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评论

2023-07-18孙大勇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调研群众

“穿针引线”做好调查研究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描述的是在穿针引线中织就情义,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恰如织密干部与群众“连心网”的“绣花针”。党员干部要躬身入局“穿针引线”,纾解群众的忧愁繁杂心绪、破解政策落实的堵点难点。

实下针,抓问题导向。“调”是去看、去听、去感,“调”的过程应以问题为导向实“下针”。“调”前,要做足功课,全面了解调研课题,做到心里明、家底清。“调”中,要坚持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调研。“调”后,要尽量原汁原味地列明问题,客观真实地分析原因,找准矛盾问题的根结所在。

细理线,找规律办法。“研”是全面系统地梳理问题,抽丝剥茧地分析矛盾,耐心细致地寻找规律,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理清“丝线”。要“掰开揉碎”信息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剖析理解。要“解剖麻雀”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内在规律、做到由此及彼,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总结归纳。

密织网,解痛点难点。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出谋划策,将民生之网、发展之网织密织实。对于经过充分研究、论证成熟的调研成果,应及时实践,跟踪有效地推广运用;对于尚未透彻研究、需要持续推进的,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应积极对上寻求指导和支持,找准症结、大胆突破。

(中共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

年轻干部要严把“五道关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年轻干部肩负着时代使命,承载着人民希望,务必严把“五道关口”,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锻造忠诚的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要守住政治关。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秉承忠诚之志、永葆忠诚本色。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念。“权为民用则利民,为己谋则害己。”年轻干部要倍加珍惜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为群众多办事,为百姓多造福;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务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到有权不搞特殊、掌权不谋私利,敢于担当干事,善于谋事力作。

推崇清爽的交往原则。年轻干部正处于工作上升期,更要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更要慎重交友。要知人而交、择善而从,多交一些诤友、益友,让自己的朋友圈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达到“人伴贤良品自高”的境界。否则,什么人都交,什么情都领,什么忙都帮,不讲原则和纪律,最终会在“温水效应”中自我沉沦下去。

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守住生活关,守的是为官为人的道德基准。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而言,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时刻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涵养良好的家风门风。“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推崇以德治家、以廉保家、以俭兴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真正以良好的家风养成廉洁的作风、促成优良的党风、孕育向善的政风。

(中共鄄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黄金果)

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奔跑”

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农村强。构建强大的乡村人才谱系,是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各级组织部门要打破乡村人才的瓶颈,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

靶向引才当好“贤伯乐”,打造乡村人才“新高地”。乡村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广开“招贤纳士”之路,坚持“用什么、引什么”的人才需求导向,加大对本土人才的调查摸底,分类别、分层次建立“乡贤智库”,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引导外出就业创业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引入汩汩“人才活水”。

多措并举搭好“大舞台”,激发乡村人才“内动力”。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输血”“造血”式引才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切不可引而不用、一引了之。要围绕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建立健全培养计划,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实现“专业”与“本土”接轨,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留才爱才筑好“暖心巢”,厚植乡村人才“肥沃土”。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保障,让乡村人才感情上愿意留、事业上留得住。

(梁 艳)

年轻干部要擦亮调查研究的“传家宝”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擦亮“传家宝”、练好“基本功”,以调查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撬动干部履职能力的全面增强。

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多看看基层一线的实情。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基层学、向一线学、向实践学,拜人民群众为师,少一些“官话”“套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用真心、真情、真意赢得群众信任。

树牢“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要有直面问题、追求真理的勇气,充分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务实作风,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要到工作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对于实地调研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报喜也要报忧,着力在“实”字上下功夫,防止陷入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陷阱”。

书写“实干担当”的时代答卷。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要“求实”,更要“求是”,必须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找准症结、摸清规律,深入思考、由表及里,在搞清楚“是什么”“怎么样”的同时,重点思考“为什么”“怎么办”,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实让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惠及群众的实际成效。

(孙亚星)

让主题教育“沁心”“化识”“践行”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要从主题教育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中勇建新功。

“学之弥固”,让主题教育“沁于心”。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主题教育蕴含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党员干部要学懂主题教育“精神内涵”,筑牢“思想灯塔”,守定“政治航向”,在主题教育中涵养理想之源以立报国为民之志,追寻信仰之光以强忠诚担当之心,在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中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凝心铸魂,正心明性。

“思之弥坚”,让主题教育“化于识”。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主题教育闪耀共产主义真理光芒。党员干部要读懂主题教育“思维路径”,探究真理,掌握规律,在主题教育中找到干事创业“金钥匙”,把握绘就蓝图“如椽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深研细悟,内化于识。

“履之弥笃”,让主题教育“践于行”。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主题教育既具思想性、真理性,又富实践性。党员干部要读懂主题教育“行动准则”,立足实际,躬身实践,在主题教育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遵循新的赶考之路的实践要求,培树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养成善作善成的斗争本领,以务实抓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王 旗)

年轻干部要走好基层“蝶变”之路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基层一线是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磨刀石”,只有练好内功、提高本领,才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在基层的实践良田中“俯身干事、奉献为民”,上好“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蝶变”课。年轻干部想要“蝶变”,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上“蝶变”,更要实现群众工作的“蝶变”。不仅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体悟精髓、汲取营养,更要在实践中学习群众工作经验,要将工作思路打开,破除常规思维定式,从多种角度学习和分析问题。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在关键时刻要冲得上、顶得住,激发攻坚克难、攀险登峰的志气、勇气和锐气,用青春的激情热血推进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人的新作为、新气象。

