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1033 号墓发掘报告*

2023-07-16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临汾市文物局翼城县文物旅游局

文物季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腹径海贝圆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临汾市文物局 翼城县文物旅游局

一 、墓葬概况

1033 号墓位于墓地第一发掘区的西北部,北邻M1036,东邻M1034,南邻M1028,西南邻M1032(图一;图二;图三)。墓向为290°。长方形竖穴土圹,拐角略圆。底略大于口,墓壁略向外斜。现墓口距地表100、做过10、长295、宽163~181 厘米。四壁较粗糙,略做修整,未发现工具痕迹。墓底四周为熟土二层台,稍加夯打,高100 厘米,土质较致密。墓底基本平整,长297、宽170~193、距现墓口100 厘米。墓内填土稍加夯打,夯层厚7~19 厘米,土质致密,土色为黄褐色略夹红褐色花土。腰坑位于墓底中部,平面为椭圆形,剖面为坡状平底,径41~62、深24 厘米,坑内埋有兽骨1 具,腐朽较甚(图四;图五;图六)。

图一 大河口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二 M1033 位置示意图

图三 大河口墓地鸟瞰图

图四 M1033 腰坑、垫木

图五 M1033 平、剖面图

图六 M1033 墓室

壁板压在底板上,6 块底板纵向放置,长248、宽15~20、厚4 厘米。椁底板下发现横向垫木2根,平面呈长条形,横截面为长方形,西侧垫木北壁与东侧垫木南北壁掏有小龛,以纳较长之垫木。长180~183、宽10、高8 厘米。垫木下有槽,长180~183、宽13、深 3 厘米。

图七 M1033 椁、棺盖板

墓主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面向北。双手置于骨盆上,不交叉。双足并拢。墓主为一女性,年龄31~34 岁。

随葬品共计93 件组430 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石器、蚌贝器。其中,青铜器有鼎1、簋1 件。陶器有鬲2、豆2、罐4、尊1、盆1、三足瓮1 件。玉器有柄形器1、鱼4、方牌1 件。串饰有2 组,一组212 件,分别为玛瑙珠3、玉方牌1、料珠206、料管1、骨管1 件。另一组127 件,分别为海贝74、玛瑙珠7、蚌珠46 件。蚌贝器有蚌片29、海贝43 件。分置于以下5 处:1.二层台:西侧南部填土内置陶鬲1 件(24 号)。2.椁盖板上:西南部置蚌片1件(1 号)。3.棺盖板上:西部置蚌片20(2 号)、海贝1 件(3号)。4.棺椁之间:西南角置蚌片8 件(4 号)。南侧中部偏西置铜簋1(5-1 号)、陶罐1(6号)、铜鼎1(7 号)、海贝19件(5-2~5-20)。南侧中部置陶罐1 件(8 号)。南侧中部偏东置陶三足瓮1(9 号)、陶罐1(10 号)、陶豆2(11、13 号)、陶尊1 件(12 号)。东南角置陶盆1(14 号)、玉方牌1 件(23号)。东侧偏北部置陶鬲1件(15号)。北侧西端置玉鱼1 件(16号)。西侧中部置玉鱼1 件(21号)。5.棺内:左侧盆骨上置陶罐1 件(17 号,或是自棺外掉入)。人骨颈部有串饰1 组212件(18 号)。左胸肋骨上有串饰1 组127 件(19 号)。口含海贝19(20-1、20-2、20-6~20-22 号)、玉柄形器1(20-3 号)、玉鱼2 件(20-4、20-5 号)。盆骨上手内置海贝4 件(22 号)。

