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3-07-18杨霄

甘肃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核心素养

杨霄

【摘要】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角度,引导学生不断成长。基于全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并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定位展开教育工作,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文章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了运用文化资源整合、教学平台设计、文化知识探究、自主学习锻炼四个板块创新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8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在改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将育人目标与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以此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定义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信心[2]。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以适宜的手段、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文化自信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并不完善。一方面,教师忽视了课内教学资源的挖掘、应用,学生无法与教材内容形成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可用的文化教育资源过于单一,学生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改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之时,教师应借助教学资源整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

例如,在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要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深刻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明白课文阐述的文化思想。首先,是基于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引导,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木兰诗》,感受其中的语句。在教学活动中,借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鉴赏、审美,开展随笔批注教学,如对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审美学习,在保留语言的对仗性的同时,营造了木兰忙碌的景象。从方位、行为等细节入手,感悟语言之美。其次,要求学生结合《木兰诗》当中的精神文化资源,开展审美学习活动。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来绘制思维导图,感受木兰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如,通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与“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比对,从孝道、爱国两个角度入手,要求学生主动搜集文化资源素材,积累相关词句,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其文化自信得到发展。

二、搭建沟通平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能力,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整合与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感、语言运用技能为目标[3]。部分教师在語言运用能力的培育中时常陷入误区,认为“多积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从而忽视了“常应用”的价值,导致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困境[4]。对此,教师应着手于沟通平台的搭建,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提供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如,在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文中的语言要素组织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探索其中的语言风格并加以分析与模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作为白话文写作的开创者,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使用的语言风格与当下有所不同,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并不能理解“确凿(确实)”“机关(秘密)”与“罢(吧)”等表述的具体含义。基于此,教师可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学生结合现代汉语的运用习惯找出其中差异,并尝试判断课文的语言风格与古汉语的异同点,感受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先通读课文,对无法理解、含义不明的词语进行标注,并将之替换为当下的习惯用语,与同组成员交换意见,讨论替换方法是否适当。随后,学生继续对勾画出的词语进行探究,利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讨论出这些词语对应的古汉语表达,思考鲁迅的写作风格。讨论告一段落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整理讨论内容,将具有相同含义的“古汉语表达”“课文表达”“现代汉语表达”列成表格,清晰地呈现语言表达的演变过程。完成整理后,学生可以继续模仿不同阶段的表达风格进行对话,加深对各个阶段汉语表达的熟悉程度。

三、深挖知识内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5]。不难看出,相较于知识类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其更加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思维能力的训练较为匮乏,学生的好奇心并未得到满足,难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习始终停留在表层,学生在课堂上只能粗浅地理解知识内容,而未曾思考过更深层次的内涵,思维能力与文化审美技能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在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引导其针对所学知识加深思考的层次,通过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训练各项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学习场景。

例如,在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中,教学《北冥有鱼》时,教师应在充分解读基础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对课文背后的哲学思想展开思考,以此作为思维训练的方式。《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而《逍遥游》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文中生动阐述了庄子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但此思想对于初中生来说难以理解,因而教师需要通过侧面引导帮助学生领悟其中道理。《北冥有鱼》课文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句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背后蕴藏的“避免自我局限与故步自封”的哲理却要通过深刻的思考获得,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问题链中,基于教材中的有关要素设计语文框架图,依靠图示资源来展现学习目标。首先,对课文中的关键对象、学习资源进行汇总,如“,朝菌”与“鲲”的对比,“蟪蛄”与“鹏”的对比,解读课文的核心思想,体会庄子思想中的哲学,从寿命的长短延伸到眼界、目标与理想等角度,对鲲鹏、朝菌等形象进行类比。其次,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展开探究,提出辩证性思考问题:朝菌与蟪蛄是天生造物,所以寿命短浅;鲲鹏生来不凡所以遨游于天地之间,作者以朝菌、蟪蛄与鲲鹏做对比是否合理?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素养的过程中,为学生打开新的思考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故事,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鼓励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学的载体。汉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在名家大师的加工之下呈现出了独特的人文之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资源并不在少数。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与创造,学生只有領悟了文字之美、文学之美,并有感而发完成相关创作,才能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真挚情感。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6]。因此,在改革创新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主观视角出发,将文字之美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引领学生自觉地、自发地感悟语文的美学,并积极地学习。

例如,在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领悟本篇课文在烘托、对比、先抑后扬与象征等表现手法上的巧妙之处,从而完成写作技巧的积累。《白杨礼赞》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自然而然地对白杨的品质产生向往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活动划分为写、读、说三个环节,积极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一是进行仿写。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语文写作任务,以白杨为对象,描绘白杨的特征。二是开展比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比对,感受作品当中的情感差别、文学表达手法差别。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欣赏与仿写的方式,深入感受课文内容并积累写作技巧,为其审美与创造素养的发展提供帮助。

总之,为验证以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笔者选定50名学生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实验班,学生素质、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充分保障了教学实验的随机性与科学性特点。在对教学进行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改革,可以有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季群丽.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学语文,2022(30):92-93.

[2]马小凡.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构建分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2(09):63-64.

[3]周莺.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以《两小儿辩日》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Z1):59-63.

[4]马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应用[J].教师,2022(20):24-26.

[5]叶绍辉.提升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探究——以散文主旨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2(20):47-48+51.

[6]唐思远.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2):51-54.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创新核心素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