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23-07-20缪冉
【摘要】杨绛先生的小说作品并不丰富,但是她对于现实的细微观察,将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女性不同的生存状态用细腻且冷静、睿智且平和的语言描绘出来,刻画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能够看出女性作家对于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通过对传统旧社会妇女形象、传统思想下知识女性形象以及新型的知识女性三种形象的书写,从女性的家庭和事业双重角度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为当下的知识女性也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杨绛;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11
杨绛先生的身份众多,不仅是作家、戏剧家,同时还是一位颇负盛名的翻译家。她本人在自序中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1]。细数先生的短篇小说也不过七篇,长篇只有《洗澡》一部,若加上杨绛2014年为这唯一的长篇所写的后续《洗澡之后》,也才将将两部而已。这些小说之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各异,结合本人生活经历,人物鲜活形象,从中透露出作者对于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
一、传统的旧时妇女形象
在杨绛先生笔下的这类女性有《小阳春》中的俞太太蕙芬以及《洗澡》中的余太太宛英。蕙芬和宛英在传统的观念看来都是“头等好太太”,她们贤惠持家,勤劳体贴,能够将家里的大小琐事管理的井井有条。可是仅仅这些,对于她们的丈夫来说可能远远不够。在俞斌看来,虽然自己已经人到中年,但是他感觉妻子“心气平和,感情懒怠”,越发心生不满“一个女人,这么做了太太便把其他都忘了?太太,便不复是情人,不复是朋友,多没趣!”。一把年纪的俞教授为了追寻虚假的春天和自己的学生有暧昧,俞太太有所察觉后虽然在妆容上也有所打扮,但是对于一个心已经飘远的丈夫来说,他大约也是不会注意到蕙芬为此做出的挽留吧。蕙芬和俞斌之前因为第三者的插足有过短暂的“冷战”,但是当俞斌本想送给胡若蕖的一束玫瑰阴差阳错的给了蕙芬之后,俞太太就后悔自己冷淡了丈夫许久。“傻女人,傻的不可思议”,她在感情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先是狠狠唾弃了一番胡若蕖,然后自垂自怜。“事实渐渐沁入意识,她一下子发现自己完全孤独,她被欺骗,她被遗弃了。她成了无人需要的多余的东西”,在情感以及经济上完全依靠他人的传统旧社会的妇女,因为自身无所依傍,仅仅因为丈夫的变心惶恐不安。她的内心活动完全符合人物身份,她一方面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机,打定主意不和俞斌离婚,为了自己两个孩子考虑,也不想便宜插足者;但是另一方面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她感到融不进去丈夫和孩子的世界,成了“累赘”,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什么地方错了?也许错的是她自己,女人自己”,多么讽刺且可笑的反思啊!虽然故事的结尾胡若蕖同别人结婚了,俞斌最终回归了家庭,可是俞太太还是觉得“冷”,她去关上了窗子。这种寒冷仅仅关上窗户就能解决的吗?杨绛讲故事写到此处戛然而止,将更深的思考留给了读者。
宛英是《洗澡》中一位杂牌大学的教授余楠的太太,在余楠眼中,她是一个“容易打发”的太太。宛英对于余楠和胡小姐的婚外情早就有所了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她不在乎余楠,而是她早就发现了余楠的双面性,也因为余楠在外自吹自买,谈笑风生,和家里两个模样让宛英曾暗暗流泪,得了胃病。“她渐渐明白自己无才无貌,配不过这位自命为‘仪表堂堂的才子,料想自己早晚會像她婆婆一样被丈夫抛弃”,无所依傍、自艾自怜是这些旧社会女子真实的心灵写照,在老太太去世之前还曾将银行存折留给了宛英,但是宛英在老太太走后乖顺地立马上交给余楠,对此余楠也是“不客气地”收下了钱。这一细节隐约可以看出旧时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地位之差别,宛英如此自然而顺从的交出这笔老太太留下的私房钱也是看透了余楠将来可能会算计,但是稍微聪明一点的是她留下了房契,也不是一点后路都无。可以说宛英有点大智若愚的意思,虽然花了一笔钱但是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也证明了她对余楠的不信任,她看清楚了余楠的为人,并且也为自己以后做打算。在她得知胡小姐和别人结婚出国之后,“失望简直比余楠还胜几分”。这种独立意识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了一位传统女性身上,虽然宛英最终没有做到离开余楠,但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此也初露端倪了。
