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日报》国际贸易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

2023-07-21朱秀芝姜秋雪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情态陈述

朱秀芝 姜秋雪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引言

《中国日报》是我国目前主流的英文日报,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 国际经贸关系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由此发表的新闻报道数量颇丰。文章选用2018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的50 篇《中国日报》英文版国际贸易新闻作为语料并自建小型语料库,使用UAM Corpus Tool 3 标注系统进行标注并分析,旨在研究其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气和情态两个维度实现的。

二、理论基础

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功能的、社会的,并且把语言的功能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metafunctions)。 其中,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其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1]。

语言主要有“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四个功能。 人际功能视角下,语气类型有三种:陈述语气(declarative mood)、疑问语气(interrogative mood)和祈使语气(imperative mood),不同语气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陈述语气对应给予信息,疑问语气对应求取信息,祈使语气对应求取物品和服务。

情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语气,因为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限定成分的选择除了肯定与否定外,还有各种中间值,它们被称为情态,也可延伸指作者对句子内容的某种态度,因此,情态具有人际功能。 韩礼德在语言人际元功能的基础上区别了两种基本的语言功能,分别为“命题”(proposition)和“提议”(proposal),并定义为“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 狭义的情态包括概率和频率,意态包括义务和意愿。 韩礼德认为情态值有高、中、低之分,must,have to,need 等属于情态高值;will, would, should 等属于情态中值;can,may, could, might 等属于情态低值。 韩礼德还区分了情态的两种向度(orientations):主观(subjective)与客观(objective)。 主观性与客观性可通过情态细化表现为显性(explicit)与隐性(implicit)。 显性主观主要是心理投射小句,如I think...;显性客观一般是it 作主语的关系小句,如it's clear that..., it's likely that...;隐性主观通常用情态动词表达,如must, can, will 等;隐性客观可用语气附加语或谓词扩展式实现,如always, supposed to 等。

三、人际功能分析

(一)语气

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小句(clause),但语气类型的小句统计需要注意:(1)非自由小句(bound clause)不在语气类型计算范围之内,因为非自由小句(bound clause)缺少自由小句(free clause)的交流特征,而且句尾不能连带附加疑问 句(adding a tag)[2]。 (2) × thinks/means/believes 等小句不属于统计范围,因为这些小句基本不作为命题(proposition)或者提议(proposal)在互动中起作用。 (3)× said/tweeted/added 等表达在语气类型分析中忽略不计,因为如果考虑此类表达,语料中的绝大部分句子将被视作陈述语气,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包含的其他语气类型[3]。 50 篇《中国日报》国际贸易新闻语篇的语气类型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语气类型分布

陈述语气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 陈述语气占99. 30%,而疑问语气占0.47%,祈使语气占0.23%。 陈述语气的主导地位可以用新闻语篇的言语功能来解释。 “给予信息”即“陈述”,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就是陈述句[4]。 除了提供信息外,陈述句还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通过叙述事件发生始末让大众得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为了满足读者获得第一手和客观信息的需求,记者选择使用大量的陈述语气以提供国际贸易的相关信息。 如:

例1 Pennsylvania is a steel manufacturing and coal mining state and the 18th District covers steel plants, farmlands and a coal belt along the West Virginia border, as well as Pittsburgh suburbs.

例2 Nasdaq fell 2.74 percent on Monday and the S&P contracted by 2.23 percent.

例1 记者用陈述语气说明宾夕法尼亚州是一个钢铁制造业和煤矿开采州的事实。 例2 描述与国际贸易联系紧密的股市情况:纳斯达克指数周一下跌2.74%,标准普尔指数下跌2.23%。

疑问语气在语气类型中占0.47%,韩礼德认为,疑问语气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5]。 疑问语气比其他语气更具互动性,可以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 通过提问,读者会被信息所吸引,产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如:

例3 Will things change in 2020? There are political answers and there are economic answers.

例3 中记者对2020 年情况是否会发生改变发问,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给出了答案。 疑问语气可以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但记者使用疑问语气并不是真的求取信息,因为下文已经给出了答案,这里语气类型和原有的言语功能并非完全对应。

祈使语气所占的比例最低,因为祈使语气的人际意义主要是命令,用以实现求取“物品和服务”的言语功能。 但是新闻语篇主要交换的是信息,而不是物品和服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祈使语气不常见于新闻报道中。 本研究语料中仅有三个祈使语气的句子且都是出自同一人,但三个句子中的祈使语气不是命令,而是提出的建议,如例4 所示建议使用新的框架以解决结构性摩擦。

例4 If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structural friction, use a new framework to address them.

