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兼修,提升教师家校共育力

2023-07-21方浩陈琦

中国德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育人

方浩 陈琦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具备正确价值观的教师是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学校将加强教师育人素养的培养作为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正式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第三十九条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工作,并将提升教师的家校共育力作为突破口,内外兼修,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一、内修:树立理想信念,提升育人素养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具备正确价值观的教师是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学校将加强教师育人素养的培养作为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1.立足育人,开发“专题培训课程”

为形成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加入了“家校共育专题层级培训”,形成教师培训校本中的“精品课程”。其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心理健康素养”是提升教师家校共育力专题培训的重点。

(1)全面育人,提升职业幸福感

学校秉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的育人观,增进自我价值认知,增强职业幸福感,这对提升家校共育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学校以“国家教育指导纲要和优秀教师事迹故事”作为家校共育专题培训课程的初级内容。一是以“文件解读+案例”的形式汇编教育纲要,包含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培训中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和案例分析;二是以“文字材料+视频”的形式搜集汇编优秀教师的事迹故事,既包含社会宣传认可的优秀教师,也包含本校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将他们的感人故事、工作分享等整理成文,以“夸夸我身边的工大附实人”为主题进行分享,并不断充实内容。

(2)厘清边界,聚合依法育人力

教师深入了解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有助于提高思想认知,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家校沟通能力。因此,学校将“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作为家校共育专题培训课程的中级内容。学校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集合各部门力量,将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家校沟通方面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等内容汇编成培训读本,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定期开展座谈会、发放问卷,了解教师在家校沟通中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需求,搜集并整理成文件,补充进培训读本中。

(3)多方合力,培育沟通育心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极为重视的议题,教师若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则有利于提高家校共育成效。因此,学校把“心育能力和沟通方式”作为家校共育专题培训课程的高级内容。依托学校市级心育工作室,学校开始探索家校共育示范课、家庭教育个体辅导、专题大讲堂、亲子活动课等专题指导课,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堂”系列课程(见表1),精心打造心育培训示范课。学校心理辅导室牵头组织年级负责人对各班级情况进行个案剖析,积累个案实例,并参考“特殊学生个案研究”的经典案例的研究成果,总结沟通技巧和策略,促使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培训提供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内容。

2.实施三步“共育专题培训”,提升育人实效

在开发专题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专题培训,通过专家智库引领、主题沙龙交流、考评结合等多种形式落实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培训,促进教师学习和内省,提升教师的育人素养。

(1)“专家智库”——高位引领教师发展

专题培训依托专家智库团和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的资源,组织专题讲座培训,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讲座培训,视频直播,网絡上传等形式落实课程培训。

(2)“主题沙龙”——互动分享育人经验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沙龙交流活动,除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故事分享”“夸夸身边的老师(同学)”等主题沙龙分享活动,还开拓了网络互动和教育信息平台,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连心桥”等“云上沙龙”,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定期推动教师进行学习心得和观点分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3)“考培结合”——评价促进专题学习

学校还创新了家校共育力提升专题的培训方式,结合培训主题,适当采用“考培结合”“以考代培”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考试,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又如,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夯实相关理论知识。

二、外炼:实践技巧方法,提高共育能力

知识的掌握需要学习,而技能的掌握通常需要通过教师去练习、去实践,积累经验,进而提升技巧。学校编写了家校沟通实操手册,形成了家校沟通的技巧指南,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工程融入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1.编写家校沟通实操手册

(1)三方汇集:家校活动

学校心理教师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活动,每期由不同的教师带领,邀请家长参与,通过共读《少有人走的路》《非暴力沟通》《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等书籍,共同提升知识与技能。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的契机,组织亲子参与心理游戏,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和志愿者,游戏结束后,学生、家长、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学校还利用晚自修的时间,组织家长到校观看相关影片,从影片中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提高家长的实践操作能力。

(2)三层融炼:家庭疑难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有类似的困惑,学校将典型的问题收集起来,分门别类进行指导。教师不仅将方法教授给家长,还对指导内容进行了模式化处理。处理流程从“问题描述”展开,到“教师或家长心声”,再到“学生心声”,最后进行“导师问题解答”。该模式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可以让家长和教师都充分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不同角色间的思考与感受,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散布提炼:沟通技巧

