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兵精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时代价值

2023-07-13王建军刘先春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王建军 刘先春

[摘要]老兵精神与兵团精神一脉相承,是沙海老兵在解放新疆、屯垦戍边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象征。本文从老兵精神的历史形成、老兵精神的丰富内涵、老兵精神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的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对老兵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老兵精神;沙海老兵;军垦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3—0139—07

[作者简介]王建军,男,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刘先春,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百余个团场中,四十七团因其红色历史而显得与众不同。70多年前,1803位解放军战士横穿沙海进军和田,他们就地转业、屯垦戍边、自力更生、建设家园,为维护和田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一辈子,创造了人间奇迹,他们被誉为“沙海老兵”,并由此铸就了老兵精神。随着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不断完善,老兵精神作为兵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得到更多的挖掘和传承。因此,挖掘研究老兵精神的历史形成、红色内涵,对于完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兵精神的历史形成

老兵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延伸,与井冈山、长征精神同源,与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四十七团的历史沿革

沙海老兵所在的四十七团,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前身是1930年由湘赣苏区的县游击队组成的湘东独立师1,由毛泽东亲手建立,经过几次整编后,成为湘红军第八军、红军第十七师,最终在1933年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六军团。伟大长征开始后,红六军团是先遣部队,冒着10倍敌人的围剿,付出了伤亡近半的代价,于1936年7月1日胜利抵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红二方面军。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再次改编,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改编为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四十七团前身部队)。

抗日战争相持时期,延安面临封锁,物资匮乏。1941年3月初,王震奉命率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发展生产,在缺乏资金、工具等困难情况下,把荒滩南泥湾建成“陕北好江南”,事迹传遍全国。1944年10月,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两年中激战日、伪军,粉碎国民党军围攻和阻拦,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被成功开辟,为中原解放区发展打下基础。

1946年10月,三五九旅与吕梁军区机关一部、独立第四旅组成晋绥军区第二纵队,1947年3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二纵编入西北野战军序列,七一九团三战三捷(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立下了显赫战功。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三五九旅成为第二军五师。1949年10月,为和平解放新疆,二军五师由甘肃酒泉向新疆进军。同年12月5日,为粉碎敌人阴谋组织的暴乱,二军五师十五团1803位指战员征尘未洗,由阿克苏出发,18天行军790余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抵达和田。1953年6月,新疆军区响应毛主席号召进行改编,十五团编为农一师三团(1955年并入农一团),所辖部队一部分编为国防军,另一部分就地转业留和田,就是后来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1

(二)老兵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老兵精神源于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于解放新疆和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革命实践中,是在南疆维稳戍边的艰苦实践中,以四十七团老兵为代表的转业官兵形成的特殊精神。

1.老兵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老兵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具备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和睦互助的优良品质。

爱国主义体现: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四十七团的老兵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信念力量和行为准则,以守土有责、国土情深的执着,扎根新疆,把维稳戍边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使命。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体现:老兵们在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和天山南北的沙漠边缘,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克服无数不可逾越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与民争利,深入沙漠,面对一年220天的浮尘天气和缺医少药、缺衣少食,交通不便的恶劣条件,毅然开荒建设,为民谋利,为新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团结、和睦互助体现:老兵始终从大局出发,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和新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通过积极发展农场事业、支援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平暴治乱、维护社会稳定等举措,和驻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兵地情、民族情。

