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郡督马公”考辨

2023-07-13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陇右安州都督

曾 涧

(焦作师范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李太白全集》卷二六有《上安州裴长史书》(以下简称“《上安州书》”),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是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文献。其中说到作者自己曾为两位名贤赏识: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具知此谈。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傥贤贤也,白有可尚。[1]1247-1248

书中的“前礼部尚书苏公”,即与燕国公张说并称、时号“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开元八年(720)正月,苏颋除礼部尚书,罢知政事。不久,入蜀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即于“路中投刺”,苏颋赞许有加。对此,历来研究者都津津乐道。而对另外一个称许李白之人的“前此郡督马公”,却少有提及。从李白文中所述可见,“郡督马公”为“朝野豪彦”,也是极有学殖和声望之人,所以李白才把他与苏颋并列,以此证明自己确有才华。无疑“郡督马公”也是对李白一生有着影响的交游人物。“郡督马公”为谁?由于资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者均付之阙如。

1985年,郁贤皓发表《安州马都督考》(以下简称“郁文”)一文,始有索考。郁文根据熊执易《武陵郡王马公神道碑》(以下简称“《马旰碑》”)“在皇朝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陇右节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右武左武二卫大将军、扶风公、食邑千户,赠光禄卿府君讳正会,公之曾祖也。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赠太子少保府君讳晟,公之皇父也。四镇北庭泾原郑颍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扶风郡王、赠司徒、太尉府君讳璘,公之烈考也”[2]4695,以及《元和姓纂》卷七扶风茂陵马氏“正会,左武卫将军、鄯州都督”的记载,结合安州都督府废置及张忠亮、张守珪等人都督鄯州的时间断定:“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的安州‘郡督马公’,当即马璘之祖父马正会。”[3]随后,黄振常发表《“郡督马公”初考》(以下简称“黄文”),依据基本相同的材料,也认定“郡督马公”为马正会,其任职时间在开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间[4]。两文虽在马正会都督安州的具体时间上长短不一,但都明确“郡督马公”就是马正会。嗣后,《李白大辞典》[5]《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6]《唐刺史考全编》[7]《李白全集编年笺注》[8]《李太白全集校注》[9]等论著都采纳此说,目前已被学界普遍接受。然细审郁、黄两文,断定“郡督马公”即马正会,主要依据是其姓“马”且曾任安州都督推测,并无实据。因此,“郡督马公”是否即马正会尚存疑问。

1 “郡督马公”并非马正会

1988至1995年间,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陆续发掘出土了八方马正会家族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近年出版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及《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刊布了图版和录文。为便于讨论,兹据立碑先后摘引相关材料如下。

其一,《唐故朝请大夫广州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扶风县开国子马府君(骏)墓志铭》(以下简称“《马骏墓志》”)有云:“大父昭,皇徐滕(1)“徐滕”,唐无此县。唐代徐州有滕县。“徐滕”当“徐州滕县”之省书。、临沂二县令。皇考正会,皇嘉、眉、鄜三州刺史,松、巂(2)“巂”,原录文讹作“雋”。今据图版改正。、鄯三府都督,云麾将军,左威武二卫将军,扶风县开国子,政术优洽,所在有声,才略纵横,无出其右。公即将军之元子也。……先府君方领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卫,公解巾授左领军卫翊府长上。后为和蕃使、鸿胪卿杨弘矩所籍,奏以偕行。旋改陕州芮州府左果毅都尉。未几,丁清河夫人忧。终制,调岐州山泉府右果毅都尉。满秩,除宁王府副典军。无何,居先府君丧。服阕,除申王府典军,府废,换忠王府,如前职也。仍袭扶风县开国子。”[10]140志主开元二十四年(736)八月十四日卒,春秋五十三。开元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葬。

其二,宣义郎、前河中府临晋县尉陈复撰《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华州别驾上柱国赠绛州刺史马府君(彰)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彰墓志》)有云:“汉伏波将军援,载在图史。援廿代孙,皇沂州临沂县令讳昭。临沂生皇鄜(3)“鄜”,原录文缺字,录作“□”。今据图版补。州刺史、左武卫大将军、赠光禄卿讳正会。光禄生皇湖城济源二县令、洺州司马、邢州长史、赠邢州刺史讳骥,……公即邢州之长子也。”[11]77志主大历五年(770)九月十五日卒,春秋五十。次年二月十四日葬。

其三,济源县尉杜正元撰《大唐故朝议大夫邢州长史赠洺州刺史扶风马公(骥)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骥墓志》”)有云:“父正会,皇嘉、眉(4)“眉”,原录文缺字,录作“□”。今据图版补。、鄜三州刺史,陇右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赠光禄卿。公即卿之第四子也。”[10]171志主天宝十五年(756)五月廿八日终于位,享年六十四。大历六年二月葬。

