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筝乐作品中的西域音乐风格

2023-07-17王嘉慧

艺术评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行者

王嘉慧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古筝音乐发展,作品的风格呈现出地域化、民族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作曲家们尝试使用西域地区的音乐元素,将其融入到现代筝曲中,将西域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等特点与古筝丰富的演奏技法相结合,使作品极具地方民族特色。本文以两部创作时间相差较大的古筝作品《行者》《西域随想》作为研究对象,从作曲家、创作背景出发,分析作品中体现的西域音乐特色。

关键词:西域音乐  《行者》  《西域随想》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2-0064-05

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在唐朝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如今,在古筝音乐艺术价值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古筝音乐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曲家与演奏家,作曲家尝试在创作中加入西方的音乐创作方式,并且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作出了具有“新风格”的筝乐作品,呈现出很多的风格种类。在这些作品中,有的结合了戏曲元素,如《醉京斓》《水墨丹青》;也有以诗词歌赋作为动机来创作的作品,如《枫桥夜泊》《远清秋》;还有大多以地区风格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筝乐作品,如《云岭音画》《晓雾》等。

在笔者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对描写西域风格的古筝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通过较有代表性的两首古筝作品,阐述如何通过古筝音乐展现出西域音乐风格。

一、《行者》《西域随想》作品分析

(一)《行者》《西域随想》创作背景

1.《行者》的创作背景

古筝乐曲《行者》创作于2015年,是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同时也是陕西秦筝协会创建人之一的魏军先生所作,魏军先生于1961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对西安的本土音乐有着深入了解。关于《行者》的创作,据魏军先生介绍:2015年他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一期关于介绍西域地理、历史、音乐文化的节目,刚好讲到了既是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上重要枢纽的龟兹国。并且在魏军先生之前的创作生涯中,曾将从西域传入大唐的《婆罗门引》改编为古筝二重奏,因此具有浓厚的兴趣想要创作一首古筝乐曲。魏军先生在作品的第一面写道:“踏着千年古丝绸之路,追寻沙漠中消失了千年的绿洲古国——龟兹。向往你神奇般美丽的存在,曾传播着神圣的道义与文明。一路走来,心中再现你曾有过的光辉与辉煌。”因此,魏军先生以探寻沙漠古国龟兹作为动机,踏上了创作古筝乐曲《行者》的道路,并且于2015年创作出《行者》这部古筝乐曲。

古筝乐曲《行者》的命名有很多含义,其一,龟兹作为古代佛教圣地,有很多佛教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其中就有鸠摩罗什高僧。因此在佛教中经常会提到“苦行僧”,指的就是步行乞食普度众生的僧人,即为“行者”。其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正是行者,根据记载,孙悟空陪同师傅取得真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翻过了千山万水,克服了众多困难。

因此,以“行者”一词来题名,正是对应了乐曲使用的音乐素材——龟兹乐《婆罗门引》的核心思想:“有目的、有责任心的,对前进的道路边走边观察,不忘初心,还要紧随时代的思想和潮流;做默默奉献,不留名的四大皆空的行者。”魏军先生在乐曲创作的过程中结合了西安鼓乐的音乐特色,充分运用了西域龟兹音乐作为题材,并且将西方现代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创作理念相结合,实现了音乐文化相互融合。

2.《西域随想》的创作背景

《西域随想》是1996年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古筝乐曲,在王建民先生的访谈录中曾提到:“人的精力有限,我希望我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像一块石头投在水中,激起一点浪花,占据一点地方。”1996年,古筝乐曲的题材类型较为单一,王建民先生另辟蹊径,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结合了新疆音乐中的节奏特点,以及独特的和弦音效,创作出古筝乐曲《西域随想》。《西域随想》描写了新疆独特的美景以及新疆人民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是20世纪80年代时期具有较高技术演奏水平以及民族表现力的一首古筝乐曲。

