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与价值研究
2023-07-18赵民
赵 民
(香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河北 廊坊 065400)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为耳鼻喉科疾病,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在吞食异物患儿中发生率约为70%以上。小儿年龄小,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吞咽功能也未发育完善。若食物未完全进入食道,可误入气道,引起气道堵塞,严重情况可能影响患儿呼吸,危及生命。对于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若异物较大,短时间中呼吸困难,继而出现窒息,需及时给予有效诊断与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其有效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可通过影像学技术诊断异物位置,相关病变等[1]。本文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香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为对象,探究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香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3例;年龄11个月~9岁(5.84±0.87)岁;发病部位:13例气管,19例左支气管,18例右支气管;病程1~3 d,平均(1.04±0.23)d。纳入标准:①年龄小于11岁;②伴随呼吸困难、憋喘、阵发性咳嗽、呛咳等症状;③就诊前有吞食食物行为;④患儿家属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⑤意识清晰;⑥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②资料不全;③意识不正常;④感染疾病,肾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患儿,出血性疾病患儿;⑤严重迁延性肺炎、局灶性肺炎;⑥器质性疾病;⑦依从性差。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X线诊断、螺旋CT诊断。
(1)X线诊断:设备为X线机(生产厂家:日本东芝公司)、影像增强器(生产厂家:日本东芝公司)。患儿诊断过程中,保持仰卧位体位,指导患儿深呼吸,由家属辅助,对患儿体位进行控制,预防患儿扭动影响诊断结果。若患儿啼哭,需仔细观察肺部,包括透明度情况、纵隔摆动情况等。
(2)实施螺旋CT诊断:设备为64层螺旋CT扫描仪(生产厂家:西门子公司)。参数设置如下:层厚是1.25 ~2.50 mm,管电流是150~250 mA,管电压120 kV,螺距3:1。扫描前,安抚患儿的情绪,患儿情绪稳定以后实施检查;若患儿情绪躁动、无法安静,取水合氯醛适量灌肠,保持镇静。指导患儿保持仰卧位体位,调整检查参数,取工作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多平面或曲面重建,利用仿真窥镜技术,调整投影为最小密度。在诊断过程中,适当调整支气管、气管、肺部图像,确保图像清晰。视野进行调整,检查肺部异物征象。
(3)诊断过程安全管理:临床护理路径:①成立管理小组,由操作医师、护士长、科室组人组成,其中科室主任为小组长,负责小组工作。针对小组成员实施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指导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全面评价工作情况,促使工作质量提高。②在检查之前,对患儿信息进行核对,评估各项情况,并询问患儿过敏史情况。通过播放音乐、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对患儿进行疏导和引导。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粗大血管,准备抢救物品。③在检查过程中,指导患儿保持卧位体位,患儿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呼气与屏气,规范呼吸操作,改善图像质量。对穿刺肢体进行固定,要求患儿保持固定位。加强造影剂教育,在注射造影剂时,若患儿存在头晕、心慌等现象,及时告知操作者,并向患儿强调呕吐、发热为正常情况,不可担心。结合患儿的检查部位,对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严格控制,保障医疗安全。在注射过程中,密切患儿身体状态,发生异常反应以后,停止注射。④检查后:询问患儿不适情况,观察扫描部位面色、皮肤等情况。在检查完成以后,患儿需在休息区观察0.5 h,若无不良反应,才可离开。指导患儿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向患儿家属讲述报告结果出具时间。若存在护理不良反应或者不良事件,详细记录,对出现原因进行,执行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X线与螺旋CT诊断准确率;②比较两种方法对相关病变类型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分析
所有患儿实施螺旋CT诊断,异物检出50例(100%),其中直接提示异物48例(96.00%),间接提示异物2例(4.00%)。实施X线诊断,异物检出41例(82.00%),其中直接提示异物28例(36.00%),间接提示异物13 例(26.00%),未检出9例(18.00%)。螺旋CT诊断异物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1,P<0.05)。见表1。
表1 X线与螺旋CT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
螺旋CT诊断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n(%)]
3 讨论
气管异物和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不同。气管异物最初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咳呛为主。随着异物的位置发生变动,若堵塞了气道或对气道的黏膜造成了刺激,可能会引发阵发性的咳嗽或是呼吸困难等的症状出现。如果出现了气道的完全性堵塞,还可能影响患者症状的说话、发音,甚至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昏迷及窒息性的死亡。支气管的异物会引发患者出现明显的高热、咳脓性分泌物、患侧胸部活动受限、说话声音降低、语气有颤音等表现。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严重性和异物性质、气道阻塞程度等存在相关习惯,主要症状为脸色潮红、呼吸困难等,若患者病情严重,极易出现窒息,严重者诱发死亡。因此,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的有效且积极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X线是利用直观的物理量连续而且形象地表现出另一种物理特性的图像,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连续直观以及获取方便,虽然具有概括性也能够进行实时动态获取,但是模拟影像的重复性很差,成像之后就无法进行后期的处理或者改变。