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层-五步”医学脱口秀的话语互动分析

2023-07-21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陈医生情景话语

于 越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末脱口秀引入中国以来,时至今日,本土化脱口秀表演在我国持续火热,并且登上了2023 年的春晚。 脱口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其幽默风趣的言语表达风格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当作创作话题,表达出人们对不同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因而深受大众喜爱。 众所周知,医学话语大多深奥且专业性强,使得医生与患者进行病理原理解释时造成交流障碍。 由于脱口秀话语和医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 那么,脱口秀和医学在实践中是如何互动的,在互动过程中是怎样生成新话语的,就此产生的新话语又有何特征? 文章基于田海龙(2020)“双层-五步”分析框架[7],分析陈枕玥医生心脏病病理分析脱口秀,讨论在实践中脱口秀和医学结合话语的语言特征。

二、脱口秀节目的语言研究现状

脱口秀表演主题丰富多样,内容集中于生活和网络中的热点事件,语言表达上也独具风格。 因此,脱口秀节目也为学者提供了真实丰富的语料研究资源。 边陈琛(2015)对黄西脱口秀的认知机制进行讨论,并从四种整合模式对其具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类探讨[1]。 刘赛(2017)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出发,发现主持人的语言幽默是主持人顺应语境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4]。 陈苗苗(2018)从Leech 的礼貌原则视角出发,分析在违反礼貌原则的情况下幽默言语的产生机制[2]。 曾子雯(2019)从主持人语言及《金星秀》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主持人说话之道及节目中所呈现的故事性、幽默性和互动性进行分析[8]。 黄昌媛(2020)从幽默言语入手,指出违反合作原则是中外脱口秀常见的语用策略[3]。

综上所述,对脱口秀节目语言的分析大多从认知、语用和叙事角度进行探究,但是将脱口秀的语言与其他领域的语言进行互动分析的研究存在一定空缺。 由于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专业术语和病理原理表述大多深奥难懂。 因此,医学话语和脱口秀的话语特色结合形成的新话语,将为医生与病患的交流提供便捷。 所以,文章将从医学脱口秀的角度、分析脱口秀话语和医学用语两者的互动过程以及新话语的特征。

三、理论框架

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中,话语的概念被定义为社会实践(Fairclough & Wodak,1997)[10]或者直接与社会活动相关的语言活动。 (Krippendorff,2020)[11]。 话语互动的概念是指两个或是多个话语体系之间相互作用,其中不仅涉及语言的使用,也包括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等因素。 所以,话语互动包含复杂的社会活动。 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前期,学者大多关注单一的话语在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此,田海龙(2017)发现话语互动研究在批评话语研究中是一个新课题[6]。 田海龙(2020)提出:两个处于辩证关系的话语相互作用“杂糅”产生新话语[7]。 而且,两个话语也处于不对等的关系中[7]。 基于此,田海龙(2020)提出“双层-五步”分析法用于分析话语互动之间的联系和影响[7]。 话语互动分析主要分为社会因素的宏观层面和语言使用的微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上:第一步是语言使用层面,包括术语、文本、语体的再情景化,主要指旧话语通过再情景化的方式产生新语境的过程。 第二步是“新话语”的文本特征及来龙去脉,主要集中于两种话语动态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在宏观层面上:第三步是对不同话语的指向秩序即权力关系进行分析。 这是指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一种话语对另一种话语施加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权力关系(田海龙,2020)[7]。 第四步是社会主体对不同指向性秩序的认识即意识形态的探究。 第五步是在话语互动过程中对不同话语的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阐释。 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双层-五步”话语互动分析框架(田海龙,2020)[7]

四、医学脱口秀的话语分析

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枕玥医生的医学脱口秀为语料进行分析。 陈医生在自己的视频号里发布了有关心脏健康方面的病理讲解视频,视频在一周内观看转发量超过千万人次。 这表明新颖的医学脱口秀的形式受到大众的喜爱。

(一)文本、语体的再情景化

在批评话语研究中,再情景化是指文本从原本情景中提取出来运用到新情景的过程。 再情景化的概念是将一种社会实践的成分移植到另一种社会实践中(Bernstein,1990)[9]。 并且,再情景化的社会实践一定夹杂着语言价值观或符号活动(van Leeuwen,2008)[12]。 因此,话语互动是一个涉及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动态过程。 当新话语产生形成时,依附在话语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田海龙,2016)[5]。

从语言特点来看,脱口秀和医学话语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 在脱口秀话语中,说话人大多运用同音不同义的词语,称为“谐音梗”。 同时,在话语内容的表达上通常和网络上流行的段子结合,并呈现出幽默、轻松的语言氛围,称之为“抖包袱”。 此外,脱口秀还经常使用恰如其分的比喻或类比手法,给脱口秀表演增加趣味性。 在医学话语上,在讲解病理时,医生多使用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一词一意、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某一医学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病人沟通时,医生需要适当运用语言技巧,这样才会使深奥的医学话语变得通俗易懂。

语料中陈医生讲解道:

中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情况很严峻,差不多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血脂异常,40 岁以上更严重,几乎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像灭霸对着所有40 岁以上的人打了个响指。 这个数据我看到很痛心,毕竟这里面都是民脂民高啊!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如此之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无声的杀手”。

