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器官脱垂 女性的难言之隐

2023-07-20卫兵

保健与生活 2023年14期
关键词:腹压盆底器官

生活中,有些女性可能有这样的困扰:走路时有明显下坠感,久站后下坠感明显加重,尿频、尿急、尿失禁,经常排便急迫、排便困难,性欲缺乏、性生活不适……这些症状可能都与盆腔器官脱垂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为3%~6%,每1000名女性就有1.5~1.8人因此要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0~69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盆腔器官脱垂从症状、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令她们苦不堪言。为此,本刊特邀妇产科专家撰稿详解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问题,帮助你远离疾病困扰、过上幸福生活。

今天刚做完一台手术,是一位70多岁的患者。她从40多岁就感觉到盆腔底部沉重,有下坠感、压迫感等不适,到50多岁绝经后出现外阴部肿物脱出,一开始是站立行走时脱出,躺下后就能自动回纳到阴道内,后来连平卧也不能自动回纳,需要用手帮忙回纳,同时伴有排尿、排便困难,需要把肿物塞回阴道才能顺利排尿。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肿物塞回去以后她不能笑、不能咳嗽,稍微一笑一咳便出现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才前来就诊。

这位患者患的就是盆腔器官脱垂。

什么是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很少导致严重病症或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

盆腔器官脱垂的危害有哪些?

发生了盆腔器官脱垂,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以下危害:

生殖健康问题 盆腔器官脱垂会导致阴道松弛,影响性功能,造成性生活痛苦,甚至影响生育功能。

尿失禁或排尿困难 盆腔器官脱垂可能会影响膀胱功能,导致尿失禁或排尿困难。

大便失禁或排便困难

严重盆腔器官脱垂可能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导致大便失禁;也有可能出现肿物压迫肠道导致排便困难。

感染和出血 盆腔脱垂出来的器官易感染和破裂出血,严重时也会威胁生命健康。

心理问题 由于盆腔器官脱垂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信心,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盆腔器官脱垂,重视预防,保持生活方式健康,适当锻炼,避免过度用力,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盆腔器官脱垂有哪些临床表现?

根据解剖部位不同,盆腔器官脱垂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可以分为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盆腔器官脱垂和后盆腔器官脱垂三种类型:

前盆腔器官脱垂 主要包括膀胱脱垂和尿道脱垂,又称膀胱膨出和尿道膨出,同时伴有阴道前壁脱垂。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不适感,但症状较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排尿异常,如尿流缓慢、尿不尽、排尿困难或者尿频,即上厕所的次数很多,或者是尿急,下腹部会有沉重感或压迫感;阴道松弛或下垂,阴道内或者阴道口外有肿块脱出。

中盆腔器官脱垂 主要是子宫脱垂。若患者子宫已经被切除,则主要是阴道残端脱垂,又称阴道穹隆脱垂。子宫脱垂患者的月经不受影响,也可正常受孕分娩。但子宫脱垂的患者,由于脱垂的子宫颈长期暴露在外,并与内衣接触摩擦,很容易在宫颈出现破溃、糜烂、出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感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后盆腔器官脱垂 主要是直肠和肛管脱垂,又称阴道后壁脱垂,可能会同时合并肠疝。如排便非常费力,长期有便秘,有时候患者甚至需要自己将脱垂的脏器复位才能够排便。

诱发盆腔器官脱垂的因素有哪些?

盆腔器官脱垂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受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如经阴道分娩次数多、年龄大、慢性腹压增高及相关的其他因素。目前认为,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妊娠和分娩 虽然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往往在女性衰老后才出现,但妊娠和分娩是决定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最密切因素。

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底肌群和筋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和撑扩。妊娠晚期,胎盘分泌的松弛素使胶原软化、韧带松弛等,为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5%~35%的经阴道分娩女性存在肛提肌损伤。随着阴道分娩次数的增加,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与未生育的女性相比,生育1个孩子的女性患病的可能性增加4倍,而生育2个孩子的女性患病的可能性增加8.4倍。在分娩时,自然分娩随着胎儿对阴道的牵拉导致盆底肌肉、筋膜、韧带过度伸展,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分娩过程中使用了产钳以及胎头吸引,加剧了对产妇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导致产妇盆底组织松弛。

年龄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它通常发生在女性更年期后。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不同,生育期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为15%~50%。随着年龄的增长,约60%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症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低雌激素状态会导致盆腔结构发生萎缩,盆底组织进一步松弛,因而更容易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慢性腹压增加 腹压增加也常被认为是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之一。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腹腔積液、慢性咳嗽、长期功能性便秘、反复重体力劳动等。腹内压升高,高压会导致骨盆结构过度紧张,迫使盆底器官向下移位,发生脱垂。

