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生态”共同体:家校社集成育人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2023-07-21马珏沈君

中国德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家长

马珏 沈君

杭州市和家园小学是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开办的第三所学校,是一所国际化特色凸显的现代化学校。2022年8月,和家园小学开始独立办学,其家校共育的机制在延续集团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自主发展、深入摸索,逐步加入自身的特色元素,共建“和·生态”家校共同体,构架出新型的家校沟通模式。学校从家委会、家长课程、家校环境三者切入,着力实现学生和、教师和、师生和、亲子和、家校和的和谐生态,形成了“全面共商、全程共育、全域共通”的家校社集成育人系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

一、家委会全面共商

学校家委会积极协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学生在学校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职能全面化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家委会职能设置也越来越健全。目前,学校家委会设有四个分会,分别为科教委员会、亲情委员会、维权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学校始终强调家委会是家校联系沟通的“粘合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润滑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学校品牌的“宣传队”。家委会作为纯公益的家校组织,汇集了各具特色的成员,全面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

(二)机制互动化

家委会的运行机制始终保持互动化的特色。学校每学期召开家委会全体会议,共同探讨家校共育良策。在会上,学校采用Mentimeter词云等相关技术,促进家委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就其中的一些“金点子”展开讨论。校长和家委会代表在现场互动交流,实现智慧碰撞。在日常工作中,家委会秘书长也时常向全体家委会代表征集关于家委会建设、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困惑与思考,让会议有的放矢。从代表们的反馈中,学校既可以了解到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切点,也可以从中发现家委会会议上要侧重交流的方向和问题。

(三)落地常态化

学校能根据家长的好想法、好建议,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落实,以此积极回应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在家校协同中更好地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努力。如本学期,学校要进一步改善校园硬件设施,优化软件环境,打造成长空间,营造学生生长的生态场。为此,学校聘请了设计师进校进行全面规划,践行“空间即课程”的理念,打破功能壁垒,贯通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升华价值的过程,使空间既能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又具有美育的功能。学校通过打造绿化、美化、香化、文化、诗化的“五化”空间,使校园成为兴趣的激发场、赋能的实践场、高雅的审美场、想象的起飞场、敦厚的文化场、价值的升华场,这其中的理念就融合了家委会代表们的建议和智慧。

二、家校社课程全程共育

家长和学校在学生成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社会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保持协同。

(一)菜单序列化

学生成长有其特殊规律,家长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要有科学的教养方法。学校在进行家长学校课程的设计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家长需求,设定了序列化的培训主题菜单,按时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活动。

家長学校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在专家、教师的引领下,聚焦学生成长痛点,挖掘家庭教育的生长点。除了讲座、沙龙等形式外,学校还积极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扮演教师的角色,让每一位家长都有俯下身倾听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为学生成长赋能,而不是一味沉溺于焦虑的情绪中。

(二)育人双向化

家校协同育人需要有双向奔赴的平台和契机。要实现家校共育,其前提条件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要统一。

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来引导,因此家长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遇到一些特殊事件,要学会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在这些方面,学校可以提供教育资源,为家庭教育赋能。

家长为学生授课,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学校拍摄制作家长进课堂的视频,并将其同步给更多的班级,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同时,在“双减”背景下,家长们也生发出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智慧。

(三)需求定制化

针对家长的个性化育儿需求,学校采用了私人定制的方式进行支持。一方面,学校推送区域“和谐心”成长热线,借助区域资源,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向家长推荐“浙里问学”APP——浙江省教育厅面向全省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正式上线的软件,助力家长在“双减”背景下辅导孩子作业,缓解他们的焦虑。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MHT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机制,开放心理辅导室,每天中午开放1小时,由持心理健康C证的教师值班。如遇特殊情况,班主任会及时进行家访,建立私人定制的跟踪记录表。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家长,家校社会紧密协同,学校积极联系专家,开展混龄的专题指导。此外,基于家长对性教育的重视,学校还特别邀请杭州心田公益团队给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分别做性别主题、青春期主题的讲座,回应家长关切。

三、志愿资源库全域共通

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以培育“和美少年”为目标,不断发挥本土优势,依托西溪湿地、社区等各方资源,建设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构成多元化

学校作为浙江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西湖区非遗大学堂,将西溪湿地的非遗项目积极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开设了“西溪小花篮”“智慧木工坊”“小小空竹社”等特色非遗课程,带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与劳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体验了深厚的文化,同时将其传播得更广、更远。

学校的“红领巾巡讲团”“红领巾公益课堂”“红领巾会客厅”等活动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上学期学校的“红领巾会客厅”就在家长的助力下,邀请到奥运冠军江钰源到校,和学生们一起喜迎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同时,学校也借助家长资源,聘请到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每周给少先队员做礼仪、主持、鼓乐队等方面的辅导。另外,学校心理辅导站心理专业教师的聘请、学校名师名家进校园活动的专家聘请,都得益于家校社志愿资源库的多元构成。

(二)交流无界化

志愿资源库的交流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家庭的资源,也有社区的资源,还有周边高校、部队的资源,这些都让家校社协同育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今年的学雷锋活动中,少先队员们来到杭州某部队,拜访身边的“雷锋”。当得知张凯叔叔在2021年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和“红旗车驾驶员”后,学生们纷纷与张凯叔叔展开交流。学生们还走进社区,采访了帮扶贵州十余个落后村寨进行旅游扶贫以及非遗保护的楚颖阿姨,在她身上,队员们感受到了“新时代雷锋”的精神与力量。

(三)服务融情化

家长、学校、社区在学生教育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有利于学校将社区与学校资源相连,汇聚充足的物理空间、充沛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更具辐射力,让社区共享美好教育的成果。比如,疫情背景下的核酸家长志愿者、平日的护校志愿岗,给学校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也给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各种大型活动的摄影技术支持、各种场馆的联系与参观、各种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家长和社区志愿者们在服务时都饱含着对学生爱护和期盼的热烈情感,而学校也对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达了真挚的感谢。服务的融情化,让志愿资源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壮大,让家校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融洽。

因为学生的连接,让家校相遇;因为学生的教育,让家校相知。学校将始终坚持打造“和·生态”共同体,充分携手家校社,共同建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家园,共同培养“和谐包容、独立自信、对话内省、智慧创新、身心健康”的和美学子。

【马珏,浙江省杭州市和家园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沈君,浙江省杭州市和家园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家长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