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益都府官员的选任及其治理

2023-07-13邵京涛张锦涛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完颜金代籍贯

邵京涛, 张锦涛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265400)

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将原北宋之青州升格为益都府。泰和八年(1208),益都府又升为上等总管府。据《金史·百官志三》记载,诸总管府(谓府尹兼领者)设都总管一员,正三品,且多由府尹来兼任,“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1]1310。在都总管之下设有同知都总管一员,从四品;副都总管一员,正五品,所掌与同知同;总管判官一员,从六品;府判一员,从六品;推官一员,正七品;知法一员,品级不详[1]1310。梳理金代益都府官员的选任、籍贯分布、入仕途径以及职务迁转情况,可以明晰金代益都府官员的仕途发展状况。

1 金代益都府官员人员统计

通过爬梳现存的金代历史文献和墓志碑刻资料,统计出任职于益都府的官员共有42人,如表1所示。

表1 金代益都府官员任职人员名录(1)史料来源于《金史》《中州集》《全金石刻文辑校》《大金国志校证》。

由表1可见,金熙宗时期所选任的益都府官员人数最少,仅占益都府官员总数的4.8%左右。益都府官员的选任主要集中分布于世宗、章宗和宣宗三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其一,史料有阙。金朝建国初期处于诸事草创时期,对于史书的修撰尚未完备,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二,皇帝在位的时间长短。金世宗和金章宗在位的时间较长,因而所选任的益都府官员数量也较多。其三,统治者所实行的政策影响。世宗和章宗时期都极为注重科举取士,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敕宰臣,“进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1]1135。大定二十八年(1188),又复置经义科。而到金章宗时期,金朝立国已经七十余年,“礼乐刑政因辽、宋旧制,杂乱无贯,章宗即位,乃更定修正,为一代法”[1]1689,后世称为“明昌之治”。此时,金朝国内的文化发展已至巅峰,科举取士也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明昌元年(1190),“府试旧六处,中有地远者,命特添三处,上京、咸平府路则试于辽阳,河东南北路则试于平阳,山东东路则试于益都”[1]1136。其四,外部环境因素。迨至金宣宗时期,金朝外部面临来自蒙古的军事威胁,疆土日蹙,国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以益都府为中心的山东东路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因此,需要选任大量的官员前往地方进行安抚。

2 金代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分布及其特点

金代的益都府职官主要包括益都府尹、益都府少尹(2)益都府少尹亦称益都府治中,西汉始置治中,全称为治中从事史,亦称为治中从事,是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要负责诸曹文书的管理,居中治事,故名治中。开元元年(713),以少尹之名取代治中。金代复置,治中为府级属官,后因避国讳改而将少尹更名为治中。[2]、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同知益都府事、益都府教授、府判等。金代益都府职官的籍贯分布于不同地区,但是,在个别地区的分布又较为集中,总体上呈现出不均衡分布与高聚集性的特点。其中,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分布于山东地区的人数最多。除14人的籍贯所属区域无法进行考证之外,余下28位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均有据可考,兹将其籍贯分布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益都府职官籍贯分布

由表2可知,金代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官员籍贯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金代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分布明显呈现出整体广泛、局部集中的特征。根据上表可知,供职于益都府的官员所属籍贯来自全国多个政区,其籍贯遍布于上京路、北京路、南京路、西京路、东京路等15个行政路,在金代余下的几个行政路则未发现有所分布。益都府职官的籍贯分布十分广泛,其分布人数却不均衡。例如,籍贯属于山东东路的金代益都府官员人数最多,其次是中都路,呈现出了高聚集性的特点。由于金代山东东路和中都路地区均属于经济文化发达、人口众多之地,故在金代科举选拔人才过程中占据着优势地位。

第二,从区域地理的层面来考察,金代益都府职官的籍贯主要分布于齐鲁地区、燕云地区、辽海地区以及金源内地,其他地区虽然也有分布,但是人数相对较少。其中,籍贯分布于燕云地区的益都府职官人数居首位,共有9人之多;其次则是齐鲁地区,有8人。燕云地区的自然条件亦十分优越,其历史也较为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其中,西京大同府作为金朝重要的军事重镇,“皇统元年(1141),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旧置兵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置本路都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司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1]564。迨至金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都城迁到燕京,并改称为中都大兴府。自此,中都路地区便成为金代京府的所属之地,其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而金代的齐鲁地区则主要包括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两个地区,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富强之处,且有海道可以通辽东,其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地区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益都府官员的籍贯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3 金代益都府官员的入仕途径

