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
2023-07-24廖萍
摘 要: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建立由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合作的协同育人队伍。时代赋予英语专业教师角色新的内容,育人理念的传播者、课程育人的设计者、协同育人的践行者,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要求,立足新角色以多种方式来提升自我的育人水平,积极参与到高校协同育人的大格局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协同育人;英语教师;角色定位;能力提升;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16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hould be set up by the joint effor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English teachers play the new roles of being the propagator, the designer and the practitioner of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follow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 times, adapt to the new role and cultivate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the educating abilities. In this way English professional teachers can fulfil the moral education task effectively.
Keyword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role positioning; capability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提升途径研究”(2021SJA1460)
作者简介:廖萍(1975-),女,汉族,广东兴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1],构建合适的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专业知识水平,从而办好展示出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
一 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协同育人是指教育者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要素功能,通过有效地协调、配合对受教育者开展教育的活动[2]。要实现新时代课程思政要求,必须推进协同育人。
(一) 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是“同向同行”的合力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的主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注重情感灌输,激起学生共鸣是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要同向发力,共同育人,其中专业教师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承担思政教育责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高度融合。
(二) 协同育人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目前的高校思政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有各自关注的重点,缺少交集,工作以自己的职责范围为主,沟通较为有限,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均有待提高。坚持协同育人可以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这些不足,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解决学生专业认知、个人成长、职业生涯等方面的问题,产生优势互补、协作融合的效果。
(三) 协同育人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高校要贯彻党的各项要求,推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及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协同育人的实现能够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做到学科共享、深化交流,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不仅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 協同育人格局中的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在目前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构建成功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此机制中,专业教师起了重要的作用,就英语专业而言,英语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语言讲解者”“文化解读者”,还有时代赋予的新角色。
(一) 英语教师是高校协同育人理念的传播者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英语教师必须树立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变以前的重教学、轻育人的观念,认识到在传授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将价值引领融入到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提升的过程中,使语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有机融合”,将语言课程的育人功能内化为教师的自觉,充分发挥英语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协同效应作用。
(二) 英语教师是高校英语课程育人环节的设计者
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同时还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课程体系中包含着西方价值观,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素养,教师要用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巧妙地设计适合嵌入的育人因素,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时政新闻、社会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契合度,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 英语教师是高校协同育人格局的践行者
要让精心设计的课程获得理想的成效,达到育人效果,教师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全程,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育人。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适当发挥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的效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育人渗透时机,将思政内容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学生,避免牵强附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视频分享、团队合作、影片赏析、小组辩论和个人汇报等,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增强正能量,有效地将育人元素融入课堂,开发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多年的大學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 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3]。教师可以给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提供积极的指导,在活动中充分考虑爱国情怀、人文精神、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育人要素,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三 英语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途径
新时代赋予英语教师新的角色,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提升能力来做好协同育人的工作,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提升自我的育人能力。
(一) 增强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内化全员育人的要求
教师要认识到,在开展学校教育过程中,承载于相应学科知识之上的课程并非仅仅传递知识本身,也并非局限于提升学习者智力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课程具有为所属社会和国家培育人才的功能育人是课程之本质所在[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要扭转偏重传授知识与能力,忽视价值传播的倾向[5],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英语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需要了解时事与政策,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自身德育职责的定位,强化立己达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
英语教师可以从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两方面来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第一,在学习内容方面既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大政方针,又要紧扣时事,立足当下,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传授和政治价值引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树立“全课程育人”的理念,从而能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提升政治修养。第二,创新学习形式。将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制度化、常态化,以多种形式来开展学习,如交流讨论、笔记评比、分享心得体会和实地参观等,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了解和加深对党史、国史的知识把握,育德意识的加深、提升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发挥应有的育人功效。
(二) 增强专业能力,多方位发掘语言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1 结合专业特点育人
结合专业特点育人,英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专业特点。目前大学的英语教材中包含着相当数量的思想政治内涵,教师要从教材的语言点、知识点、文化点等的讲解中提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优化,除了进行语言技能、语法词汇的锻炼、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西方文化的分析之外,还要从深度挖掘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育人因素,寻找思想政治元素的切入点,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显性的语言教育和隐性的德育教育互相贯通,自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
