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TI 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类型、学校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性研究

2023-07-21秦学锋段佳琪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经类呼唤报告

秦学锋 段佳琪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引言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MTI学位论文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6]。 据统计,翻译实践报告是MTI 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5]。 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对翻译实践报告进行了研究,例如,翻译实践报告中的理论问题[3]、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方法[4]、翻译实践报告中案例分析的撰写角度[8]。 这些研究有利于了解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高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质量。 然而,国内现有的研究鲜少针对翻译实践报告中源文本的类型以及源文本类型选择与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类型和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文本可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 表达型文本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 信息型文本涉及领域广泛,其形式往往非常标准化,如教材、学术论文、会议记录等。 呼唤型文本意在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 告示、说明书、通知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文章以翻译实践报告中源文本的文本类型为分析角度以某省五所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的翻译实践报告中的源文本信息、各校的学校类型和各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研究对象。 分析源文本类型的选择现状,并探讨源文本类型与学校类型和各校培养方案中描述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为今后撰写翻译实践报告选择源文本、发挥院校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为了解翻译实践报告中的源文本类型以及源文本类型与学校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文章具体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各校源文本有哪些文本类型?

(2)所选源文本的文本类型和学校类型有无关联?

(3)所选源文本的文本类型是否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研究对象

文章的研究对象包含三部分:各校翻译实践报告中的源文本信息、各校的学校类型和各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从中国知网收集了某省五所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的英语笔译专业翻译实践报告,时间限定在2019 年至2022 年,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 年7 月。所收集的翻译实践报告中,由于各院校之间招生的数量不同,各校之间所收集的报告数量也有一定的差距。 各院校翻译实践报告所收集的具体数量为:学校A 15 篇,学校B 24 篇,学校C 40 篇,学校D 76篇,学校E 29 篇,合计184 篇。

学校类型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和办学形式而划分的各种学校类别[2]。 结合官网对五所学校的介绍以及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提供的信息,确定学校A 为财经类院校,学校B 和学校C 为理工类院校,学校D 和学校E 属于综合类大学。

笔者于2022 年10 月1 日在各校官网下载获取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从中提取每个学校的翻译硕士培养目标。 学校A 意在培养具有丰富的财经、外贸与法律专业知识的英语笔译人才。 学校B 意在培养服务领域的卓越笔译人才。 学校C 旨在培养科技、经贸、商务、电力和法律等方面的英语笔译人才。学校D 培养能在多领域从事英语语言及翻译服务等目标的英语笔译人才。 学校E 培养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外事机构等部门,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等领域英语笔译工作的翻译人才。

(三)数据分析

研究首先确定每篇翻译实践报告中所用源文本的文本类型。 根据文本类型理论以及从翻译实践报告中所收集的有关源文本的信息(如源文本标题、作者对源文本的介绍、附录中节选的源文本等),最终确定为五种文本类型: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表达型+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呼唤型文本五类。

例如,《如何写好论文》此篇翻译实践报告中的摘要部分明确规定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解冻》由作者在源文本介绍中指出此文本为小说,属于表达型文本;呼唤型文本主要体现为宣传册、告示、说明书、广告等形式,其中《恩智浦制造 世界第一高效能混合讯号公司》为宣传册,所以笔者将其确定为呼唤型文本。 由此,确定了源文本类型的划分依据。 《新能源观》揭露全球能源趋势,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又意在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因此其属于信息型+呼唤型文本。

确定源文本类型后,笔者结合各校的学校类型,将文本类型、学校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分析。 统计各校源文本的类型分类,精确到各文本类型的所占比例。 学校A 为财经类院校,其文本《超越蓝色经济》属于财经类文本。 学校B 和学校C 属于理工类院校,其文本《人人皆能成功》《能源战争》等反映理工类院校的特点。 学校D 和学校E属于综合类大学,包含《新旅行》《在线学习与发展》等更具多样性的文本。

三、结果与讨论

(一)源文本类型特征

表1 为五所院校源文本类型统计结果。

表1 源文本类型分类

由表1 可见,总体上,文本类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信息型文本,包括自然科学著作、科普类图书、硕博论文、学术著作等在内的108 篇(59%),如《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其次是表达型、呼唤型两种文本类型兼顾的文本类型,包括各类小说和历史传记在内的46 篇(25%),如《暂别》;表达型和信息兼呼唤型文本数量和比例基本相同。 呼唤型文本最少,仅有5 篇(3%)。

从五所学校分别来看,各校源文本类型的多样性存在差异。 学校D 翻译实践报告所选的文本类型尤为丰富,有五种。 学校B、C 和E 各有四种。 学校A 所选文本类型最少,仅有两种。