益都府是金代山东东路的路治所在,对益都府职官的入仕途径进行考察,即可反映当时益都府的政治治理情况。金代益都府官员共计42人,其中入仕途径无法考证的有20人,依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及石刻资料,对余下22位可考的金代益都府官员的入仕途径进行考察,如表3所示。

表3 益都府官员入仕途径

按照官员入仕途径的不同,可将这22位金代益都府官员分为以下六种情况:

其一,通过恩荫的方式进入官僚群体,共有4人,即:完颜阿邻、完颜京、完颜郑家、完颜齐,其中,完颜阿邻,“年十八,授定远大将军,为顺天军节度使”[1]1682。完颜京,“以宗室子累迁特进”[1]1708。完颜郑家,皇统初年,“以宗室子授定远大将军,除磁州刺史”[1]1553。完颜齐,穆宗曾孙,世宗大定年间,“以族次充司属司将军,授同知复州军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1]1564。由上表可知,通过恩荫方式而得以入仕的金代益都府职官,均为女真族宗室子弟。

其二,以科举入仕,即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以后进入官僚群体。在上表所列的22位金代益都府官员之中,凭借科举入仕的金代益都府官员共有3人。其中,田琢,登明昌五年(1194)进士第,后调为“宁边、茌平主簿”[1]2250。蒙古纲,登承安五年(1200)进士,“累调补尚书省令史,除国子助教”[1]2256。曹溥,擢天会三年(1125)进士第,“门会朝廷以财计之重,遴选其人,改授益都府盐使”[3]201。而在通过科举入仕的益都府官员中,除了蒙古纲为女真人之外,余下的均为汉人。另外,益都府官员入仕时间大多集中在世宗和章宗时期,这与世宗、章宗时期金朝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备息息相关。大定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复经义科。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诏免乡试,府试以五人取一人,仍令有司议外路添考试院,及群经出题之制。……府试旧六处,中有地远者,命特添三处,上京、咸平府路则试于辽阳,河东南北路则试于平阳,山东东路则试于益都”[1]1136。金朝科举设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成为金代益都府职官入仕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三,以近侍或者吏员的身份出职入仕,出职之人在任职一定年限以后,可免铨试,直接补官,授予差遣。《金史·选举志》载:“若牌印、护卫、令史之出职,则皇统时所定者也。检法、知法、国史院书写,则海陵庶人所置者也。若宗室将军、宫中诸局承应人、宰相书表、太子护卫、妃护卫、王府祗候郎君、内侍、及宰相之子,并译史、通事、省祗候郎君、亲军骁骑诸格,则定于世宗之时,及章宗所置之太常检讨、内侍寄禄官,皆仕进之门户也。”[1]1158通过此种方式进入仕途的金代益都府官员人数最多,共计6人,约占益都府官员可考入仕总人数的27%。其中,完颜宗浩,“太保兼都元帅汉国公昂之子也”[1]2072,海陵贞元年间担任入殿小底。兀颜畏可,“补亲军,充护卫,除益都总管府判官、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1]2674。完颜怀德,“以宗子第五从承应走马局,俄迁内承奉班”[3]661。孛术鲁德裕,本名蒲剌都,“补枢密院尚书省令史”[1]2237。石抹荣,“年长,事秦王宗翰,居幕府”[1]2027,天眷二年(1139),充护卫。徒单克宁,本名习显,由完颜希尹荐举,金熙宗任命其为符宝祗候[1]2045。其中,多数人是通过充当近侍或者护卫而出职为官,而后又辗转诸官,方得以出任益都府职官。

