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力:调动一切力量培养“完整的人”

2023-07-17王晓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班主任

【摘 要】培养完整的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家校社协同共建不仅是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还是拉近理想和现实距离、构建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培养“完整的人”的前提,班主任通过协同各方力量,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充分体验完整的生活,实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班主任;协同力;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5-0046-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00)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什么是协同?国际管理学思想家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一书中说:“所谓‘协同,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协同不是妥协。妥协时1加1最多等于1.5,双方都有损失;协同也不仅是合作,合作的1加1最多等于2,双方的效能都没有发挥到最佳。协同不仅能够解决冲突,而且在协同达成的时候,能够超越冲突,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人人为新希望而激动,未来因此而发生改变。众所周知,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共同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应该从分工走向协同,让1+1+1产生大于3的效应。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历来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后代的责任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文献摘编出版;2022年,《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实施,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家校合作较多的教育项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出色,而几乎没有家校合作项目的学校的学生,表现一般;第二,与家庭、社区保持联系的学校,学生的表现优于其他学校;第三,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的父母,孩子的成绩一般高于那些家庭背景和能力相当,但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第四,当父母对其孩子的教育显示出兴趣,并能对他们的表现保持高期望时,他们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成就感;第五,在学校里表现欠佳的学生,一旦其父母参与转化工作,往往进步显著;第六,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密切师生和亲子之间的关系。家校社合作共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协同各方教育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走出教室,教师与教师协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中写道:“生态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空间。我们必须扩大对学习场所的定义,使之超越以人为中心的空间和机构,将公园、城市街道、乡村小径、花园、荒野、农田、森林、沙漠、湖泊、湿地、海洋,以及所有其他并非由人类独享的地点纳入考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学校,应该无限扩展。学习也不是“一个人在紧闭的教室门后带领学生完成活动或课程”,而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所以,要将学习“重铸为一项协作性专业”。教师协同共进,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报告同时提出,教师的个人天赋与才华需要通过协作和支持才能得到加强。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可以与校内的同事协同,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地区、国家的教师协同。我的同事陶老师曾和宁夏的郭老师一起带着班上的学生研究两地的“时差”,我的另一个同事刘老师曾协同新疆尼勒克的江老师带着学生研究两地“节气”。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这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年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经历了一个可怕的断崖,堪称“速冻”。为了让学生了解极端天气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江苏省江阴要塞实验小学的包老师和广东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的吴老师协同深圳、海南、湖南等地区的35名教师组成跨区域研究小组,组织学生开展“拉尼娜气候现象”探究实践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们基于地域差异、校情、学情设计项目学习内容,如江苏的教师选择桂花作为研究对象,而广州的教师则选择榕树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跨区域协同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打开教室的大门,我们可以和同行分享智慧、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二、走出学校,社区、家庭与学校协同

家校社协同的途径之一是学生、父母及社区代表通过不同方式参与班级生活,参与的内容可以是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和课程参与。其中,决策参与主要是指通过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参与班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比如班服的采购、研学活动的商议讨论等;管理参与是指学生、父母及社区代表参与班级具体事务的管理过程,一般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比如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外出研学活动的管理、协助教师维持秩序等;课程参与是家庭和社区代表对班级生活最直接的参与方式,主要是指参与班级课程策划、设计、研发、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课程参与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家长的协同力量。

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特色,为学生开设特色课程、举办讲座或者组织活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的194位博士父母就为学生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计算机网络安全科普”“有趣的化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真正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程老师成立“亲子玩伴团”,她招募有能力、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家长志愿者担任团长,请他们参与孩子假期生活的策划、体验与评价,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发现、体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的FSC创意联合委员会既是一个跨界的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创新的教育共同体,更是一个共享的家校社合作平台。FSC的成员不仅有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还有白马湖管委会、大华、吉利、华数、中控等社会职能部门和知名企业。

打开学校的大门,我们可以汇聚多样化人群和多样态事物,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验和挑战中全面发展。

三、走向世界,社会与学校协同

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应该只发生在教室里,还应该发生在自然之间,发生在更广阔的生活世界里。教材不是全部的世界,世界才是全部的教材,我们要与社会协同,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学习提升。

2018年11月,我与家长策划了一个6天5晚的海南研学课程,从研学地点的确定、路线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开发,到研学任务确定、行前各项准备等,家校双方一一进行了推敲。我们要跟学生一起走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研学期间,我们一起适应特殊的气候、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辨识热带植物、学着和陌生人打交道。我们在异地寻找家乡的印记,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南国风情。我记得他们在高空看到云海时的惊奇,记得他们欢呼着奔向大海时的兴奋,记得他们品尝美食时的感慨和满足……我们在这样的比较和观察中,开阔了视野,也舒展了胸怀。

研学中,我们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度参观1号厅南海人文历史陈列、3号厅西沙华光礁号沉船特展和10號厅南海自然生态陈列。这3个展厅一下子串起了学生原本支离的知识碎片。他们不停地自言自语:“哦,我终于明白了南海的战略位置。”“原来新闻里说的‘南海问题是这么回事啊!”“难怪南海会成为各国的争夺之地,原来不仅是因为它的位置特殊,还因为它有这么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啊!”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思考和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万物互联的时代,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重新建构认知比坚守固有优势更重要。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拥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以培养幸福完整的人为出发点,协同更多的力量参与教育。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唯有不断开放自己的边界,连接更多的伙伴和团队,构建共生的空间,才能获得持续的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22.

[2]史蒂芬·柯维.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朱永新.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4]包士娟,吴芸.超有趣的跨学科、跨区域气候观察活动[J].星教师,2022(2):108-112.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班主任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