遗传性因素 众所周知,盆腔器官脱垂存在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女性与一般人群相比,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增加2.5倍。许多患有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报告其亲属曾患有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和/或腹部或腹股沟疝。

此外,部分患者由于胶原代谢异常或者基因缺陷疾病,造成盆底组织薄弱,从而引起盆腔器官脱垂。比如马方综合征患者常合并结缔组织先天性营养不良,所以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盆腔器官脱垂。

如何确诊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脏器的脱垂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病史方面主要是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无阴道内肿物脱出,有无阴道排液,有无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或者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轻度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中度以上的患者可能会有腰骶部酸痛,或者下腹坠胀感,以及阴道有脱出物。站立时间过久或者劳累以后,上述症状会明显加重,经过卧床休息,肿物会消失。重度的患者会合并排尿或者排便困难,脱出的宫颈和阴道壁长期与衣物摩擦可以出现溃疡,如果合并感染会有脓性、血性分泌物。

此外,通过肌力评估、盆底压力评估、盆底肌电评估以及盆腔的三维彩超,可以进一步诊断脱垂程度,并根据不同程度的脱垂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怎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不同,患者治疗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轻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 一般来讲,轻度脱垂无症状患者,以持续观察和随访为主。

轻度脱垂有症状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底器官脱垂的康复治疗中效果较为明显。

目前,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性治疗、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及子宫托治疗等。①生活方式干预就是控制体重,戒烟,减少增加盆底肌压力的活动,治疗便秘和咳嗽。②子宫托有不同的形状,白天将其放入阴道内,可支持盆底结构,缓解异常,晚上取出来妥善保存,它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或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的患者。③盆底肌锻炼,简单的方法就是凯格尔运动,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适用性广泛等特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凯格尔运动的训练方式:①找到盆底肌:这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尝试在小便时停止尿流,这时候控制的肌肉就是盆底肌;第二种是将手指插入阴道或直肠,收缩阴道或直肠周围的肌肉,感受到的肌肉即为盆底肌。②练习收缩:慢慢用力收缩盆底肌,保持收缩5秒,然后缓慢松弛肌肉,休息5秒。重复进行10次,每天至少做3次。③练习迅速收缩:迅速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每次收缩和放松各1秒,重复10次,每天至少做3次。

要注意的是,凯格尔运动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并且要正确找到盆底肌,避免用力过度或收缩不到位。长期坚持可延缓轻度脱垂患者病情进展,也可预防盆腔器官脱垂。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 重度脱垂的患者一般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修补缺陷组织,恢复解剖结构,分为重建手术和封闭性手术。每种手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术后还需要联合非手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不愿意做手术,也可以采取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进行治疗。

怎样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预防盆腔器官脱垂主要应根据发病原因进行:

对于处在妊娠期的女性 合理控制体重增长,能减少孕期腹腔壓力对盆底的损伤。正常体重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为11.5~16千克,体质指数[计算公式:体重(千克)/身高(米)2]大于或等于25小于30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为7~11.5千克,体质指数大于或等于30的孕妇孕期增重为5~9千克。如何饮食,既能保证孕期所需营养,又能控制体重的增长,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其次,在怀孕期间,要防止胎儿过大,造成难产,损伤盆底。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要及时进行盆底肌筛查,明确损伤程度。如果存在明显异常,要借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以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对于中老年女性绝经之后 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盆底肌支持减弱,可适当地补充雌激素。应用雌激素治疗,对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此外,平时注意多进行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以预防盆腔器官脱垂。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脱垂 如果母亲患有盆腔器官脱垂,女儿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可能性要高于正常人。因此,有盆腔器官脱垂家族史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判断有无盆腔器官脱垂。如果存在盆腔器官脱垂,要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对于长期存在增加腹压行为的女性 这些女性平时需要注意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如有便秘,则改变排便习惯;有慢性咳嗽,则需要治疗原发病;过度肥胖的要注意控制体重,对于女性,体质指数大于25就该减重了。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重体力劳动、提重物等,防止腹压增加,以免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专家简介

卫兵,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安徽省医学科普学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宫腔镜学组副组长,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妇科微创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妇科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微创学组组长。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妇幼保健》《安徽医药》等期刊编委。1995年在安徽省开展第一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997年在安徽省开展第一例宫腔镜手术,擅长妇科肿瘤、女性生殖道畸形、妇科损伤性疾病的微创治疗。主持省级科研课题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20余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40余篇论文。

猜你喜欢

腹压盆底器官
这些器官,竟然是你身上的进化残留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器官也有保护罩
腰不好 打喷嚏时 先“直腰”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类器官
浅谈腹压传感器校准方法的研究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腹压升高危害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