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8梁勇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史料知识点微课

梁勇

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国内专家和学者对微课的概念及特点的理解,微课设计需要关注的一些主要环节,以及微课应用的三种常用模式,即“三习”模式、三个“一”模式和综合模式。我们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提高认识,落实“双减”政策,不断地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形成有效的微课应用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应用模式

什么是微课?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指依据新课标并结合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其内容是课堂教学某个环节或者为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资源的组合。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特点是短小精悍,常常是解释某一个知识点的在线视频,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可以围绕某个教学重点内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简短而完整,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尽管国内的一线教师和学者对微课有不同的理解,但微课都有一些共性:一是聚焦一个知识点;二是短小精悍;三是时长较短;四是短视频;等等。本文中的微课指的是微视频课程,时长在五至十分钟,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短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配上適当的练习,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不拘时空,线上线下皆可反复播放。

现阶段,微课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在微课中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呢?这要求我们一线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史料,更应该注重基于史料的微课应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史料教学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的要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如何把史料教学融入微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让他们渐渐感悟历史,喜欢上历史,以期引导他们进入史料的情境中,解读历史,从而达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这是我们历史同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一节好的微课取决于高质量的微课设计,而基于史料的微课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微课设计的着力点

1.精心打磨微课设计是制作微课的基石。要做好微课设计,首先,要精准选好标题,其内容必须体现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力求有效突破核心问题,又能巧妙达成学科素养。题目选好后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等诸要素做到精准提炼出微课主题,主题要能体现“一课一中心”的思想。其次,每篇微课设计都要包括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设计方案、设计评点五大模块,这五大模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篇完整的微课设计,从而确保微课设计形式规范化。最后,微课设计方案是微课设计的核心环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内容,都必须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或是唯物史观,或是时空概念,或是史料实证,或是历史解释,或是家国情怀,或者兼容其中几项核心素养。

2.史料的运用是微课设计的关键所在。一是所选的史料要经过搜集、甄别、考证环节等敲定,采用的史料具有代表性,即基本史料。选取的基本史料既可以摘录经典著作,也可以来自权威核心期刊等。二是史料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三是史料的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向上,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难易适度最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是史料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而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可读性,既要有文字史料,也要有图片史料;既要有视频资料,也要有实物资料等。五是依据史料设计关键问题,力求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史料形成问题意识,提取其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微课设计之实例

微课设计:开国大典

【课标要求】

讲述开国大典的过程,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和纪录片,使学生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历史情景的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

学生观看纪录片,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直观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培养学生主动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运用一个个环环紧扣的设问,有效引导、启发质疑,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

【设计方案】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欣赏)。

教师讲述: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正如歌词中所说:“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本节微课,我们沿着这样一条路伴随着新中国的脉搏,感受着她的律动,了解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吧!

材料呈现:

董希文于1953年创作油画《开国大典》(略)。

教师讲述:第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举行隆重的阅兵式。第四,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

材料呈现:

图1:签订《南京条约》场景;图2:签订《马关条约》场景;图3:签订《辛丑条约》场景;图4:《开国大典》场景(略)。

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帝反侵略斗争,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教师讲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从中国社会性质来说,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从国家命运来讲,由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变成独立自主;从人民命运分析,由受奴役受压迫变成了当家做主。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新”在何处?(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讲述:中華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社会性质、国家命运和人民命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材料呈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和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强了。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相似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于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和地区的影响特别大,推动了这些地区人民反帝斗争和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从国际方面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强;增强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

教师讲述: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人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和世界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强了,推动了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和地区人民反帝斗争和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教师设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其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其二,中国共产党掌握一定力量的军队,并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其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其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必须依据自己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愿望,务必把自身的情况与马列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中国的近代历史有力地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以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微课形象地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经过和意义,尤其是纪录片的播放和图片的展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围绕“知识在探究中生成,能力在探究中提升”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微课应用模式

在常态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微课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三习”模式,即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中灵活地运用微课。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利用微课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不自觉地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尤其是史料研读,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满堂电灌”,又很容易导致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同学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忽略了历史学科教学的本真。微课短小精悍,耳目一新,直观易学,既可以让学生摆脱阅读文本的枯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学实效,将培养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微课在课中研习中的运用:巧用微课进行解析,抓住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由于历史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较为烦琐,历史知识自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性与抽象性,是一门较为难懂的学科。微课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静态的史料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聚焦重点知识,有效突破难点。

微课在课后作业中的运用:精心制作微课作业,巩固所学新知。每节微课主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微课不受时空的限制。

教师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史料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在课前或课中适当把基于史料的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枯燥乏味甚至晦涩难懂的史料和“碎片化”的知识有机地整合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2.微课运用的三个“一”模式,即指新授课中聚焦一个知识点,复习课中梳理一个主题或专题,解题指导课中训练一种题型。

其一,在新授课中,利用微课聚焦一个教学重点。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微课,聚焦一个教学重点知识或教学难点知识。根据新课标内容和教材内容,题目确定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史料,打磨出高质量的微课设计,制作高水平的课件,最后录制微课。

其二,在复习课中,运用微课梳理一个专题。内容多且知识点杂是复习课的最大特点,加之复习时间有限,运用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把类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抓大放小,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或主线,微课可以把众多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众多的零碎的知识变得系统而有条理,犹如思维导图的形式。例如,复习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时,抓住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微课梳理关联的知识点,把握近代中国发展的总体趋势,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其三,在解题指导课中,运用微课专门练习一道典型的试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历史试题可谓是无材料不命题,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都是以材料为素材。这类题型可以充分运用微课来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些技巧,提高他们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微课运用的“综合模式”,即微课应用的“三习”模式和三个“一”模式有机组合,并加以灵活运用的一种微课应用模式。譬如聚焦一个教学重点知识或教学难点知识的微课,也可适当设计成专项试题训练,还可梳理相关知识点等。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微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归纳总结。

总之,我们一线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认识,落实“双减”政策,不断地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设计,灵活应用微课的各种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只有深入研究微课应用模式及其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才能提高常态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史料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