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班主任情绪管理能力
2023-07-17傅国帮
傅国帮
【关键词】班主任;情绪管理;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5-0095-02
班主任是班级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教师,面临教学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的双重责任与压力。班主任在处理一些班级突发事件时,若遇到特别调皮、屡教不改的学生或不能积极配合的家长,工作的责任与压力就会转化为负面情绪,进而易于引发与学生或家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言行失范与处置不当,成为班主任情绪失控引发的危机事件。笔者从班主任情绪管理的典型案例出发,结合德育工作实践,谈谈提升班主任情绪管理能力的三点建议。
一、班主任情绪管理危机案例
1.“言语不当”型
在X班的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进教室时与正在发言的任课教师有些言语不和,影响了会议的正常进行。其他家长对迟到的家长表示不满。正好班主任W来到教室,初步了解情况后也很生气,于是对该家长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家长感觉受到委屈,便向学校领导告状。
2.“行为不当”型
Y班最近接连出现突发状况,这让刚工作两年的班主任L十分慌乱。此时,学生甲的家长因自己孩子受处分而对班主任L的做法颇有微词,言语中透露出对班主任能力的否定。这让本已身心疲惫的班主任L倍感委屈,一时情绪失控,与家长发生争执,课也不上了,班级也不管了,哭闹着说“辞职不干了”。
二、班主任情绪失控的危害
以上案例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是,两位班主任都未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失控,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当班主任认为自己的辛勤付出得不到理解和肯定,甚至是被误解时,确实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但是,班主任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者,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任由负面情绪蔓延,言行失范、处置不当,就会引发和激化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家校关系的构建,进而不利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提升班主任的情绪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三、提升班主任情绪管理能力的三点建议
班主任加强自我修养、努力进行情绪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更多地思考如何从学校角度帮助班主任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1.专业学习,转变观念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班主任教育培训,开展相关教育文件的学习,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帮助班主任树立“三全育人”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家长观,转变育人观念和育人方式。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班主任主题研讨,围绕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与要求、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互学互鉴,提升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及专业素质。
2.心理建设,提升意识
学校要加大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建设的力度,增加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鼓励班主任在出现焦虑、无助等情绪时积极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社会心理机构的帮助。同时,要通过开辟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台,让班主任由被动接受培训和心理辅导到主动增强自助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班主任进行情绪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制度设计,提供支持
笔者在三所高中学校工作过,许多班主任从高一带到高三,称为“一轮”,接着又重新带新的“一轮”,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在许多学校普遍存在。这类教师连任班主任,得不到调整,导致负面情绪日积月累。
为了改善以上状况,学校可以实行“班主任轮休制”。一般情况下,一位班主任完成“一轮”带班任务后,下一年不安排班主任工作,视学校实际情况休息一至两年。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学校要储备足够数量、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队伍。在不具备实行“班主任轮休制”的学校,应该大力推行全员导师制,通过实行“班主任+导师”的模式,分解班主任的任务与压力,形成育人合力;也可以实行“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的模式,讓年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经验较少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助理,这样既能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班主任梯队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工作,是一项陪伴学生成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工作,也是一项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教育梦的工作。每位班主任应牢记从教初心,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提升自己的素养与能力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