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民族音乐学视域下河北深泽坠子戏发展启示

2023-07-23刘东兴

音乐生活 2023年6期
关键词:坠子剧团发展

应用民族音乐学是民族音乐学的下属分支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有此称谓,近年逐渐成为中外民族音乐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是“民族音乐学者将自己的学术理论用于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開发与利用性质的可行性策略问题的研究。”[1]也就是说,应用民族音乐学是将音乐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用以解决实际的音乐问题。笔者自2009年开始一直关注河北深泽坠子戏的发展与传承状况,近年发现深泽坠子戏逐渐探索出新的发展之路,呈现出复兴发展的样态,这充分显示了坠子戏的强大生命力。解析深泽坠子戏发展道路,能为其他地方剧种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深泽坠子戏发展历程

深泽坠子戏演出足迹曾遍及冀、晋、京、津等地。“目前,它是河北省仅存的一个专业坠子剧团。”[2]自20世纪50年代成立后,坠子戏发展历经数次“风波”,依然传承至今。

深泽坠子戏剧团原为曲艺形式——河南坠子。1951年,坠子艺人段秀英在石家庄时将河南坠子以化妆形式表演而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时称化妆坠子。化妆坠子开始了深泽坠子戏由曲艺向戏曲转变的步伐。1952年初,艺人们到深泽县演出时观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官方应艺人请求于1954年成立坠子剧团,时称“红虹坠子剧团”[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成立的“红虹坠子剧团”加快了向戏曲转变的步伐。剧团聘请了京剧艺人教习手眼身法步及念白与锣鼓经等。改良后的深泽坠子戏唱腔以河南坠子唱腔风格为主,融合多种声腔形式,采用真声唱字;念白借鉴京剧韵白并辅以方言;文场伴奏以坠胡为主奏,辅以二胡、琵琶、笙、板鼓等乐器,武场演奏以京剧锣鼓经为主。改良后的深泽坠子戏实现了向戏曲形式转变。由于其唱腔优美和“亲民”的风格迅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1958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深泽县归束鹿区管辖,坠子戏发展受到冷遇。1962年深泽县独立成县,县政府成立坠子戏剧团,坠子戏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成立的深泽坠子剧团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然而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业余生活多元化和后继乏人,坠子戏发展呈现衰落态势,县政府以坠子剧团为基础成立文工团,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制度。坠子戏历经“三起三落”,艺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传承深泽坠子戏[4]。2008年深泽坠子戏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未能改变其传承困境,坠子戏每遇大型演出,不仅邀请退休的老演员,还邀请当地业余艺人协助演出。为改变坠子剧团后继乏人和演出不景气的现状,2012年底由深泽县文体局出面协商,将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坠子剧团与深泽坠子剧团合作演出,实施互利双赢式发展道路,促进了深泽坠子戏健康发展。

二、深泽坠子戏互利双赢式发展模式

2009年7月,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国有院团“加快转企改制工作步伐,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并明确了改革路线与时间计划表[5]。根据改革路线时间表,2011年8月深泽县坠子剧团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改称“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

国有院团改制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改?剧团体制创新改革不仅要趋利,也要避害。“‘新时代戏剧中,‘创新仍然是个关键词……今天的戏剧艺术所面临的创新课题肯定要比当年(指改革开放初期)广泛得多,譬如院团管理机制的创新、优质资源整合的创新、社会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以现代理念进行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的创新、持之以恒的观众教育培养计划等方方面面的创新。”[6]因此,国有院团体制改革不仅要保证演职人员的待遇不降低,还要利用新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坠子戏是深泽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泽人的骄傲。为稳定军心,使坠子戏活态传承,县政府坚决执行《意见》中“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保证原有事业单位经费正常拨付。此外,县政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采用灵活多变方式发展坠子事业。在将坠子剧团改成坠子有限公司的同时,继续保留以坠子戏演员为主的事业单位“深泽县文工团”,实行新时代“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制度。

