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资源在初高中写作衔接教学中的发掘策略研究

2023-07-17徐宏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

徐宏艺

摘 要 重复与对比的思维路径在文学作品中常有体现,在影视剧本中也有运用。优秀的影视剧本会说话,能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启发。教者要充分发掘电影媒介中的这些写作资源,拓宽学生的写作视角,引导学生看后有思,观后有感,阅读留痕,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 电影资源 初高中写作衔接 重复与对比

每一部经典电影都是极佳的写作范本。《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如何充分开发电影资源,完成读写迁移,在初高中写作教学中发挥作用,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看电影学写作的路径也有很多,重复与对比就是常用的思维路径之一。马正平指出了记叙文中具体运用的思维路径:“一是人物的自我(行为、性格、情节、活动、事迹)的重复与对比;二是人物间的重复与对比;三是从景物、环境上进行重复与对比;四是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下面谈谈这部电影在记叙文写作中所运用的思维路径:

一、人物的自我重复与对比

电影中,都是小人物,甚至是有犯罪前科的人。这部电影就是写他们历经的世事沉浮、人生蜕变。

1.对殡葬业态度的对比

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迟早的事儿。影片中的莫三妹,整日周转于医院与殡仪馆,对于与死人打交道的殡仪馆的工作,起初敷衍只为糊口,只为子承父业,赢得那间“上天堂”店铺的房产证。可他连连受挫,离拥有房产本的梦想越发遥远。但最终他悟出了父亲的临终遗言:“人生除死,无大事。”后来的他把殡葬礼仪的职业当作了事业。这是主人公莫三妹行为的前后对比。

2.对主人公的反复渲染

这一人物如他的名字般,彰显男儿的柔情。剧作家对其浓墨重彩的重复渲染。经不起小文舅舅的软磨硬泡,他同意了带小文三天又三天的请求;看不惯舅母的尖酸冷漠,他再次将小文带走领养;为获得对小文的抚养权,这个未婚的男人竟想找伙伴领证结婚;受不了前女友的眼泪,他不计前嫌,帮前女友的丈夫整容……剧本就是在层层渲染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人物之间的重复与对比

影片中,小文是一个出生就没见过父母的孩子,是外婆将其养大,所以与外婆情深意笃。外婆的猝然长逝,使小文瞬间失去了依靠。整部电影,都以她对外婆的思念为情感线索。

1.重复渲染

小文手表里的那段外婆的语音录音重复渲染了四次,每一次的重复都意在渲染小文的孤独,对外婆的思念,对亲情的渴盼。莫三妹三次找人修手表,只为保存小文对外婆的那份念想,也是重复渲染,强调真情的可贵。

2.对比反衬

鲁迅有言:“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剧本正是在对比中诠释患难见真情。舅舅有心想承担抚养小文的重担,由于舅母的阻挠,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得放弃对小文的抚养权。而电影快结束时,小文从妈妈家逃脱,哭着奔向莫三妹,说的那句话感人至深:“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我不会丢。” 亲人因为私利而无情,陌生人萍水相逢却能如此情深。这是对比,更是讽刺。与比尔博姆的《送行》如出一辙。

三、景物、环境的重复与对比

“记叙文行文思维的主要内容,可以是素材的性质,可以是思想、感情、性格,还可以是氛围、韵律等进行静态或动态的重复与渲染。”

影片很有戏剧性。“上天堂”是殡葬礼仪公司,隔壁就是婚庆礼仪公司。两家店铺,一边是五彩的鲜花和一路铺展的红地毯,一边是随时出征的灵车和刺眼的大白花。这样的场景,画面中不止出现过一次。喜与悲、红与白、笑与哭,在环境刻意的对比与反差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必然归宿。

四、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上的重复与对比

对于殡葬业,主人公起初缺乏热情,从叼着的烟斗、面无表情的语言等都能看出。搞婚庆礼仪的邻居更是觉得晦气,叫嚷着将灵车停远点,甚至不许儿子踏进“上天堂”半步。但在电影尾声,小胖二人结婚,就是从婚庆礼仪点迈入“上天堂”店的。司仪的一句祝福颇有意味:“进喜堂,一生到白首;上天堂,下辈子还牵手。”可见,婚庆老板娘在内的人对死亡、对殡葬业已不再恐惧。有了这么多处的重复与对比,剧本就有了張力。

同样,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重复——对比”的思维路径也有用武之地。

徐德湖教授认为,议论文行文思维的主要内容,是对理性思想观点及其证明材料的重复与渲染。“主要的思维路径有:①选择内涵相同的事实论据展开;②选择内涵相同的道理论据展开;③通过因果思维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展开;等等。”

影片《人生大事》是继《入殓师》《烟火漫卷》之后的又一部谈及生死、殡葬一类题材的作品。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高中生从以下角度展开思维路径进行议论文写作:

1.选择内涵相同的事实论据展开“重复与对比”

生与死是这部影片不断切换的画面。影片中,死亡的故事重复上演,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第一幅画面是外婆的生命突然终结,给了小文心灵的创伤,却也加速了她的成长。手表里的语音,是对外婆永恒的念想。从这个角度看,外婆虽死犹生。孩子对死亡的尊重,成人对死亡的敷衍,又形成了对比。

第二幅画面是莫三妹父亲的死亡。这个资深入殓师,看惯了太多生死离别,操练了不同的殡葬仪式。父亲的遗嘱却是一切从简,简单到无需棺材,无需哭号。在烟花绽放空中的时刻,莫三妹又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意义。不必为死亡哭泣,因为那是灵魂的安宁,是为了让生者更好地活着。

在相同的生死画面中,寻找同中有异的事实论据,来阐述生命的意义,这样对高中生言语思维的锻炼、对他们的议论文写作都有启发意义。

2.通过因果思维展开“重复与对比”

行文时,表达原因、背景等,要通过多方面的原因分析来展开。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思维,它能使论证更有逻辑性。

比如,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人生除死,无大事。”为让死亡的意义更深刻,剧作者运用了因果思维展开重复与对比。剧本通过莫三妹自身人生经历的变化、邻居对死亡的认知变化、父亲对死亡的态度、小文的母亲刑满释放后重新生活、外婆的舞伴求死来摆脱儿女对财产的纠缠等来一一阐释。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反言之,只要活着,就可以创造奇迹。有些人虽生犹死,有些人虽死犹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只有如此议论才能说明死亡的意义。当然,思维的展开路径还有其他,路径不同,效果迥异。

如王开东所言,“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伟大的写作”。充分发掘有效的电影资源,努力开发合适的思维路径,对初高中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都将大有裨益。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教师专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高中写作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C-c/2018/1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空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