(二)《行者》的音乐本体分析

古筝作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乐曲通常是以传统的D宫五声调式“宫商角徴羽”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音乐文化逐渐渗透到民族音樂中,古筝作品中的传统创作曲调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创作风格。作曲家尝试在传统音阶的基础上,根据作品风格将音阶规律与音程关系进行调整,采用自定义的音阶模式进行组合。王建民先生的《人工调式初探》中提到:“大自然中本无调式,调式是人类的创造。它本来就是人工即人为的,这是广义的人工意义。然而人工调式显然不是这种广义的人工意义上的调式,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狭义的人工调式。”因此,为乐曲而服务的特殊定弦方式是传统定弦的进步与发展。

伴随着古筝音乐持续进步与发展,使用特殊定弦使得作品具备多样性,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中西方音乐文化融会贯通,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筝曲风格,更需要现代化的音乐作品,如反映地方民族特色少数民族的筝曲,从20世纪90年代王建民先生创作的《西域随想》,到21世纪魏军先生创作的《行者》,少数民族题材在古筝乐曲中开辟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特殊定弦的发展丰富了音乐艺术表现力,作曲家的创作思潮随着创作方式的多样化不断与时俱进,当代音乐作品逐渐丰富完善。

1.《行者》的乐曲定弦

古筝乐曲《行者》的定弦结合了乐曲西域的创作风格,并且在龟兹的苏祉婆调式中有所记载,苏祉婆调式打破了传统以“宫”音为主的调式体系,使用了“五旦七声”的调式,因此《行者》是以e商燕乐调式为基础。在谱例1中,作曲家将第一个音D提升至E,形成二度关系音程,在最后一根琴弦中,将原本的大字组D转为大字一组的B1,形成了三度关系音程。在《行者》的八度音阶关系中,作曲家并没有采用固定的音阶形式,都是围绕主干音E、#F、B展开,对应了e商燕乐体系,拓宽了作品的表现力度,使音乐风格更加明亮,和声色彩也跟随定弦的特殊性而更加丰富。

2.《行者》的作品结构

古筝乐曲《行者》以中国传统曲式结构——散板、慢板、快板、散板为基础,稍有不同的是,作曲家为了更加突出乐曲风格,在快板中加入急板,最后又将旋律带回散板,直至结束。

其一,引子部分为1~15小节,作曲家开头采用了延绵低沉的单音“B-E-B-E”,烘托出西域沙漠中的神秘感,并且将四度音程与五度音程相结合,描绘了黄沙遍地、自由广阔的景象,引起听众无限遐想。

其二,慢板部分为乐曲的16~34小节,作曲家以“行者的步伐”为创作动机,在16小节用左手弹奏古筝低音区,采用了连续的大切分节奏,体现了西域音乐的节奏律动感。当乐曲进行至18小节时,左手节奏保持不变,右手摇指以较弱的音量进入旋律中,音量由弱到强再转弱,此处作曲家描写了骆驼队在沙漠中逐渐走来,随后逐渐消失在黄沙中,留下驼铃声依旧回荡在耳边,延绵不断的画面。

其三,快板部分在乐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分布于乐曲35~161小节。快板主要以5/4、4/4拍为主,使用了种类较丰富的节奏型,例如开头的不规则重音记号仿佛描写西域龟兹人载歌载舞的画面,将听众带回数百年前龟兹国繁华热闹的集市。当乐曲进行至140小节时,作曲家采用了“悲壮的”情绪处理方式,在节拍上也变换为6/4拍,仿佛描绘出龟兹国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中逐渐衰败,最后隐匿消失在黄沙中的荒芜景象。

其四,作品最后回归至散板,为162~177小节,在写作上使用了不完全反复的散板方式,速度上仍然使用与开头慢板部分相同的40速度,行者再次踏上行程,重新走进沙漠中,心中仍然对神秘的龟兹国有无限的回忆与幻想。

(三)《西域随想》的音乐本体分析

1.《西域随想》的乐曲定弦

《西域随想》作为1996年的古筝乐曲,在定弦上,其采用了较为规范的音阶模式。作曲家以G宫调式为主,在传统五声音阶基础上加入变音。整体的定弦结构是由三组完整的音阶和两组非完整的音阶构成,参考谱例2,在谱例的第二组、第三组及第四组中,作曲家结合大三度和小二度使用在前三个音中,随后在接下来的第四个第五个音上,分别使用了不同的二度音程和三度音程。运用音程变换的方式,使定弦充分体现了新疆音乐风格的混合式音阶组合,更加具有西域新疆音乐特色。

