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绘画对光影的运用
2023-07-14张尊琛
摘要:纵观鲁本斯的艺术生涯,巴洛克艺术和尼德兰风格在这里相遇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宣泄着内心深处的想法。本文对作品中光影的表达进行分析,选择了鲁本斯宗教主题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下十字架》为全文研究的主体,包括其自身风格、所处时代背景,尤为突出的是对作品中光影处理手法的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下十字架》的深层理解从而模仿鲁本斯在绘画过程中对光影的运用手法,探索油画创作中光影效果的变化所带来的新视角,并将这种思路融合到美学的其他领域中,从而提升美学审美的高度。
关键词:彼得·保罗·鲁本斯;光影;《下十字架》
一、鲁本斯生平及艺术经历
彼得·保罗·鲁本斯,17世纪弗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师,西班牙哈布斯堡外交使节,巴洛克画派的初期代表人物。他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他出生以前,他父亲是一名新教徒。在安特卫普遭到入侵时,父亲携全家躲到了德国。后来父亲由于意外去世,鲁本斯随家人返回故乡安特卫普。
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抱着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绘画的决心,跟随安特卫普最有名的技艺卓越的画师之一瓦纽斯研习绘画。瓦纽斯的作品极具内涵,对鲁本斯的美学思想影响至深。在绘画创造中,鲁本斯用他学到的象征意象为每一幅作品的展开都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八年坚持不懈的求学之路,让21岁的鲁本斯成为安特卫普最年轻的艺术家。
23岁的鲁本斯开启了意大利留学之路,模仿并钻研提香的色彩和线条、丁托列托的光影和米开朗琪罗的造型能力。第一次观赏大师作品时,他最先受到了丁托列托的影响。在研究丁托列托的作品时,他发觉丁托列托很喜欢在黑暗中使用横扫的光线,这一发现对鲁本斯创作《下十字架》这幅作品时对于整幅画面的光影明暗处理以及耶稣等人物扭曲形体的描绘影响很深。
二、《下十字架》中对于光影的运用
(一)光影
《辞海》中对“光影”的解释是: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光影在西方绘画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光影是油画创作中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运用光影才能使画面物体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在西方绘画中,光影还是烘托画面气氛的因素之一。画家根据所画题材的需要,适当运用光影对画面进行处理,丰富画面中亮暗颜色之间的层次,将光影表现出来,突出中心人物和心理。
(二)《下十字架》创作背景
《下十字架》(图1)创作于1611—1614年。由于20世纪新教徒将安特卫普所存的油画全部烧毁了,在接受西班牙统治后,弗兰德斯恢复了天主教信仰。这座城市迫切需要用新作品来展示宗教信仰,在这样的背景下,鲁本斯创作了这幅描绘耶稣受难的三联神坛壁画,材质为油画木板,中央的主画《下十字架》高462厘米,宽340厘米,现藏于安特卫普大教堂。三联作的左幅是《访问》,右幅是《庙中引介》,而中央则是《下十字架》。左右幅构图简单,以暖色调为主,让人联想起威尼斯画派的色调。中央的《下十字架》将意大利绘画风格与北方绘画风格相结合,画中耶稣的尸体,裹着的布与女人的身体都是灰白色的,与黑暗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十字架》这幅作品中鲁本斯描绘了耶稣尸体马上要从十字架上跌落到身穿红衣的圣约翰强壮臂膀之前的瞬间。耶稣的左臂被趴在十字架上的约瑟轻轻扶着,约瑟右边的是尼可迪穆斯,他拼命用手握住白色裹尸布的一部分,圣母正悲痛欲绝地抬手向耶稣扑去,画面人物呈对角线排开。画面中没有激烈的动作,让人感受到的只有敬意和悲伤。鲁本斯这幅《下十字架》吸引了人们对写实主义和感性精神的关注,将卡拉瓦乔戏剧性的用光和米开朗琪罗的笔法相结合。对于同时代的艺术家来说,这不仅是一幅色彩、造型与构图都十分优秀的杰作,更是他们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与信仰的作品。因此,鲁本斯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宗教画家。
(三)《下十字架》中由光影构成的空间
鲁本斯为了使《下十字架》在雄伟的哥特式建筑安特卫普大教堂里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选择运用强烈的光影明暗对比,这也是他留学意大利的收获。从提香、卡拉瓦乔等前辈大师的作品临摹中探索出来的适用于自己作品的技法。在《下十字架》中,鲁本斯把控着光在不一样的物体上所达到的照明效果,创造了这种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来暗示宗教中种种不方便描绘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暗示,呈现主题,加强画面的内容,鲁本斯将明暗做到了两个极端。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最明亮的区域构成是耶稣的身体和他身上的白布。与此同时,圣约翰身上也被相同的强光照射着。这种出现于画面以外的强光,是为了能让欣赏者更清晰地看到。耶稣身后的裹尸布,鲁本斯大胆地用了白色,白色对黑暗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使得白布上的褶皱明暗光影对比更加强烈,它仿佛正牢牢地束缚着耶稣,同时也加强了耶稣圣洁的氛围,呼应了题材。再看圣约翰,他用双臂抬着耶稣,使得他完全袒露在强光照射下。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中所有人的手都被按照明暗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来表达手不同部分在同一空间不同光影下所产生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耶稣的手上像有渐渐前进的光一样从手腕蔓延到手指。虽说鲁本斯将耶稣安排在了画面构图的中间偏上部分,但在鲁本斯的笔下,可以感受到耶稣尸体正在被两个不同方向的牵引力所拉住的那一瞬间的紧张感,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产生于画面的力量呢?白色裹尸布是主要原因,它将欣赏者的目光吸引到那个往上拉的动作上,因为这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能够让观赏者产生错觉。
三、鲁本斯绘画运用光影的形成与演变
(一)绘画技巧与光影的初次结合
