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娱乐活动与影响研究
2023-07-21王园
王园
【摘要】人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娱乐活动是交往的载体。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其娱乐活动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在我国娱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辽代娱乐活动主要有角抵、戏射、围棋、击鞠等丰富的活动。辽代娱乐活动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尚武精神等,并且在辽代社会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辽代;娱乐活动;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4-005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18
一个人就是一部生活史,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不断与人交流交往,形成特定的社会生活史。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娱乐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古时候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无法与当今智能化的社会相比,在闲暇时间或者重要节日时,人们会组织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相比于当今社会的智能化,或许还多了许多乐趣。在古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包括有:舞蹈、斗蝈蝈、作诗、蹴鞠、骑马射箭等等,娱乐活动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乐趣和机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娱乐活动不尽相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起来。辽代是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统治我国北方地区长达200多年,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其与中原王朝的文化差异比较明显,因而娱乐活动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契丹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其生活习俗与中原民族不同。《辽史·食货志上》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驰兵于民……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辽史·营卫志中》中载:“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这表明契丹民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性格比较粗犷,不拘小节,善于骑马和射箭。其娱乐活动既与其他民族相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风格。
一、辽代的娱乐活动
(一)角抵
角抵,类似于当今所熟悉的“摔跤”。角抵一词来源于“用角抵人”,显而易见其是一种两个人相互较量智慧和力量的活动。角抵的起源年代非常久远,大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根据《述异记》记载:“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蚩尤与黄帝作战时,头上带有刀剑一样的物体,好似牛的角,用头上的角来抵人,人们很难靠近。后来这种“以角抵人”的作战方式逐渐演变成两人相互较量的娱乐活动。在《汉书·武帝帝纪》中记:“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据《后汉书·西域列传》记载:“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可见,在汉代时角抵作为一种表演戏剧来给人们观赏。角抵发展到辽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契丹人对娱乐活动的喜爱程度很深,而且契丹人的性格比较随性、粗犷,因此对角抵这中娱乐活动也是如痴如醉。在《辽史·太祖本纪》中记:“酒酣,或歌,或舞,或戏射、角抵,各极其意。”从中可以看出,契丹人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歌舞又有戲射、角抵相伴。《辽史·乐志》中载:“元会,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角抵终之。”在宴会结束之时角抵是一个压轴节目,可见辽统治者对角抵的重视和喜爱程度。
(二)围棋
围棋,在我国古时候称为“弈”,在东亚国家比较流行,其属于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资治通鉴》中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围棋在唐朝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渐渐地走出了国门。而对于何时流传于契丹社会,史料并没有明确地记载,但是其在契丹社会的盛行是可以确定的。根据《契丹国志》记载:“夏月以布易毡帐,籍草围棋、双陆,或深涧张鹰。”这里记载了在每年夏天,辽代皇权贵族在避暑休闲之时,会进行围棋、双陆棋或者猎鹰等活动。由此可见,围棋这项益智类游戏已经受到了辽统治者的喜爱。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辽代壁画中可以看出,有两个人在山中对弈,而山下有一个后面跟着两个书童的男子,似乎是要去赶赴棋约。整幅壁画反映了人们的悠闲生活,也体现出了辽代百姓对围棋这项娱乐活动的热爱。关于出土实物,在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出土了八十粒围棋子,综上所述,辽代时围棋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
(三)戏射
在辽朝建立之前,契丹人是以狩猎游牧为生,他们擅长骑马和射箭,随车马而动。狩猎是契丹人维持生存的必要的手段,《辽史·国语解》中记载:“辽俗好射麃鹿,每出猎,比祭其神以祈多获。”《辽史·游幸表》中记:“穆宗九年于七八月射鹿于凤凰门、射鹿於近山迄。”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契丹人擅长狩猎,并且所猎得的动物种类较多,数量也比较庞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他们不断向中原王朝学习各种生产技术,他们的生存已经不成问题,因此骑射就从谋生手段演变成了竞技类的娱乐活动。《辽史·太祖本纪》中记:“酒酣,或歌,或舞,或戏射、角抵,各极其意。”《辽史·穆宗本纪》记载:“二月庚寅,汉遣使来告,欲巡边徼,乞张声援。壬辰,如潢河。癸巳,观群臣射,赐物有差。”可见,辽皇帝不仅喜欢与大臣们进行比赛射箭,而且喜欢观看臣子们进行射箭比赛。这里的戏射指的是一种射箭的观赏活动,是一种表演方式。而射最早并没有戏的含义,它是儒家六艺之一,是一种礼仪。随着历史的演进,“射”逐渐开始变成一种娱乐活动,或者促进人们参与练兵习武的骑射活动,从而使契丹族的骑射能力大为提升。总之,射箭运动在辽代是非常盛行的娱乐活动,对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击鞠
“击鞠”又称之击球、打球、打马球,而因球的形状相似桃子的形状,在辽金时期又称作“打桃”。在进行击鞠活动时,人们必须骑在马上进行击球,击鞠所用的球大小如拳头,球体中间是被掏空的,球的原材料是木材。关于击鞠的起源,在曹植所著《名都篇》中记:“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击鞠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击鞠这项娱乐活动在唐朝比较盛行,辽政权建立之后,击鞠运动也被辽代统治者所推崇。据《辽史·奸臣列传》中记载:“耶律塔不也,仲父房之后。以善击鞠,幸于上,凡驰聘,鞠不离杖。”由此可见,辽代统治者非常热爱击鞠运动,而这种从上而下的热爱,对于击鞠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在《辽史·马得臣列传》中记: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从中可以看出,马得臣用“击鞠无度”来形容辽皇帝,可见辽代统治者对击鞠得热爱程度非常之深。而击鞠运动不仅是辽统治者所独有的运动,大臣们也会参与击鞠运动。《辽史·圣宗本纪》记载:“秋七月甲寅朔,皇太后听政。乙卯,上亲录囚。王子司徒娄国坐称疾不赴山陵,笞二十。辛酉,行再生礼。癸酉,临潢尹褭衮进饮馔。上与诸王分朋击鞠。”诸王也会分队进行击鞠比赛,这也算是一项表演活动,异常激动人心。