为改变演出少的局面,县文体局与坠子剧团主要成员协商决定,招河南民营坠子剧团张国玉[7]等人加入深泽坠子剧团,以充实剧团实力。张国玉明白,被邀请加入深泽坠子剧团的原因是自己拥有稳定的演出市场、强壮的演出队伍和稳步增长的经济效益,他不能像1996年那样无条件的加入深泽坠子剧团。当然,深泽坠子剧团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待张国玉等人。文体局领导明白待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底,深泽县文体局首先给张国玉、张凤琴、张超超、张涛涛、许彩琴、张建强6人以企业编制加入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成为剧团的正式演员,公司给6人上缴“五险一金”,使张国玉等人老有所依。其次是剧团领导权的问题,也是张国玉加入坠子剧团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晓亚,是剧团的“一把手”,剧团的大事小情都由王晓亚说了算。张国玉是民营剧团团长,以前组织的各种演出由他总负责——“跑台口”[8]、演员角色分配及劳务报酬等。张国玉舍不得放弃自己苦心经营7年的演出市场和演出队伍。王晓亚作为国营剧团团长也不想受制于人。最后,经县文体局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第一,所有演出均以“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名义签订各类合同;第二,王晓亚和张国玉明确职责与分工。

王晓亚、张国玉二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在二人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深泽坠子戏焕发了新的勃勃生机。当前,张国玉带领深泽坠子剧团连续数年在河北保定、石家庄以及山西太原等地农村庙会每年演出400多场。王晓亚不仅领导剧团积极参与深泽县消夏晚会、春节团拜会、戏曲晚会及各种演出,还积极组织老艺人进行录音录像,复排传统剧目等等。国营剧团积极借鉴民营剧团灵活发展的策略,民营剧团有效利用国营剧团之背后优势,形成了新时代戏剧界互利双赢模式,推动了坠子戏发展,使深泽坠子戏逐步焕发了昔日辉煌。

2016年3月,深泽坠子戏实施戏曲进校园工程,同时坠子剧团演员赴深泽县赵庄村和马铺村的两个业余坠子剧团进行辅导。2018年9月6日,由河北省“非遗”中心、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石家庄市文廣新局、深泽县委县政府等多家单位主办的“河北省戏曲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级非遗深泽坠子戏保护成果展”在深泽县召开。在研讨会上,专家们为深泽坠子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参加展演的深泽坠子戏演员不仅有师徒、夫妻和父子,还有小学生和坠子戏的业余爱好者,这充分展示了坠子戏将师徒传承、家庭传承、校园传承以及区域“语境”传承等多种模式融一身,使坠子戏传承呈现立体化、多维度的特点,扩大了深泽坠子戏的影响。

三、深泽坠子戏新时代发展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逐渐从过去“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发生转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9]

“改革开放”政策使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当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占相当比例国有剧团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它们依靠财政拨款,勉强维持运转。如何推动地方剧团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难题。近年,深泽坠子戏探索出的互利双赢式发展路径,使坠子戏逐步走出发展困境,渐显昔日辉煌。深泽坠子戏是如何涅槃重生?笔者经过数次考察,分析其原因,总结其成功经验,认为深泽坠子戏的发展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深泽坠子戏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之日起至今,深泽县政府对其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政府对坠子戏的发展由管理型逐渐转向服务型。县政府不仅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制度扶持坠子戏发展,而且在21世纪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今天,县政府同样为了保护坠子戏,实施新时代“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制度。尤其是在深泽坠子戏发展的关键时期,由县文体局牵头,协商国有剧团与民营剧团合作,实施互利共赢式发展道路,促进了坠子戏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坠子戏发展,深泽县政府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研讨会,进一步商讨坠子戏的发展大计。从坠子戏的发展历程来看,深泽县政府由管理者逐步转变为服务者,这既是贯彻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10]政策的体现,也是当前中央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可以说,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深泽县政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二)互利共赢是地方剧团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作为国营剧团的深泽坠子剧团诞生于新中国“戏改”浪潮中,历经一系列“风波”传承至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泽坠子戏主要从事官方语境下的各种演出与比赛,导致每年活动较少;政府每年的财政补贴仅够演员维持基本生活,人们不愿意加入剧团,导致演员数量也逐渐减少,最终致使剧团不能演出整本折子戏。

尽管深泽坠子戏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得到了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仍然不能与活力十足的民营剧团相抗衡。双方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坠子戏蓬勃发展。可以说,深泽坠子剧团与民营剧团的积极合作,使双方互惠双赢,成为新时代戏曲界互利双赢的范式,也为国有剧团与民营剧团的双方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乡村礼俗是地方剧种重要的生存空间

