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10-15杨柳鸣

关键词:演讲统编教材新闻

杨柳鸣

摘 要: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单元任务的形式出现,而且任务指向非常清晰,学法指导十分明确,三个维度任务的梯度设计科学严谨。其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指导是否到位。

关键词: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新闻;演讲

一、“活动·探究”单元的特征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活动”和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演讲活动”,与以往的课程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它们以单元任务的形式出现,而且任务指向非常清晰,学法指导十分明确,三个维度任务的梯度设计科学严谨。从这两个单元来看,笔者以为,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具有以下特征:

(一)文本选择典型多元,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从“新闻”“演讲”这两个单元的编排可以发现,在具体的篇目之前都有明确的任务解读。这为教师教学明确了内容,指明了方向。“任务一”中的四篇课文是有典型意义的,可见编者的别具匠心。如“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消息两则》,两则消息的设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典型;第二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能给学生很鲜明的印象;第三篇《“飞天”凌空》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是“新闻特写”和“通讯”,较第一、二篇更加完整,并且有一定的文学性。这样的序列,为学生学习新闻打开了一扇窗,为他们的生活实际阅读作了知识的奠基。

同时,文本的多元性也能激发课堂的丰富性。在“演讲”单元中,《最后一次讲演》的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分明层次,《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风趣幽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庄严正式,都会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演讲的特点,也为他们撰写演讲稿和开展演讲比赛奠定了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所以,对于“活动·探究”单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每课都有一个侧重的学习点,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叠加运用知识。在学完这一组课文后,学生要对该单元内容的主题特点、分类、写法、语言等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方法点拨简明突出,学法指导有章可循

从开篇的任务介绍,到“新闻阅读”“演讲阅读”策略,这两块知识性的内容给学生的文本阅读初步打下了基础。前三篇的新闻课文和前两篇的演讲课文都带有旁批,这些旁批的设计或是为学生解答疑问,或是让学生感受到此处文本的特点,颇具匠心,以免让学生有较大的阅读障碍。后面的课文虽然没有设计旁批,但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的能力,所以其学习可以利用自我旁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配套的《作业本(语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开展。

“任务二”和“任务三”的实践环节指导,条理也是十分清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再去引用其他过多的课外资料,只需引导学生去理解书本上的程序性知识,并在阅读课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即可。

二、“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

“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指导是否到位。

(一)任务一:系统阅读趋向情境与思维

既然“活动·探究”单元是以任务形式开展的,那么学生的阅读就不用拘泥于以往一课一教的形式,而是可以将“任务一”的四篇文章打通进行教学。对此,《作业本(语文)》的设计就是很好的指引。笔者在“新闻”和“演讲”单元的教学中,就以《作业本(语文)》的设计为纲,设置了课前预习:

初步阅读四篇文章,完成《作业本(语文)》的“活动热身”部分。

这项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对单元的主题任务有个初步感受,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去阅读“新闻稿”或“演讲稿”。

结合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作业本(语文)》和教材的“课后任务”,笔者对“任务一”的四篇课文的教学一共安排了六课时:

第一課时围绕新闻的结构特点、信息筛选进行教学,主要关注三则消息。

第二课时围绕新闻的语言特点、主观倾向进行教学,关注的是细节品读。

第三课时是阅读实践课,关注新闻的背景和导语,并结合对《作业本(语文)》相关内容的指导进行课外阅读。

前三课时主要指向的是消息这一知识体系,由一篇到多篇,由课内到课外。

第四课时主要围绕新闻特写进行教学,关注新闻中文学性的创作手法和意义。

第五课时围绕通讯进行教学,除了巩固文学性创作手法的运用外,还要学习初步感知新闻的标题和引语,再进行课外读报活动。

第六课时是总结归纳、不同新闻体裁的对比等,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进行知识储备。

经过“新闻”单元的实践,笔者发现,“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活动可以更自由些,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在篇目之间探究共性、比对差异,这个过程才是学生高阶思维的体现。所以,在“演讲”单元,笔者设计的任务是:把四篇演讲稿视作一个整体,进而去探究演讲观点、演讲思路、演讲风格、演讲语言等。其实,相比“新闻”单元,“演讲”单元的内容更多,也更具个性,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培养中提升的,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反而会有更好的收获。

(二)任务二:实际操作指向言语与交际

两个“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二”,都指向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会看新闻到会列提纲、会采访,从会读演讲稿到会列提纲、会撰写,都有一个从学习、模仿到独立运用的过程。这既与“任务一”是否起到一个根基的作用有关,也与教师能否有序开展活动有关。