(五)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娱乐活动,辽代的“射柳”在每年的夏季四、五、六月进行,并且其吸收了匈奴、鲜卑等北方古老民族以及中原汉族的“射礼”的某些部分,将其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契丹人的娱乐活动。据《辽史·礼志》记载:“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乃射柳。皇帝再射,亲王、宰执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质志柳者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质之。不胜者进饮于胜者,然后各归其冠服。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可见,射柳已经成为辽代上层贵族的日常娱乐活动,并且射柳游戏的优胜者会得到赏赐。
二、辽代娱乐活动的特点
契丹建立辽朝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解决了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需要,各种娱乐活动随之盛行起来,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辽代娱乐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契丹民族的特色,但是又有着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与辽代的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下是辽代娱乐活动的一些特点:
(一)地域特征
契丹族最早是生活在现在的内蒙古一带,唐末五代时,契丹族趁着乱世开始崛起,直至北宋初期辽国的势力达到顶峰。其领土范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活动范围也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娱乐活动也带有一些地域特点。北方的自然环境整体来说比较平坦,并且契丹族所居住的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分布也较多,野生动物非常丰富。因此,其娱乐活动四季不同。比如,春天钓鱼、夏天猎鹰、秋天打猎等等。《辽史·营卫志中》中载:“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可见,契丹族生活环境比较恶劣,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契丹族形成了强悍的性格以及擅于骑射的本领。因此,其娱乐活动也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
(二)尚武精神
契丹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不同,他们在生产条件比较低下的时候以狩猎维持基本生存。辽代实行全民皆兵政策,弓箭和马匹是契丹人的作战和娱乐工具,并且在辽代时女子也可从军参与战事,在历史上契丹皇后治国辅政的比比皆是。在当时,强大的中原王朝对其有着极大的威胁,军事战争时常发生,因此他们必须通过军事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契丹族的尚武精神在娱乐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女子的娱乐活动也是非常勇猛和激动人心的,女子也可以骑在马背上与男子一般在赛场上肆意“杀敌”。所以,辽代的娱乐活动与军事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彰显出浓厚的军事色彩。
(三)其他文化影响
辽代的娱乐活动具有多元化、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此外,其还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一些特点。当时契丹贵族建立了强大的辽朝,其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契丹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是有限的,通过各种方式入辽的汉人在辽朝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据魏特夫格、冯家升合著的《辽代中國社会史》的《辽国人口》表推算,辽朝统治下各族人口数分别为契丹75万人;渤海人以外的蕃部(最低估计)20万人;渤海人45万人;汉人(最低估计)240万人。总计380万人。汉人占了总人数的63.4%,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唐末藩镇割据、五代争战、契丹南掠、特别是石敬瑭割让十六州时入辽的。”可见,在当时一些中原地区的娱乐文化必然会在辽朝传播,对辽娱乐活动起到极大的影响。
(四)政策特点
辽代统治者实行的是“双轨”文化政策。辽统治者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的政策,这种行政体制使得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辽统治者对汉文化呈现出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国制治契丹”保留了契丹族的民族特点,使其娱乐活动留有少数民族的不拘小节和勇猛的特点;又“以汉制待汉人”使汉族的文化习俗得以传播,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促成了辽代娱乐活动形式上的多元化、内容上的丰富化。同时,在各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也是促使辽代娱乐活动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三、辽代娱乐活动的作用
娱乐活动作为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辽代的娱乐活动较之前代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和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而娱乐活动在辽代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民族交往、巩固人心、丰富生活等方面。并且辽代的娱乐活动的主体也是上及统治者、上层贵族、权贵官员或下及各级百姓,当然,其娱乐形式和规模是具有极大的差异的。辽代的娱乐活动是在继承契丹先源民族娱乐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娱乐文化内容而形成的。这对于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辽代娱乐活动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色,还影响了之后朝代的娱乐文化的发展。
辽代娱乐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辽代娱乐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全民参与,辽代百姓对娱乐活动非常热爱和痴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娱乐活动是人们社会交往的载体,能够迅速增进人们的距离,是重要的日常交往“工具”。辽代娱乐活动基本上贯穿整个辽代,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影响了辽代社会的社会风尚。此外,辽代娱乐活动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史·太宗本纪》中记载:“九月庚午,侍中崔穷古言:‘晋主闻陛下数游猎,意请节之。上曰:‘朕之畋猎,非徒从乐,所以练习武事也。”可见,辽太宗将军事和娱乐活动结合起来,既能让将士们体会到乐趣,又能增强军队战斗力。总之,辽代娱乐活动类型多种多样,综合了其他民族的特色,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使得辽代娱乐活动开始广泛传播,给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娱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范晔等.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贾秀梅.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4).
[5]郭康松.辽代娱乐文化之研究[J].北方文物,1995,(01).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苏楠.辽代节庆体育活动源起及其文化特征[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2).
[8]邢忠利.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