15~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中的各位大家对鲁本斯的创作有重要启迪作用,鲁本斯在提香的绘画风格、技巧中汲取了营养。在作画过程中,鲁本斯不受传统的束缚,比较随意。鲁本斯借鉴了提香厚画法技巧中将厚涂亮部的技法。在欣赏鲁本斯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他对于油画作品亮部的处理方法和提香几乎一模一樣。关于画面的描绘运用直接画法也是借鉴了提香的调整方法。鲁本斯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他从鲁本斯意大利留学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面色彩的亮暗光影变化很细微且很厚实,通过色彩的搭配描绘剧烈冲突的场面,增强画面的装饰性和跳跃性,使画面有强烈的运动节奏。
此外,卡拉瓦乔也影响了鲁本斯。鲁本斯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画面光影的处理方法,卡拉瓦乔擅长的“暗绘法”可以更好地突出画面人物主体。“暗绘法”是一可以增强画面人物体积感,将写实技法运用到极致;二是当画面人物在黑色背景中显现出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黑色的背景将人物的体积感瞬间增强。在鲁本斯的《下十字架》中,构图大胆,充满张力,明暗对比强烈,光影处理得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斥着卡拉瓦乔的影子;与卡拉瓦乔不同,他丰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让画面更加活跃。卡拉瓦乔圣经题材中对人物塑造的创新不仅征服了欧洲画坛,也征服了鲁本斯。在鲁本斯早期的创作,尤其是宗教创作中,用暗黑的后台、强烈的光影对比来突出中心人物和思想。
(二)巴洛克艺术与光影的结合
巴洛克画派的艺术形式就是为鲁本斯量身定制的。绘画样式虽然对画家创造作品的技艺要求极其严格,但鲁本斯不仅掌握了巴洛克的绘画技艺并将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光影效果相融合,而且他的作品创作形式天然顺畅,画面直接冲击欣赏者的心灵,与欣赏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碰撞,让欣赏者不由自主地与画面产生共鸣。在色彩表达上,鲁本斯注重整体画面的光影色彩感觉,使用“暗绘法”和色块着色的方法来达到画面的和谐,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对于鲁本斯的光影对比,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鲁本斯的作品过于看重光影的效果,以至于画布上只剩光影最为突出;但也有人认为能把光影色调运用到如此极致的地步,恰好是鲁本斯绘画天赋的体现。这些评价有好有坏,所有有差别的事物都有各种人给予各式各样的评价,这是公正的。鲁本斯的作品将速度、技法连成一气,作品中的生命力穿过光影拥有了最完美的体现。
四、鲁本斯绘画中光影运用的价值
在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中,鲁本斯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在鲁本斯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早期、成熟期,还是末期的画面,都给人历史交融的感觉。他的画面中既有佛兰德斯画派的宁静和谐,又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辉煌、豪迈。他将自己对光影风格技法的理解全部展现在画面中,也让世人了解到原来光影可以这样表现。
他在原有的巴洛克风格中加入了光影,推动了巴洛克风格的发展,也推动了油画创作中光影运用的发展。此外,鲁本斯把他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所学到的绘画技法融会贯通,再次吸收,也更好地连接了巴洛克和弗兰德斯风格。弗兰德斯画派拥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它吸收了多个画派的特征而诞生,弗兰德斯画派画中的人物理性宁静,画面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带着浪漫主义的气息,笔法任意流畅,色彩光鲜华丽,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天然活泼。关于神话主题的绘画不仅有柔美的哥特式,更有人文主义和世俗精神的结合。另一边的巴洛克,充斥着豪华、享乐、激情、浪漫、运动、综合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在这些特征中也有弗兰德斯风格的影子。鲁本斯将两者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
鲁本斯在创作中将光影的运用技法一一呈现。将前辈们的绘画技巧与光影相结合展现在画面中,欣赏者所感受到的视觉效果是画面中动势、构图、色彩与光影相结合所带来的,画作中鲁本斯对于画面光影的控制,唤起了观者的情绪。历史上伦勃朗也曾画过同名宗教主题作品,两位大师的风格截然不同,所表达的情绪也截然不同。对艺术家的分析要以当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为依据,要用学习的、历史的眼光去研究艺术家来作出客观评价。
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艺术世界里,鲁本斯都是最成功的那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没有坎坷,近乎完美,他在一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将人生最后的时光也贡献给了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张尊琛,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郭柳兰.鲁本斯油画色彩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2]朱彩莹.黄帅.鲁本斯绘画艺术研究[J].东方藏品,2018(7):32.
[3]闫伟红.鲁本斯与伦勃朗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的分析与比较[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4]霍绪德.巴洛克光影的回归与复活—浪漫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画家作品中的光影运用[J].美术大观,2006(9):26-27.
[5]谢意.王磊.“巴洛克式光影”与今天人们的观影习惯[J].美术研究,2018(4):81-84.
[6]梁妍妍.巴洛克绘画艺术风格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1):59-62.
[7]勞诚烈.鲁本斯[J].新美术,1984(4):48-55.
[8](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