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3-07-17刘璐
刘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早期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广泛普及,教师要对此深入了解,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提升其阅读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教学要求,凸显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地位。但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并非新理论,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提出“把整本书当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助”的理论。整本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使阅读成为学生根深蒂固的习惯。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过于强调篇章教学,但单篇短章毕竟视野狭小、节奏变化弱、人物成长不连续,不利于学生接受情感熏陶。想要打通“篇”与“本”的壁垒,教师要借助一些经典读物的力量。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策略,打破以往硬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主动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学习现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在阅读的数量和接触的知识面,两个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所以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传授新的阅读理念和高效率的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作文水平。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认识,影响学习效果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并不常见,有很多地区都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还在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内容也仅仅是围绕考试展开的,导致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水平与质量无法提高。
2.阅读文本匮乏,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在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没有结合学生个人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基本情况,让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造成一定阻碍,其阅读的价值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要想学生可以爱上阅读,所选择的读物需要与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相符合,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选择读物会力求阅读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读物往往会不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使其感到阅读困难,从而失去阅读自信心,不愿阅读。因此,想学生乐于阅读,就要保证读物符合学生,使其自愿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阅读,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学准备工作,分层展开阅读教学
为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更加顺利,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态度以及基本的阅读能力。师生准备主要是对教师的一些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力,只有能力足够,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而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能力即可。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也不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就需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绘画读物;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准备一些易懂的校园题材文章以及初级科幻类的文章;对于高年级小学生,主要就是准备一些文学著作。在阅读材料的准备上,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一些课外读物或者中外的一些经典书籍。
例如,在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红色书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环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爱国素养,了解阅读的作用,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
2.合理选择阅读书籍,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在选择书籍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学生阅读的书籍要具备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挑选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挑选与语文教学任务有关的书籍作品,还可以挑选一些文学价值较高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书籍。其二,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定要适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教师在挑选书籍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挑选适合的书籍。读书不是泛泛而读,应该有针对性的,有方法地选择,学生应该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的书籍阅读,以此促进其语文成绩得到提升,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并且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本读物的阅读,通过绘本图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和知识点,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如《三个强盗》等绘本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想法比较幼稚,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可以推荐这些学生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但是要注意尽量挑选难度较小、易于理解、趣味性较高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阅读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阅读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拔高式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增加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用最有趣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书目充满好奇,想要马上捧起书来探究这本书到底讲什么内容。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书的内容编写一段导语或者朗读书中精彩的描写吸引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孤独的小螃蟹》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你的朋友离你远去,你很孤独,需要找一件喜欢的事做克服孤独的感觉……那么,请你翻开《孤独的小螃蟹》吧!想一想小青蟹离开后,小螃蟹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小螃蟹为什么帮助小纸鸟飞向天空……
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阅读可以带给小学生不同的感受,学生不仅需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还应该走入阅读,感受主人公的经历及情感,发掘阅读价值。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将阅读中的感受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二次感受,产生共鸣,提高思维高度,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阅读。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重、学习持续性不强,教师要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调整阅读方向,让学生真正理解书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導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在书上做批注、写感悟,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熟悉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吹小号的天鹅》讲的是一只一出生就不能发出声音的天鹅,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阅读《吹小号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分析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天鹅,将感受带入生活,思考自己身边关于努力、坚强、勇气的事情。学生可以自由举手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在分享中结合文本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识。
5.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书籍的交换和分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学生围绕书籍讨论的过程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故事理解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因为一个细节的问题让学生养成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仅书籍的选择环节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紧盯落实的情况。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阅读流程进行规划和监管。比如,学生在选择完课外阅读书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日读书计划和阅读目标,明确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对书籍的故事内容、行文结构、情感内核等有系统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方式,监督学生的阅读近况。在开展阅读总结会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讲明喜欢的原因,从而实现书籍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让家长知道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在家为学生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并监督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效果。
6.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感受阅读文本的含义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汇报读书感想,从人物、环境、情感表达等方向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图交流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并应用到下次阅读中,逐渐形成阅读素养。以《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交流为例,学生读后明白:骄傲使人落后,骄傲无礼、目中无人的木头桩是不会受人们喜爱的。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完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人。通过集体讨论,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可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与同学分享、沟通心得的机会,能说出自己的感悟。虽然说学生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多交流、多分享有助于拓展思路,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已经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有助于学生学会理解不同的想法、尊重不同的感受。
7.優化阅读指导过程,保证阅读效果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让其综合阅读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在阅读前提供与图书主题有关的阅读问题,让他们带着目的阅读,以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限制阅读的时间,这样在课程完成后,可以对他们的阅读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和适当指导,进而在之后的阅读中更深入地阅读。阅读整本书之后,教师还必须组织学生对书本内容展开探究与交流,以表达自己对阅读整本书内容的深刻体会,这既能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印象,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8.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阅读品质,教师应该按照读整本书的基本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安排一系列充满情趣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比如,“古诗朗诵大赛”“讲故事大赛”“好书推荐会”等阅读活动,这种形式既有助于教师全方位掌握小学生课堂之外看书的情况,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看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高重视,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