二、随葬器物

(一)青铜器

1.鼎 1 件。

M1033:7,口部变形,腹部有六条裂缝。敛口,折沿略上翘,方唇。双立耳微侈,顶部略弧,耳体横截面近方形,耳穿为圆角长方形,垂腹,腹底圆转,圜底。三蹄形足,足内侧扁平,足底较平。耳足为平行五点式分列。上腹饰凸弦纹一周。整器有两种锈,足、外底与内底局部无锈。口、腹、底、足均掩绿锈,绿锈上有呈点状分布的褐色锈,左耳下内腹壁处绿绣上掩蓝锈斑块。腹外部氧化为黄铜色,口、内腹、底、三足部氧化色为黑褐色,内腹与外底局部呈黄铜色。三合范铸成,底面三足间各有一条凸弧形范线,并延伸到足上,足内侧各有两条竖向范线。口沿、内外腹壁、内外底均可见砂眼,右耳与内腹连接处可见一较大的气泡孔。外底有凹边三角形粗阳线加强筋。外底多处可见垫片,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左、右足与后足间两条范线有横向的打磨痕。三足无锈部位也可见少量横向或斜向打磨痕。耳间距16.6、口径16~16.2、最大腹径16.4、腹深9.2、通高16.6 厘米。重1545 克。容积1545 毫升(图八;图九;图一〇)。

图八 铜鼎(M1033 : 7)

图九 铜鼎(M1033 : 7)外底

图一〇 铜鼎(M1033 : 7)

2.簋 1 件。

M1033:5-1,未发现盖。子口内敛,舌较短,圆腹垂鼓,腹较深,器身最大径在腹中部,圜底,圈足外撇下折成阶,足底内斜,内侧有沟槽一周。腹部有一对竖向兽首半环耳,下垂钩状珥。上腹饰长卷尾短身鸟纹一周,两侧以耳为界分为两组,每组二鸟,鸟首相对,间以兽首,以云雷纹衬地。鸟首间兽头凸起,大双角内卷,鼻部隆起。纹饰带下饰一周凸弦纹。耳上部饰以兽首象鼻纹,中部饰阴线云纹。足部饰斜角云纹间目纹。整器有两种锈,腹部纹饰带、耳部、内壁上部、底部、外表局部无锈。以绿锈为主,内壁局部沁土锈,子口面及下腹局部有少量红锈,点状分布于绿锈之上,少量蓝锈点状分布于口沿下方。氧化色为黄铜色。四合范铸成,双耳外侧中部各有一条打磨过的竖向范线,向下延伸至足面,向上延伸至口部。耳内腹壁有两条竖向范线。圈足内存有范土。外底面有网格状加强筋,并有毛刺。足部砂眼较为明显,腹部可见少量垫片。通体打磨精细(图一一~图一四)。内底铸铭文:“作宝簋。”(图一五)耳间距27.6、口径14.2~14.8、圈足径17~17.4、通高13.4 厘米。重2405 克。

图一一 铜簋(M1033 : 5-1)

图一二 铜簋(M1033 : 5-1)

图一三 铜簋(M1033 : 5-1)

图一四 铜簋(M1033 : 5-1)外底

图一七 铜簋(M1033 : 5-1)纹饰拓本

(二)陶器

1.鬲 2 件。

M1033:15,夹砂陶,可见白色细砂颗粒,分布密度较大。内外壁以深灰色为主,局部为浅灰色。侈口,卷折沿,圆唇,矮直颈微束,腹略鼓,平裆,三圆柱实足根。沿面饰三周凹槽,沿下及颈部饰抹绳纹,腹上部饰弦断绳纹,腹下部及足面饰竖向中绳纹,底饰较粗的交错绳纹。绳纹表面经抹压。手制,轮修,口沿内外及颈部可见横向旋抹痕,内壁抹光,有斜向刮抹痕及手指按压痕迹。口径15.2、腹径13.5、腹深8.4、通高12.5 厘米。重580.5 克。容积880 毫升(图一八,1;图一九,1)。

图一八 M1033 出土陶器

图一九 M1033 出土陶器

M1033:24,夹砂陶,器内外可见较多白色和灰色砂砾,颗粒较大。内外壁呈浅灰色。侈口,折沿,尖唇,近直腹微鼓,联裆,微内瘪,截锥足。沿下饰抹绳纹,腹与足部饰竖向中绳纹,底部饰交错绳纹。手制,口沿轮修,沿面有横向旋抹痕,外底附加一泥片加固裆部,内壁抹光,有明显的垫压痕迹。口径13.2、腹径12.8、腹深8.9、通高11.5 厘米。重546.5 克。容积855 毫升(图一八,2;图一九,2)。