其四,通过建立军功的方式进入仕途。《金史·选举志》记载:“凡军功有六,一曰川野见阵,最出当先,杀退敌军。二曰攻打抗拒州县山寨,夺得敌楼。三曰争取船桥,越险先登。四曰远探捕得喉舌。五曰险难之间,远处报事情成功。六曰谋事得济,越众立功。”[1]1166由表3可知,金代益都府官员凭借军功的方式进入仕途的人数,共计4人,即:黄掴敌古本、张林、完颜霆、完颜思敬,约占官员可考入仕总人数的18%左右。其中,黄掴敌古本,自太宗天会年间随大军伐宋,“从取浚、开德、大名,及取济南、高唐、棣、密等州”[1]1818。其后,至皇统年间,黄掴敌古本“以功袭谋克,移屯于寿光县界为千户”[1]1818。张林,本为益都府卒,因“有复立府事之功”[1]2252,遂被任命为益都治中。完颜思敬,“年十一,从其父谒见太祖”[1]1624-1625。其后,迨完颜宗翰伐宋,完颜思敬便随其兄进攻太原,“宗翰取河南,思敬从完颜活女涉渡河,下洛阳、围汴皆有功。……从征术虎麟有功,遂充护卫”[1]1624-1625。完颜霆,本姓李(即李二措),赐姓完颜,“粗知书,善骑射,轻财好施,得乡曲之誉”[1]2270,迨到贞祐初年,完颜霆被同县之人推举为四乡部头。之后,又“招集离散,纠合义兵,众赖以安。(山东)招抚司奏其事,迁两官”[1]2270。

其五,通过世袭的方式进入仕途,即承袭父辈或者祖辈官职入仕。《大金国志校证·除授》记载:“选举之外有奏补法,有世袭法,有封赠法。……其世袭法,世袭千户,金国深重其赏,非宗室勋臣之家不封,勋臣之家亦止本色人及契丹、奚家而已。所袭官职,亦非一等,上自明威将军,下至千户、三百户。”[4]507-508通过世袭方式入仕的金代益都府官员人数最少,仅有完颜璋、蒲察三门两人。完颜璋,“年十八,左副元帅撒离喝引在麾下”[1]1548,迨至熙宗皇统六年(1146),其父完颜神土懑去世,宗弼“奏璋可袭谋克,诏从之”[1]1548。蒲察三门,“小名三门,自幼袭封,因而名焉。明威将军,见住益都府,千户,兼管屯田军”[4]622。

其六,凭借降臣的身份进入官僚群体,主要包括来自辽、宋朝的降臣以及降人。由表3可知,金朝以降臣身份入仕的益都府官员共计3人,即:王伯龙、独吉义、孙邦佐。其中,王伯龙,沈州双城人,辽末“聚党为盗”[1]1822,至金天辅二年(1118),率众二万及其辎重前来归降,金朝授其世袭猛安,“知银州,兼知双州”[1]1822。独吉义,曷速馆人,收国二年(1116),曷速馆前来归附,其父秘剌“领户三百,遂为谋克”[1]1918。而后,独吉义以质子的身份至上京,因其“善女直、契丹字”[1]1918,金朝任命其为管勾御前文字。孙邦佐,原为红袄军刘二祖之余党,自刘二祖兵败以后,河北残破,于是,孙邦佐便与张汝楫共保大沫堌。其后,知东平府事、山东西路宣抚副使完颜弼派人前来招降,二人受诏归降以后,“邦佐遥授潍州刺史,汝楫遥授淄州刺史”[1]2254。随后,因其“改过用命,招降甚众”[1]2254,金廷又遥授孙邦佐为同知益都府事、张汝楫为同知东平府事,皆加怀远大将军。这些降臣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政治管理的经验十分丰富,金朝任命他们为益都府官员,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可,亦有助于巩固益都府地区的统治[5]。

4 金代益都府官员活动钩沉

4.1 治理蝗灾

在金世宗和金章宗统治期间,益都府地区曾经出现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蝗灾。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山东两路出现蝗灾[1]164,《金史·五行志》则载:“是岁,中都、河北、山东、陕西、河东、辽东等十路旱、蝗。”[1]538另外,据《金史·张万公传》记载:“泰和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先任完颜守贞卒,于是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沂、密、莱、莒、潍五州尤甚。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1]2105与此同时,金代的益都府地区还首次出现了“蝗不入境”的现象,据《咸丰青州府志》载,金世宗大定年间,吴德彰担任临朐主簿,“益都旁邑飞蝗为灾,独不入境,遇旱步祷,辄雨,屡致丰年,民归其德,立祠祀之”[6]。而在《咸丰滨州志》里面也有关于金代益都府支郡地区“蝗不入境”的类似记载,李珪担任金朝的滨州刺史期间,“旱祷辄雨,蝗不入境,民安其政,立石颂之”[7]。金朝的捕蝗连坐制度和官员惩戒措施,使“蝗不入境”的记载成为地方官员标榜德政的重要手段[8]。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蝗不入境”现象的记载也侧面反映出金代益都府官员对当地所发生的蝗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治理。