深泽坠子戏的生存空间由乡村礼俗空间和官方语境空间组成,乡村礼俗空间主要包括庙会、红白喜事、老人寿诞等场合,官方语境空间包括各种比赛、慰问演出、节庆展演等活动。虽然当下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但是各地传统礼俗没有中断,传统在民间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传统不仅仅意味着对业已逝去的历史的记忆,传统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仍具有其生命力,可能是人们运用了传统的象征符号来证明某种行为的合法性,况且历史并未因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断裂”[11]。在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各地乡村礼俗依旧盛行,传统文化演出市场潜力巨大。

据笔者调查,当前坠子戏在乡村礼俗中每年演出400余场,每天演出两场左右,每场个人收入90—120元不等,每人每年外出演出收入3—5万元;在官方语境下,每年各种慰问演出和展演活动40场左右,很多演出情况是没有额外报酬的。可见,乡村礼俗不仅仅是坠子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深泽坠子戏重要的经济来源。两个不同空间演出场次的巨大反差说明乡村礼俗空间是地方剧种的主要生存空间。

(四)多渠道培养后备人才刻不容缓

当下,众多的地方剧团后继乏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剧团的后备力量是剧团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深泽坠子剧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后继乏人的难题。为此,剧团采取了灵活多变的传承方式,不仅有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方式,还有当下的校园传承和区域“语境”传承。

坠子演员都有师承谱系,年轻演员要随年长的演员学习唱、念、做、打,有的演员是夫妻、父子等。夫妻在家中说戏、讲戏、教戏、演戏,使下一代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熏陶,长大成人逐渐成为坠子演员。“夫妻档”演员有王晓亚和赵红彦、崔彦生和张会肖、宋彦群和张晓红、刘立峰和王建敏、张国玉和张凤琴、张涛涛和张超超等,其中张国玉与张涛涛是父子,张涛涛从小受到父母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坠子戏的表演事业。此外,坠子演员走到业余爱好者中间进行辅导,为坠子戏发展储备了后备人才。深泽坠子戏戏迷票友演唱会不仅扩大了坠子戏的群众基础,而且一批有实力的业余选手开始崭露头角。在坠子剧团排演大型剧目时,由于缺少演员,民间坠子戏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国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下,坠子演员赴深泽县的马里小学等地教习深泽坠子戏。经过一年多的教习,虽然学校传承在传承本土文化方面依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完善,但是小学生能够上台表演部分坠子小段儿。

多渠道、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承模式使坠子戏传承至今,深泽坠子戏的传承模式也能给其他地方剧种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血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没有中断,相信在现代化转型的今天也不会出现断层,它一定能够克服自身生存危机,深泽坠子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本文系2020年衡水学院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深泽坠子戏发展启示研究”(2020GC10)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南京乐社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21FYSB01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赵书峰:《田野回馈: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F”互动模式思维》,《音乐探索》2022年第2期,第14页。

[2]《中国戏曲志·河北卷》编委会:《中国戏曲志·河北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版,第116页。

[3]深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深泽县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486页。

[4]刘东兴等:《延续与变迁一一深泽坠子戏的发展轨迹研究》,《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第1期,第8-14页。

[5]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28/content_20593848.htm,2009-07-27。

[6]王晓鹰:《“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 关于原创戏剧“创新”话题的再思考》,《中国戏剧》2018年第9期,第6页。

[7]张国玉,男,1968年出生,河南省内黄县人,自幼喜欢曲艺。1996年作为临时工应邀加入深泽坠子剧团。由于收入低,2005年辞职,回河南内黄县组建民营坠子剧团,在各地演出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演出自然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演出足迹主要在河北保定、石家庄部分县市以及山西太原等地的各县农村。

[8]“跑台口”是指剧团专职人员在演出前到各地发展市场,签订演出合同,为后续演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9]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 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10]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http://www.gov.cn/zhuanti/2018lh/index.htm,2018-03-22。

[11]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5页.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 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刘东兴 音乐学博士,衡水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坠子剧团发展
南宋霞帔坠子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梳理·调查·建议
混泥土是怎样工作的?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