运用阅读所得,学习撰写演讲稿。

3.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演讲的技巧,进行演讲实践,举办演讲比赛,在“演讲—聆听—评议”的综合活动中提高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中,多使用“感受”“把握”“学习”“实践”等动词,尤其第3个单元目标,更加明确了应该“读”与“讲”相结合,在具体的活动任务中提高学生演讲的能力。演讲词的特点之一即对象感和现场感相结合,这就要求师生在演讲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必须还原演讲现场。《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现场感很强,极具针对性。为了揣摩语言,还原现场,笔者突破了“注重欣赏、体会”的教参要求,从单元维度,努力通过任务驱动,来更好的连接“读”和“讲”。为此,笔者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把握观点,体会情感。

2.揣摩语言,初步感受演讲语言技巧,如人称变化、句式变化、对比、褒贬,等等。

3.任务驱动,借助文本,模拟演讲。

【教学重点】

任务驱动,揣摩语言,感受演讲技巧,模拟演讲。

【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闻一多演讲的主题和情感态度,厘清演讲相关内容的主要受众。

2.任务驱动一:如果学校准备举行以“文化昆仑·精神脊梁”为主题的红色诗文文化节活动,其中,活动内容有“红色文章我推荐”和“红色文章我来演”两个环节。

(1)在“红色文章我推荐”环节中,我们班要拍一个推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微型视频,请大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或词句,每人说几句话,来介绍此文的演讲艺术特点。你准备从哪个角度,选取哪些内容推荐。

(角度建议:演讲的主题、情感倾向、演讲技巧、句式运用,等等)

(2)示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向大家推荐的红色文章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演讲词,主题鲜明,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比如文章第二节,反复使用“光荣”一词,表达对李公朴先生崇敬与赞颂之情,与反动派的“无耻”形成鲜明对比。

明确:这里以微型推荐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探究该演讲词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师给出指导和例子,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提供支架。

3.任务驱动二:小张同学准备在文化节“红色文章我来演”环节中演讲此文,但是,他发现文中对闻一多先生的动作、神态等肢体语言的标注只有三处。有些语言在表达时,小张也不确定用怎样的声调、表情,或加上怎样的肢体动作,请你选择其中某个语段帮助他设计一下,争取获得好的名次。

明确:学生在设计演讲语言的过程中,深刻感受闻一多的情感倾向,体悟即兴演讲的语言特点,逐步进入演讲的情景状态。

4.任务驱动三:如果文化节的主办人员,从我们班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自由选择其中某个片段或节次来演讲,你准备选哪个?请在小组内演练,然后,在全班展示,争取在活动中,展示最好的自己。

明确:在前面“读”“品”的基础上,进行“演讲”的模拟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为后续“单元任务三”演讲比赛做准备。

5.总结

做好演讲的几个要素: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情感真挚,鼓动现场;句式多样,技巧娴熟;表情丰富,肢体恰当。

在名师工作室成员间交流时,他们一致认为教学设计美中不足的,是评价环节的缺失。那么,如何设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呢?

三、效果维度——从量表角度评价这一学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借助学生评价与反思,动态生成评价量表呢?这一想法得到了丁卫军老师及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赞许。经过反复斟酌,笔者形成了第三次教学设计,决定在完成“任务驱动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成共识,动态生成演讲的评价量表。

下面是此环节的教学实录。

师 请同学们选择文中某个语段,帮助小张同学设计演讲的舞台效果,争取让他在活动中获得好的名次。

生 我幫助设计的语句是第2节文字。这里应该是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们的无理取闹,义愤填膺,用手指着下面的特务,怒目圆睁,厉声痛斥。第6句话,还要有轻蔑的意味。两个“无耻”,后一个声调要比前一个还要愤怒。

生 我帮助设计的语句是第4节的后半部分。这里以短句的形式,连用设问句和感叹句,揭露反动派虚弱的本质,告诫他们“没有几天了”,语气应该是轻蔑中带有自信,语速不宜过快。

生 我帮助设计的是最后一节。这里是在号召、鼓舞,所以,音调应该高昂而自豪。说到“我们不怕死”的时候,应该拍一拍自己的胸口;说到“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时候,应该右手握拳,向前上方有力挥动,并停留两秒钟。

……

师 同学们设计的都非常细致,很好。如果我们同学作为评委,你认为应该着重从哪些方面评价呢?

生 要关注语气、音量、节奏,符合情感的起伏变化。

生 举止自然、大方、得体;能较好地运用体态语言。

生 演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演讲效果要好。

生 关键是演讲时要像闻一多先生。

师 根据同学的意见,我们可以归纳为语言表达、形象姿态、演讲效果三个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板书。)

师 实际上,老师把这些内容画成一张表,再配上分值和星,就成为了演讲的一张评价量表。

上表为量性评价量表,是依据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或学习表现分为不同层次,通过综合性语言或个性化描述,给出评价性的语言,并配以不同分值,以此量化方式来评价。

这一评价的突出优势,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在不同维度下以分值的方式进行呈现,直观明了,快速获得印象分数与效果评定,便于教师教学反馈,也易于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引起反思,触发深度思维的碰撞,予以知识与技能的强化。

这样,在推进“任务驱动二”的过程中,师生形成了关于演讲的评价共识,为下一教学环节“任务驱动三”模拟演讲打好了基础,形成了标准,利于学生自评与互评,也于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评”的一体化。

这节公开课上完后,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反思三次备课和实际上课的过程与效果,笔者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活动·探究”类文本在教学时既要立足单篇维度,也要着眼单元维度,还要关注评价维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探究”中让学生习得语文技能。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邳州市岔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任务驱动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任务”案例研究
小导游课程,开启口语交际新课堂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