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23-07-21王雨晨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2期

王雨晨

摘要:ESG与中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但企业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尚不明确,文章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依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ESG表现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以及绿色创新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提高ESG水平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政府应该规范ESG评级机构、完善ESG披露制度,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对相应产品的需求,帮助企业改善自身ESG水平;企业应该转变固有想法,将提高企业ESG表现作为一种“投資”,而非“成本”;投资者应该将ESG纳入投资理念,进行ESG相关投资。

关键词:ESG表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要素投入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9.4%,但这样的增长模式是低效率和高污染的。随着要素结构的变化,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实的需求,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高质量增长就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对于中观和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其全要素生产率综合考虑了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生产率,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更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ESG概念最早在2004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主张企业在经营的同时应该考虑主要包含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三个方面的ESG表现,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ESG普及与发展较为落后,在2018年中国首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由于ESG本身的内涵与全球各国国家所追求的发展方向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ESG表现目前已经是国际社会衡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已有的文献多关于ESG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对融资约束和市场价值的影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多从E、S、G三方面分别讨论,较少从ESG总体讨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多集中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少聚焦于企业自身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我国2013-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考察企业 ESG 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作用机制。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从ESG整体出发,研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抛开外部环境因素,聚焦企业自身特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企业发展探究更多的内在动力。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学界对于ESG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少,多从E(环境)、S(社会)、G(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分别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也从这三个维度对文献展开梳理。在环境绩效方面,信息披露不仅能够降低环保执法的成本,在面临环境规制时,较先采取先进技术控制污染排放的企业,用更加先进环保的机器代替破旧污染的设备会比其他企业占据竞争优势。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声望,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收集和分析投资者重要的战略信息,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并有效推动其生产规模的扩张,以及实现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与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内在特征取决于公司治理水平。于是提出假设1。

H1:企业提高ESG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ESG表现、绿色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相关研究表明,ESG三个维度的表现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就环境表现而言,除了环境规制等外部压力,随着公众对绿色环保消费的关注,环境信息披露可能通过声誉效应(内部激励)促使企业提高绿色技术创新。其次,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感多来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绿色创新的资源。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资本的依赖等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良好的公司治理以推动创新为导向,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更符合长远发展,注重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假设2和假设3。

H2:企业提高ESG水平有助于促进绿色创新。

H3:企业提高ESG水平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2013-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我们对样本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了16602个样本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取与测度

被解释变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 LP 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lnYit=δ0+δ1lnLit+δ2lnKit+δ3lnMit+φit,其中,Y是主营业务收入;L为劳动投入(员工人数);K为资本投入(固定资产净额);M是中间投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下标i为公司个体,t为年份,在取对数前对上述变量都加 1。残差φ为全要素生产率,代表资本、劳动和投资之外的产出增长。

解释变量:企业ESG表现(ESG)。根据wind数据库中华证 ESG 评级,赋予企业1~9 个等级进行企业 ESG 表现的衡量,数字越大,说明企业ESG表现越好。

中介变量:绿色创新能力(Lgi)。本文采用企业绿色专利申请量来度量企业绿色创新。

控制变量: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企业规模(Size)、偿债能力(Lev)、固定资产比率(Fixed)、股权集中度(Holderpct)、董事会独立性(Indboard)、高管激励(Incen)、经营性现金流(Cash)、企业性质(Soe)、地区性质(Area)。

(三)模型设定

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

TFPit=α0+α1ESGit+∑Controls+∑Year+∑indu+εit(1)

式(1)中i表示企业个体,t表示企业年份,Controls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此外加入了年度(Year)和行业(Indu)虚拟变量以控制行业和年份的影响。

其次,构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模型。

Yit=β0+β1ESGit+∑Controls+∑Year+∑indu+μit(2)

其中,被解释变量Y=Lgi,为企业绿色创新的代理指标,其他变量定义同上。

最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

TFPit=α0+α1ESGit+∑Controls+∑Year+∑indu+εit

Yit=β0+β1ESGit+∑Controls+∑Year+∑indu+μit(3)