4.2 安抚百姓,维护治安

大定二年(1162),南宋吴璘兵出大散关,“据宝鸡以西”[1]1551,完颜璋数败之。其后,以军功授为西北路招讨使,“召为元帅左都监,兼安化军节度使,赐以弓矢衣带佩刀。改益都尹,左都监如故”[1]1551。迨到大定四年,宋人弃海州遁去,焚官民庐舍且尽[1]1551。于是,完颜璋前往海州,“得所弃粮三万六千余石,安集其人,复其屯戍”[1]1551,维护一方治安。此外,据《黄掴仰天山题记(三)》记载,泰和元年三月初十,益都府少尹兼山东东路兵马副都总管黄掴安远为缉捕盗贼,“遍历仰天,谒诸洞府。见观音洞涩道高数仞,险恶,游人难以登览,阙之两边栏楯。逐舍俸钱,命工修葺”[3]429。完颜怀德,至宁元年(1213)遴选为临淄县令。而后在任职期间,完颜怀德“不饮酒、不畏怒、不事苛细、不以榜掠立威,不三数日,上下欢然,犹一堂之上矣”[3]661。完颜齐,在益都府为官时以廉政爱民著称,明昌四年(1193),完颜齐被任命为山东东、西路副统军使,兼同知益都府事,“有惠爱,郡人为之立碑”[1]1564。益都府官员在其任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金朝在当地的统治秩序。

4.3 平定地方叛乱,维护社会秩序

金代益都府官员平定其辖区范围内的叛乱活动,主要发生在金朝末年。例如,贞祐三年(1215),山东西路宣抚副使完颜弼遣人招降刘二祖余党孙邦佐和张汝楫,“诏邦佐遥授同知益都府事,汝楫遥授同知东平府事”[1]2254。其后,张汝楫“将谋复叛,密遣人招同知益都府事孙邦佐”[1]311。孙邦佐斩其人,驰报于完颜弼,“弼飨汝楫,伏甲庑下,酒数行,钟鸣伏发,杀汝楫并其党与”[1]2254。之后,完颜弼承制升孙邦佐为德州防御使,“余立功者赏有差”[1]311。另据《金史·必兰阿鲁带传》记载,兴定元年,必兰阿鲁带以元帅左监军兼山东路统军使,知益都府事,不久又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益都”[1]2262。其后,必兰阿鲁带“复立潞州,最有功”[1]2262。此外,知益都府事田琢亦曾多次派兵平定益都境内爆发的红袄军叛乱。至兴定二年(1218),田琢由山东西路转运使改为山东东路转运使,“权知益都府事”[1]2250。此时,李旺占据胶西,田琢遣益都府治中张林讨之,生擒李旺。八月,棣州防御使斜卯重兴为裨将张聚所杀,而后张聚又派兵偷袭滨州,“其众数千人,琢遣提控纥石烈丑汉会兵讨之”[1]2250,最终收复滨、棣二州,张聚仅以身免。同年,红袄军李全占据安丘,田琢遣总领提控王政和王庭玉讨之,“宣差提控、太府少监伯德玩率政兵攻安丘,败焉”[1]2250。其后,寿光县巡检纥石烈丑汉、临朐县令兀颜吾丁、福山县令乌林答石家奴、昌乐县令术虎桓都三人“破李全于日照县”[1]2250。

5 结语

金朝末年,山东地区局势动荡,益都府为山东东路之交通要冲,地势极为险要,为各方势力所争夺,故金代益都府官员在维护地方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完颜金代籍贯
摄影作品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村居
最后一个金国皇室后裔部落
袁崇焕的籍贯
SPECTER OF THE TIANJIN MASSACR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ilot Mental Workload Based on Flight Simul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