学生虽然见过采访,但是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接触过采访。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借助教材中的“采访指导”自我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采访的基本要求:确定采访事件,草拟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礼仪。

对于采访事件,在“新闻”单元教学的时候,我校正好第一次开设拓展性课程,于是笔者就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采访,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草拟采访提纲。《作业本(语文)》有对新闻采访前期准备的介绍,包括具体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中的要点记录等。学生对这一任务的兴趣十分高,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采访,有的学生采访了开发拓展性课程的老师,有的采访了相关同学,还有的采访了校领导……在整个过程中,虽然采访现场十分热闹,但在采访中话题的推进、被采访者言语的记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在采访时十分积极投入,但在写新闻稿时却发现内容无法连贯地表达。可见,活动的设计还缺少对风险的预测。所以,在“演讲”单元的教学要求撰写演讲稿时,笔者就进行了“风险”预测:首先,要写好一篇演讲稿,所选择的话题要有话可说,教材中“我的梦想”“让爱永驻心中”“书香,伴我成长”这三个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竞选校级干部”这一话题受众面不广,所以不推荐学生选这个话题;其次,就是所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对象和场合,这点在之前的“口语交际”板块有所涉及,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再次,演讲稿要有条理性,对此《作业本(语文)》上的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作用。

(三)任务三:综合运用走向多元与发展

“新闻”单元的任务三是新闻写作。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关于“学校第一次开设拓展性课程”的消息;第二个任务是为同样的内容写一则通讯,要求用上恰当的文学手段。在写作前,笔者要求学生自学写作指导,并参照《作业本(语文)》上的写作评价设计写作目标。

此次写作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应用型的写作。虽然有了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的铺垫,但学生独立写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去观察、筛选信息、关注新闻表达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就同一新闻事件创作出消息和通讯两种样式的作品,学生对两者的异同必须了然于心。这其实也是新闻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体现。

“演讲”单元的任务三是举办演讲比赛。这个活动是十分体现综合性的,学生不仅要会“说”,还要会“讲”、会“演”,更要会“组织”、会“评价”、会“选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个演讲赛的特点是:人人是选手,先要在组内选拔;人人是评委,再将每组推选的在班内选拔;人人是组织者,在年级比赛上,学生担任主持人、评委团、后勤组、字幕组、巡场组、音乐组等角色。这些能力,只靠常规阅读是无法培养的。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口语交际之即席讲话”这一专题,在演讲比赛中增加了一分钟即兴演讲环节(每位选手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三、“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反思

反观这两次教学实践,启发颇多。

(一)完善学情评估

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希望学生在新闻采访的时能够找到“人咬狗”这一新闻点,但从实际看,这一要求过高。同时,在新闻写作的环节,学生不能完全区分消息和通讯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有些四不像。究其原因,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空有理论介绍,没有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基本能力,学生“不会转换”,缺乏对自己采访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转换”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出现问题是笔者事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在“新闻”单元教学的基础上,“演讲”单元教学中的活动開展相对就比较顺利了。“任务一”的学习,不仅铺垫了演讲的知识,还结合《作业本(语文)》中的学生演讲(通过扫二维码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同龄人的演讲)及对其进行初步评价,为学生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此外,在创作演讲稿时,也没有强行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某篇演讲稿一味进行模仿,而是鼓励学生对教材推荐的话题进行“原生态”的创作。当然,问题还是存在,即学生创作的演讲稿缺少一定的逻辑性。其实,这是因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到知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当然,这种能力在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的过程是可以慢慢养成的。

(二)细化过程指导

虽然教材和《作业本(语文)》的指导是非常清晰和有效的,但仅仅按照流程完成教学还是不够的。任何活动,只有一次,是起不到细水长流的功效的。所以,教师可以以“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为起点,鼓励学生定期开展同类活动,如鼓励学生定期在班内开展演讲比赛,甚至每节语文课都可以就某个点进行主题演讲或者即兴演讲。所以,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要细,要持之以恒。

(三)形成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忽视了评价规则,以致学生不知道自己创作的新闻稿是否达标。所以,在“演讲”单元的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了评价和细节的完善,教学效果较好。当然,问题还是会有,即经过教学,笔者发现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且缺少一定的思维性。其实,当前的一些评价理论如SOLO分类理论、PISA测评、NAEP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评价。当然,教师不需要向学生全面地展示这些理论的条条框框,只要把这样的思维方式介绍给学生即可。

猜你喜欢

演讲统编教材新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