谱例2:

2.《西域随想》的作品结构

在古筝乐曲《西域随想》的整体结构上,王建民先生沿用了散板、慢板、散板、快板、尾声的结构形式,是典型的多段体结构,也是西域音乐风格与传统乐曲结构最直接的结合方式。

其一,作品的引子部分又称为散板,作曲家极富想象力,将乐曲的散板使用一个小节组成,包括了众多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散板部分描绘了一望无际的戈壁,以G大调主音拉开序幕,突出散板的主题旋律音“C、E、F、G”;第二句第三句在节奏相对一致的基础上使用了模进写作手法,将主题旋律音做变化发展,描写出戈壁上的开阔意境,展现了作曲家心中想要达到的无拘无束、一望无际的音乐情感。

其二,作品的慢板部分为2~40小节,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其中2~19小节为第一段,作曲家在第二小节左手部分使用了二八与切分音为主的节奏模式,右手使用击拍琴弦的演奏技法,模拟出新疆手鼓音色。節拍使用了变化节拍,将5/4与6/4的节拍相结合,形成节奏、音色与节拍上的反差,充分展现了新疆音乐的律动性。

第二段为20~40小节,音域相对第一段来说略微低沉,在演奏技法上增加了右手叩击琴板的演奏方式,右手旋律性加强,描绘出新疆音乐的热烈与欢快,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载歌载舞的场面,结合古筝音色,仿佛人们在弹奏热瓦甫与手鼓,并且以渐慢的方式落下尾声。

其三,作品第二次进入散板时,作品家描绘出新疆年轻男女对唱的场面,由41~42小节组成。使用节奏与速度较为自由,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新疆音乐中长调的特点。演奏技法上使用由慢渐快的反复与大幅度颤音,展现出新疆男子的豪迈气概与年轻女子歌声的婉转悠扬。随后以左右手交替演奏,通过拍击琴弦、叩击琴头等非乐音演奏技法,模仿新疆手鼓音色,为乐曲的快板部分进行铺垫。

其四,作品华彩为快板部分,由43~186小节组成,并且可以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的节拍、节奏型、演奏技巧等都非常丰富,在音乐情绪上达到顶峰。作曲家以戈壁的篝火为作曲元素,描绘出人们聚在篝火旁跟随音乐舞蹈狂欢,其中还包括男女斗舞、组合起舞的画面。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常规节拍,像复合节拍、混合节拍、变化节拍、增盈节拍同样也是新疆音乐的重要技巧。这些节拍的交叉运用造就了新疆音乐独有的律动,给新疆音乐的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

其五,作品的尾声(187~200)小节,使用了突慢的音乐处理方式,结合乐曲主题动机再次呈现给听众。并且在节奏与演奏技巧上使用慢起渐快拍击琴板的方式,描绘出在美妙的音乐中人们各自散去,狂欢结束后留下无限遐想的场面,尾声运用了引子和慢板的一些音乐素材,再一次首尾呼应,强调了新疆音乐的主题风格与特点。

二、《行者》《西域随想》中的西域音乐风格

(一)《行者》西域音乐风格的呈现

1.旋律中的西域风格

魏军先生在创作古筝乐曲《行者》时,将西安鼓乐的音乐元素与龟兹音乐中的《婆罗门引》相结合,其中,西安鼓乐曲谱(也叫长安古乐)是先从印度七声字与突厥字符演变为龟兹乐谱,再传入唐朝流落民间,最终以长安古乐谱形式流传,而《婆罗门引》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从遥远的龟兹来到大唐,然后流入宫廷的,随着朝代更替,又流落到民间与寺庙,被民间艺术家保存于西安鼓乐社。因此,在《行者》的音乐中,既包含龟兹音乐的神秘,也体现了西安鼓乐的热烈与典雅。

