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2023-07-18峰,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影像学肺癌病灶

张 峰,周 洁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周围型肺癌是临床原发性肺癌患者较为常见的发病类型之一,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不同,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多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肺野,其病理类型以腺癌更常见[1]。吸烟是目前公认的可引发各种肺癌的危险因素,肺癌患者的预后与其肿瘤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受肿瘤生长具体位置、大小、类型、分期、转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体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但绝大部分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局部症状,随病情进展,肺癌患者还会存在体重下降等癌症消耗性症状,上述症状与非恶性肿瘤的局灶性机械性肺炎类似,临床难以鉴别[2]。除实验室病理组织诊断外,影像学检查是目前用于诊断、鉴别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重要手段,常规CT可对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等进行有效观察,目前已取代X线平片成为早期筛查肺癌的重要方法[3]。但传统的CT平扫分辨率较低,无法清楚观察到肿瘤病灶的边界状态及肿瘤中心征象,无法实现对肿瘤性质的有效鉴别[4]。动态增强CT是基于CT平扫,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以获得更清晰病灶显影的检查方法,研究指出,增强CT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5]。本研究主要观察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17年6 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6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4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阴性组(20例,局灶性机械性肺炎)。阳性组中男30例,女10例,均龄(52.33±2.27)岁,平均病程(4.21±0.33)年,病灶直径平均(3.24±0.37) cm;阴性组中男15例,女5例,均龄(52.25±2.36)岁,平均病程(4.33±0.25)年,病灶直径平均(3.11±0.62)c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阳性组病例均符合周围型肺癌(恶性肿瘤)诊断标准[6];②阴性组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认为良性肿瘤(结核瘤、炎性肿块、支气管内膜结核等);③ 符合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可供查阅。排除标准:①对CT增强造影剂碘过敏者;②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相关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④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和动态增强CT扫描,设备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双源CT,型号为SOMATOM Force。常规扫描参数设定如下:管电压设定为120 kV,管电流设定在150~180 mA,层厚、间距均设定为10 mm。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嘱其平躺于检查床,自肺尖至肺底为患者实施全肺CT平扫,观察肺野内病灶分布位置、数目、大小、形态等基本情况,记录检查结果。

动态增强CT扫描:将CT平扫下感兴趣区域作为最佳扫描层面,按1.25 mg/kg剂量取造影剂加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经肘静脉缓慢注入,速率控制在2 mL/s,扫描范围仍为肺尖至肺底,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后15 s、30 s、60 s时进行肺动脉、主动脉、肺静脉三期扫描。扫描完成后由2位放射科高年资医生统一阅片,并将成像结果全部上传至CT后处理工作站中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包括平扫下的肿瘤位置、大小、形状、边界状态及增强扫描下的血管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积液及强化情况等。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检出率=(确诊例数-误诊例数)/确诊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 =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阳性判定标准:在肺野内表现为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状,形状不规则且毛刺、分叶征,肿瘤中心有液化或偏心性空洞征,内凹凸不平时可判定为周围型肺癌[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周围型肺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CT平扫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以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图1)、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图2)为主,肿瘤边界多模糊,增强扫描下病灶多有轻度至中度强化,多伴有血管侵袭(图3)和淋巴结转移,肿瘤边界显示清晰,与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右肺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

图2 右上肺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

图3 左下肺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

表1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n(%)]

2.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

60例患者经增强CT诊断灵敏度82.50%(33/40)、准确率80.00%(48/60)均显著高于常规CT诊断的55.00%(22/40)、53.33%(32/60)(χ2=7.040、9.600,P=0.008、0.002),诊断特异度75.00%(15/20)与常规CT诊断的50.00%(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7,P=0.102)。见表2、表3。

表2 常规CT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单位:例

表3 增强CT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单位:例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与后者相比,前者五年内生存率较低,二者预后均与病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手术为目前可挽救肺癌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在病灶未出现远端转移时,经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后患者多可获得较大生存机会,但肺癌起病隐匿,在其发病初期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随肿瘤病灶不断生长,肺癌患者可能会逐步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相关症状。当上述症状恶化,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时,大多病情已进展至晚期,几乎已经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肺癌患者的主要原则[8-9]。经超声或CT引导下的病灶穿刺活检为目前诊断肺癌的金标准,此外,临床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时还会借助实验室痰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与传统的X线平片相比,CT平扫可实现对肺癌患者的快速检测,患者经统一呼吸训练后屏气一次即可完成对全肺的检查,其成像的分辨率及密度均高于X线平片,为目前筛查肺癌的主要手段[10]。

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多为肺段支气管以下,其常规CT平扫下多可表现为分叶、毛刺、空泡征,常规CT难以对病灶的边界状态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探查,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也极易与多种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良性肿瘤混淆[11]。临床实践证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门、纵隔结构往往会有重叠,通过CT平扫难以对病灶的具体分布位置及边缘、内部情况进行有效探查,当原发肿瘤发生转移时,CT平扫也仅可观察到病灶的融合性生长状态,无法对原发或转移病灶进行鉴别。有学者认为,CT值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CT值主要可受扫描区域的血流情况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内有大量新生血管,其组织内部血流信号更强,对应的CT值也会明显上升,当病灶CT值在20~60 HU之间即可判定为恶性肿瘤[12]。本研究中,阳性组病例不同期CT值均高于阴性组,与上述学者研究结论有一致性。目前临床认为,恶性肿瘤病灶内常有大量新生血管,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更高,将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可在病灶组织间质中充分扩散,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均为肺部组织的主要供血血管,在肿瘤病灶的压迫下,肺部供血血管可出现一定扭曲,此时其供血量及流速均会受到相应影响,此时病灶内生成大量新生血管后,其病灶内部的血流量会明显增大,速度明显加快[13]。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多呈圆或类圆形,其边缘多为毛刺、分叶状,内部常有空泡征,部分可见胸膜凹陷或胸腔积液[14]。本研究中,阳性组内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成像显示,部分患者的病灶表现为孤立性圆形结节,其边缘也呈分叶状,但多数患者病灶均是以不规则、毛刺征为主,肿瘤边界多模糊,增强扫描下病灶多数轻度至中度强化,多伴有血管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与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下,可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界、边缘状态、病灶内部特征、是否侵犯血管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实现对周围型肺癌的有效鉴别。本研究增强CT下对多种病灶征象的检出率均优于常规CT,与常规CT相比,增强CT对不同征象的肿瘤病灶检出率更高(P<0.05)。李炎威等[15]研究指出,增强CT可从形态学、动脉延迟期CT值等方面实现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该研究结果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边缘形态与良性肿瘤(炎性假瘤)存在明显差异,且前者CT值明显高于后者(P<0.05),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通过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情况可知,增强CT的误诊率较常规CT更低,该检查方式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常规CT诊断(P<0.05),可见动态增强CT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应用动态增强CT可实现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通过观察肿瘤形态、边界状态及内部血流参数可对肿瘤的良恶性质进行有效鉴别,与常规CT相比,增强CT对多种不同形态、类型的肿瘤病灶检出率更高,可更好适应此类患者的临床需求并指导临床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期接受系统治疗、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例风险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影像学肺癌病灶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