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2023-07-17刘霞
刘霞
在绘画中,为了表现“风”“花香”等需要表现听觉、嗅觉感受的内容,画家会用侧面烘托的方式,用“荡漾的水波”“飞舞的蝴蝶”等表现。写作亦如此,为了表达人物内心不容易显露的情感,或赞扬主人公独特的精神品质,作家也常常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借助外物或其他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有血有肉,特征分明。那么,应如何借助侧面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呢?
一、借助外物衬托
许多同学在描写人物外貌的过程中,用直接描写的方式,如“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等,这样不仅难以突出人物特点,也让读者感到毫无新意,从而出现审美疲劳。而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写人物外貌,往往能使人物更加棱角分明和特點突出。以形容一个人美丽为例,古人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一个人美丽到“连水里的鱼看到都会沉入水底,花儿见到都会害羞得收起花瓣”。这两个成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美丽,而是借助外物侧面烘托了人物的美。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利用一些外在之物来形容人物的外貌特征,如: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就是眼睫毛了,别看它平平无奇,却有着不小的本领呢!又硬又长的它,可是帮我赚足了面子!曾经,姐姐好奇地把一根火柴棍放在了我的眼睫毛上,又硬又长的眼睫毛,硬是没有让火柴棍掉下来呢!
——《我的自画像》
在这段文字中,小作者没有直接写眼睫毛有多长多硬,而是借助“火柴棍”这个外物,于侧面处展现了眼睫毛“硬长”的特点,不由得让人拍手称赞。
二、利用语言描写
一般而言,语言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在侧面描写中,应基于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地位,通过相应的语言描写,从侧面刻画人物,让其他人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妈妈的厨艺有点“一言难尽”,在做饭的时候不是把锅烧糊了,就是给菜加多了盐。为了照顾大家的胃口,平时都是由爸爸来做饭。周末傍晚,妈妈忽然心血来潮,扬言要“露一手”,让我们尝尝她新学的菜式。爸爸闻言眉头微皱,急忙说:“我今天晚上约了几个哥们儿,晚饭在外面吃。”我赶紧接过爸爸的话茬:“对啊对啊,爸,你还答应了要带我一起去呢。”爷爷叹了口气,不急不缓地说:“我年纪大了,多吃点胃就难受,中午吃得比较多,晚上就不吃了。”
——《我的“虎妈”》
小作者没有直接说妈妈的厨艺如何,而是匠心独运,以一系列幽默、风趣的对话,从侧面展示了妈妈厨艺的不好。
三、利用细节描写
一个人的性格、想法往往隐藏于生活细节中,比如要写调皮捣蛋的孩童,可以从侧面描写他身上的污渍,或者指甲缝中的泥土;要写思维严谨、做事认真的人,可以从侧面描写桌面干净整洁等。如:
老人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泥人。他从台面上取出一团泥巴,先捏成圆形,再不断地揉搓,那团泥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舒展了“四肢”,张开了“笑颜”,逐渐成了“人形”。
——《捏泥人的张爷爷》
小作者没有直接写老人的手灵巧,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从侧面反映出老人心灵手巧。
四、利用环境描写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感到内心喜悦时,往往觉得空气都是甜的,阳光格外明媚;而感到悲伤无助时,则会感觉这个世界变成了灰色。人们对景物的看法,往往会因心境的不同而改变。描写人物时,可以结合相应的环境描写,在环境描写中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冬天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昔日熙熙攘攘的马路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此时,一位身材微胖的男士,正加快脚步,顶着呼啸的寒风向学校赶去。汗水已经打湿了他的头发,他干脆解开了衣服的纽扣,大步跑了起来。
——《赶路人》
天气是“冷”的,男主人公却满头大汗,环境和人物的鲜明对比,足以衬托出人物的焦急心情。
我的“大力神”同桌
我的同桌赵冉,年纪虽然不大,却有着强壮的身体。因为力气特别大,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大力神”的绰号。
一天放学后,“大力神”一手提着一桶水,气定神闲地往楼上爬。没一会儿工夫,便把两桶水提到了三楼,愣是没晃出一点,同学们纷纷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原来他这是在帮值日生提水呢!自来水龙头在教学楼前,同学们值日需要下楼提水,可每次都把水晃出来而弄湿台阶。于是,赵冉便主动承担起了放学后为值日生提水的任务,还说既能干活又能锻炼身体,这活儿不赖!
一次,同学黄俊扭伤了脚,疼得路都不敢走。看到大高个黄俊,搬又搬不起,扛又扛不动,大伙都没了主意。这时,赵冉走过来,弯下腰说:“来吧,俊哥,我背你!”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轻而易举地背起了黄俊,一路稳稳当当地到了楼下,大家纷纷给他鼓起掌来。
赵冉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力神”,他乐于助人,热爱劳动,我也要好好锻炼,像他一样强壮。
点 评
小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如“挑水”“背同学”等事件,凸显了主人公力气大、乐于助人的特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使人物形象饱满,使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