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2023-07-18王峥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三新探究语文

王峥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载体,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观念,立足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巧用“留白”,寓情于教,精心设问,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发现、学习、探究,养成自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留白寓情于教巧设问题

小小课堂,是实现师生成长的主阵地,是展示师生成长的大舞台。教师应注重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每一名教师都追求课堂的高效,都渴望课堂的精彩。那么,如何打造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呢?

一、巧用“留白”,养成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巧用“留白”,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养成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学定教,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

中国山水画中的特有技法“留白”——有无相生,以无胜有,体现了绘画者的大智慧。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因而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运用绘画艺术中的“留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自我感悟,进而习得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自主意识。

(一)朗读指导的留白

读书贵在感悟。课堂上恰当“留白”,就是给学生留下思考、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想象、感悟、提升。一位教师执教《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中感叹号和省略号的用法、作用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生读析鲁迅对烈士关心、担忧和惦念得不能自抑的心情时,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四弹。原来如此!……”随着朗读的深入,教师的感情愈来愈炽烈,尤其是读到“原来如此”这四个字时,读音更显缓慢沉重。读罢,教师没有再讲一个字。此时无声胜有声——由于教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学生,整个教室静悄悄的。教师维持着“课堂空白”,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咀嚼、体味、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学生真切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了共鸣。两分钟后,一个学生长吁一声:“原来如此!还有话说,但是说不出来了。”教师马上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讨论:“你为什么长吁?”“还有什么话说?”“为什么说不出来了?”通过讨论,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白了此处文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和震撼人心的作用。

在这个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去细细品味字句,透过字句揣摩文字背后的内涵,很好地落实了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育”。这就是课堂“留白”的效应——留给学生的是自我思考、自我感悟、自我展示、自我成长。这种留白,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板书设计的留白

课堂“留白”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彰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它的关键在于教师精讲、引导、启发,留给学生一片独立思考、自主掌控的空间,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之处于活跃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自主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执教《祝福》:

师:祥林嫂走了,走了,永远地从鲁镇人的生活舞台中走了……同学们,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时间走的?

生(纷纷):旧历年底,富人们准备过年的时候走的;鲁四老爷们祝福的時候走的……

师:祥林嫂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走的?

生(纷纷):祥林嫂走时鲁镇爆竹声连绵不断,祥林嫂走后鲁镇人表情各异、议论纷纷……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祥林嫂走的?

生(纷纷):自己贫困、悲哀、绝望,封建礼教高压摧残、残酷迫害……

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探究至此,这位教师边说边拿起黑板擦,缓慢而沉重地把黑板上的“祝福”这个赫然醒目的课题以及“祥林嫂”等其他板书一起擦去,仅留下一片空白。顿时,整个教室静寂一片。这个“擦”的动作和黑板上留下的空白以及教室的静寂,包含着多少潜台词!学生久久端坐,慢慢思考,细细品味……这里,教师“擦”的动作显得恰到好处。“擦”后的“留白”,留给学生的是震撼人心的“思”:思文章的精妙写法,思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意义,思封建礼教的残酷,思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的悲惨……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巧用板书设计的“留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既显示了教师教得精彩,又彰显了学生学得精彩、思得精彩、表达得精彩,师生、生生、师生与课文对话得精彩。

如果课堂教学忽略“留白”,整堂课一直停留在争分夺秒、高强度、快节奏或者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读中,学生就会在不停的被动学习中泯灭独立思考意识,在不断丧失自主学习机会的同时,变成盛装知识的容器。课堂巧用“留白”,把课堂中学习、思考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的养成,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

“留白”是一种艺术,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随意而为的事情。要用好“留白”,必须精心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可“留白”之处;必须精心设计过程,掌控教学的可“留白”之时;必须以生为本,落实新课程的师生课堂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必须以学定教,把课堂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把教师“教”的内容、方式、方法的依据放在学生学情的分析上。课堂“留白”,大有用武之地。

