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积累,丰盈写作之源

2023-07-14蒋忠杰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技巧评价

蒋忠杰

小学生在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写了开头之后就写不下去了,出现这一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本身素材积累不够,一个是写作技巧积累不够,但归根结底,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积累,写作就难以为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可以从积累入手,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多写作,多反思,积累写作经验。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后,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经验时有明确的改进方向。相信这样开展小学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提升。

一、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写作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而写作也可以让阅读更具有目的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读书的感受。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还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这样的写作也当成一种小练笔。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单元内容是阅读名著,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是四大名著的选篇。而单元后的写作任务是写读后感。因此,在完成了这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本名著进行阅读,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次阅读会活动。如有的同学可能阅读了西游记,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询问他们:《西游记》这本书写了哪些人呢?《西游记》一开始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呢?最后他们又怎么样了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能够比较流畅地将自己所读到的东西分享出来。这样的阅读活动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量自然会大大增多。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此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写出来的读后感也会更为详尽。

以读促写的目的在于积累素材,写一写读后感或者读后笔记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素材的印象。让学生慢慢积累词句,慢慢学会写作,而不是急于求成,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课外阅读,提升取材能力

语言文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小学阶段积累的素材大多是非常杂乱的,学生也无法对其进行细致分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时,就可以注重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提升取材能力为一大目标。从课外读物中获得的素材要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作用,它的一个重要使用标准就是与文章的贴合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写作,就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让他们明白一篇文章中前后文本甚至是前后素材之间的联系,不断学习名家作品的素材排列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将既定的素材放到更适合的作文中,从而写出独具思想性的优秀作文。

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时就有一篇阅读链接,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从小喜欢放风筝,故一切风筝好像都同我有一点儿缘分”,这句话之后是“有时候父亲有正经事情叫他们做……”等等,此时这个“有时候”其实就是作者联想到的素材,属于回忆型素材,而后面出现的“风筝在说传中是被认为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院子里,那家必定赶紧快把它撕掉……”联系的素材则是传统文化类素材。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它的素材是怎么安排的,怎么让素材进入文章且切合严密的。此时教师也可预设答案,如“素材本身比较多解,很多主题都适用”“素材中提到的内容可以与所寫的文章结合,而后通过写作来对这样的素材进行再解读”“利用一些相关或者相反的素材来说明自己的感受或看法”,诸如此类,都取决于作者如何取材并加以利用。

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适当点拨名家的取材方式和取材小技巧,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更加明确“如何运用积累的素材”。

三、课内细读,学习写作技巧

部编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经过考验的,因此,教师应利用好这一课本,帮助学生尽量做到精读、细读,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如果能做到把每一篇课文都当成写作经典案例,那么文章中蕴含的写作技巧自然能够渗入学生的写作中。

例如,在学习《猫》《鹅》《母鸡》这几篇写小动物的文章时,教学目的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的,其次则是引导学生尝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因此,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细讲课文时就要着重把这两个教学目标凸显出来。事实上,这两个教学目标其实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当学生明白了作家如何写小动物,如何表达感情,学生自己自然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在仿写等学习方式下学到名家写作技巧。如《猫》这篇课文,作家首先指出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此时就很快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开始思考“猫有哪些古怪的地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发现紧接着作家从猫是否老实、是否高兴、是否害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写,但是,它所围绕的点都是猫的可爱。即文章中每个段落都只围绕一个点写作,而每个段落都会用到一种比较的写法,最后基本上都是总结性的话语,整体上来看就是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诸如此类,都是这些名家在写作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值得教师细致讲解、学生深入学习。

四、大量练笔,养成良好习惯

练笔是积累写作经验的直接途径,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叶圣陶所强调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用一个例子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熟练度。因此,练笔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长期的练笔更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奥义,从而快乐写作,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组词、多造句,这时候,学生既可以学习课文知识,还可以提升词汇量,为写作打下词汇基础。而在课堂之后,教师则需要定期给学生一定的写作量,如每周写周记,每日写日记,要求言之有物,让学生学会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写一些读后感。读后感的好处就在于既积累了阅读素材,又积累了写作经验,一举两得。如,在“我的动物朋友”主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在前面的教材课文中寻找适合的词汇或有趣的句子加以积累,接着自己尝试仿写,不论是猫、狗、鸡、鸭还是别的什么,都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每个学生记录的点可能不一样,这样学生的作文就能呈现出多样性。

写作重点在积累,没有积累,写作就会成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抓住所有可能的练笔机会,为学生解决一些用词、造句、构思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写作,不再排斥写作。此外,长期的练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观察力,甚至发展学生奇思妙想的能力,由此可见,写作训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贴近生活,丰富实践经验

贴近生活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具体实际,一个则是学生的普遍心理。从具体实际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情,或开心或伤心,不论如何,这些日常的点滴小事其实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从学生心理来看,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很强、好胜心也很强,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尽可能贴近实际且贴近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父爱和母爱,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而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则是“父母之爱”,最后,写作任务同样是“我想对您说”。诸如此类,话题都紧紧扣住了“父亲母亲”。那么,这时候学生写作积累的主要方向就是搜集自己与父母之间相处的点滴生活实际,从这样的点滴中感受父母给予自己的爱意。在这样的积累与回忆中,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有选择地开展写作活动,这样学生就会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欲望。当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完美完成后,相信学生对“父爱、母爱”也会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是在以后的写作中,如果涉及“父母”,他们都能迅速反应过来,之前积累的素材则会一一在眼前掠过,为写作助力。小学生会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这与他们的年龄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他们的写作积累更加贴近实际,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要让他们的积累贴近自身的心理发展状况,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实践经验同时会成为成长的一部分,内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六、多元评价,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的积累一定要有方向,没有确切的积累方向,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而这种方向性主要來自对素材积累和写作经验积累的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主要指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评价的角度、评价的语言艺术,应尽量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在“我的自画像”这一写作任务中,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对自身形成一种客观的、有参考意义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寻找学生写作的亮点。除此以外,则是根据学生的亮点提出优化建议。如有的同学外貌描写得很好,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写作,还要提出意见,如可以更细致一些,从眉毛、鼻子等细节写起,或者抓住性格的主要特点写,比如活泼、帅气、憨厚等。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画像”才会更加清晰。

评价的要点就是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次写作;要在维护学生自信力、保持学生写作欲望的前提下提出针对性建议。如此,长期开展下去,教师给出的建议积少成多,学生的写作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这一点也完全符合丰富积累、丰盈写作源头的初衷,不失为指导学生写作的好办法。

总之,积累是写作的根本,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写作。积累是从小就要培养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此时的他们更具有可塑性;他们对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阅读可以很快成为他们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可以获得很多不同的知识,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取材能力,而大量练笔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如此,教师再因材施教,做好评价,学生自然也能摸准写作的基本规律,从而在长期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读后感写作技巧评价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