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一片叶子的低语
2023-07-18叶小慧
叶小慧
作为工作多年的教师,我会习惯用自己的标尺给孩子分类,主动学习的,懈怠懒惰的,乐于助人的,安居一隅的……教学中,我会重点督促一批孩子;放学后,我又会留下固定的几个孩子。在我的眼中,孩子是以群体出现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掉队了……
那是去年十月的一天,带学生就餐后返回教室的途中,我们在学校的小树林逗留了半个小时,捡拾树叶,观察树叶,为随后的习作积累素材。到班后,孩子们把自己觉得最特别的树叶拿出来欣赏,我的现场作文课也就开始了。
在头脑风暴和紧张创作过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孩子们笔下诞生了,我和孩子们都为自己的小小成就喜不自禁。就在这时,我发现小宇同学已经彻底把自己埋到课桌底下去了,秧田似的座位上突然空出了一块。
其实,早在作文课上到10分钟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他的异样了,在别人写和树叶偶遇的情形时,他摸着钢笔杆儿怎么也不写一个字,我轻声问他:“你怎么不写呢,同学们说得多好,你可以模仿着把自己和樹叶的相遇写一写。”他默不作声,看也不看我一眼。
观察树叶的时候,他涨红了脸在那儿摸来摸去,我凑过去问他:“你没有树叶吗?”旁边同桌轻轻说:“老师,我刚才把我的叶子分给他一片,他不要。”小宇一声不吭,不理我俩。
为了全班上课的节奏,我索性不去问他了,直到这节课结束,他的本子上还是一片空白。下课时,我便把他和班上另一位写字慢,还剩小半截没写完的小沙一起叫到了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小沙在那儿埋头写,小宇还是不吱声,我便把他拉到身边,帮他把今天的事情梳理了一遍,责问他为什么不能配合老师,按时完成习作。他的眼眶立刻红了,看他委屈的样子,我终于平静下来,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他嗫嚅着,用口型告诉我:“我没有叶子。”
我纳闷地问他:“你不是捡了叶子的吗?”
他继续用耳语一般的声音说:“那是我在树上扯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学生捡拾树叶时我强调过,不要摘树上的叶子,不要破坏环境,他那会儿不听老师的,这会儿写文章的时候,又不愿意撒谎,实话实说老师要责骂,卡在“树叶从哪儿来”的问题上,索性不写了。
整个中午,我虽然一直关注他,一直和他在对话,而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到此刻听到了他心里真实的声音,也才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我欣然建议道:“不如你和小沙到小树林再去转转,你觉得哪片叶子比较美,就把它捡回来再写好不好?”这次他没有犹豫,两人下楼去捡了树叶,开开心心地回来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习作也完成了。
看着小宇完成任务后欢悦的身影,我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为什么不知道这个孩子遭遇的困境在哪里?”孩子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而倾听恰是把孩子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我很幸运地听到了小宇发出的真实声音,并抓住让他转变的瞬间,引导他跟上了班级学习的步伐,让他被听见、被理解。
一棵大树上会有无数的叶子,一阵风吹来,所有的叶子都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们要用教师的职业素养去辨别、去倾听,也要用一个同伴的视角去理解、去接受。
毕竟,倾听就意味着关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