在西安鼓乐《婆罗门引》中,旋律的构成主要以三度音程为核心,以二度音程与四度音程作为旋律走向,基础音为“Fa、La、Si”。在古筝乐曲《行者》引子部分,参考谱例3,第一小节与第三小节参考了《婆罗门引》的旋律动机,作曲家使用左右手小指指腹交替弹奏的方法,余音回荡,同时,仍保留了龟兹音乐的神秘感。在《行者》引子段落的第二和第四小节,采用古筝中的琶音技法,音响效果在琶音装饰下层层叠叠地出现,仿佛清脆的驼铃声,行者身影在广袤的龟兹沙漠上稀疏前进。

谱例3:

2.节拍中的西域风格

节拍是指按照强弱关系将音乐组织起来,在古筝乐曲《行者》中,节拍多变也是西域风格特点之一。在传统古筝乐曲中,大多采用4/2或者是4/4节拍,一首作品中也较少会出现变换节拍情况。在《婆罗门引》中,使用的是4/2的节拍,有着规整的强弱规律,体现出龟兹音乐的神秘与典雅;在《行者》创作中,作曲家意在描绘出龟兹古国的悠久历史,以及行者在旅途中风景的变化莫测,因此在68~81小节使用了变换节拍的方式来创作,包括4/4、5/4、3/4、6/4拍,描绘了乐队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以及古国在一片繁华中逐渐消失的悲凉,作曲家使用混合节拍来体现龟兹音乐的特色极为贴切。

(二)《西域随想》西域音乐风格的呈现

1.节拍中的西域风格

古筝乐曲《西域随想》主要采用了新疆音乐中的音乐元素,节拍变换也是新疆音乐的灵魂之一,通常采用7/8、5/4、5/8节拍等,这种节拍打破了音乐强弱关系的平稳性,旋律的走向在节拍变换中会显得更加律动自如。在《西域随想》的136~156小节,这一段属于《西域随想》中的热烈欢腾部分,作曲家打破了传统作品节奏律动,将重音按照节拍分子递减的方式把旋律连接起来,使乐句之间更加紧凑。在听觉感受上会跟随音乐节拍的递减而产生“抢拍”的感觉,左右手使用古筝技法中小撮方式,大指的音作为基础音,叠加食指单音,同时,采用节奏较为简单的二八或者前十六后八的节奏,节拍多变,同时保持节奏型稳定,逐步将旋律推向高潮,充分描绘出新疆姑娘弹着冬不拉在葡萄树下欢歌起舞的场面,舞蹈步伐伴随着音乐逐渐欢腾起来。

2.节奏中的西域风格

在古筝乐曲《西域随想》中,作曲家使用多变的节奏组合形成了热烈明快的旋律,在新疆地区音乐中,节奏大多以切分音、附点音符为主,伴有四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节奏,增强音乐形态律动。在乐曲引子段落,作曲家富有新意地使用了切分音节奏,并且将四十六节奏由附点节奏交错在旋律中出现,体现了新疆音乐中明显的旋律感,节奏大多从弱拍开始,大量的切分音使乐曲旋律更富有层次感,线条也十分丰富,极具新疆乐曲风格。

在《西域随想》创作中,引子段落和快板段落經常使用装饰音的演奏技法,装饰音指的是在古筝技法中不占有节拍时值的音,带有连带的音响效果。在新疆语言特点中,发音具有黏性,很多字是不通过着重咬字发声的,而且没有四声语调,因此使用古筝装饰音更能体现新疆语言的独特性。

三、结语

古筝作为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与音乐文化的发展,优秀筝曲相继问世,现代筝曲的发展趋势也逐渐风格化与地域化。本文所研究的两篇西域风格的筝曲汲取了地方特色与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在旋律语言和节奏律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作曲家以民族为核心的创作思维,极具艺术特色。古筝与西域音乐融会贯通,拓宽了古筝多元化发展道路,在今后的音乐文化交融道路上有着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刘子懿.古筝曲《行者》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探析[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年.

[2]张朱林.魏军古筝协奏曲音乐创作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

[3]韩新安.追寻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访谈录[J].人民音乐,2003(02):16-19.

[4]王建民.人工调式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01):18-20+12.

[5]陈书苑.论新疆音乐元素在筝曲《西域随想》中的运用[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22年.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行者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致敬最美“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流行演唱教学中音乐风格的引导及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