在基层的民生宝典中“忧民之忧、急民之急”,上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的“蝶变”课。年轻干部想要“蝶变”,就要坚持田间地头走一走,房前屋后看一看,要撸得起袖子、踏得出步子,牢记艰苦奋斗,扎“实干”之根。还要学会眼睛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出汗水、常沾泥水,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努力把生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群众话”“口头语”,用人民“小角度”讲好治理“大道理”,用群众“身边事”讲实发展“硬道理”,让调查研究在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上彰显活力。

在基层的时代大考中“提笔答题、不负人民”,上好“一片丹心永向阳”的“蝶变”课。年轻干部想要“蝶变”,就要甘当为人民服务的拓荒牛、挑山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组织和人民交给的每一项任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在基层的大课堂中学思悟践,用青春和奋斗回答好属于青年的时代之问。

(闫西彪)

基层选调生要带点“土”味

作为新时代选调生,要深入基层,沉下身子,走近群众,让身上带点“土”味,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领路人。

多沾“土”气养正气。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在基层这个“大画布”面前,我们每个年轻干部都是“小白”,这就要求我们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将自己从大学生转变为为民谋利的基层干部。在基层就要说“土话”、穿“土衣”,在基层办事要接地气,符合基层实际,要把政策中的专业术语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懂的土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坐一条板凳,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实事,让自己也成为群众,不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多走“土”路定根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不出去走走,沾染点泥土的气息,也便称不上是下基层。党中央号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作为选调生,每年要求进行国情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如果我们不去真正走访、真正调研,就不会找出任职村存在的具体问题,更不能为村子谋发展出路。

多学“土”法长本领。要虚心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与群众交友,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学点“土点子”,用点“土法子”,真抓实干,以任职村党组织建设、“实体强村”工程开展、村集体经济增收、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利用所学知识,为任职村破解发展难题。

(王 帅)

在“问题现场”破题解难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多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民声集聚的“问题现场”走一走,或许会打开破解难题的新思路。

以“寻求问题最优解”为调研理念,以实事求是为预研规范,用心做实调研基础。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调研前要把“事前功课”做足,聚焦民生目标,提前列好调研大纲和调研方案,摆出日常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与自己工作中掌握的实际情况去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下一番功夫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民生微实事”工作,使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为调研范围,以岗位所能为调研方向,用情践行人民至上。深入实际,方可睹蛟龙之大观。“问题现场”不仅有问题,也蕴含着破解问题的办法。在“问题现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有助于破解问题,也有益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调研中,要立足岗位所在,着眼实际情况,找准群众呼声的第一信号,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列入攻坚范畴,从一线的“金点子”“好办法”里提升自身认识水平,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的有效途径。

以“破有始无终之形”为调研要求,以实招硬招绘制调研蓝图,用力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要拿出当下“改”的办法和长久“立”的机制,推进调研的成果转化和长效落实。要坚持丁是丁、卯是卯,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破解难题的有效行动。

(王 晨)

在“自找苦吃”中品悟成长之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同学们“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观点表示充分肯定。新时代的青年人特别是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续奋斗者,更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自找苦吃”中书写奋斗新篇。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态度,在苦学中坚定信念、汲取力量。“千仞之树成于根,九层之台起于土。”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土坚才能稳如磐石。强化学习、打牢根基,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之道。要深学理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研学历史,了解时代发展历程,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强化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力量;要讲究学习方法,以孜孜以求、研精究微的精神,在学懂弄通中找到方法路径,在付诸实践中检验成效。

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守,在苦修中克己慎行、潜心笃志。“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年轻干部一定要用心参透“苦”字修身要诀,守得住清贫之苦、耐得住寂寞之苦、受得了约束之苦,擦亮正心明道、怀德自重的清廉底色。要常葆一颗奉献之心,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敬终如始、兢兢业业,在宠辱不惊中提升人生境界,在担当奉献中做大人生格局,在推进发展中彰显人生价值。

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信念,在苦行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要踊跃到吃劲岗位上磨砺自我,去一线摸爬滚打,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破解难题,在栉风沐雨中壮筋骨,在实干笃行中积后劲,在奋楫争先中见实效,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郝超良)

从“三真”入手抓好调查研究

调查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躬身入局、扎根一线,广调查、求实效,推动基层调研“吹糠见米”。

坚持听真话,走好群众路线。求“真”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不摆“造型”、不出“虚招”,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同一条板凳拉呱,同一张桌子喝茶,切实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手资料”,在了解民之所急、民之所盼中找准群众“真心声”。

坚持真研究,保持优良作风。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和要害环节,准确把握事物规律,对调研收集到的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找到“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的现实问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深查细究、找准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消除病根。

坚持出真招,强化成果转化。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在探幽索隐中得到真知灼见,推动工作“向前跑”,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和工作举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即知即改中做到“破题有道”。要在督导落实中看到整改实效,适时开展“回头看”,突出“效”的应用导向,密切跟踪关注调研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察看是否存在“纸面落实”“案头整改”的现象,把整改问题实不实、落实效果好不好、能不能有效推动工作与干部“能上能下”相结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提升整体工作质效。

(张玉秀)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调研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