虽然在余楠眼中自己的太太是脑袋空空的,但是她勤俭持家,“什么细事都藏得住”,在得到姚宓的帮助之后一直将恩情记在心中,并在之后余楠等人联合写批评文章的时候将姚宓的原稿偷出来。这样的知恩图报优良品德也得到了姚太太的高看和赞赏。在家庭生活中,一直被看轻的宛英得不到余楠的爱情也不被两个儿子惦记,一直照顾的女儿更仰慕她的父亲,和母亲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作为传统社会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可以说她说成功的,因为她关照家庭,也不曾做过出格的事情,但是她好像也就隐身于家庭琐事之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并不是很能看得起她的家中。这样一个女子却很能记住别人给予的温暖,她的善良和热心体现在了对姚家母女的“通风报信”中,也真切的为她们的生活担忧和欣喜。宛英的理想并不远大,她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她不曾伤害别人,但是生活好似并不会因为她的无害而忽略她。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之中没有人能逃得掉,她的无奈和顺从给小说增添了一丝现实感。
二、传统思想下知识女性形象
“女人要独立自由,要具备自我认识的能力,独立而正确地做出判断,要懂得自我尊重,要坚持自己的人格。”[2]在杨绛笔下更多的女性都是接受过教育的,甚至有过留洋的经历,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但是终究只是套了一层“新”的外壳罢了,内里来看还是老样子。这里列举短篇《玉人》中的田晓和《洗澡》中的杜丽琳以及施妮娜。
(一)田晓
与杜丽琳和施妮娜相比,田晓并没有留洋过,但也算是一位知识分子,她兼任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师,并且十分擅长解四则题。在田晓身上凸显不出来作为知识女性的独立,反而流露出传统女性的思想倾向:屈服于男权的统治,更认同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价值观念。田晓是一位美丽聪慧、心灵手巧的女子,“家里什么东西坏了,她能修理;缺什么,她会变出来”,对于生活也是十分积极的态度,“她对生活上的困难,也像解答算题一样有兴趣”。作者对于田晓的这一段描写与杨绛本人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借鉴。在钱钟书与杨绛的生活中,杨绛似乎就扮演者“田晓”的角色。但是与杨绛不同的是,田晓虽然在生活琐事中有点小聪明,但是在她的思想中有“反正做牛也罢,做马也罢,推磨也好,我只要和你在一起,都好”的观念。在家庭中的田晓并不如她在工作中那样能干,她处于一种附庸地位,为了一直和丈夫在一起宁愿放弃自己做得很好的事业,这份事业带给田晓的收入可能并不会比郝志杰来得少,也可以借此摆脱对男性经济的依赖,甚至在郝志杰不能承担起其作为经济支柱的功能时替代她的丈夫承担。田晓做不到独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心理一直在依附郝志杰,这种精神上的独立才是最根本的。从这点来说,即使是知识分子的田晓,还不如宛英的更有独立的精神。
(二)杜丽琳
杜丽琳是一位有着留洋背景,并且拿到双学士学位的高才生,在大学期间就看中了许彦成,并且在闰年向他求婚最终组成家庭。这一切看来她是一位不拘束于传统的新式女性,至少那个年代女子敢于向男子求婚就已经是十分了不得了。可是婚后的杜许二人生活似乎并不如当初她所预期中的美好。表面上看,杜丽琳走进过大学校园,也曾远渡重洋追寻更高的学术成就,但是她眼中看到的压根儿不是什么新知识,也不是什么学位,她只看到了她的丈夫许彦成一人而已。“她一心追求的是个贴心的丈夫。她自幸及时抓住了彦成。”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生来就是软弱无力,奴性十足,她们掌握不了世界,因此竭力占有一个情人,或最好占有一个丈夫。”[3]杜丽琳可能最开始就是奔着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去的,所有的努力付出不过是为了寻得一个好丈夫。虽然她是看起来样样都完美,被评为“标准美人”,本质上的杜丽琳依然是残缺的,将自己同另一人拴在一起,无法独立行走。在批判杜丽琳的同时也不免要反思:这种对于男性的依附心理实际上正是男权文化对于女性自古以来的禁锢,几千年来,女性一直都处于依附的位置。“男性的权威给女性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的权力与能力套上了沉重的枷锁”[4],或许是压抑的时间太久了,她们已经忘记如何摆脱,这才是最可悲的。杨绛先生塑造了这样的角色,可以说是女性意识自身的反省,开始挣脱男权压制的一种表现。
