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定位、风险及其规避

2023-07-14韦卫朱明霞刘杨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韦卫 朱明霞 刘杨

摘要:德技并修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育人定位所在。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存在机制分离的制度缺失、育人文化分离的环境缺乏、利益分离的主体冲突和过程分离的方式偏差等风险,制约着德技并修的目标实现。高职院校应抓牢校企合作的育人平台和契机,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德技并修育人效果,一是要促进校企文化共融,创造德技并修文化环境;二是要明晰校企合作责权利,保障合作育人双方权益;三是要优化校区合作协调机制,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合力;四是要完善校区合作育人考核机制,实施科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技并修;德技分离;校企合作;育人风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3-0052-0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特色彰显,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也强调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 ],一系列政策法规都提出了立足校企合作培育德技并修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要求。但是,校企合作涉及学校、学生、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冲突导致了对德技并修育人定位理解错位和执行偏差,基于此,本研究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德技并修育人定位的价值功能入手,进一步讨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德技分离的育人风险,提出风险规避建议,这对我们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形成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合力,进而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意义。

一、德技并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育人定位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技术能力等“硬实力”,也包括人文道德素养等“软实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由于校企合作是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厘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德技并修的育人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中凸显德技并修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看能不能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的良性互动。一是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支撑,育德育才融合、培养德技兼修人才。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的内生动力,但部分高职院校对德技并修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对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准确认知,误以为把德育和技能教育放到同等地位就是德技并修,导致虽然重视德育和技能教育的协同发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德育和技能教育缺乏融合,脱离实际工作过程,变成纯理论说教,育人效果差;此外,还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往往重视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育德功能与育才功能相互分离的“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从定位看,德技并修更强调在各学科教学及实践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教育的培养,通过德育工作引领和推动技能工作,让德育工作紧密围绕各学科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来开展,育德育才同向而行,实现德育和技能教育深度融合,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二是推动校企良性互动、促进校企优势互补新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源质量不高、管理方式粗犷、教学制度不健全、毕业出口把关不严等,影响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同样应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习活动,以及组织各类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在实习和技能大赛中得到锻炼,推动校企良性互动、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进而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良性循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生态系统。

(二)德技并修培养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高职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加强人格培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德技并修人才。一是加强人格培育,丰富教育内容。高职学生基本上处于18~21岁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此阶段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做人,这个时期加强其人格培养尤为重要。但目前一些高职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认为掌握技术技能便是资本,功利心较强,在生活中诚信观念淡薄,缺乏规则意识和敬业精神,急需加强价值观教育;将德育融入专业课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专业技能水平,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促进职业启蒙。高职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未来理想职业有着美好憧憬,处于职业教育思想“形塑”阶段,但大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家庭贫困等现实原因,“被迫”选择职业教育,他们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渴望缺乏更深层次、更理性的理解;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部分高职学生职业认知存在偏颇,表现为不想做普通劳动者、不愿从事艰苦职业等,部分学生还存在好逸恶劳思想;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德育来正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纠正不良思想,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具备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关键品格和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促进职业启蒙,使学生在未来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德技分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育人风险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虽然高度重视德育和技能教育,但由于德育和技能教育双方的主体、过程、评价等是独立的运行体系,育人过程中存在“德技分离”的现实风险。

(一)机制分离: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制度缺失

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缺乏法律规范及有效机制,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存在制度缺失,影响校企合作发展。一是校企合作职责不明确,育人缺乏内在动力。从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行业为依托培养人才,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主导、以行业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但我国职业教育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以学校为主导的办学模式,淡化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天然关系。虽然目前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为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但由于大多政策倾向于理论指导,缺乏对校企合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第24条指出,“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当加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费统筹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但未对经费构成、所占财政收入比例、经费如何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政策的不明晰、不到位,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时积极性不高。二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德”与“技”彼此脱节和孤立。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技能水平是企业评判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因此,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技能工作比较实、德育工作比较虚,存在重技轻德的思想倾向,出现抓技术工作比较硬、抓德育工作比较软的现象,表现为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仅限于课堂学习,没有和学生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并且德育只停留在课程理论阶段,没有渗透到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3 ]。部分学校为了迎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中,忽视德育建设;企业片面地认为德育培养是学校应尽的责任,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了企业在德育方面的育人功能,校企双方均存在重技轻德现象,导致“德”“技”之间缺乏融合并逐步分离。

