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行动研究

2023-07-18陈志宏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诗歌教师

陈志宏

摘要:诗歌是有着丰富艺术美感的文学体裁,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高中语文教师需根据当前诗歌教学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所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教学。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为例,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行动研究,总结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难点,从而为诗歌教学的改进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行动研究新课程高中生诗歌鉴赏

一、行动研究概述

行动研究是研究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按照《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概念界定,行动研究主要是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升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知,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起点与终点,要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行动研究的结果要为实践者服务,以理论指导实践,并以实践检验理论的科学性。研究者要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并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从现状来看,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过于强调功利性,忽视人文性。虽然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引导,但由于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部分教师仍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体现出其教学观念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单一化,仍然是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现状的分析,目前高中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读不懂: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对诗歌字词理解错位的问题。诗言志,不能凭借对词语和诗句的理解入理、入情,自然不能从整体上理解诗词的意蕴。读懂诗词,这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2.不喜欢读:统编版教材中,诗词的容量激增,要求背诵的篇目远超从前,古体诗的容量也较大,这导致学生背诵的时间被大大延长,使其对诗歌鉴赏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受长时间无法读懂诗歌的影响,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

3.不知怎样读:多数学生能说出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如盲人摸象,无所适从,尤其是在缺少诗歌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的情况下,无法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这意味着学生对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是不够的。

4.不知读诗的意义何在:诗歌是古人对生活的认识的提炼和升华。读一首诗,就是在与古人建立情感的链接,听其言,观其行,感其情,品其味,进而反躬自省,加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很多学生无法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情理志,也不了解品读诗歌的意义,表面上是能力不够、兴趣不足,本质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如果能够明确诗歌鉴赏的重要性,认识到诗歌学习在修身养性、表达交流、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他们自然“不令而从”。

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来看,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始终处于薄弱而缓慢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对诗歌鉴赏教学进行改进与优化,合理制定教学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行动计划的制定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除了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也和教师的诗歌教学观念及方法有很大关联。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讲授,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却并未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和古板,导致诗歌教学整体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也逐渐失去了诗歌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学习并没有给予引导和启发,尤其是并未向学生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这也不利于学生对诗歌鉴赏相关技巧的把握。

《琵琶行(并序)》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新课標还对教师教学作了如下提示:

(1)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

为此,笔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教改研究,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方案的规划,从单元导读研究、文本研究、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出发,梳理出本单元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的着眼点由关注单篇课文,上升为关注整个单元的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诗歌史、作者仕宦史、文化史的高度看待本诗及其作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碎片化教学方式,并制定了以下教学行动方案,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诗歌学习的功利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力求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计划分为以下三步:

(1)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与《琵琶行(并序)》及作者白居易有关的资料,提前了解诗歌相关创作背景,为更好体会和领悟诗歌情感做好铺垫,从而析文入情,通晓诗歌主旨。这部分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意识,为后面整体赏析文本做好准备。

(2)在搜集和整理《琵琶行(并序)》相关资料后,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多媒体可视化诗歌诵读视频,要求搭配与诗歌意境相符的背景画面及背景音乐。这一步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诵读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蕴,激发学生诗歌品读与鉴赏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和独有的魅力,端正其鉴赏诗歌的态度。

(3)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在诗歌鉴赏时,笔者利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可以充分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并探究其中的新奇因素,挖掘其中的故事内涵,从而作出个性且独具创意的解读。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不是目的,而是形式,形式需要为内容服务。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一定是“热闹”的。因此,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防止脱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根本目标。

四、行动计划实施和观察

(一)计划实施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为例,笔者根据既定的教学行动计划方案,针对两个不同班级,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行动计划的实施、观察及结果总结。

班级一:

(1)查找资料。教师为学生制定了课前预习任务书,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完成任务清单。

(2)资料呈现。学生解读《琵琶行(并序)》的创作背景,并与小序相印证。

小序中提到“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关于这段历史,课本注释里仅仅提到“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完整呈现相关背景:一是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公开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白居易上表要求严惩凶手;二是白居易平时多写讽喻诗,如《卖炭翁》《新乐府》等,导致他在朝中颇受孤立,被诬告为“擅越职分”;三是“送客湓浦口”,偶遇琵琶女,听其言,赏其曲,进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本诗就是这样的一首“发愤”之作。