二、寓情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对语文课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或低声悄语,或旁听别望,或昏昏欲睡。这种情绪的产生,往往不是因为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而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缺乏情趣。一个教师只是冷冰冰地传道授业,不注重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课堂上是很难出彩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像肥沃的土地,而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地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披文而知“道”、披文而入情的工作,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而理易明。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导学,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把文本、作者和自己的情感、情趣,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传递给学生,移入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的情、文本的情、学生的情以教师的情为媒,四者合而为一,和谐共振,就能绽放精彩。”优秀的语文教师上课无不注重情趣的激发。

著名语言大师张世禄教《鸿门宴》,分析项羽“叱咤风云色变,喑鸣则山岳崩颓”时圆瞪双眼,紧握拳头,语调铿锵——用自己的形象、动作、语言、情感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项羽;解释《触龙说赵太后》中“徐趋”的词义时,故意放低自己的身子,双脚快步移动,认真做出老态龙钟的姿态。在学生会意的笑声中,他问:“为什么‘徐?”“腿疼!”“为什么‘趋?”“表敬!”接着又说:“触龙腿上患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只有慢慢地走。”——这是多么精彩的瞬间,多么和谐完美的教与学。不仅仅是张世禄先生上课“弦外之音”传情的艺术教学效果,精彩的更是学生被先生所创设的情趣氛围所感染而产生的快乐。他们在笑声中学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多少年后对先生绘声绘色的讲课场景念念不忘,记忆犹新。这样的以情传情、以情导情、以情育情和授知启智、授知启情、化知成智、化知成情不正是我们上课要追求的精彩吗?在我看来,张大师的课堂有如此效果,离不开他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师生关系因此更显融洽。

由此看来,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过硬的教學基本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心灵深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三、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学习。”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原有的问题,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应善于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但教材上没有涉及的新鲜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他们思维的火花进一步迸发。

提出问题,通过空白的设计来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体会成功的愉悦。

有一位教师这样指导学生复习文言虚词“之”:先让学生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含有“之”的句子;接着指导学生分析句子中“之”前后的词的词性,分析“之”与它们是如何组成句子的;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在分析中发现判断“之”的词性、用法、作用的规律。

1.用在表示处所的词或短语前,是动词,表示趋向动作,如:

(1)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2)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用在及物动词后,是代词,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如:

(1)秦王闻之,大喜(《荆轲刺秦王》)

(2)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劝学》)

3.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成分或分句,如:

(1)师道之不传久矣(《师说》)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

4.用在名词前,是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

(1)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最后,这位教师又让学生运用自己归纳分析出的规律去求证未学习过的文言句子中“之”的词性、用法、作用。如此教学,学生积极主动,温故知新,进行归纳、分析、探究,习得了知识,习练了能力,获得了学习方法,这是实实在在的精彩。

“通过巧设问题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则极大扩张和丰富了课堂的容量。”教师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的问题有思考的价值,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又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不仅教师可以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也可以自主设问。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问题,各抒己见,开发智力。一位教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有学生发问:“林黛玉是不是很自卑,或者过于矫情?”其他同学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展开激烈讨论。教师最后并未评判该生观点的对错,而是以退为进,要求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不要片面地看待一个人。这样,学生积极回归文本,辩证地分析问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结语

“三新”背景下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它既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又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机遇。作为高中教师,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以语文课堂为基础,改变观念,迎接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课堂是传道授业之所,是传情启智之所,是育己育人之所。小课堂,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一定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有效的课堂对话,用心、用情、用智,设法让学生创造精彩。只有课堂学得精彩,才能使学生未来的人生精彩,才能彰显教师教学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唐义泉.浅议语文课堂中学习化环境的构建[J].剑南文学,2010(5):211212.

[3]张长松.高中语文新课标案例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7.

[4]霍丽芳.语文,怎可淡漠感动?[J].中国科学教育,2006(1):12.

[5]赵小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学[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6]徐建东.基于高中数学“课堂留白”的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7]张长松.高中语文新课标案例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96.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三新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