(二)情态

情态是除语气外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法资源。 汤普森(Thompson)认为情态值指的是作者的情态承诺,即说话人对命题的不同程度的效度或对提议的不同尺度的态度,情态值不同所传达的情感可能也不同。 一般来说,当作者使用情态值越高时,语篇表达的义务和意愿越强,给读者留下的对话空间越窄。 当作者使用情态值越低时,话语的义务和意愿就越弱,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对话空间。 根据语料库情态值进行分类统计,其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情态值分布

从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记者对情态中值表达的偏好,情态中值占59.91%,而情态低值占22.47%,情态高值仅占17.62%。 通常情态高值的表达使用频率较低,而具有中值或情态低值的词使用频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在选择不同的情态表达时,作者考虑了命题的可信度、读者的可接受度以及自身的责任。 情态中值和情态低值允许记者不承担过多的责任。

例5 As companies will soon release their annual fiscal results for 2017, investors can review and see their opportunities.

情态低值通常意味着对话语的不确定性,但在新闻语篇中却有着无形的力量,记者可以通过使用低值情态动词使新闻显得客观,使读者容易接受所述新闻。 如例5,作者用情态低值can 表达了投资者通过年度财政业绩有看到机会的可能性。

例6 The French company will invest more in enhancing its coffee, cotton and sugar business in China.

如例6 所示,记者采用情态中值will 表达观点:法国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其在中国的咖啡、棉花和糖业务。 使用情态中值既可以避免记者对其说的话承担过多的责任,又增加了报告的权威性,弥补了情态低值的不足。

例7 Instability is always destructive.

例7 中记者使用情态高值always 来表达对不稳定性的看法。 适当地使用情态高值可以增强话语承诺,但是如果记者采用过多的情态高值,在读者看来其话语可能是绝对的,不利于建立记者和读者之间良好的关系。

情态取向用于确定记者希望对其话语负责任的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除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隐形客观外,还应包括超客观取向。 超客观取向通过明确指出话语来源达到摆脱责任的目的,常见的表达方式如“× said that...”。 此外,某些小句中记者的态度还可能伪装成客观事物,似乎与记者本人无关。 表3 显示了语料库中情态取向各类别的比例情况。

表3 情态取向分布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超客观取向占74.11%的主导地位。 隐性主观占20.89%位居第二。 隐性客观和显性客观的出现比例较低,分别为4.29%和0.71%。 没有显性主观取向,这可能是因为新闻报道要求记者最大限度陈述事实,不应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即使是个人观点倾向于选择客观化的表达方式逃避高情态责任,而不是选择显性主观的情态取向。 如:

例8 So from economic standpoints, it's clear that the trade war is irrational.(显性客观)

例9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Geng Shuang said on Tuesday that China would not sidestep differences and is sincere about continuing the trade consultation.(超客观)

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取向对比可以发现,记者偏向于使用客观取向报道新闻,提供客观的信息使新闻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尤其是大量超客观取向反映了记者对承担情态责任的低意愿,如例9 所示,明确指出以下内容为何人所述可以让记者承担的话语责任降到最低。

例10 She should applaud such a positive step by China to further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system after joining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nd concluding talks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on 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隐性主观)

例11 Holiday shopping season usually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and some define it as the whole months of November and December.(隐性客观)

根据数据可知,隐性取向比例高于显性取向,这表明记者试图在说服潜在读者和保持报道的客观性之间取得平衡。 过多的显性取向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可取,因为大量的显性主观取向话语会使新闻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而大量的显性客观取向话语,如“it's clear that...”等,由于其情态责任由形式主语it 承担,极易让读者感觉新闻话语无人负责,使其失去权威性。

四、结语

文章从人际功能的两个层面——语气和情态入手分析了《中国日报》国际贸易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 研究结果显示,陈述语气几乎主导着50 篇新闻报道,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使用频率非常有限,这与新闻“提供信息”的话语功能息息相关。 另外,为了提高新闻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情态中值在新闻报道中被使用最多,因为中值既可以使话语有一定的权威,又不必承担过多的责任。除此之外,超客观取向在五种情态取向中占比最大,第二位是隐性主观取向,体现出记者既要新闻客观真实,又要保持一定的主观性以说服读者。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情态陈述
三年变化,看消博会越来越“火”
虚假陈述重大性
漫画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