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景类文言文教学
2023-07-17吴祥哲
吴祥哲
摘 要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景类文言文是统编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因声求气,涵泳节奏韵味;积累字词,建构知识体系;比较替换,理解炼字艺术;抓取意境,升华审美体验;了解背景,解读深层意蕴等角度,探索了写景类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写景散文 文言文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理应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理论依据。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写景类文言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富含情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对此,教师要结合文言文的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领悟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因声求气,涵泳节奏韵味
写景类文言文都具有语言优美、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的特点,比较适合诵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开展配乐诵读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节奏韵味。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体会其中的意蕴。学生可以从整体感受、分析节奏、挖掘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壮观的岳阳楼景色,并在音乐伴奏下,自主诵读作品,说说自己的初步印象。学生发现,文章结构工整,词句节奏鲜明,给人音律和谐的感觉。然后,教师让学生用斜线画出诵读的节奏。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自己在诵读中是否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新课標提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感受。”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初步感受,并结合节奏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在表达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积累字词,建构知识体系
文言文在字词的用法、语言结构等方面,都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用批注法记录自己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义,然后进行自主整理归纳,建构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他们的理性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自主建构可以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是“批注解疑”,教师给学生介绍具体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等课文,标注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第二个环节是“整理归纳”,学生要将新学习到的文言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结合,积累文言词汇知识。第三个环节是“对比白话文”,学生可以对照白话文和文言文,说说它们在词汇意义与语法规则方面有哪些异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建构文言文语言与语法知识体系。
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教师要利用写景类文言文,指导学生参与对比分析和探究活动,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比较替换,理解炼字艺术
作者在创作写景类文言文时,对用词用字会精雕细琢。所以,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炼字艺术,也是解读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替换法,对比不同词语的使用效果,从而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特别挑选一些用词巧妙,但学生容易忽视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替换比较。如《答谢中书书》中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一句,学生可以试着将“乱”替换成“争”“齐”“均”等词语。然后学生对比分析这些词和“乱”的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猿鸟乱鸣”体现了一种没有被人类社会打扰的大自然的真实状态,给人乱而不糟的感觉,从而增添了田园野趣。通过替换,学生体会到了作品的用词之妙。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语言运用活动,尝试在自己作文中准确地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
语言运用不仅要求学生主动积累字词,形成良好语感,更要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四、抓取意境,升华审美体验
写景类文言文的难点之一在于作者所写的山水意境和学生日常的生活感受可能存在一定距离。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就要为他们搭建学习支架, 让他们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法、生活体验法、问题激趣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帮助他们升华审美体验。
在感受美的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法,给学生播放视频,用声音、图像唤醒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帮助他们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如《桃花源记》描绘的是虚拟的世外桃源,但通过观赏桃林美景,聆听优美旋律,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美。在发现美的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体验法,带领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体会自然美。在表现美、创造美的环节,教师可以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将自己获得的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主人公所看到的桃花林,和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在穿越桃花林后,主人公看到了神奇的场景,那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呢?作者想要借助桃花源表达什么想法?如果你来描写桃花源,你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激发了表达欲望,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新课标认为审美创造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写景类文言文作为引子,让学生逐步提升审美情趣。
五、了解背景,解读深层意蕴
写景类文言文的创作时代较为久远,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让他们用知人论世的观念解读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深意。
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学生吃惊地发现,原来作者很可能并没有见过岳阳楼,而是根据画卷和文献资料,通过想象,还原了岳阳楼的景物风貌,并将其写下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当时作者正处于被贬谪的状态,此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年代。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怀着爱国之情,想要报效国家,希望能通过改革让国家重新获得生机。但是谁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并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还因此被贬谪。然而在这种境况下,作者依然没有失去希望,而是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体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深层意蕴后,教师再鼓励他们拓展阅读,阅读更多的写景类文言文作品,看看能否在这些文章中体会到作者的家国情怀。在总结归纳中,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很多写景类的文章,不仅仅只是描写景物,作者还将自己的深厚情感融入其中。
在了解写景类文言文创作背景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语文学科强调“以人育人”,因此在指导学生解读写景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作品词句的巧妙,更要让他们深入挖掘,感受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提升审美品味。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深度赏析写景类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福建建瓯市小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