(二)文化分离:校企合作育人的环境缺乏

当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脱离,校企合作存在育人环境缺失现象。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存在冲突,无法有效融合。文化育人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原动力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自然生成的,具有内隐性、内敛性的特点,“润物细无声”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性文化,需要与管理、利益等相结合,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从本质上讲,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和企业的营利性诉求存在文化冲突,导致企业倡导的文化行为、现象与校园文化所提倡的观念取向不尽相同。目前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的重要性,但由于校企双方的文化冲突,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形式化的合作,在教学中没有从职业、企业工作环境的角度出发,没有深入挖掘企业内在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无法有效融合,导致校企合作育人时在文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二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不利于校企合作育人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教育氛围、人文环境、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均不相同,校园文化相对封闭,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宣传栏、橱窗、教学楼等悬挂标语等显性育人方式方面做得较好,但对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隐性环境建设重视不足,未将企业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識、创新意识等融入校园文化中,表现为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实训室、实操室等,但学生缺乏耳濡目染式的体验企业的真实情境,对专业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宣传、企业选人用人要求等隐性文化要素重视不足等。此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但部分高职院校简单地模仿企业文化,但在落地时却存在诸多障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严重脱节,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利于校企合作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利益分离:校企合作育人的主体冲突

由于校企双方在社会职责、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双方的利益诉求,导致校企合作育人存在主体冲突。一是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一致,校企双方育人理念冲突。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期望借助校企合作,发展自身学科、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新相关仪器设备、扩大自身影响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企业以追逐利益为天性,根本诉求是回报高于投入,合作需求是实现产品创新、掌握核心科技、增强竞争力等。因此,校企双方属性各不相同,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不会完全重叠,在追求德技并修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会因双方利益诉求的不一致而发生冲突[ 4 ],导致在协同育人中存在利益不协调现象。二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不平衡,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其义务更是其应负的责任,但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了校企双方责权不一致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不平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既不能获得税收优惠或资金支持,又难以通过合作在短时间内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加上缺乏校企合作的社会问责机制与社会约束机制,所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5 ]。此外,由于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所以大部分企业不支持技能人才长期培训,一些企业培训也是选择培训时间短、培训层次较低的合格证培训,但众所周知,学习新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短期培训只能接触到零散的知识点,难以真正掌握技能,长期以往,影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四)过程分离: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偏差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场所,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运行过程中各吹各的号,各走各的道,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分离,育人方式存在偏差。一是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校企主要是通过协议、合同及共同遵守的约定行事,而不仅仅靠双方良好的关系和愿望,双方签订的具有法律性质的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力、义务,并以此来约束双方的行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考虑更多是如何借助外部资源,为企业输送技能过关的人才,而企业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认为开展德育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与企业的关系不大,合作育人存在认知偏差,没有发挥好校企合作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估和考核机制。现行评价主体多与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存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评价标准追求统一,评价过程缺乏沟通等问题,部分省市评价高职学校办学质量及教师教学水平时只看升学率和就业率,导致部分教师存在重教学轻育人、重技能轻品德的现象。此外,由于学生发展具有滞后性和内隐性,学生发展问题较为复杂,评价往往关注学生发展现状,对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关注较少,较难衡量学生实际发展情况。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风险的规避

将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学校在企业真实场景中深入挖掘企业文化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中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并育,从根本上规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育人风险。

(一)促进校企文化共融,创造德技并修文化环境

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其文化根源具有相同性,应融合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依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教办学特点,深度融合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一线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结合劳模、工匠人物和企业真实场景的案例资源等,深度挖掘各专业中的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内容,构成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及校外实践中,如贵州可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和山地文化资源,以增强文化自信、涵育家国情怀、凝练工匠精神为重点,根据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楼栋命名、文化墙、文化碑等小处着眼,着力在校园内引进企业文化元素、打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二是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搭建多元传播平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重视,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可从知识层面传递企业家精神和思维态度,结合实践教学从技能层面介绍企业创建、运行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家精神与态度的养成,结合专业内容介绍优秀企业家身后的励志故事,坚定学生奋力拼搏、精益求精的核心信念,进而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如某高职院校以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鲁班”为目标,把行业骨干企业工匠精神的文化等融入校园文化,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载体和校园文化,塑造校企文化的育人环境,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6 ],取得较好成效。

