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出血的实用“救命”建议
2023-07-18张夔鸣
张夔鸣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通常在清醒状态、活动状态下发病,比如进行运动、走路或情绪激动时,血压急剧升高,可引起脑出血。
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警示信号”,包括突然的口眼歪斜、说话不清、口角流涎,或者偏身肢体麻木(一侧上下肢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走路突然跌倒、头晕头痛、站立不稳等。严重者还会伴有意识障碍、偏盲(一侧或双侧眼睛正常视野中一半发生缺失)、视物成双等症状。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后,本人及其家属应做好急救处理,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出血的危害-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且多数幸存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可引起偏瘫,少数患者会有痫性发作(短暂性意识障碍、抽搐或者运动感觉障碍),重症患者迅速进入昏迷,危险性极大。而且,该病的抢救时间十分紧张,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急救处理措施-
1.拨打120急救电话
多数患者的神志在发病早期较为清醒,但会伴有强烈的呕吐、头痛等症状,病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临床经常出现患者被家属扶上车时还能说话,到医院后便已经昏迷的情况。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状态,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先稳定好其情绪,为其测量血压,根据测量结果口服降压药物,避免再度出血,随后开车或打车带患者前往医院。对于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家属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避免搬动患者,让其平躺并将头朝向一侧倾斜,促使呕吐物尽快排出,避免患者因呕吐发生窒息。
2.物理疗法
对于较为清醒的患者,患者或家属可用湿毛巾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湿敷,或者给予冰敷,以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控制脑出血量,避免血灶持续扩大,引起生命危险。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解开患者的衣领,打开窗户通风,以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家中若有备用的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可以让患者吸氧。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情况,发现呕吐物阻塞气道,需用手掏取。若患者出现明显的鼾声,需使用毛巾或纱布,将患者的舌头包住,向外拉,避免舌根后坠影响患者的呼吸。另外,在将患者移送到救护车或其他宽敞的地方时,需要始终保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剧烈震动,预防颅内再次出血。
4.救护车上的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需用担架或平板车,动作轻柔地将患者抬上救护车,给予相关药物救治。车辆行驶过程中,要减少对患者身体、头部的震动,头部应由专人做好保护。抬患者的担架要尽可能垫得厚一些、软一些,避免因颠簸加重颅内出血,甚至是发生脑疝。同时,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其呕吐物以及咽喉部的分泌物。
5.入院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如果CT检查发现患者出血量<20毫升,且肢体功能保存较好,比如胳膊、腿可抬高,症状轻微,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服用药物促进患者自己吸收出血。
手术治疗的指征包括:(1)基底节区出血量在30毫升以上,丘脑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上。(2)小脑出血大于10毫升或者直径大于3厘米,并且伴有明显的脑积水。(3)重症脑室出血,脑室呈铸型改变。
临床上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需采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术。若患者为深部脑出血,可使用CT或立体定向,定位距离肿瘤最近穿刺点,实行穿刺抽吸血肿术,以骨钻孔去除大部分血肿,并辅助负压吸引。
-诱发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控制好血压,很可能导致突发脑出血。此外,中老年人如果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部分中老年人还可能会出现淀粉样变性,进而诱发突发脑出血。
2.寒冷刺激
温度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可造成一定影响。当天气过于寒冷时,人体的肾上腺素水平、血液黏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質水平等会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增加,血压升高,毛细血管脆性加重,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破裂,诱发突发脑出血。
3.情绪过于激动
当人过于激动或是受重大刺激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变得极为兴奋,心跳速度加快,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血管发生急剧收缩,会导致血管破裂,引发突发脑出血。
4.过于劳累
人过度劳累或精神高度紧张,长期得不到缓解和休息时,突发的小事件也可能造成突发脑出血。
5.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等,也是导致突发脑出血的重要致病原因。
预防建议
1.有效控制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按时吃药,不可以随意停止服药,保证血压平稳,并应做好血液黏稠度监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有效控制血脂、血糖,定期检查血压、血液黏稠度,进而有效预防突发脑出血的发生。
2.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
中老年群体应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确保心情舒畅,不要乱发脾气,避免精神刺激。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选择清淡、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与此同时,还应戒烟戒酒,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和幅度。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意外的发生。此外,应做好避暑防寒工作,防止血管的收缩功能发生问题,以预防突发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