凡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的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的部位,就容易被X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使用X线诊断能够早期识别疾病[2]。然而,若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改变或在对比度差的部位,使用X线诊断不易显示,如白血病的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X线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的积累及临床资料的收集。X线诊断是根据患者大体病理的投影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的综合判断,与病理诊断不同,提供疾病诊断的一种可能性,还需进一步诊断证实。
螺旋CT是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常用的一种CT类型,相对于常规的CT检查而言,螺旋CT相比普通的CT检查来说,扫描速度更快,图像更加清晰,适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特别是高排数螺旋CT,它几乎适合于全身绝大部分部位的检查,比如可以对头部病变、颈部病变、胸部、循环系统、腹部、骨骼系统等相关的疾病进行检查[3]。比如通过高排数螺旋CT,能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等,避免了有创性检查,而且螺旋CT对人体的辐射量要比常规CT小一些[4]。增强CT检查使用对比剂、造影剂密度差,将组织状态反映出来,检查结果相对可靠、易读,影响着临床诊断和治疗。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扫描多样化、速度快、三维重建等优点,在诊断疾病时能够提供出更多信息。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通过获取三维重建图像,血管成像呈立体型,可置管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
小儿容易将玩具、食物等含在口中,在出现惊吓、哭闹等现象时,极易引起阵挛性咳嗽,这就使得异物在气管中进入,继而引起刺激性呛咳、憋闷等症状,继而阻塞气管,出现管腔狭窄现象,诱发肺炎、肺气肿、肺不张等异物间接征象。若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发生上述情况,需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去除异物,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若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未得到及时且准确诊断,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影响治疗。由此可见,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可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如X线诊断、CT诊断、透视等,不同方法诊断价值存在差异。有学者提出[5],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气管异物和支气管异物患者主要诊断方法为X线、B超诊断,然而,此两种方式存在局限性,在诊断中存在假阴性、假阳性,使得患者病情延误。影像学诊断为重要诊断技术,多层螺旋CT可快速扫描,一次扫描便能够覆盖患者整个腹部,获取图像分辨率高,可有效诊断疾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有学者[6]选取气管异物和支气管异物患者为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可见,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了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其重建处理技术完善,可不断提高影像分辨率,且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用时短,检查迅速,减少对比剂使用,节约成本,降低患者危害。
本次研究中,针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实施X线诊断、CT诊断,结果可见,螺旋CT诊断异物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有学者[7]提出,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应用X线诊断局限性较大,且X线对机体存在辐射伤害,诊断过程中,直接影响曝光次数。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具有较多优点,如分辨率高、窗口可调、一级窗口等,能够对异物准确定位,弥补了X线诊断局限性,促使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有学者[8]选取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者为对象,分别应用X线诊断、螺旋CT诊断,结果可见,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普通X线诊断是利用物质与电磁波间互相作用,产生能量转换,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相比于X线技术,螺旋CT包括单层CT、双层CT,能通过加强CT观察,可对病变清晰观察,医师能够对病变性质准确判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螺旋CT的造作时间短,能够快速扫描,反复观察各部位,具有良好重复性,图像质量高。有学者提出,螺旋CT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在诊断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时,能够获取气管的三维立体化图像,清晰显示气管形态,同时观察患儿肺部组织改变情况,准确判断异物大小、形态与位置等[9]。
需要注意的是,螺旋CT诊断图像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加强诊断管理,指导患者进行规范化呼吸训练,正常呼吸状态可增加肺组织密度,在图像分析过程中,可避免误差,图像更加清晰,促使图像信噪比降低,继而促使图像质量提高;重视患者心理指导,从多个时间段为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在各个阶段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继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可使用螺旋CT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明确肺不张、肺气肿等病变,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