(三)施妮娜
施妮娜是一位和杜丽琳有些相似的女性形象,她也是打着新知识女性的幌子,骨子里依然寄托于男性的附庸者。与杜丽琳相比,更加不堪的地方在于,即使是去了学校混到了一纸文凭却没有真正学到过专业知识。她跟随丈夫去往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苏联学习,并且在人脉上还有社长夫人这个好闺蜜,留学归来后直接以苏学专家的身份成了文学研究社副组长和副主任这样的干部。靠着种种“华丽”的履历和背景还是遮掩不了她本就浅薄的学识,她在开会时屡次犯错,分不清马拉梅和波德莱尔,将《恶之花》张冠李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说成是戏剧,司汤达的《红与黑》归为巴尔扎克的作品,作为“专家”的施妮娜自视甚高,虽然学术上毫无建树,常以思想正确自居,她想要凭借自己的特权借书被阻拦后强词夺理;想要姚謇留下的私人藏书不惜信口开河说藏书占用了国家的地方就必须要对外开放,用她敏锐的政治嗅觉给姚宓扣帽子,说她“剥削了劳动人民的血汗”;为了独占研究成果私藏书籍,还串通姜敏说书已经没有了……杨绛所描写的这一女性形象关注到的是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中的困境,作者對于女性追求事业与独立有别样的见解。
一直处于父权制文化体系之下的女性想要获得独立并非易事,很多女性,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宛英和蕙芬不光在经济上更在思想上依赖男性,没有自己的尊严、权力、人格,只是身为附属品而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人的自由意识被注意到,被大肆歌颂,父权文化专制的地位才有所松动。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女性教育、女性工作等问题才开始渐浮于水面之上,女性可以接受教育甚至出国留学,也可以自食其力工作,这一系列的“解放”蔓延到了思想精神上,在意识形态领域也要追求解放,不再有陈旧的依附心态。施妮娜作为肚中无墨,胸无成竹的女性代表,想要趾高气扬地伪装成高级知识分子混在职场上,极具讽刺意味。杨绛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对这类女性在追求事业时弄虚作假的行为给予嘲弄和批判,应该关注到依靠男性上位的职场女性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精神独立,依旧是依附于男性话语权而存在。
三、新型的知识女性
姚宓可以说是杨绛笔下最能代表作者本人美好期许的新型知识女性的一位角色了,在姚宓身上不仅能看到对于西方知识女性独立意识的追求,也有对中国传统女性贤良淑德的推崇,她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受传统文化的规范,同时也在时代精神的大转中转染了新思想的气息。
姚宓的外表是美丽的,“脸色不惹眼,可是相貌的确耐看,看了想再看看……眼神很静,像清湛的潭水;眉毛清秀,额角的软发像小儿的胎发,嘴角和下领很美很甜。她皮肤是浅米色,非常细腻”[5],但是聪慧的姚宓很善于“伪装”自己,开会的时候只坐在后排记录,用灰布制服遮住自己五彩织锦的缎袄和红绸里子半掩着极好的灰背,她这般的韬光养晦,借着朴素沉静装成老成持重的样儿就是怕人注意,怕人触犯。聪明却不显山露水的姚宓在经历了父亲猝然去世,母亲遭受打击中风瘫痪,姚宓“把住房作抵押,筹了一笔款子,把母亲送人德国医院抢救,同时为父亲办了丧事”。孝顺的她拒绝了前男友的邀请,不愿留洋海外,反而变卖家产花重金治疗重病的母亲。因为经历了这般遭遇,姚宓能抗得住风雨更显魅力。有才学却不招摇卖弄,对不怀好意的目光心知肚明却不点破,她看得清自己的处境还能保持清醒有条不紊地照顾好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即便在感情中有所犹豫,最后还是坚守自我,从中看到了新知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爱。
