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修志为用 赓续成都历史文脉

2023-07-14马海军

先锋 2023年6期
关键词:旧志方志年鉴

马海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编修是中华文明的独有文化基因,志书、年鉴、地情书籍等地方志成果是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成都市地方志系统将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瞄准“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修志为用,忠实履行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职能,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方志力量。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传承接续成都文脉中担起地方志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作为党委政府修志编史的部门,地方志机构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肩负起“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职责使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出地方志贡献。

一是抓实志鉴编纂主业。围绕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等重大活动和项目,编纂《成都大运会图文志》《成都市博物馆简志》。瞄准“精品”目标接续奋进,推广《安仁镇志》《黄龙溪镇志》《洛带镇志》入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经验,推动《五凤镇志》《平乐镇志》等镇志申报“中国名镇志”,《战旗村志》申报四川省首部“中国名村志”。延续《成都年鉴》连获全国特等年鉴的良好态势,聚力推动《成都年鉴(2023)》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指导《青白江年鉴(2023)》等争创“四川精品年鉴”。创造性转化历史资源,编纂《成都市直部门大事记》《成都微记录》等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志鉴,指导培育《武侯印记》《鉴记成华》等志鉴新形态,办好“每周成都”“月鉴成都”等栏目,推动全社会修志编鉴,传承成都文脉。

二是抓好旧志整理普及。以明代《成都府志》为代表的130余种成都旧志是重要的传世典籍,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承载着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的精神血脉。2022年,成都市地志办推动出版的《蜀藏》入选国家版本馆“文化种子基因库”。全市地方志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旧志工作体系,规范旧志整理出版标准,确保点校质量。加快旧志转化利用,围绕成都旧志中的廉洁文化、家风家训、家国情怀等专题深入挖掘旧志的时代价值。加强旧志普及传播,编纂“成都历代旧志简介”等普及丛书,摄制“方志成都”系列纪录片,建设“成都方志古籍陈列区”,弘扬旧志中蕴藏的思想精华。

三是抓紧建设“智慧方志”。树立“建设信息化现代方志”的理念,聚焦由传统方志向数字方志转型,落实《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全面融入“智慧蓉城”,建设“智慧方志”应用场景,打造“所见即所得”的地方志数据化全应用平台,有序推进一网(成都市情网)、一院(志汇影院)、四馆(数字方志馆、实体方志馆、数字图书馆、天府家风馆)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地方志事业流程再造、业务创新、制度重塑,探索方志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推动方志数字资源共享利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活更火。

深入贯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大要求,在以文化人涵养城市时代精神中履行地方志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方志机构作为研究历史文化的部门之一,以调查研究为牵引,加强挖掘展示,创新制度机制,做好结合文章,在增强文化自信上强担当、作贡献。

一是进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联动文旅部门,对接街道、社区,推动方志文化进社区工作,引导市民群众走近方志、认识成都、热爱家乡,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和文明素养,为提质“幸福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建设“阅见蓉城·方志书屋”,向街道阅览室、社区书屋配送方志书籍,逐步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在“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中打造民俗、非遗等方志节目,在歌舞、戏剧等文化展演中融入方志元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享有方志成果,推动街道、社区深入挖掘辖区街巷历史,收集老物件、老照片,为城市留住根脉、留存记忆。

二是进学校,从娃娃抓起。联动教育部门,推动方志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学校图书室增设方志文化专柜,陈列成都历史、地情、人文等书籍,与中小学校成立联合课题组,围绕地名故事、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等内容,共同开发乡土文化教材,探索天府剪纸、成都糖画等方志校本课程,融入“中小学春日阳光阅读”等活动,组织共忆老城前世今生、寻访街巷记忆等方志文化阅读体验活动,举办在蓉高校“方志巡回大讲堂”,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联动。联合少工委开展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等品牌活动,推出讲述成都历史文化的精品网络微课,让学生熟知历史、热爱家乡,自觉成为天府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

三是进农村,助力乡村振兴。联动农业农村、文旅、住建等部门,找准结合点,发挥方志职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基于一方水土,发掘利用地方志资源,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名优土特产品牌塑造等提供佐证,助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市场价值的乡村旅游品牌。研究制定《成都名镇志名村志丛书实施办法》,推进《朝阳湖镇志》《新繁镇志》等59部乡镇(村)志编纂,为赓续农耕文明作出方志贡献。在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点位逐步推进村史馆(微方志馆)建设,依托文化站、图书室等现有公共文化场所设置方志文化阅讀区,开展家谱编修、家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志活动,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践行“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文化惠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地方志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地方志作为记述历史、记录时代的公共文化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的部署要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推出贴近市民生活的方志产品,建设融入市民家园的方志阵地,提供直达市民指尖的方志成果,切实满足市民高品质方志文化需求。

一是建强阵地,提供更优的便民方志服务。建立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方志馆联动服务体系,构建更加便民的方志文化公共服务阵地。增强成都方志馆服务能力,在接待基层单位参观、承办青少年研学活动、承接高校教学座谈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阵地种类,推出一批包括廉文化、孝文化、木文化、水文化的成都方志馆特色分馆。完善管理机制,压实各级管理职责,加强示范引领,注重培育推广,在各区(市)县至少建立一个示范性微方志馆。

二是擦亮品牌,推出更多的惠民方志成果。擦亮以《成都市志》为代表的成都志书品牌,在《成都市志》等综合性志书的基础上,推进《成都税务志》《石室校志》等部门、行业志编纂,呈现更多志书成果。擦亮以《成都年鉴》为代表的成都年鉴品牌,推广《成都卫生年鉴》《桂溪年鉴》等行业、街道年鉴编纂经验,催生更多年鉴产品。擦亮以“成都风土人文丛书”為代表的地情开发利用品牌,推动出版《青白江工业史话》《画说都江堰》等作品,办好《成都史志》期刊,撰写《成都古代清官廉吏事迹选编》,编纂《典籍里的成都》《成都古迹里的历史课》。

三是加强推广,培育更广的全民方志意识。建强“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提升方志文化线上服务能级,加强方志文化宣传推广,不断增进全社会志鉴意识。深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推动各区(市)县地方志机构与同级融媒体中心协作发展,建立共享机制,延伸方志文化宣传触角。畅通社会投稿渠道,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办好“成都美食”“成都往事”“成都记忆”等栏目,摄制“方志看成都”系列短视频,形成一批传播天府文化的传媒品牌,生动讲述成都历史文化故事,向全社会充分展示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市民群众对城市历史的自豪感、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获得感、对城市发展的自信心。

(作者系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旧志方志年鉴
论旧志的活化利用:以旧志整理出版为例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旧方志中的聚落地理学信息及其价值评估——以天津市旧志为例
对当前旧志整理的几点看法
——以山东省部分史志机构的旧志整理成果为例
《天津区县旧志点校》蓟县卷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