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比较
2023-07-22唐燕
唐燕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无特定季节,对患者的健康、日常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1]。哮喘属于慢性疾病,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哮喘的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我国哮喘发病人数约有3 000万,且近年来由于环境、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3]。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性,与气道的高反应有紧密相关性。对于支气管哮喘临床主要主张采用药物治疗,茶碱类药物是常见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均属于茶碱类药物,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氨茶碱、多索茶碱联合用药的效果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58例。A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2~78(62.39±2.35)岁;病程6个月~8年(4.23±0.29)年。B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9(62.11±2.09)岁;病程5个月~7年(4.14±0.56)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指标: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相关药物有禁忌证者;患者近期使用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伴有精神、意识障碍患者;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吸氧、祛痰、抗感染等基础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mg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B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多索茶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0 mg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持续治疗7 d,注意饮食及过敏原等。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失眠、头痛等)发生情况。(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2)肺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3)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2 h,1 000 r/min离心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激活素A(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EV1增加>35%;有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FEV1增加25%~3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A组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08),见表1。
表1 A组与B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B组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哮鸣音、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A组与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EF、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PEF、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1),见表3。
表3 A组与B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ACTA、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ACTA、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1),见表4。
表4 A组与B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7%,低于A组的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9,P=0.023),见表5。
表5 A组与B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属于慢性炎性变态反应,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等多方面造成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喘息、咳嗽等。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性,病程长等特点,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支气管哮喘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变应原等因素有关系。其中遗传因素与患者的自身体质以及亲属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系,亲属有患病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自身体质又较差,此类患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较高,且程度较严重。促发因素与冷空气吸入、环境刺激,甚至精神因素等均可引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6]。支气管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和进展可分为急性发作、慢性发作和临床缓解3个阶段,其中急性哮喘发作期是多种原因,如接触过敏原、刺激物等引发的呼吸气促、咳嗽胸闷等,或有呼吸困难、呼吸道气流降低等特征,严重者甚至有窒息的可能[7]。慢性持续期的患者每周的病情与发作频次会随着病程延长而不同。临床缓解期是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肺功能恢复,指征均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相关研究指出,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痉挛,导致支气管黏膜异常肿胀;且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气道炎性介质有关[8-9]。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期,临床主要以缓解痉挛,改善通气为主要目的,降低气道的炎性反应等。目前临床尚未有特效的根治药物,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消除炎性反应,解除气管痉挛等。
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是临床目前主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均属于甲基黄嘌呤平喘药物。氨茶碱的主要成分是茶碱和乙二胺,乙二胺具有较强的水溶性,这样药物通过口服用药后可完全吸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氨茶碱的价格较低,目前是临床上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而其中的茶碱则可以对磷酸二酯酶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治疗后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呼吸困难,增加气道气流等。同时,茶碱能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素的释放,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肺活量。相关研究表明,氨茶碱临床不仅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同时对冠心病也有治疗作用,通过扩张冠状动脉,使心肌的供血供氧增加,缓解临床症状[10]。氨茶碱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对药物的浓度有要求,同时药物的起效较慢,时间窗短,血清浓度低于20 μg/L,一旦超过就有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发生中毒反应[11]。
多索茶碱是一种新型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其特点是在氨茶碱分子结构中N-7位上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药物进入机体后达到抗炎、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这主要与其抗炎作用有关,炎性反应得到控制,降低对气道的刺激,继而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通过对炎性介质有抑制作用,可释放更多细胞因子,达到治疗呼吸道慢性疾病的目的[12]。相关药物研究也指出,多索茶碱对平滑肌细胞总内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酶G、A有激活作用,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这样对Ca2+通过的过滤性控制,Ca2+浓度变化对呼吸道张力发生改变[13]。多索茶碱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是其药物作用的10倍以上,且起效快,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多索茶碱无药物依赖性,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优势,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ACTA与TGF-β1均是TGF-β超家族球蛋白成员,支气管哮喘发生气道炎性反应时,气道壁和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被大量激活,促进巨噬细胞合成TGF-β1,导致TGF-β1水平升高,进而加重炎性反应[14]。经治疗后,2组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组低于A组。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优于A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进一步分析,B组应用多索茶碱具有起效快、抗炎性强等特点,进而临床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效果显著。同时多索茶碱的药物的作用半衰期长,对平滑肌松弛作用显著,药物微量含毒,毒素通过机体新陈代谢自动清除,进而应用期间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性高于氨茶碱,且无药物依赖性[15-16]。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促进患者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和应用。本次研究样本数量偏少,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偏倚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数量,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