姚宓的身上兼具这西方文化女性的独立与自我,也有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的女性的温和和内敛。可以说姚宓的形象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杨绛出生在江南的诗礼之家,她的父亲杨荫杭率真豁达,是一位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男子,有着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作为律师也不缺少与强权势力抗争的胆量。父亲的风骨和文化素养影响了杨绛的一生;与此同时,杨绛的母亲唐须嫈也是一位充满中国女性传统美德、贤惠善良的女子,她不光能将家庭生活处理的有条不紊,也能识文晓理,和杨绛父亲谈论公事,母亲温柔敦厚的性格给杨绛留下深厚的印象。从求学经历来看,杨绛从小接触的就是中西文化的教育,读遍群书,不乏诸子经典及各种海外名著。她从五四走来,经历过文化意识形态的变迁,她的人生历程也是波澜起伏,在岁月与人生经历的磨砺下,“杨绛以一种跳离时局的态度看世界,带有第三者的冷静与疏离”。创作《洗澡》这篇作品之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清楚地认识到女性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事业是多么重要,正如她自己的生活,在家庭中既能处理家事、照顾家人,同时也不依附男性而活。钱钟书也称她为“最贤的妻,最良的母”,事业上既能教书也能创作,赚钱养家,是个十分独立的现代知识女性。姚宓在很大程度上又有点杨绛先生的影子,也难怪会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在《洗澡》问世二十多年后,杨绛先生还创作了《洗澡之后》,避免有人些什么续集,毁了她所爱的角色。杨绛的小说作品虽然在那个历史时期被看作是缺少锋芒,却也不容置疑的传达了她想表达的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四、结语
杨绛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不曾屈从于男性权威话语,也从不刻意以女性为中心书写,她用一种被称作“智性书写”的理性审视的叙述风格来描绘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角色外还有抛却爱情烦恼,投奔学业的女大学生璐璐;有以“事业”为重心,一生奉献的女性默先生;有自尊自爱,对感情能够冷静审视的陈倩……杨绛在塑造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角色时采用了不同的态度与笔调,深入挖掘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作者打破了传统男性塑造出来刻板化的女性形象,让女性活出自我真实面目,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不再是一个个空洞的能指。她们不仅可以独立于男性话语之外,还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喜怒哀乐、情感起伏,在家庭和事业中自己做抉择,在爱情来临时欣喜或忧愁,杨绛真实的多角度的还原了女性的真實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绛.杨绛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吴嘉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D].吉林大学,2007.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34.
[4]吴燕.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身份的重建[D].海南大学,2011.
[5]杨绛.杨绛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46.
[6]肖婉洋.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以杨绛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05):56.
[7]吴学峰.冷眼尽观人生世相——论杨绛《洗澡》中的女性形象[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09):66-68.
[8]陆素敏.浅析杨绛作品中的新型知识女性[J].文学教育(上),2020,(08):38-40.
[9]邹世奇.论简·奥斯丁对杨绛创作的影响[J].扬子江评论,2018,(05):109-112.
[10]魏秋婷(GooiChiew Ting).论杨绛创作的温柔敦厚风格[D].南京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缪冉,女,天水师范学院202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