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支架式教学,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2023-07-21徐萍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提倡 “减负增效”的当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做好支架的搭建、情境的创设、评价环节的优化等工作,以便利用支架式教学,推动高品质生物课堂的生成。文章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索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利用支架式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支架式;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架式教学提升高中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課题编号:普教立项D/2020/02/14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萍(1980—),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
“支架”原指建筑工人使用的脚手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如同建筑工人,通过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的方式,推动学生向更高的学习水平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新课改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留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脚手架”的搭建。对此,在高中阶段组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教师应当主动地搭建教学支架,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帮助学生完成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生成探究支架
教师要想学生通过支架主动探究知识,就要先保障支架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由问题元素、生活元素构成的教学情境,能够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对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有效支架,创设探究情境[1]。
(一)搭建支架
主动学习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力的永动机。如果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就不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排斥情绪,从而抵触学习。因此,教师在利用支架组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应当切实根据学生现有的生物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概念框架。与此同时,为了让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师要科学地借助图表支架、问题支架等,帮助学生分解学习任务,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向深度学习,真正完成对生物知识的建构。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在提出“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后,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就会感觉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对此,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需求等,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支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素材,并向学生提出“科学家是如何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艾弗里的实验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达到实验目的了吗?”等问题,以便学生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重温科学家的探究经过,从而认识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并基于前人的经验获取科学的证据。通过这一过程,原始的学习任务被分解,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沿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线索,在逐一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攀登”支架,实现智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适宜的支架,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基于支架逐步解锁未知的生物知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环节犹如一节课的大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推开“大门”,走入新课。但当课堂导入枯燥无味时,学生会失去对“大门”内的世界的探索欲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环节,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设计情境时,教师也要保证情境的生活性、趣味性、简洁性,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主动地探索生物知识[2]。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主动进入教师搭建的支架,教师需要做好情境的创设工作,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大象、老鼠等动物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与老鼠相比,大象的体积怎么样?”等问题,使学生轻松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大象的体积大呢?”“大象的体积大,是因为大象的细胞大吗?”“老鼠的体积较小,是因为老鼠的细胞小吗?”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动物体积大小与细胞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在后续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始终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热情,积极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趣味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对未知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探索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二、有效探究知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位置,教师结合生物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支架后,就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有限,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限,为了更快、更好地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建议支架、问题支架等,辅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支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一)自主探究
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后,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完成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便会使他们的学习信心大打折扣,难以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搭建问题、工具、建议等支架,辅助学生完成自主
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任务,并顺势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提供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挂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真核细胞的结构;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研究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最好材料是什么?为什么?”“细胞膜极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含什么?”等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展实验,对细胞膜的功能进行探究”的建议,以便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对细胞膜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功能进行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搭建问题、建议等多种支架,能够让学生更加顺畅地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基于支架跨越最近发展区,真正地掌握生物知识。
(二)合作学习
受到成长背景、学习经历的影响,不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形成的想法也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如果教师无差异地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支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梳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类遗传病”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支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分析,以便贯彻互补的分组原则,科学地分配各小组的组员。其次,在分好组后,教师可以提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等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方向。最后,学生在组内找准自己的位置。如:知识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为组员做出科学解释;资料搜集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查找科学素材;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走访、调查,了解更多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方法。如此,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共同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等知识,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师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为学生搭建合作支架,并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务,能够让学生更有目的、更有计划、更有序地探索生物知识,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共享集体的智慧成果,实现共同进步。
三、关注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时,应当关注评价环节,科学地为学生创造多元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要借助评价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多元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一方面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纠正学生不当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点评,使得评语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意识。现今,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不仅包含学生的个人自评,也包含小组的互评,能够有效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探究后,要科学地为学生创造自评、互评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评价环节。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细胞的主要元素、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等知识进行探究,然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在小组中的贡献”等方面出发,设定评价标准,为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提供依据;其次,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进行点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促使学生从同学的视角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称赞学生取得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便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查缺补漏,真正通过支架式教学跨越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改进以往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真正地提升生物学习
效果。
(二)联系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环节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支架式教学开展高中生物课程的评价活动时,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5]。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血友病的资料,并向学生提出“一个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的女性结婚,生下的孩子会否健康?”的问题,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對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应用生物知识的同时,意识到“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道理,从而主动地传播正确的生育观,肯定现代生物技术对实际生活的促进作用。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应用情况进行精准评价,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资料,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内化知识的情况,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可以积极传播正确的科学观。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索生物世界。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研究和发展支架式教学,做好支架的开发,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丽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5):127-128.
[2]邢信涛.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难点分析与应用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2020(24):48-49.
[3]牛重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2):156-157.
[4]何素梅.“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1(24):17-18.
[5]郭志成,吕云,张晓军.基于支架式教学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与研究[J].智力,2021(2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