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的七个关键步骤

2023-07-17孙镭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7期

孙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首要做的是语文实践活动,提高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时,教师要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主动跨界,扩展教学视野。本文以“揭秘吉祥图案的寓意”教学设计为例,说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七个关键步骤。

一、融跨之学科,理学之方向

(一)语文教师要守本融外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几乎所有学科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学习,这是语文人的骄傲。在跨学科学习中,语文教师要以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为主线,是为“守本”。

其他学科大多可以和语文学科相联系,这就为语文学习提供了诸多可跨之处、可跨之机,为语文学科发挥跨学科学习整体育人优势提供了条件,为语文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层面与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带来了便利,所以要积极“融外”。

(二)思考“跨”与“学”两个要点,构建任务谱系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设计任务群任务时,有三个不可不思之处。一是围绕自己选定的研究主题,选择适切的融合学科。二是思考所跨学科的联结项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思维水平之间的适切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三是思考“跨”与“学”之间的关系,厘清选取融合的科目中哪些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等为语文学科学习助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要仔细研究所跨学科,选定内容后要构建任务谱系,厘清“学”之方向。

如笔者在做“揭秘吉祥图案的寓意”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分析的:以语文为基础学科,融合美术学科“吉祥图案”知识和信息科技学科内容,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如图片信息资源——吉祥图案,深入研读知网学术论文——文字信息资源,欣赏、分析吉祥图案的构图元素,揭秘吉祥图案的丰富寓意,体会其审美意趣,坚定文化自信。

其间,学生还会运用一些技术加工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出关于吉祥图案的新观点,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吉祥瑞兽电子相册、汇总新媒体资源矩阵、制作知网文章电子版思维导图和“吉祥成语”PPT等,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任务分析如下。

(1)制作吉祥瑞兽电子相册,了解专业学术数据库和可信度高的视频学习资源、数字博物馆资源等,利用其查找体现吉祥图案寓意的图片和文字,梳理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

(2)研读自己搜索到的吉祥文化相关学术论文,并将其制作成电子版思维导图,以呈现研读成果,梳理作者的观点和要点。

(3)了解明清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吉祥图案美学观点,为文章《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载体——吉祥图案》中的“吉祥成语”板块补充缺失的吉祥图案。

(4)搜集、积累该文章以外的“吉祥成语”,并配置吉祥图案,分析构图元素,说明吉祥图案的审美意趣,以PPT的形式上传至班级微信群。

二、创跨之场景,激学之动力

(一)创设“跨”的实用性场景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课标》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令他们感兴趣的校园情境、生活情境。在这些情境之外,教师还要创设实用性场景,让学生认识到跨学科学习所学即所用、所用需研学的特点。

(二)用实用性场景激发学生沉浸式学习

“跨”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征,但不能“为跨而跨”,而是要为解决任务目标问题而“跨”。培养核心素养,指向学生未来的真实生活,指向学生对未来真实问题的解决。教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场景,能够激发学生沉浸式地进入任务。

笔者创设了如下的实用性场景:第一,让学生欣赏天安门前吉祥瑞兽石狮子的图片;第二,让学生欣赏带有吉祥图案的陶瓷、石雕、木雕、刺绣、剪纸、年画、建筑、扇面、服装等器物和工艺品,并说说初始印象;第三,明确任务,进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揭秘吉祥图案寓意的跨学科任务群学习,让学生感受吉祥图案的文化魅力和审美意趣。这是因为,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渲染了喜庆气氛,是热爱生活,努力祈求幸福、美满和财富心理的外在反映。

在本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是欣赏天安门前石狮子的图片,创设真实、熟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欣赏多个吉祥图案,让学生认识到吉祥图案源远流长,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认识和传承的宝贵遗产,从而产生探究愿望。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借助吉祥图案设计文创产品,突出其实用性和创造性。面对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三、明跨之起点,解学之任务

(一)引导学生自主分解任务

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一切活动都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设计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在跨学科学习中要实现“学为中心”。那么,从完成任务之初,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分解大概念、大任务,有序、有理地形成解决一般问题的思路。

学生分解任务的实质就是练习如何解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在自主寻找任务关键词时,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发展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任务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说明起点至关重要。飞轮效应也说明了起点的重要性。在飞轮开始转动时,操作者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它转起来,后因惯性,飞轮转动速度越来越快,到了某个临界点,飞轮本身的重量就会带动其旋转,就不需要操作者再花费力气了。任务起点确定好后,之后的分解任务完成起来才会更加顺畅。

例如,为了完成揭秘吉祥图案的寓意这一任务,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探讨哪些方面的内容,并请学生画出分解这一核心任务的思维导图。假如学生不能准确找到“揭秘吉祥图案的寓意”主题关键词,不清楚完成一个任务的分解应从研究主题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主题研究开始,圈画题目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发散思维,思考可以研究的方向,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从容易入手的角度做起。

这样,在学生第二次进行任务分解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什么是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有哪些类别;吉祥图案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搜集一些吉祥图案,并解读每种吉祥图案的寓意;吉祥图案与文化的关系怎样;吉祥图案在当下的历史意义……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确定了揭秘任务的研究起点——研究瑞兽类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学生普遍对瑞兽类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感兴趣,且瑞兽类吉祥图案属于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抓取核心词、分解核心任务等活动过程,学生体验了梳理大概念、大任务的基本流程。

四、连跨之任务,育核心素养

(一)要做好任務计划

师生共同确定任务起点后,接下来的分解任务可由师生商讨推进,并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将任务所跨学科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规划各分解任务所需的时间,提供分解任务需要的资源,明确分解任务的具体内容,搭设分解任务的学习支架,说清分解任务的具体成果,制定分解任务完成的标准并进行评价。