2.豆 2 件。

M1033:11,泥质陶。外表为浅灰色,表皮有脱落,内壁为灰褐色。敞口,平沿略外斜,尖圆唇,沿面有一周浅凹槽,浅盘,斜直腹,平底,盘心微凸,矮粗柄,喇叭形圈足,圈足外缘为方唇。素面,磨光。 手制豆盘,轮制豆柄及圈足,而后上下套接。盘外壁有刮削痕迹,圈足内壁可见旋抹痕。盘口径13.1、盘深2.7、圈足径11.2、底进深6.5、通高10.2 厘米。重508 克。容积215毫升(图一八,3;图一九,3)。

M1033:13,泥质陶,夹杂少量褐色石英砂砾。内外壁呈灰色。敞口,平沿略外斜,尖圆唇,平底,盘心略凸,粗柄,喇叭形圈足。素面,磨光。手制,腹内外有横向旋抹痕。盘口径13.5、盘深3~3.25、圈足径11.5、底进深7.3、通高11.2 厘米。重566 克。容积215 毫升(图一八,4;图一九,4)。

3.罐 4 件。

M1033:6,泥质陶。内外壁呈浅灰色。侈口,卷沿,圆唇,斜直折肩,腹斜收成平底。素面。底部有交错中绳纹。手制,轮修,沿下有横向旋抹痕,内壁抹光,有垫压痕。器底单独制作,后与腹套接,底包壁。口径11.7、腹径14.5、底径8.3、通高14.6 厘米。重1079 克。容积1200 毫升(图一八,5;图一九,5)。

M1033:8,泥质陶,夹杂细砂砾。内外壁呈浅灰色。敞口,卷沿,圆唇,矮束颈,斜直肩圆折,斜直腹内收成平底。肩部和腹上部饰数周凹弦纹,腹中部以上磨光。手制,轮修,口、肩部有横向抹痕,下腹部有竖向刮削痕,腹底套接,底包壁。口径11.5、腹径19.3、底径9.4、通高19.8厘米。重1502 克。容积2700 毫升(图一八,6;图一九,6)。

M1033:10,夹细砂,夹杂有白色细砂粒。内外壁呈深灰色。侈口,卷沿,圆唇,矮束颈,斜直圆折肩微鼓,腹下部内凹收成平底。肩与上腹饰数周凹弦纹,器表磨光,表皮脱落。手制,轮修,口沿内外及颈部有横向旋抹痕,腹部有纵向刮削痕,内壁抹光,可见竖向垫压痕。腹底套接,壁包底。口径8.9、腹径12.2、底径7.2、通高9.7 厘米。重425 克。容积428 毫升(图一八,7;图一九,7)。

M1033:17,泥质陶,夹杂白色砂粒。内外壁呈深灰色。侈口,卷沿,圆唇,直颈微束,圆折肩,斜腹内收,平底略内凹。肩和上腹饰数周凹弦纹。手制,口、颈及肩部有横向旋抹痕,腹部有竖向刮削痕,内壁抹光,有垫压痕。口径7.8、腹径11.9、底径7、通高9.5 厘米。重433.5 克。容积410 毫升(图一八,8;图一九,8)。

4.尊 1 件。

M1033:12,泥质陶。内外壁呈深灰色。大侈口,宽卷沿,圆唇,窄折肩,深腹斜内收,平底内凹。唇面局部有竖短线刻划纹,腹饰竖绳纹,中部被一条较宽的横向抹弦纹割断,底饰交错绳纹。口沿内外和肩部磨光。手制,轮修。口径25.7、腹径18.9、高22.8 厘米。重2500 克。容积4300 毫升(图一八,9;图一九,9)。