(3)人物比较:诗人为何为一名歌女作诗呢?通过讨论可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遭遇是作者和琵琶女共情的基础。围绕“沦落”二字比较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知,两人都从云端跌落谷底。一个从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沦落为穷乡僻壤之地的江州司马;一个从“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歌女沦落为“去来江口守空船”的孤舟商妇。通过人物命运的比较,学生能够理解司马青衫既是“伤人”,更是“哀己”。

(二)观察及调整

班级二:

(1)任务一: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从曲调的变化中初步感受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本诗中的音乐描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被后人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学生配乐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感。通过音乐的渲染,营造良好的氛围,并烘托出诗词的意境,实现读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最后画出音乐变化的折线图,思考音乐的变化和琵琶女情绪、人生遭遇之间的关系。

(2)任务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从人生际遇的变迁中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

通过对比的形式展现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之痛,在“品出意味”“品出意境”“品味人生”当中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在这一任务中,重点比较了作者和琵琶女在命运方面的异同,探究了“司马青衫湿”的缘由,学生很容易和小序中的内容相照应。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补充了下面的内容:

一位诗坛巨擘,真如他所言的那般泪湿衣襟、悲痛欲绝吗?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疼痛指数是一样的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文本很容易发现,琵琶女的晚年生活十分凄惨,流落他乡,无依无靠,其结局可想而知。但是白居易不同,他毕竟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子、大诗人,贬谪只是他人生的一段插曲。本诗创作的这一年秋天,白居易游庐山,建草堂,结僧友,逍遥自在。此时再来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诗句,不难发现,琵琶女的“沦落”是永恒的,断无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绝望之痛”;而白居易在江州却只是短暂停留,这只是“失望之痛”。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3)任务三:比较鉴赏文学史中的作家及其作品。一是比较鉴赏屈原、司马迁、白居易和苏轼,从时代特征、家庭出身、人生志趣、创作主张、作品风格等维度分析他们的异同,感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二是比较鉴赏《氓》《琵琶行(并序)》《故乡》《哦,香雪》中的女性形象,从形象特征、描写技巧、历史背景、命运结局四个维度探究中国女性的觉醒。

(4)任务四: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在两个班级开展诵演活动,分别组织诗歌朗诵和课本剧表演活动,制定评分标准和改编提纲,以两个班级竞赛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参加同学可以从本单元中任意挑选篇目,以活动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习的体验感。

五、结论与反思

笔者所带的两个班级,均為年级理科平行班。历次大考中,两班的均分相差无几,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且高度重合。两班的课堂气氛都是属于沉稳型的,学生发言的兴趣度不高。从这两节课的实施效果上看,两者有明显差别。“班级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尤其是在活动展示环节,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有学生根据原诗的韵脚,将其改写成了一首现代诗;还有学生在展演之后,模仿《唐宫夜宴》,进行重新编排,参加了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广受好评。这些大大超出了笔者的课堂预设。

诗歌所蕴含的意境极为丰富而深邃,主旨博大而精深。学生要想真正体会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只凭借教师语言上的讲解是不够的,自身还需要深入思考,敢于质疑,从历史角度和艺术创作角度去进行诗歌的鉴赏性评价,做到“言之有物”“言之至深”,从而形成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笔者通过此次行动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需要注意让学生做好诗歌鉴赏笔记的整理,常记常写,不断强化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加积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无法取代教师,更加无法替代学生去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启发、引领作用,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以保证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去鉴赏诗歌。

教育是不断进步的,教师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时刻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此次行动研究在计划制定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常俊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0(12):54.

[2]高荣欢.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策略[J].语文天地,2020,12(22):112.

[3]吕红娟.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6(33):15.

[4]张巧蔚.培养高中生鉴赏古代诗歌能力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1(23):286.

[5]唐春清.高中生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15.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诗歌教师
诗歌不除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歌岛·八面来风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