其四,《大唐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兼泾原颍郑等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府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璘墓志》)有云:“公讳璘,字仁杰,新丰县令讳昭之曾孙。嘉、眉、鄜三州刺史,云麾将军、左威左武二卫大将军、扶风郡开国公、赠光禄卿讳正会之孙,司御兵曹、赠太子太保讳晟之第二子。”志题:“朝议郎、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太微宫使、崇玄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常衮奉敕撰。”[10]174志主大历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卒,春秋五十六。次年六月五日葬。《全唐文》卷四一九另有常衮所撰《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璘)神道碑铭》。碑云:“祖正会,右威卫将军、扶风郡公,赠光禄卿。父晟,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赠太子少保。”[12]4281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八引《京兆金石录》:“《唐赠司徒扶风郡王马璘碑》,唐常衮撰,大历十三年。”[13]知碑立于志之后。

其五,《大唐故资敬寺尼常清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常清墓志》”)有云:“尼常清,俗姓马氏。曾祖正会,陇右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赠光禄卿。祖晟,左司御率府参军、赠太子太保。父璘,泾原郑颍等节度使、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赠司徒。”[10]177志主常清大历十四年九月四日卒,同年十月三十日葬。

其六,《唐故朝议郎绛州龙门县令扶风马府君(向)墓铭并序》(以下简称“《马向墓志》”)有云:“祖正会,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陇右大总管。父骥,皇信都郡太守,赠绛州刺史。”[11]79志主大历十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不载享年。建中二年(781)正月十三日葬。

其七,《唐故朝请郎行右卫骑曹参军马君(晤)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晤墓志》”)有云:“曾祖正会,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鄜三州刺史,陇右节度使。大父晟,皇左卫兵曹,赠太子太保;父璘,皇尚书左仆射、四镇北庭兼泾原郑颍等州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君则司徒府君之弟三子也。”[10]185志主贞元二年(786)正月二十九日卒,春秋廿。同年二月廿四日葬。志为前咸阳县令魏琼撰。

其八,《唐故朝散大夫行汾州平遥县令扶风马府君(寀)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寀墓志》”)有云:“公即东汉伏波将军瑗(援)之裔孙,皇朝陇右节度使正会之孙,邢州刺史骥之子,尚书左僕射璘堂弟。”[10]187志主贞元五年(789)正月十二日,终于平遥官舍,春秋六十一。次年十一月廿一葬。乡贡进士魏可名撰志。

上引八方墓志中,王育龙先期发布了《马璘墓志》[14]《常清墓志》《马晤墓志》录文[15],介绍了墓志的基本情况。景亚鹂则对《马彰墓志》志主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研究[16]。但均未关涉马正会宦历及李白“郡督马公”名讳的讨论。《马骏墓志》《马骥墓志》《常清墓志》《马向墓志》《马晤墓志》和《马寀墓志》等六方墓志均载马正会曾任陇右节度或鄯州都督,而《马向墓志》和《马晤墓志》则记马正会曾任安州都督。证之郁、黄两文所引《马旰碑》和《元和姓纂》,则马正会节钺陇右,都督鄯、安两州,勿容置疑。问题是马正会究竟是在何时出任鄯、安两州都督,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确定他的卒年。

考《旧唐书·吐蕃传上》:“睿宗即位……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矩遂奏与之。”[17]5228中宗景龙四年(710)六月二日壬午遇弑,二十四日甲辰睿宗继位,改元景云。传称“睿宗即位……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则杨矩之始任鄯州都督,当在此前。至先天元年,仍在任上。杨矩之父《唐故征士朝散大夫许州司马杨君(孝弼)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杨孝弼墓志》)可之为证。杨氏卒年不详,志先天元年十月廿五日立,志称:“第二子辅国大将军、兼左羽林大将军、持节陇右诸军州节度大使、兼鄯州都督、河源经略大使、铜城大总管、检校鸿胪卿、虢国公矩。”[19]值得注意的是墓志所载杨矩结衔有“检校鸿胪卿”官职。鸿胪寺为唐九寺之一,长官鸿胪卿一人,从三品,“掌宾客及凶仪之事。……若诸蕃大酋渠有封建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20]。而前引《马骏墓志》有云:“先府君方领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卫,公解巾授左领军卫翊府长上。后为和蕃使、鸿胪卿杨弘矩所籍,奏以偕行。”[10]140志中“和蕃使、鸿胪卿杨弘矩”之名不见传世文献,笔者以为很有可能就是杨矩。