5.盆 1 件。

M1033:14,泥质陶,夹杂少量白色砂砾。内外壁呈浅灰色。侈口,折沿上部下折,尖唇,斜窄折肩,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较厚。素面。手制,轮修,口内外有旋抹痕,肩部有横向抹痕,腹部内外有竖向抹痕,腹底套接,壁包底。口径24.8、腹径22.3、底径11.6、通高18.8 厘米。重1525 克。容积3800 毫升(图一八,10;图一九,10)。

6.三足瓮 1 件。

M1033:9,泥质陶,器表可见较小的白色、青灰色砂砾。内外壁以深灰色为主,局部表皮脱落呈黄褐色。敛口,平折沿,尖唇,圆鼓腹微下垂,圜底,乳状空袋足。腹饰竖向中绳纹,被五周细凹弦纹和两周抹弦纹割断,底饰交错绳纹,均抹压,足饰抹绳纹。手制,口沿轮修,有横向旋抹痕,内壁抹光,有垫压痕。腹底套接,内壁腹底套接处可见明显一周垫压痕迹,底部泥片叠压于腹部之上。口径12.7、腹径17.8、腹深13.5、通高16.6 厘米。重1300 克。容积2750 毫升(图一八,11;图一九,11)。

(三)玉石器

1.柄形器 1 件。

M1033:20-3,青色,局部受沁呈白色。长条形片状,柄部略窄,上下界以双阴线。器身下部单面钻一圆穿。素面。打磨抛光。长15.1、宽3.76、高0.57 厘米。穿径为0.92 厘米。重62 克(图二〇,1;图二一,1)。

图二〇 M1033 出土玉石器

图二一 M1033 出土玉石器

2.玉鱼 4 件。

M1033:16,青白色。条形片状,嘴部对钻一小圆穿,两面阴线刻大圆眼,头、身间阴刻一道弧线,腹背刻斜向阴线鱼鳍。分尾,上部有一圆弧凹口。打磨抛光。长5.71、宽1.46、厚0.26厘米。重3.4 克(图二〇,2;图二一,2)。

M1033:20-4,嘴部残缺。青色。条形片状,横截面呈梭形。正背面阴线刻大圆眼、腹鳍、背鳍和鱼尾等。打磨抛光。长3.96、宽1.33、厚0.41厘米。重4.1 克(图二〇,3;图二一,3)。

M1033:20-5,嘴处残缺。青色。条形片状,横截面呈梭形。嘴部对穿一小圆穿。正背面阴线刻大圆眼、腹鳍、背鳍和鱼尾等。打磨抛光。长3.52、宽1.38、厚0.4 厘米。重3.3 克(图二〇,4;图二一,4)。

M1033:21,青白色。条形片状,头部对穿一圆眼,雕刻出嘴、鳍和分尾。素面。磨制。长4.42、宽1.03、厚0.27 厘米。重2 克(图二〇,5;图二一,5)。