以上内容中,陈医生运用脱口秀中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和谐音梗的表达方式。 首先,“灭霸打响指”出自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的一个情节。 在电影中,灭霸作为反派角色,以一个轻松的打响指动作消灭了将近半个宇宙的生命。 电影播出之后,这个词语也成为网络“热梗”。 在此基础上,陈医生将其再情景化到中国居民血脂异常的医学情景中,进而产生了新语言。 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惨遭“血脂灭霸”的毒手。 其次,民脂民高这一谐音梗源于成语“民脂民膏”。 意为: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用劳动换来的财富。 其中“脂”是指动植物体内的油质,“膏”用来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陈医生将此成语用于新语境,表明高血脂已经成为压榨人们身体健康的“反动阶级”。

如何形容这位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呢? 我说:斑块就像饺子,外面的纤维帽是皮,里面的胆固醇是馅,您这饺子皮薄馅大,很容易露馅的。 斑块就像《围城》,外面的胆固醇想进来,里面的胆固醇想出去,胆固醇一旦出来,就会纠集一些坏分子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从以上内容看出,陈医生给患者讲解冠状动脉斑块这一心血管疾病。 通过生活常识里的“饺子露馅”的现象,说明该患者斑块纤维帽脆弱,容易造成胆固醇外溢积淀。 其次,陈医生借用小说《围城》里的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将其用于解释胆固醇冲破纤维帽的围墙以及所引发的危害。 陈医生将“纤维帽”“胆固醇”与“饺子皮”“围墙”杂糅,为新语言创设了新语境,解释了冠状动脉斑块对身体的危害。

陈医生将脱口秀风格的词语如“灭霸”“民脂民高”“饺子露馅”和医学中的血脂和冠状动脉斑块的医学术语杂糅在一起以医学脱口秀的形式说明了中国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的高发性以及冠状动脉斑块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引起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

(二)新话语的文本特征

医学术语和脱口秀语言风格杂糅的新话语,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变化特征,在“双层-五步”话语互动框架的第二步对此做出进一步分析。 传统的脱口秀语言表演以笑点堆积论点,本质上是以喜剧方式凸现生活中不可言说的困扰如情感、工作等,以此而引发群体性社会认同感。 但在新话语中,原本用于脱口秀的词语和语言技巧会受到医学语境的限制。 从上述两段语料中可以看出,语言风格上呈现幽默调侃,例如,使用“民脂民高”“灭霸”“饺子露馅”等。 但使用这类词语的目的是解释疾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体呈现出脱口秀包围下的医学知识科普。 在医学脱口秀中,最终目的是医学科普,而不是把疾病当笑话把患者哄开心。 所以在医学脱口秀中,说话人要把握两种语言的动态平衡关系和尺度,利用脱口秀语言技巧合理解释病情或病理原理,不要让听话人对疾病一笑而过。

(三)话语间的权力关系

话语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分析框架的第三步,此过程涉及话语互动的社会因素。 两种话语间的权力关系是话语背后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田海龙,2020)[7]。 脱口秀话语和医学用语处于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具体体现为,医学代表着科学严谨的指向性意义,而脱口秀则是一种娱乐性的语言艺术。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话语体现出医学语言更具主导性。 首先,医学脱口秀节目主要目的是科普医学知识,提升大众医学意识,关注自身健康。 其次,医学脱口秀的语言形式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由此,脱口秀是医学知识的“搬运工”。 医学话语被有意识地移植到脱口秀语体下,经过杂糅后产生新语言。 所以在医学脱口秀中,医学话语占据霸权地位。

(四)社会认知

医学话语和脱口秀话语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本质上是医生对患者关系和对脱口秀的主观认识。 首先,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语言沟通技巧。 脱口秀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促进医患间有效沟通,拉近医患关系。 医生可以借网络热词、玩谐音梗的方法,使患者快速了解自身病情,在轻松幽默的问诊环境下,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同病魔抗争。 其次,医学脱口秀也可以看作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 但是,两种语言的融合程度取决于医生对脱口秀的认知程度,例如,部分医生在给患者讲解或科普病理原理时,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 而喜欢脱口秀的医生,会将脱口秀与医学话语进行加工、重组进行交流。

(五)话语互动中的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

探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是“双层-五步”分析框架的第五步。 从语言使用层面来看,脱口秀话语的文本和语体再情景化到医学语体中,通过杂糅形成医学脱口秀新话语。 形成的新话语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关系,在此关系下,医学话语起主导性作用。 因此,这种不对等权力关系的本质是医生对脱口秀的认知程度的差异。 此外,医学的专业性和对脱口秀的认知也制约了医生的主观话语选择。

五、结语

文章以“双层-五步”为分析框架,探究陈枕玥医生医学脱口秀中话语互动的机制。 分析发现,脱口秀话语再情景化到医学情景中,杂糅形成医学脱口秀新话语。 新话语体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的动态特征,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权力关系的不平等,以及与语言使用相关的意识形态等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医学脱口秀采用大众喜闻乐见语言形式,在轻松幽默的情景下给大众科普医学知识或解释病理原理。这不仅能够让患者快速了解病情,也照顾到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拉近医患关系,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但是,在话语杂糅的过程中,医生对脱口秀的认知程度就决定了新话语的不平等的特征。比如,对脱口秀语言技巧熟练的陈医生,会倾向使用类似网络段子或“谐音梗”的方法来解释疾病,不了解脱口秀的医生则会使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或科普疾病。 医学脱口秀的新话语是由脱口秀话语和医学话语的互动、话语背后社会因素的互动产生的。 话语直接的互动体现出不稳定的动态关系,社会因素的互动体现出话语间的不平等,话语与社会因素的互动体现出个人的认知差异,反映社会现实。

猜你喜欢

陈医生情景话语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古稀村医陈守田:健康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看我
列车上救人被索要医师证,这事儿怎么看?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