各学校源文本的文本类型总结如下:学校A中,信息型文本所占比重最大,高达93%,表达型文本只有一篇。 该校侧重于信息型文本。 学校B 中,信息型文本所占84%,表达型文本2 篇,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呼唤型文本各1 篇。 因此,信息型文本为该校的最高使用频率。 学校C、学校D 和学校E 中的文本类型所占比重最大的均为信息型文本,分别为所占总数51%的20 篇、所占总数54%的41篇和所占总数45%的13 篇。

在五所院校中,信息型文本为最高选择频率的文本类型。 其中,信息型文本注重真实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这是各个学校学生选择信息型文本的原因,将科学的信息、观点、知识作为源文本,逻辑性强,权威性高。 如甘祖荣[1]研究了国内32 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的源文本,分析结果也表明信息文本功能成分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体现其严谨、科学的特点。

(二)文本类型和院校类型的关联性

根据源文本类型的分类结果,将文本类型与院校类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学校A 为财经类院校,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 在学校A 的14 篇源文本信息中,表达型文本有1 篇,信息型文本有14 篇。 其文本主要涉及世界经济、区块链技术、商业周刊、企业管理等主题,紧扣财经类院校的特点。

学校B 和学校C 属于理工类院校,理工类院校指以理学、工学类学科和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在学校B 的24 篇源文本中,信息型文本占20 篇。其文本主要涉及科技图书、气候变化等话题。 在学校C 的39 篇源文本中,有信息型文本20 篇和表达型+呼唤型文本14 篇。 其文本包括科学报告、政经项目、环保报告等内容。 所选源文本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符合理工类院校的特点。

学校D 和学校E 属于综合类大学,综合类大学指学科比较齐全,涵盖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 在学校D 的76篇源文本信息中,有41 篇信息型文本和21 篇表达型+呼唤型文本。 包含历史传记、学术著作、医学著作、科研方法、工程技术等类型的文本。 在学校E中的29 篇源文本中,有13 篇信息型文本和11 篇表达型+呼唤型文本。 涵盖教育报告、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主题。 学校D 和学校E 所选源文本涉及各学科门类和各个文本类型,与综合类院校特点紧密相关。 各校学生所选源文本类型和学校类型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源文本类型也体现了各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

(三)文本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源文本类型的分类结果,将文本类型与各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学校A 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指出,该校依托经、管、法优势学科背景,培养具有丰富的财经、外贸与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 该校所选源文本总体上涉及80%的财经类文本,包括《彭博商业周刊》《2020 及2021 年中期经济预测报告》《超越蓝色经济》等财经类文本,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财经、外贸与法律专业知识等领域高度吻合。

学校B 意在培养服务领域的卓越人才。 该校所选源文本中的科技、财经类文本涵盖广泛,如《华盛顿邮报》《环境科学:社会、自然和技术》《文语控股有限公司2018 年年报》等,致力于培养科技和财经领域的人才。

学校C 旨在培养科技、经贸、商务、电力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 源文本多为电力、科技类文本,如《电力储能应用技术》《EDF 能源公司核能发电:零危害之路》《中国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新能源观》等科技、电力等领域在内的源文本。 其源文本信息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科技、经贸、商务、电力和法律等领域高度一致,关系密切。

学校D 提出毕业生能在多领域从事英语语言及翻译服务等相关工作。 该校所选源文本的文本类型丰富多样,如历史传记、学术著作、教学方法、外语应用、工程技术等类别,其文本类型符合该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从事多领域工作的要求。

学校E 培养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外事机构等部门,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等领域英语笔译工作的翻译人才。 该校所选源文本主要涵盖国际经济、科技类文本,如《2018 年度家乐福财务报告》《国际手势:语言学、使用和地位问题》《电子商务策略、技术与应用》等与培养目标要求所一致的主题。

综上所述,五所学校的源文本与各校在培养方案中描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的各个领域总体一致,突出了各校的特点及专业。 学校A 的源文本类型中遍布了财经主题的文本。 学校C 中的文本类型聚集了与电力主题相关的文本。 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也展现了各个相关领域广泛应用的特点。由此可见,源文本类型与各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要求高度关联,也体现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丰富性。 如王东芳、田密[7]也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加强个性化,结合办学定位制订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体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

四、结语

文章收集并整理了某省五所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的184 篇翻译实践报告中的源文本信息,针对翻译实践报告中源文本的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源文本的文本类型与院校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密切,并探讨不同类学校学生选择源文本类型的规律。 此外,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划分文本类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只选取了某省五所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的源文本信息为研究对象,且只分析了源文本的类型。 笔者日后将继续拓展研究对象的范围,加大翻译实践报告数量的整理,拓宽不同类院校的选择,从而全面、准确、科学地分析源文本类型,加以完善源文本类型选择的特点,探寻源文本的文本类型与院校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MTI 师生在源文本类型选择和分析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财经类呼唤报告
无声呼唤
爱的呼唤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三月的呼唤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报告
报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穿越时空的呼唤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