3.玉方牌 1 件

M1033:23,白色。圆角方形,一面平整,一面周缘减薄,中部对钻一圆穿。素面。磨制。长2、宽2、高0.4 厘米。重3.2 克(图二〇,6;图二一,6)。

4.串饰 2 组(图二二;图二三)。

图二二 M1033 出土串饰

图二三 M1033 出土串饰

串饰1

M1033:18,共212 件。包括玛瑙珠3、玉方牌1、料珠206、料管1、骨管1 件(附表一)。

附表一 M1033 串饰1 登记表

玛瑙珠 3 件,略残缺。橘红色或橘黄色。大小不一,扁圆柱形,中部皆有一圆穿。素面。

M1033:18-1,橘红色。圆穿对钻而成。直径1.1、高0.6 厘米。重1.4 克(图二四,1;图二五,1)。

图二四 M1033 出土串饰1

图二五 M1033 出土串饰1

M1033:18-2,橘黄色。圆穿单面钻成。直径1.1、高0.6 厘米。重1.5 克(图二四,2;图二五,2)。

M1033:18-3,橘黄色。圆穿单面钻成。直径1.1、高0.6 厘米。重1.3 克(图二四,3;图二五,3)。

玉方牌 1 件,M1033:18-4,青绿色。圆角方形,中部对钻一圆穿。素面。长1.8、宽1.8、高0.6厘米。重4.7 克(图二四,4;图二五,4)。

料珠 206 件,大多完整,个别局部略有残缺。蓝白色或绿白色。大小不一,中部均有一近圆穿。圆鼓形,腹部大多有多个点状小凹坑,大多不甚规整。素面。

M1033:18-5,残缺。蓝白色。直径0.5、高0.5厘米。重0.09 克(图二四,5;图二五,5)。

M1033:18-6,残缺。蓝白色。直径0.5、高0.5厘米。重0.08 克(图二四,6;图二五,6)。

M1033:18-7,蓝绿色。直径0.5、高0.6 厘米。重0.09 克(图二四,7;图二五,7)。

M1033:18-208,残缺。蓝白色。腹中部有三个等距圆乳突。直径0.3、高0.5 厘米。重0.06克(图二四,8;图二五,8)。

料管 1 件,M1033:18-211,蓝白色。圆柱形,中部有一圆穿。素面。直径0.4、高0.8 厘米。重0.1 克(图二四,9;图二五,9)。

骨管 1 件,M1033:18-212,窄端残缺。深黄色,杂以黑色。圆柱形,一端较粗,中部有一自然竖孔。宽端直径0.4、高1.5 厘米。重0.1 克(图二四,10;图二五,10)。

串饰2

M1033:19,共127 件。包括海贝74、玛瑙珠7、蚌珠46 件(附表二、表三)。

附表二 M1033 串饰2—海贝登记表

附表三 M1033 串饰2—玛瑙珠、蚌珠登记表

海贝 74 件,均有穿,主要分大小两种,穿的形状有椭圆形、近圆形、近方形和不规则形等。穿孔方式为凿孔,有的穿周缘经打磨,有的顶面磨平。

M1033:19-4,顶面有一椭圆形大穿,较规整,周缘经打磨,顶面磨平。长2.6、宽1.9、高0.6 厘米,穿长1.8、宽1.2 厘米。重2.6 克(图二六,1;图二七,1)。

图二六 M1033 出土串饰2

图二七 M1033 出土串饰2

M1033:19-7,顶面有一椭圆形大穿,较规整,周缘经打磨,顶面磨平,穿为凿击而成。长2.5、宽1.7、高0.7 厘米,穿长1.8、宽1.2 厘米。重3.2克(图二六,2;图二七,2)。

M1033:19-9,顶面有一椭圆形大穿,较规整,周缘经打磨,顶面磨平,穿为凿击而成。长2.5、宽1.8、高0.6 厘米,穿长1.7、宽1.2 厘米。重3克(图二六,3;图二七,3)。

M1033:19-39,顶面有一近圆形小穿。穿为凿成。长2.3、宽1.8、高1.1 厘米,穿径0.7 厘米。重3.7 克(图二六,4;图二七,4)。

M1033:19-45,顶面有一近方形小穿,穿为凿击而成。长2.5、宽1.8、高1.1 厘米,穿长0.7、宽0.6 厘米。重4.5 克(图二六,5;图二七,5)。

M1033:19-47,顶面有一近圆形小穿,穿为凿击而成。长2.55、宽1.9、高1.3 厘米,穿长0.6、宽0.5 厘米。重5.2 克(图二六,6;图二七,6)。