TFPit=γ0+γ1Yit+γ2ESGit+∑Controls+∑Year+∑indu+σit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TFP最大值为12.635,最小值为4.295,说明A股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差异,均值为8.095高于中位数7.990,说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表现较好。企业ESG表现的得分均值为4.156,低于理论赋值的5,说明企业ESG表现整体较差。表3显示ESG与TFP相关性为0.2049,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余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低,模型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的回归结果。第M11列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ESG的系数显著为正,并且如果一家公司的ESG评级提高一档,由此将带来TFP增加0.0131。可见,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支持假定H1。与此同时,模型M12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ESG表现在对企业绿色创新正向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因此研究假设H2得到验证,企业ESG表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

M11、M12和M13的结果显示绿色创新的部分中介作用。M13在M11的基础上加入了绿色创新,绿色创新的系数为正,说明企业绿色创新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ESG表现前的系数依旧显著为正,且系数大小的结果由0.0131降至0.0122,即直接效应小于总效应,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Sobel方法分别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假设3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一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衡量。通过文献梳理得知,除LP方法外,固定效应法和OLS法也是常用的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分别计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再回归,如表6,M21、M22列所示,ESG显著为正。 二是替换解释变量的度量方法,根据华证ESG评价体系,评分为1~3分、4~6分和7~9分分别赋值为1、2、3,重新进行回归,如表6第M23列所示,替换后的解释变量ESG1依旧显著为正。假设H1再次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A股上市公司的16602个观测值,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验证假设,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证明了回归结果的科学性,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ESG作为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的衡量指标,更加全面地向公众展示了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监督,从而倒逼企业创新;同时,也促使企业不再局限于经济利益,能够去思考更多的社会利益,承担社会赋予企业更多责任,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助力企业平稳发展。第二,影响机理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在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ESG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都不约而同地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就环境而言,企业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用更加先进环保的机器代替破旧污染的设备;就社会责任而言,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有更加轻松和谐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公司治理而言,合理的股權性质和内部激励机制是合理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能够增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二)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层面,我国ESG披露制度发展较晚,多借鉴国外的评价体系,缺少对于本国实际情况的结合,且评级机构较多,缺乏统一标准的ESG披露准则,此现状不利于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政府应该规范ESG评级机构、完善ESG披露制度,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对ESG评级机构及进行设置标准化规则,鼓励和促进更多企业进行实质性的信息披露。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和监督;第二,金融机构层面,现阶段我国的绿色金融工具还比较欠缺,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对相应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面向企业开展ESG相关的服务,帮助企业改善自身ESG水平;第三,企业层面,企业应该转变固有想法,将提高企业ESG表现作为一种“投资”,而非“成本”,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自愿披露ESG信息的行列,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投资者层面,普及ESG相关概念,鼓励投资者将ESG纳入投资理念,同时培育责任投资人群体,引导社保、保险机构、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进行ESG相关投资。

参考文献:

[1]肖文,薛天航.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J].世界经济,2019,42(01):76-94.

[2]王晓红,栾翔宇,张少鹏.企业研发投入、ESG表现与市场价值——企业数字化水平的调节效应[J].科学学研究,2023,41(05):896-904+915.

[3]邱牧远,殷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3):108-123.

[4]白万平,孙溶镁,白鸽.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38(05):5-19.

[5]王蓉.成本—收益视角下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2,29(04):74-86.

[6]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23-34.

[7]陈昭,刘映曼.政府补贴、企业创新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J].改革,2019(08):140-151.

[8]张三峰,卜茂亮.环境规制、环保投入与中国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02):129-146.

[9]李心斐,李芳芳.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J].行政论坛,2022,28(01):135-142.

[10]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2(05):107-119.

[11]王洪盾,岳华,张旭.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9(04):17-27.

[12]李井林,阳镇,陈劲,崔文清.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09):71-89.

[13]武力超,陈韦亨,林澜,冯巧.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40(02):319-333.

[14]党印.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综述及启示[J]. 产经评论,2012,3(06):62-75.

[15]李维安,郝臣,崔光耀,郑敏娜,孟乾坤.公司治理研究40年:脉络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12):161-185.

[16]Levinsohn J,Petrin A.Estimat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0(02):317-341.

[17]李青原,肖泽华.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来自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5(09):192-208.

[18]溫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05):614-62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