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练笔,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023-07-21朱锦健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引起重视。采用小练笔的训练形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语文教师不应仅仅依靠习作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应结合阅读文本开展小练笔,带领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应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加深学生记忆。对运用小练笔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朱锦健(1977—),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
小学生需要依靠练习与积累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若经常为学生布置常规作文的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小练笔是一种练习目的明确且文章篇幅短小的练习形式,可以随堂开展。运用小练笔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填补文本留白,激发学生想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的语言比较含蓄,会为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此类阅读文本时,可带领学生开展小练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前后文对阅读文本中留白的内容进行填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留白进行深入剖析,找到补白的切入点,开展高效的小练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文本第五段中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留白,带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让学生思考桂花在飘落时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人们看到这番景象会流露出怎样的神情,以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开展关于桂花飘落的小练笔训练。同时,教师可对写作要求进行细化,如要求学生首先生动描写桂花飘落的场面,其次描写人们在摇桂花、看桂花飘落时的神情以及动作。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可以快速抓住写作重点,顺利完成小练笔。
采用补白的小练笔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想象,将阅读文本中留白的内容进行补充,强化学生写作体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并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语文思维,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借助语文园地,推动学生写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语文园地板块。借助语文园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语文思维。利用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利用其中的“日积月累”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自身的写作素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语文园地的重要性,充分挖掘语文园地的优势,将语文园地与小练笔训练进行有效结合,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从而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小练笔训练前,教师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适当进行写作提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题目的限制。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并让学生从“词句段运用”的“繁华”“高楼林立”“依山傍水”等十个词语中挑选两三个词语,尝试写写城市与农村生活之间存在的区别。这个小练笔训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在写作过程中积极应用“词句段运用”的十个词语及自身的写作素材库中的词语,这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提升。此外,本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编排了毛泽东所写的《卜算子·咏梅》。教师可指引学生对这首词进行翻
译,以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写作的魅力。
语文园地板块中不仅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阔学生语文视野的内容。教师应结合语文园地的内容,推动学生主动开展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练笔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利用课文内容,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一)细化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仿写
与低学段、中学段相比,高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会有所增加,需要学生掌握更加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写作能力与认知水平往往不同。因此,教师可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细化,根据文本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及句子结构等,带领学生开展仿写小练笔训练,促使学生理解文本中优美语段的内涵,掌握写作技巧[3]。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课中主要对祥子的外貌进行了详细描写。这篇阅读文本虽然只有两段,却刻画了极为生动的人物形象。考虑到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所使用的语言不够生动,如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中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进行品读,找到有关外貌的形容词,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依照何种顺序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在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阅读和赏析后,教师开展了仿写小练笔训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根据教材中阅读文本的写作手法展现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從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文本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结构,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利用文本续写,提升感悟能力
续写指的是结合阅读文本,依照作者的思路及情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具有童话色彩,其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创造意识,积极开展续写小练笔训练。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了解,找准续写的切入点,保证训练的高效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领悟与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而后鼓励学生開展续写小练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形象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将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可能会将文本中还未讲完故事的小蜘蛛与老屋的对话作为开头,继而讲述老屋与小燕子、小鸵鸟等其他动物之间发生的事。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技巧,写出留白式结尾,以此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进行续写,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写作的脉络,储备写作素材,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应用文本缩写,提高语用水平
缩写指的是使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将过长或过于复杂的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压缩。运用缩写小练笔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表述得较为啰唆,把可以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事情讲得很复杂。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缩写小练笔,引导学生提炼阅读文本的重点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一课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文本素材。这篇阅读文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花生可贵的品质,体会文中父亲所说的话的内涵及蕴含的情感。在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及情感后,教师可在课堂中让学生将原文概括成一个200~250字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使缩写的文章与原文的主题相契合,并将整件事叙述清楚。经过讨论,学生便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对故事情节进行有效梳理和缩写。对于学生写出的优秀作文,教师应予以鼓励及肯定,并让对应的学生在课堂中讲解自己的写作思路,供其他学生借鉴。
应用文本缩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用水平,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及写作思路,保证学生所应用的语言的精练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延伸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感悟精彩语句,积极创新写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编排了很多名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名家的写作风格及思想。教师在围绕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开展小练笔时,要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精彩语句,体会文本的动人之处,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及内涵的认知,促使学生在感悟过程之中了解文本的脉络,产生写作的欲望,并给予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时间[4]。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海上日出》一课为作者巴金先生所创作的一篇经典的散文。整篇文本为读者描绘了海上日出在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的奇特景象,并将太阳升起的过程描绘得生动形象。学习这篇文本有助于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在课堂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对文本中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等精彩语句进行朗读、赏析并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太阳缓慢升起的画面。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写景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尝试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对自己所观察的太阳升起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极高的文学及美学价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反复品读,促使学生对相关写作手法进行了解,并为学生提供表达自身的想法、展现自身的创意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古文创作,培养创新意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写作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摆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去描述一些可能并不存在或者想象出来的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文,其不仅用词凝练,还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利用这些古文可以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平台。在开展小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这些古文进行创作,将古文转变为现代文。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创作的诗,描绘了一幅鸭戏图。教师可带领学生将这首诗的内容写成现代文。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理解能力。
结合古文开展创新性的小练笔,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剖析教材,注重开展小练笔,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技巧灵活地应用到写作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建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海娟.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1(3):40,42.
[2]陈涵平,邓杨薇.小学语文教材中“小练笔”的运用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
(8):28-30.
[3]张敏.聚焦“小练笔”,成就大文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23):35-36.
[4]廖小红.小练笔成就大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小练笔的有效训练[J].名师在线,2021(2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