(二)明晰校企合作责权利,保障合作育人双方权益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和学校追求共同利益而达成的一致的育人目标,应明晰校区合作责权利,保障合作育人双方权益。一是建立校企利益联结机制,明晰校企合作责权利。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主体的资源类型和需求各不相同,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以追逐利益为天性,就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立场而言,可以将产业利益尽可能留给企业,人力资本获得的效益、就业岗位等分配给学校,引导企业和学校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利益联合机制,形成校企双方建立多种利益分配合作格局,在强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减少政府对利益分配的干预,保障各方利益,共同维护产业发展。二是强化校企合作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保障合作育人双方权益。利益共赢是共同体共生发展的关键所在,校企双方必须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共同招生,共同组织教学,共同承担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调节利益分配差距,确保校企合作双方利益,有效扩大校企双方产业链中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分配,重视校企合作中利益分配的合理调节,保障校企双方的主体性。如湖南吉利职业学院将专业课程教学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激情和团队意识,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出设备,学校出场地和配套设施,共建校内专用实训室,承担企业的生产性项目,引进全真状态下生产全流程或关键生产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产中学,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赢。

(三)优化校企合作协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企合作应保障校企双方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一是打造德技并修课程生态体系,让大课程技能理念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在教法上应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课堂革命”[7 ],学校积极匹配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同专业应针对不同课程主题,融合“知识与技能”技能线与“情感态度与职业素养”德育线作为专业素质目标,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充分结合,以各专业为单元进行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打造课程和课堂的逐级衔接体系,形成德技并修目标链,将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榜样劳模等德育元素与新技术标准、工艺流程、线上线下策划营销等技育元素相融合,使之全面、系统、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可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敬业精神,全面打造德技共生的教学内容生态,培育具有职教特色的德技并修育人文化,形成“一院一品”特色育人机制。二是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合力,满足校企对学生的多元质量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用人要求和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将是否落实德技并修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衡量職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双方根据国家的新要求或者实际需要制定新举措,聚焦实际问题,摆脱单纯技能主义的单一质量观念,转向立足现实需要、满足现实要求的多元质量观念;此外,校企双方应与时俱进,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合力,强化人才建设,引领学生发展,如畜牧专业可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采取从种子到成品全程可视可追溯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线上农产品直播、在线抢单、留言互动等模式,融入现代育人与管理模式,实现校企双方多元育人、实践育人的深度融通。

(四)完善校企合作育人考核机制,实施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标准,是校企合作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的关键环节,校企要协商制定实施综合的德育考评机制,全面落实和推进校企合作思政教育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对德育工作有效管理和调控。校企合作,重在合作的内涵,只有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细节中,才能真正凸显校企合作的价值,校企合作育人中应加强德育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要求,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明晰育人权责,优化政行企校多元办学机制,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激发育人活力,提升育人效能[ 8],并结合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如《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对职业院校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侵害企业商业秘密、知识产权行为追究相应责任,督促职业学校和企业遵守相关法规规定,对积极履行实习协议的,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对违反实习协议强制备案制度的,可采取罚款等惩罚措施,确保实习协议强制备案制度落到实处[ 9 ],这类措施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将之纳入校企考核和学分管理体系。尽快建立校企合作各方主体共同认可的、可操作的、合理清晰的问责标准,当学生出现品行不端和违背职业规范行为时,或是学生技能水平不达标时,按照问责机制处罚,以免相互扯皮和推诿。如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校企合作育人,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制订了《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活动方案》和每学期的学生思想教育学习方案,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及向社会、向海航企业推荐人才的依据之一[ 10 ],通过这样的措施,校企双方共同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培养出大量德技兼优的高质量职业人才。

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为目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精神,掌握职业技能,大力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EB/OL].[2023-01-2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5(13):26-30.

[3]  李晓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5):60-64.

[4]  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69-71.

[5]  汪建云,王其红.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7-100.

[6]  程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443”课程思政建设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1.

[7]  王成荣, 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8]  杨义波 高职院校构建“四梁八柱”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5):60-63.

[9]  关于印发《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EB/OL].[2023-01-21]. http://jyt.jiangxi.gov.cn/art/2015/11/18/art_30381_1480748.html

[10]  杨涵涛, 樊伟伟, 严鹏.“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高职院校提升對留学生吸引力的研究——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35):47-50.

The Orientation, Risk and Avoida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I Wei1,ZHU Mingxia2,LIU Yang3

(1.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Guizhou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sha 551800,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Guizhou 550000,China; 3.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Liaocheng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e;  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is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also the educational positio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there are risks in thi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uch as institutional deficiencies in mechanism separation, a lack of environment for cultural separation,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d deviations in process separation, which hinder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skill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utilize the educational platform and opportun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1)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ulture to create a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mor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2)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ensur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3)optimizing the mechanism of campus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o form a joint for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4)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campus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to implement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skills; sepa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al risks

收稿日期:2023-02-14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的互动机理及推进机制研究”(2022B105)

作者简介:韦卫(1982-),女,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朱明霞(1994-),女,甘肃天水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刘杨(1984-),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