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为民吏羞”的翻译
2023-07-24夏松平
夏松平
《鳄鱼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因鳄鱼为害,韩愈便作此文劝诫鳄鱼搬迁。其实,韩愈言在此意在彼,即实则鞭笞当时祸国殃民的藩镇大帅、贪官污吏。
《鳄鱼文》的通行本为《祭鳄鱼文》。不过,林云铭在《韩文起》中说:“文中只用‘告字,并无‘祭字。故李汉编入杂著,不列祭文卷内。后人不知此意,把题目硬添一‘祭字。今依李本为确。”
中学语文试卷多选用《鳄鱼文》或《祭鳄鱼文》为文言阅读材料,“为民吏羞”便出自该文。但是,对“为民吏羞”的翻译,答案莫衷一是。目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对“为民吏羞”的翻译,值得辨析。一种是: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一种是:被黎民和部属们笑话。
显然,这两种对“为民吏羞”的翻译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把“民吏”翻译为“治理百姓的官吏”,后者则翻译为“黎民和部属”;前者把此句翻译为“主动句”,后者把此句翻译为“被动句”。
笔者觉得,这两种对“为民吏羞”的翻译均不是很妥当。下面,对“为民吏羞”的翻译,笔者也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飨读者。
根据现代对《祭鳄鱼文》的分段,“为民吏羞”所处段如下: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笔者细读,可知此段有三层意思:
第一,“刺史受天子命……争为长雄”是说刺史受到了鳄鱼的“亢拒”。刺史重任在肩,而鳄鱼如此嚣张。那么,刺史能否屈服于鳄鱼?显然,刺史如果屈服于鳄鱼,即刺史“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那么会让这样的情况“为民吏羞”。虽然如此,却会让刺史“以偷活于此”。
第二,“刺史虽驽弱……以偷活于此邪”是说刺史不肯向鳄鱼“低首”。用一个“亦安肯”
的反问,鲜明而有力地表达了刺史对鳄鱼的态度:刺史不能屈服于鳄鱼,这是刺史的本性使然!
第三,“且承天子命……与鳄鱼辨”是说刺史必须与鳄鱼“辨”。刺史用一个“承天子命”的承诺,鲜明而有力地表达了刺史对鳄鱼的态度:刺史不能屈服于鳄鱼,这是刺史的本职使然!
对此段的这三层意思,大家应该是基本认同的。众所周知,翻译要联系上下文,对“为民吏羞”的翻译也不例外。从“为民吏羞”的上下文意来看,刺史和鳄鱼是当事的双方。也就是说,此段的话题中心应该是围绕刺史和鳄鱼展开的。這样一来,对“为民吏羞”的翻译自然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明乎此,以上两种对“为民吏羞”的翻译不是很妥当的地方在于:前者把“民吏”翻译为“治理百姓的官吏”属于泛指,而其他“治理百姓的官吏”是没有必要“偷活于此”的。后者把“民吏”翻译为“黎民和部属”也属于泛指,而其他“黎民和部属”是没有义务“不得不与鳄鱼辩”的;另外,后者把“为民吏羞”翻译为被动句,而“为”作为被动句只有“为+主动者+动词(如:为天下笑)”和“为+主动者+所+动词(如: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的形式,而没有“为+形容词”的形式。
概括段意,可知面对如此嚣张的鳄鱼,刺史有两个不愿意:一个不愿意对鳄鱼屈服顺从,胆怯害怕,一个不愿意让这些情况成为自己的耻辱,以便在此地苟且求活。这两个不愿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句话,刺史不愿意含羞忍辱,偷活于此。
基于此,结合上下文意和语法常识,“为民吏羞”的“为”当是动词,释为“成为”。“民吏”是名词,如同“刺史”用于自指,释为“我”;刺史本是“治民”之吏,现在假如刺史竟然不能“治鱼”,那就一定是刺史这个“民吏”之“羞”了。“羞”是形容词,释为“耻辱”。连接起来,对“为民吏羞”的翻译,直译当为“成为我的耻辱”,意译当为“[又怎么愿意让这些情况(对鳄鱼屈服顺从,胆怯害怕)]成为我的耻辱”。
总之,对“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的翻译,当为:“我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愿意对鳄鱼屈服顺从、胆怯害怕,[让这些情况(对鳄鱼屈服顺从、胆怯害怕)]成为我的耻辱,以便在此地苟且求活呢?”
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