按杨矩,两《唐书》无传,但谙熟吐蕃情形。早在中宗神龙时,杨矩即与宰相豆卢钦望、魏元忠、李峤、纪处讷等一道参与了唐、蕃两国的定界盟誓[21]11359。杨矩作为鸿胪卿,担任和蕃使,还可以从吐蕃历史文书中得到印证。《大事纪年》载:“至牛年(开元元年)夏,赞普驻于墨竹之怎塘。坌达焉与大论乞力徐于苏布之江布园召集夏会,任命‘五百部(长)’。(唐廷)允赐夏冬牧场(指黄河九曲之地),唐使者杨卿(杨矩)前来致礼。”[22]文中“唐使者杨卿”,译注者注明即“杨矩”。其姓名、职衔、时间与《杨孝弼墓志》《马骏墓志》相吻。由此可证,开元元年夏,杨矩(杨弘矩)仍在鄯州都督任上,以检校鸿胪卿职衔充和蕃使入蕃。

复考鄯州都督自开元初始兼任陇右节度使。《唐会要》卷七八“节度使”条载:“陇右节度使。开元元年十二月,鄯州都督阳(杨)矩除陇右节度。自此始有节度之号。”[23]1426《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载:开元二年八月,“鄯州都督杨矩以九曲之地与吐蕃,其地肥饶,吐蕃就之畜牧,因以入寇。矩悔惧自杀”[24]6704。杨矩自唐中宗末年即担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开元元年十二月始由鄯州都督兼任,而杨矩又卒于开元二年(714)八月,则马正元出任陇右节度兼鄯州都督,必在此后。复检《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开元二年十二月,“甲子,置陇右节度大使,……以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为之”[24]6706-6707。《旧唐书·郭知运传》载:“开元二年……擢拜右武卫将军。其秋,吐蕃入寇陇右,掠监牧马而去,诏知运率众击之。知运与薛讷、王晙等掎角击败之。拜知运鄯州都督、陇右诸军节度大使。……九年,卒于军。”[17]3190张说《赠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公(知运)碑》载:“开元二年,吐蕃入陇右,掠坰牧,公兵以奇胜。……拜右羽林将军、持节陇右诸州节度大使兼鄯州都督。……开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薨于军舍,春秋五十有五。”[25]知开元二年十二月至开元九年十月,郭知运任陇右节度兼鄯州都督。马正会既卒开元九年前,则其任又只能在郭知运之前。合而观之,知马正会节度陇右兼鄯州都督即在开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间。惟其节制时间甚短,无所建树,所以史书失载。

那么,马正会都督安州又在何时呢?马正会都督安州的时间,碑、志所载略异。《马晤墓志》云:“曾祖正会,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眉)、鄜三州刺史,陇右节度使。”[10]185记马正会任鄯州都督在都督安州之前,而出刺嘉、眉、鄜三州之后始节度陇右,这与史载陇右节度例兼鄯州都督抵牾。故笔者认为,《马晤墓志》罗列的马正会历官迁转,并非实际仕历次序。《马旰碑》载马正会历职为“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陇右节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2]4695,其都督安州在巂州、鄯州之前。而《马向墓志》则称:“祖正会,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陇右大总管。”[11]79马正会都督安州之后即任职鄯州。二者虽有小异,但都明确都督安州在鄯州之前。郁文、黄文也认为马正会都督鄯州在任安州之后。如前所考,马正会既卒开元九年前,开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间任鄯州都督,则其任安州都督只能在开元二年八月前。郁文以为马正会任安州都督大约在开元十五、十六年,黄文认为在开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间,其时马正会早卒,所考显然有误。由此可见,李白《上安州书》中之“郡督马公”,并非马正会,而另有其人。《唐刺史考全编》有关马正会出任鄯、安等七州的时间,均应作相应的修订。

2 “郡督马公”考

2013年春,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志题《唐故右领军兵曹马府君(光璆)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马光璆墓志》”)。《洛阳新获墓志二○一五》[26]《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三编》[27]收录此志图版。《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收录此志图版和录文,兹据节录志文如下:

维唐故扶风马公光璆,岁卅有九,罢职于河南私第。粤开元廿一载癸酉夏六月廿五日东首归终,其年十二月廿八日兆于河阳县韩城乡之三泉里,礼也。惟公承累仁之令绪,袭积德之灵苗。昭灼勋庸,光映图史。则我烈曾赠洺州长史爽,烈祖银青光禄大夫、安府都督元庆,烈考正议大夫、安府都督克麾之世业,累德三业,重光四贤。公英迈自天,尤重气侠。以忠勇为志用,义烈为己任。年十五,以门冑任右千牛。秩满,授右领军兵曹参军。以公事左授陵州司法。十九年,改授雅府户曹参(军),竟不之任。无何,丁安州府君艰,栾棘在容,柴病弥载。服竟,遂成沉痼,不起所疾。[28]

