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想上学”

2023-07-17秦欣沂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厌学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5-0063-02

【作者简介】秦欣沂,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太湖校区(江苏苏州,215200)教师,二级教师。

一、不想上学的女孩

晓茜(化名),二年级女孩,眉清目秀,微胖,智力正常,有个5岁的妹妹。一年级时,晓茜上课认真听讲,经常举手发言,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上水平。进入二年级,晓茜在课堂上和同桌小成随意讲话,作业磨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找她谈话,她总是不理不睬。同桌小成(化名)总说晓茜学习成绩差。于是,晓茜在放学后不愿做任何和学习有关的事,甚至说“不想上学了”。家长多次和她沟通,效果甚微,便通过班主任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二、不想上学的原因

晓茜的困扰一方面来自家庭变故,其父亲近期查出患有尿毒症,母亲陪父亲看病,无暇顾及她和妹妹,将她们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晓茜父亲的病让一家人情绪十分低落;另一方面,成绩优秀的同桌经常说她学习差劲。晓茜一开始还会反驳,后来慢慢接受了,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学習成绩也不如同桌。

三、短焦技术,助力成长

1.倾听和共情,让来访者产生信任

第1次咨询,晓茜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心理辅导室,她表现得很拘谨,一直低头玩手指。我先帮助晓茜进行放松,再与她讨论她喜欢的画画。我的专心倾听让她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进而愿意敞开心扉。我从晓茜的分享中得知她最近很烦恼,因为同桌小成经常说她学习成绩差。“被同桌取笑,换成我心里也会不好受”,这样的共情让晓茜放下防备之心,愿意与我多交流,并主动询问下次咨询的时间。

2.应对问句,让来访者看到自身优势

晓茜在第1次咨询中表达了不合理信念“我就是学习困难生”。为了帮助晓茜改变不合理信念,我需要让她看到自身优势。

第2次咨询,我大多采用应对问句,如“你一年级时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是怎么做到的?”晓茜表示那时父母会陪伴她学习,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接着问:“一开始,同桌说你学习不好时,你用哪些办法应对?”晓茜沉默了一会儿说:“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我及时肯定并帮助晓茜建立合理信念来应对学习。通过这次咨询,晓茜意识到自己之前面对“学困生”标签时的积极态度,感受到自己的能量。

3.关系问句,让来访者感受关爱

第3次咨询,我适时运用关系问句。我问晓茜:“你和爸爸妈妈、同桌相处时有哪些‘温暖时刻?”晓茜回忆说:“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去三亚旅游。美术课上,我忘记带水彩笔,小成主动借给我。还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在座位上呕吐,小成连忙递上纸巾,并帮忙拖地。”晓茜说到这些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果你不来上学了,你的好朋友会想你吗?”“你身边的人会如何鼓励身处困境的你?”我通过这些问题促使晓茜思考身边的人对她的期待和关爱,从而提升她的力量感。

4.奇迹问句,给来访者注入希望

第4次咨询,晓茜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的愿望。在这一阶段,我选择使用奇迹问句,故作神秘地问:“如果你突然拥有一根能让烦恼消失的魔法棒,你觉得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晓茜脱口而出:“爸爸不用去医院了,他可以在家陪我写作业。”“还有呢?”我继续问。晓茜想了想说:“我的学习成绩和小成一样好!”随后,我又与晓茜探讨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这次咨询后,晓茜的厌学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希望,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应对困难的方法。

5.系统合作,让来访者获得支持

晓茜还需要得到多方支持才能解决面临的困境。于是,我启动晓茜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她获得同伴、老师和家人的支持。

我通过班主任找到晓茜的同桌小成,询问他为什么取笑晓茜。小成说是闹着玩的。我追问:“如果换作别人这么说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小成表情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不再这样了。”我趁热打铁:“你不能只看见别人的缺点,能不能找出晓茜身上的3个优点?”小成思考片刻,说出答案。随后,我又给小成布置任务,希望他多鼓励晓茜。同时,我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请他们帮助晓茜积极面对学习。

在征得晓茜的同意后,我和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面谈。交谈中,我了解到晓茜在家的现状,晓茜母亲向我诉说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以及家中面临的难处。交流过程中,我和他们探讨适合晓茜的家庭教育方法。晓茜父母意识到对孩子缺少管教与陪伴,也了解了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四、咨询效果与反思

通过几次咨询,晓茜重拾学习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间,她和同学玩得很开心,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晓茜母亲反馈:晓茜现在觉得自己没那么差劲,和家人相处融洽,有时还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分享给家人听。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重视来访者对未来的期待。咨询中,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晓茜的“自暴自弃”源自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学困生”标签。我运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提问技术引导晓茜发现自己的问题,挖掘自身资源并鼓励她尝试改变,最终实现咨询目标。由于来访者年龄偏小,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我重视和晓茜身边的重要他人进行沟通。利用系统合作,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的资源,有助于达成心理咨询目标。

猜你喜欢

厌学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大学生厌学情绪浅论
写给厌学的孩子们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