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范

2023-07-18李金艳

管理学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债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

李金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发展竞争力,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事业单位来讲,随着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控制风险,因此,债务风险的存在会给事业单位造成经济利润的损失。为防范债务风险,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人员对债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完善相应的考核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13-0076-03

一、债务风险防范概述

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做好债务风险防范,需要管理人员认真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单位也开始通过扩大经营项目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会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债务负担的加重会影响其各项经营活动的进行。

因此,事业单位应立足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保障各项生产运作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随着事业单位日常运营开支的不断扩大,其资金收入难以保障各项业务的开展,不少单位开始将资金投放在诸多项目上,以便于获取更多利益。

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会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再加上内部人员的债务风险意识较低,无形之中会使单位发展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无法保障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1]。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单位带来的影响也有所差别,不管是哪一种债务风险,都将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营。

二、事业单位债务风险分析

(一)管理者缺少充分的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产生债务风险的原因是内部管理者缺乏对债务风险的重视,其债务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较低,没有认识到做好债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因而无法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无法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当前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但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并不能及时察觉到债务风险隐患,对其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债务风险的存在会影响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是单位稳固运作的驱动力。如果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和配置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停滞不前,无法有序开展正常的工作。

很多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规划,导致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发挥。随着事业单位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内部工作人员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不少职工在思想上比较松懈,没有树立正确的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因风险防范意识较低而使单位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再加上事业单位缺少对资金的合理规划,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这极易引发债务风险,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2]。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其面临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多。风险产生的原因,部分也来源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规避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可以保障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实际上,由于单位领导层不够注重债务风险防范,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这不仅会致使单位在经营运转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还会使单位无法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即使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有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再加上缺少对内外部环境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同样也不能够发现内部管理中潜在的风险[3]。各部门人员缺少互动交流,无法及时将潜藏于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识别出来,内部控制措施不够严格、效率较低,都会导致单位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此外,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单位的债务关系不明确,使得债务风险处于长期潜伏的状态,未能被有效识别,久而久之,会使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导致单位无法在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中立足。

(三)债务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债务风险,这也是相关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所致。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有助于对内部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使他们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的事。但是实际上,由于相关领导层缺乏对债务风险的重视,在建立考核管理机制时,并没有立足实际,使其建立的管理机制形式化,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不少单位忽视了对债务的考核监督。同时,各部门对人员的岗位职责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这都是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债务风险随时会发生,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另外,即使部分事業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债务考核管理机制,但是由于考核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全面,同样难以调动人员参与债务处理的工作积极性,会出现债务风险累积循环的不良局面,会对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运营造成巨大的干扰和影响,使事业单位无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稳定运营。

三、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增强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其一,新时期背景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债务风险的分析,了解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债务风险。以往由于管理者缺少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应增强管理层人员的债务风险防范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关于违法违规举债问债的相关规定,针对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而规避债务风险,并使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对于事业单位来讲,风险往往是无处不存在的,在面对风险时,事业单位应分析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4]。

其二,事业单位要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各部门人员对债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度,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事,这样才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领导层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职业准则信念,通过树立职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债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层的带动作用,促使其他部门人员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都是规避风险产生的有效途径。

其三,事业单位内部应加强协调沟通,以利于化解和规避债务风险,通过上下齐心协力,解决潜在的问题。管理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债务风险,通过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强化对管理者的财务法规教育,让他们能够主动分析债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更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和配置的合理化。

其四,管理者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规划的现状,应将眼光放长远,通过增强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帮助事业单位控制债务风险。事业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查找管理上的漏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资金流失等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还可以通过提前预警有效控制风险,将风险对生产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和调整手段,有助于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从源头上规避内外欺诈等问题的产生。因此,事业单位应立足实际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机制,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说,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从侧面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实际风险防控能力。

为了管控债务风险,事业单位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规避债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资金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每一笔资金的控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5]。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上,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识别出潜藏于经营管理中的债务风险,通过有效的措施规避债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随着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愈发激烈,事业单位为保障日常运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可以制订偿还计划积极化解债务风险;要加大债权清收力度,及时处理干部职工拖欠公款等问题,严格禁止擅自举债等行为,以此保障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转。同时,事业单位要合理配置各项经费,坚持量力而行,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此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债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针对违反规定要求的人员要给予严厉惩处,以便从源头上避免债务风险的出现,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三)健全债务考核管理机制

第一,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债务考核管理机制,降低债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日常经济活动的稳定开展。各部门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考核管理机制要求控制风险,分析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因素,提升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事业单位在清理债务时,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通过各司其职找到问题所在,相关工作要围绕债务风险展开。必要时,也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奖励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物质上给予奖励,也可以从精神上对其给予奖励。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目的都是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使他们发挥岗位职能作用。只有做到奖罚分明,才能避免人才流失等问题的产生。

第三,事业单位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依靠制度建设保障债务能及时偿还。制度的确立是为了保障生产运作的规范化,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债务风险等问题的出现概率。事业单位还应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降低债务风险对单位运营的影响[6]。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保障事业单位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债务考核管理机制,注重对人员的管理,使他们遵循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化解和规避债务风险。

四、结语

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倘如果风险不能够被及时化解,势必会对其运营造成巨大的影响,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事业单位为了增强发展竞争力,应加大宣传,增强内部人员的债务风险防范意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到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对单位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要立足实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健全的債务考核管理机制,强化债务风险分析,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障各项生产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震.浅议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现状与防范[J].今日财富,2021(09):7-8.

[2]邝浩能.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J].营销界,2021(04):94-95.

[3]郑华.浅议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5):60-61.

[4]房建萍.论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6(07):203+205.

[5]陈苇.论企业债务风险及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21.

[6]杨英菊.论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范[J].企业研究,2012(08):146+156.

猜你喜欢

债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析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民办高校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辽宁省财政困窘下的“PPP+”机遇
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动态预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