(二)设置连续的聚焦核心素养的分解任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分解任务均需围绕核心素养设置,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梯度适宜的分解任务,便于学生利用上一任务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采取行动完成下一任务。将核心任务设计成连续的任务链,难度值螺旋式上升,更便于学生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同时,要控制任务难度和任务量。任务过难,任务量太大,学生在完成过程性任务时容易遇到“卡脖子”的情况,积极性受挫;任务过简,任务量太少,缺少挑战性,小组合作分工无法真实开展。

(三)分解性任务不宜频繁变换情境

同样学习情境下的分解任务更容易聚合学生的思维,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分解性任务要避免因问题情境的突然变化,使学生在与任务交互时产生不适感。

基于此,笔者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教学任务链。

五、借跨之媒介,筛学之资源

(一)借助数字化平台搜集学习资源

进入数字化时代,5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日益普及。不仅如此,新兴媒体亦扑面而来,这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应而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阅读学习的对象、获取阅读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不再局限于实体资源,更多的是媒体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等。跨学科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媒介获取。但在媒体资源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特点的背景下,怎样在浩如烟海的资源库中发现有价值、高质量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要对优质数字媒介及其使用有较清晰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媒介素养,加强对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二)筛选优质的学习资源

《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任务。

1.搜集资料,制作吉祥瑞兽电子相册1.0版

设计这一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取优质资料。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存在以下问题:搜集的图片数量虽然很多,但特别庞杂,任务完成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及时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与学生共同研判、厘清问题出现的原因,教给学生搜集、加工和整理有效资源的方法,并为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有效路径:一是在专业学术数据库中查找资料,如中国知网、万方等;二是在App上寻找,如学习强国、央视频、北京时间、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三是登录博物馆资源类网站、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或VR看展、首都博物馆微博、园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故宫博物院“云游”等。

2.建立新媒体矩阵+电子相册2.0版+推荐论文

此任务包括三个学习活动:建立优质数字新媒体矩阵;重新搜集资料,制作吉祥瑞兽电子相册2.0版;推荐揭秘吉祥图案寓意的优质论文。建立优质数字新媒体矩阵这一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跨媒介阅读平台,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获取资料,拓宽阅读与学习视域,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分类呈现搜集到的App,如视频类、学习类、资讯类、社交类等,并按照使用频率安排顺序。

“重新搜集资料,制作吉祥瑞兽电子相册2.0版”的学习活动更侧重对所需资源的筛选,运用任务一(侧重搜集和汇总资源)中习得的获取优质资料的路径和方法,在优质媒体中精选出适合主题的“吉祥瑞兽”图片。在这一学习过程,学生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审美角度甄选图片,并借助文字资料判断所选图片的寓意,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揭秘吉祥瑞兽图片的寓意。制作相册的整个过程,可以将学生课上所学的跨媒介阅读成果集中地呈现出来。

六、理学之资源,做语文实践

学生从媒介获取并经过筛选的资料并不是完美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整理这些语料,加工成可供使用的言语材料,让整理活动成为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无论是教师提供的数字资源还是学生自主收集的数字资源,它们都是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服务的。这些文本、图片和影音资源,可以作为听、说、读、写的素材,帮助学生发展其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仔细阅读从网络中搜索到的文章《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载体——吉祥图案》(黄青),尤其是“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部分,说出该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认真阅读,圈画关键语句,对比不同段落的观点,思考观点语句的含义。很快,他们发现,作者对吉祥图案表现手法的分类(借喻、比拟和象征等)有交叉,在逻辑上不够清晰,有的例子自相矛盾。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借助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实践提供了助益。

笔者又设计了如下任务:对文章涉及的“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重新分类,纠正其逻辑错误。

这两个任务意在引导学生要有怀疑精神,修正数字资源中的错误,走进数字资源又走出数字资源。经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既能从数字资源中汲取营养,又会用理性的眼光阅读和审视数字资源,提高质疑和批判能力,发挥创造能力。

以上几项任务都是在落实《课标》中的要求,如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等等。

七、设跨之评价,积学之经验

(一)设置提示要点和完成标准的评价量表

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需要设置评价量表。它不单单是对学生分解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提示学生任务中的关键项目和完成标准,跟进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

评价量表的较高层级,应该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没有标准的任务,在操作中很可能延伸很远,偏离了语文实践活动内容。规定了任务关键项目和完成标准的评价量表,可以及时调控学生学习节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始终保持理性和高效。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不断感受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保证分解任务可持续性地完成。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任务:设计一款带有吉祥图案的文创产品,并提供产品说明书,说明文创产品的名称、质地、吉祥寓意、使用场合、受众对象和预估价格等。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

(二)设计任务完成后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表

任务完成之后,很多教师喜欢设计总体评价量表,进行任务完成后的终极性评价。但是笔者发现,获得较高评价分数的学生,继续换一个主题研究学习的动力十足;评价分数低的学生则会有挫败感,不利于激发、调动其后续跨学科研究的热情。因此,设计任务完成后自我反思和总结的收获量表(见表3),更利于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取长扬长,发挥特长,积累经验,形成自信,激励创造。

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科的任务群之一,是语文学科的一种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它应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结合多学科知识和媒介资源,开展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思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上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的七个关键步骤,这些步骤要有逻辑、循序渐进地运用,以语文为核心“跨”其他学科,从而带来整体育人效果。

注: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RJA0121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學初中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