教师可组建学习共同体,布置课前查阅与讨论任务:教学导入环节中倡导学习共同体选出代表,汇报课前整合、思考后的观点;文章讲解过程中,在呈现语言知识、文章内容、拓展观点等任务时,通过反问、正反观点、评价等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6]。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来发掘英语课程中的育人元素。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传递相关的思政词汇表达方式;在讲授分析西方文化的同时将中方文化融入讲授的知识体系,正确地引导学生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思维方面,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注入正能量。
2 创新教学模式育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设计理想的育人环节,达到可观的育人成效,英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创新自我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自我育人能力。作为设计者,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做到“术道结合”,不断以多种方式来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的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讲堂,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如翻转课堂、中西方文化对比、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及辩论竞赛等形式灵活授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组织能力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优势,通过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手段来更好地感染学生。通过开辟多种有益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在参与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实现他育和自育相结合[7]。
以情景教学法为例,这是英语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入到实际运用中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育人环节的设计者,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富有德育色彩的场景来进行教学讨论,不仅练习了语言知识,而且可以穿插其他的跨学科内容,并将爱国、爱家、诚信等蕴含德育价值的内容融入其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得到道德情感的升华,反之,这些内容也会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沟通、讨论,能够将我们的德育观念,育人初衷内化到学生的头脑,外化指导他们的言行。
3 结合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育人
第二课堂的英语学习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信息化时代,网络通达,这使得许多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并存于互联网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尚未成熟,认知力和社会洞察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西方思想意识的影响。英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必要的引导,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推荐他们学习一些很有中国元素的英文资料,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英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英语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外英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核心竞争力,英语教师可以将社会责任、爱国情怀、人文精神和法制意识等育人要素融入課外语言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中,如举办各种英语竞赛,以赛促学,课赛融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实现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促进他们思想健康发展。
英语社团、协会也是育人的好平台,社团、协会的成员都是英语爱好者,容易组织、开展多种英语活动来活跃大学课余生活,如英语晨读、英语角、外片赏析和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倾情参与,在活动中注重社会责任、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等育人要素,带领学生齐向前。以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为例,“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的亮点,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生们参与了多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其中既有翻译工作,也有其他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受到了多方好评。学生们在该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语言技能,更收获了团队互助、爱心捐赠、爱国爱校的熏陶,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培养了相应的社会工作能力。
4 结合实习实训育人
实习实训是提供了课堂知识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工作或学习态度、价值观获得锻炼和升华。因此这也是一个育人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该途径来成为育人的践行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师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教师可以随时示范,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以身作则的机会,可以教育学生做事耐心细致,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意识、抗挫抗压的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把对工作的严谨要求让学生内化于心,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助力他们拓宽视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跨境电商实训课程是由教师带队到商会或者公司上课,学生能够接触到商务交易的多个环节,需要与境外客户线上沟通,运用到商务和营销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跟教师一起工作,有问题可以获得帮助与指点,既能优化师生关系,又有利于言传身教,增强育人效果,受到学生和相关单位的好评。
(三) 创新协同育人方法,搭建全过程育人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教师要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协同育人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将育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 育人方法
利用QQ群或微信群师生即时交流的功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多个师生共同交流的群体。在大一新生刚到校,可以建立学生QQ群,班主任、辅导员、学业导师和任课教师都加入各个班级的QQ群,这是一个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QQ群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障碍。英语教师可以在QQ群内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教育,辅导员可以将新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在群内公布,这样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工作,为协同育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英语专业教师还可以在QQ群里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如英语学习方法、语法知识、文化传递和中高级口译的课外知识拓展方面给学生指引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更多的方面了解学生,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2 育人平台
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微博等都是育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可以面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学习语言需要有顺畅的交流,要有交流的空间,展示才华的平台。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针对大一新生的外文歌曲大赛、配音大赛、外文书法大赛等,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以考证考级为主的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写作大赛、商务英语演讲比赛等学科类竞赛,让学生在参加专业竞赛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大四的毕业生可以线下沟通为主,注重对他们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可多与辅导员、思政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解决学生的就业迷茫,助力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秉承“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和育人能力,积极参与到协同育人的大格局中,为培养高修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汪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8):134.
[2] 高远,李明建.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协同育人[J].江苏高教,2016(3):135-137.
[3] 杨洪俊,胡元江.加强高校外语社团建设助力传播好中国声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8(06).
[4] 高国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J].教育研究,2020(9):23-28.
[5]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6] 张彧凤,孟晓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33-35.
[7] 杨正清,杜璇.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之道[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