志中之“安府”,即安州都督府的省称。马光璆起家右千牛,历官右领军兵曹参军、陵州司法。陵州为中州,州司法参军正九品下。以马光璆官秩,马克麾三品安州都督府都督显非身后赠官,而当为职事终官。“丁艰”即丁忧。“竟”者,终也。知马光璆禫服三年之后始卒。马光璆卒开元二十一年(733)六月,由此上溯二十七月,则其父马克麾当卒开元十九年春。复检《金石录》卷五:“《唐索法师清徳碑》,马克麾撰,范希璧行书。开元十四年三月。”[29]《宝刻类编》卷三亦载:“范希璧,汾州灵石县主簿内供奉。《崇福观索靖法师精行清徳碑》,马克麾撰。行书。开元十四年三月立。京兆。”[30]证之开元十四年马克麾尚在世。按唐代官制,都督、刺史的任期一般为三年或四年[31]。以此推知,马克麾约开元十四至十八年前在安州都督任上。李白《上安州书》,王琦、詹锳、郁贤皓、安旗等先生均谓开元十八年(730)作[32]。则“郡督马公”一见李白“许为奇才”,当在此前。李白开元十二年出蜀辞亲远游,至开元十五年还憩安陆,故相许圉师家妻以孙女,其后“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1]1267。这个时点,与马克麾都督安州的时间正相契合。由此可定:李白《上安州书》中之安州“郡督马公”,即马光璆之父马克麾。

扶风茂陵马氏为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后裔,唐为著姓。然马克麾一门,传世文献只有零散记载,难以详考,赖《马光璆墓志》的出土,才使人们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马克麾之祖马爽,生平未详,死后追赠洺州长史。马克麾之父马元庆,垂拱三年(687)任嘉州玉津令,杀马湖夷贼,有《沐川古碑》纪其功[33]。其任安州都督约在武后后期。《全唐文》卷三一○有开元末孙逖所撰《授马元庆河西节度副使制》[12]3145,二者与时代不合,当别为一人。

马克麾,仕履也不详。《太平御览》卷六二九《制举科》:“长安二年,龚黄科,马克麾及第。”[34]宋高似孙《纬略》卷三《唐科》,《文献通考》卷三三同,《唐会要》卷七六[23]1387《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讹作“冯克麾”[21]7444。知其长安二年(702)龚黄科及第。龚黄为吏治制科。龚黄,即龚遂与黄霸,两人做官清廉、政绩特出,为汉代循吏的杰出代表。马克麾荣登此科,表明他此前也出身入仕,为官仁厚贤能。先天元年,马克麾任秘书省秘书丞。见近出《大唐正议大夫试大著作上柱国太原王君(洛客)墓志铭并序》(简称《王洛客墓志》)。志署“正议大夫、试秘书丞、上轻车都尉、扶风马克麾撰”[35]。志主延和元年五月卒,春秋六十。先天元年(712)十月十三日与妻崔氏合祔。延和元年即先天元年,是年八月三日庚子,玄宗继位,改元先天。唐秘书省置监一人,少监两人,丞一人,从五品上。秘书监掌国家经籍图书,秘书丞掌判秘书省日常事务,在唐代属中层文官。贞观初,魏征就曾担任过此职。《王洛客墓志》全文长达2100余字,详细记录了志主的仕宦、著述和文学交游,表现出撰者较强的骈文创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志主并非普通仕人,而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伯父。据志中所言,志主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有交游。王洛客卒后,王氏文学世家请马克麾撰志,一方面说明马克麾与文学之士过从甚密,另一方面表明其文学造诣也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惜马克麾诗文典籍只字未存,除《金石录》所载佚而不见的《唐索法师清徳碑》外,目前存世的唯有这方《王洛客墓志》,才使马克麾的文学才华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

由上考述可知,马克麾无论是制举登科、任职秘书丞,还是撰写《王洛客墓志》,都为人们提供了其立身行事、文学交游的重要信息,足见其人并非仅仅是主政一方的都督,在当时文坛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正是李白珍视他的奖掖,在书中将他与一朝名相、“文阵雄帅”的苏颋相提并论的原因。

3 结语

马正会出任安州都督在开元二年前,其开元九年(721)前卒时李白尚居蜀中,故李白《上安州书》中“郡督马公”绝非马正会,而当为约开元十四至十八年间担任安州都督的马克麾。由于文献的缺乏,在李白生平、交游等研究中,至今仍存在不少可议之处。综合利用、发掘新出石刻材料,印证史传文献,不失为促进李白研究走向深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陇右安州都督
“成兰铁路在安州”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在安州举行
《苏孝慈墓志》再考
——兼论北周府兵军职都督的勋官化问题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浅论杜甫辞官西走之原因
Observations of near-inertial waves induced by 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modal content of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中小学开展陇右经典诗歌诵读的实践研究
去安州
浅析宋代陇右石刻碑文的记忆功能
民初安徽政局与都督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