玛瑙珠 7 件,完整。橘红色。大小不一,扁圆鼓形,中部上下均单面钻一圆穿,上下两面或有钻孔形成的破裂面,穿内壁有旋痕。

M1033:19-75,宽0.9、高0.5 厘米。重0.7克(图二六,7;图二七,7)。

M1033:19-76,宽0.8、高0.7 厘米。重0.6克(图二六,8;图二七,8)。

M1033:19-77,宽1、高0.6 厘米。重0.9 克(图二六,9;图二七,9)。

M1033:19-78,宽0.7、高0.5 厘米。重0.5克(图二六,10;图二七,10)。

M1033:19-79,宽0.9、高0.5 厘米。重0.5克(图二六,11;图二七,11)。

M1033:19-80,宽0.7、高0.5 厘米。重0.3克(图二六,12;图二七,12)。

M1033:19-81,宽1、高0.6 厘米。重1 克(图二六,13;图二七,13)。

蚌珠 46 件,完残不一。白色。大小不一,圆鼓形,顶面和底面较平,完整者中部上下均对钻一圆穿。

M1033:19-83,宽0.9、高0.7 厘米。重0.8克(图二六,14;图二七,14)。

M1033:19-84,宽0.8、高0.7 厘米。重0.7克(图二六,15;图二七,15)。

M1033:19-85,宽0.8、高0.6 厘米。重0.6克(图二六,16;图二七,16)。

M1033:19-86,宽0.8、高0.5 厘米。重0.5克(图二六,17;图二七,17)。

M1033:19-87,宽0.8、高0.7 厘米。重0.6克(图二六,18;图二七,18)。

(四)蚌贝器

1.蚌片 29 件(附表四)。

大多残缺,仅个别完整。白色。扁条形,部分似鸟造型,多数首部较窄,尾部较宽。素面。采用天然蚌壳切割成形,磨制成器。

M1033:4-1,鸟首,首部较窄,尾部较宽。鸟首有一对钻圆穿以示圆眼,近尾端两侧凹弧,分尾。长4.9、首宽0.9、尾宽1.6、厚0.3 厘米。重3.1 克(图二八,1;图二九,1)。

图二八 M1033 出土蚌贝器

图二九 M1033 出土蚌贝器

M1033:4-2,鸟首,首部较窄,尾部较宽。鸟首有一对钻圆穿以示圆眼,近尾端两侧凹弧,分尾。长5.3、首宽0.95、尾宽1.2、厚0.2 厘米。重2.8 克(图二八,2;图二九,2)。

2.海贝 43 件(附表五)。

附表五 M1033 海贝登记表

大多完整。白色泛黄。顶面均有穿孔,大小不一,形状有椭圆形、不规则形、近圆形等。穿周缘或经加工,顶面或磨平。素面。

M1033:3,顶面有一不规则形穿。长1.9、宽1.3、高0.9 厘米,穿长0.5、宽0.6 厘米。重1.8克(图二八,3;图二九,3)。

M1033:20-1,首部有朽蚀剥落。顶面有一椭圆形穿。长2.45、宽1.97、高1.42 厘米。穿长0.7、宽0.6 厘米。重4.6 克(图二八,4;图二九,4)。

M1033:20-2,顶面有一不规则形穿。长2.13、宽1.6、高1.08 厘米,穿长0.5、宽0.7 厘米。重3 克(图二八,5;图二九,5)。

三、结 语

大河口1033 号墓墓主头向西,墓葬规模属中型墓,墓底中部有一腰坑,其中殉兽一只。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仰身直肢,为一31~34 岁女性。随葬有93 件组430 件器物,其中青铜器有鼎1、簋1 件,陶器有鬲2、盆1、豆2、罐4、尊1、三足瓮1 件,玉石器和蚌贝器数量较多。根据以往的研究,M1033 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前段[1]。从墓葬规模、随葬品种类和数量分析,墓主为霸国的一位中等贵族的夫人。

[1] 陈晓宇:《大河口墓地青铜礼器墓葬研究》,山西大学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2021 年6 月,第44 页。赵慧建:《大河口墓地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山西大学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2021 年6 月,第68 页。

猜你喜欢

腹径海贝圆唇
山西离石后石村再次发现战国墓
重庆市万州区瓦子坪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刘 欣艺术作品欣赏
澄迈福安窑出土瓷器鉴赏
星月奇观
论圆唇在声乐教学中的效果
小海贝
河南三门峡出土宋代瓷器精品赏析(一)
长夏之海
金钱与运气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