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心育案例研讨交流会,首先由班主任陈述典型案例,然后由其他班主任提出疑问并进行点评,最后由专家进行深入指导。由此,学校形成了家校沟通的技巧指南,如改变家长会的会议模式、创新家访方式、建立特殊学生的网络“跟踪表”和体贴入微的家校联系本等。此外,教师也能在实际沟通中灵活运用“沟通经典八问”:一问“事情的经过是什么?”,二问“你现在感受是什么?”,三问“你想要怎么样?”,四问“那你觉得有哪些方法?”,五问“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六问“你决定怎么做?”,七问“你希望我做什么?”,在后续的电访时进行八问“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者“下次碰到相似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

2.开展家校共育提升工程

(1)工作室领衔传帮带

学校拥有国家、省、市、区、校五级工作室,还与周边大学、特级教师共建工作室,充分利用以上工作室的资源,吸纳学校教师成为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与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名优教师的力量,规定每一位新入职的教师都要拜两位名师为师,一位负责教学,一位负责管理。通过名师亲自示范以及模仿等方式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力争用三年时间培养出一名基本成熟的教师。同时,学校倡导校内名优教师个性化申报自己擅长的主题工作室,吸纳感兴趣的教师加入,工作室每个月还会进行主题演讲,邀请其他教师共同学习。

(2)家访活动促成长

学校特别重视家访工作,首先,要求全员家访且要入门家访;其次,遇到特殊情况必访,即缺课时必访、生病时必访、有异常情况时必访;最后,学校建立家访工作的闭环管理和成长路径,确保家访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家访开始前,学校对教师进行家访工作的岗前培训;在家访过程中,学校要求至少有两位老师共同前往并做好记录与反思工作,将文档上传学校;家访结束后,学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我的家访故事分享会”,优秀的家访案例经过审核与修改,还会上传到区域“智慧之光”平台中进行评比,并有机会参加浙江省家访故事比赛。

(3)三级培训成专家

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的培训是不同的。对于全体教师而言,都要完成两个初级培训:浙江省心理健康C证培训、西湖区“初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线培训。这两个培训系统地向全体教师普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法律法规,以及一般和特殊家庭的辅导策略等内容;对于班主任而言,还要完成一个培训:中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这个培训由区域组织,从实操的角度培训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力,并将培训内容与校内的班主任例会培训有机融合;对于学校的心理教师、家庭教育骨干团队而言,需要陆续完成区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90学时的培训,并定期参加省、市、区师训平台组织的相关培训。

三、保障:

以制度统一思想,用评价激励发展

作为大力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工程,学校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共同推进教师家校共育力提升工作,上有制度保障,下有评价激励。

1.顶层设计统思想

学校从顶层架构上着力,成立了“现代家长培训学校”“数字家长学校”。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家校共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思路与计划中,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钉钉等多个平台明确家校共育的工作要求。学校还定期召开行政工作例会、教工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学生、家长、教师的成长为导向,做到全员参与、层层发动、分工协作、合理推进。

2.评价激励促发展

学校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教师的成长进行鼓励和表彰。物质上,学校专门设立了家校共育力提升的校长奖励基金,对于学年中有较大提升、做出貢献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还专设工作室活动经费,该经费完全用于教师的能力提升与成长。精神上,学校在钉钉平台上开通了“家校联心桥”,家长可以随时在这个平台上匿名进行三项操作:点赞、建议、投诉,所有内容直达校级领导。学校还将教师的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学期末考核,折算成相应的分数,分数高的教师可优先进行评优评先。此外,学校还积极评选“学校美丽教师”,获得该称号的教师还会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成长分享并制作海报进行宣传。

3.多方资源共分享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省市区、家校社等多方资源,推动教师家校共育力提升工作。学校作为浙江省数字家长学校,每周推出一个精简而实用的家庭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贴合家长的需求,并提供学习链接,供家长和教师认真学习。依托省、市、区名师工作室资源,学校每年都会邀请省家庭教育讲师来校举办讲座,杭州电视台也曾到校录制家校活动专题节目并提供市级资源。学校还是西湖区家庭教育指导试点学校、西湖区青春健康基地,区域还为学校量身打造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提供了更多的经费与师资。

随着教师家校共育力提升工程逐渐在学校开展、深入,教师不仅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还提升了师生沟通、家校共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长的快乐与思维的提升。教师能力与状态的提升进而影响着学生与家长:学生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好,师生沟通越来越顺畅,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学校的成长学堂,获得“学习型家长”的称号,不仅改善了家庭氛围,也让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提升一个老师,培养一个家长,影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学校将在西湖区教育局、研究院的指导和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要,秉持“服务家长,奉献社会”的宗旨,与时俱进,继续做好家校共育的系统化、网络化的培训工作,为和谐校园、幸福家庭助力。

【方浩,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中级教师;陈琦,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中级教师】

实习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育人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