2.老兵精神传承于人民军队革命精神。在几十年的屯垦戍边事业中,老兵们始终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就像大漠中的胡杨、沙丘上的红柳,默默无闻地扎根在大漠边缘,繁衍生息。老兵精神不是无源之水,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等为代表的人民军队革命精神,是老兵精神的文化血脉。(1)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革命精神。老兵精神就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延续。四十七团的前身部队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进军新疆后挫败叛乱,稳定局势,建党建政、发展生产、修筑公路,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后老兵摘下领章帽徽,拿起生产建设的工具,从军队干部变成农场职工,走向沙漠边缘,开垦荒地,一干就是70多年,这就是沙海老兵听党指挥、赤胆忠诚的具体体现。(2)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的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军五师十五团指战员进驻和田后,征尘未洗,在一无工具、二无耕地、三无资金的条件下,短短的两三年间,就在和田地区开垦出4.5万亩引水灌溉的良田。老兵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屯垦戍边的属性与三五九旅开荒生产的属性同一脉,两者都把军垦属性深深地刻进了骨子里。(3)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无论是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十七团前身部队都能做到敢于斗争、不怕犧牲。十五团1803名指战员面对前人不敢染指的死亡之海,冒着天寒地冻行军,在沙漠中克服了沙尘暴、缺水等困难,历经九死一生磨炼,创造了18天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间奇迹,一举粉碎了敌人的叛乱阴谋。2

3.老兵精神来源于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老兵精神的形成带有中国近代新疆特殊区情和社会状况的印记,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四十七团积极发展农场事业。1950年3月,遵照新疆军区发布的新产字1号令成立生产委员会,官兵们不与民争利,2.3万亩荒地得到开垦,并将开垦土地无偿上交,深赴沙漠组建了现在的四十七团。1

四十七团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为增进地区民族团结奉献力量。70多年来,老战士们始终不渝地站在打击民族分裂活动的最前沿,承担着维护和田地区稳定、打击民族分裂的重要任务;其组建民汉结合家庭等举措,有效增强了当地的民族团结。

四十七团坚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其一心为民、不与民争利的举动,加深了兵地之间的情谊。他们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每一位老兵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的宣传员;他们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为各族群众谋利的行动者;他们促进社会进步,是支援地方经济发展的冲锋队。

4.老兵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2013年11月12日,四十七团在世的9位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获得了总书记的高度认可。2013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道:“长期以来,老战士为屯垦戍边、建设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兵团时再次指出:“四十七团9位老战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讲了他们对新疆和兵团的期待,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党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支持兵团发挥好特殊作用!”2这封复信和讲话精神,作为老兵精神形成的明显标志,概括了老兵精神“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内涵。

老兵不老,精神不朽。70多年中,无数有志青年在老兵精神的感召下来到兵团,继承和弘扬老兵精神,创造了新疆社会繁荣稳定的伟大成果,展现了新时代老兵精神永不过时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老兵精神的丰富内涵

四十七团沙海老兵是兵团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第一批老兵群体的代表。沙海老兵“英勇顽强、忠诚为民、艰苦创业、扎根边疆、无私奉献”3的精神品质是永不褪色的时代华章。70多年来,四十七团始终继承和发扬着沙海老兵的光荣传统,始终不渝的履行“三大功能”“四大作用”,寓武于农,劳武结合。

我们要深刻认识老兵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大力弘扬老兵精神,这对于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兵精神体现了沙海老兵坚守初心的使命担当

坚守初心,是老兵精神的生动写照。一方面,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老兵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亘古荒漠上创造出人类发展奇迹;另一方面,屯垦戍边是巩固边防甚至是边疆治理的长久大计。老兵们除维护稳定外,还领导各族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等,为维护新疆和田地区稳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老兵精神彰显了沙海老兵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

热爱祖国,是老兵精神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取向。1949年11月28日,十五团抵达阿克苏后,本可得到短暂休憩,但面对和田危机,将士们主动放弃了休整。在三条行军路线中,毅然选择了耗时短但最危险的第三条路。他们把爱国情怀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粉碎了暴乱分子的阴谋。为巩固政权,老兵们集体转业,一边深耕边疆,一边保卫边疆,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保持革命军人本色,不计个人得失,把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兵团事业中,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4

(三)老兵精神诠释了沙海老兵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無私奉献,是老兵精神的行动基石。和田和平解放后,军队已经完成了任务,本当调往别处。当战士们将要撤离时,一道紧急命令忽然传来:“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军令如山,十五团三营官兵就此留在了昆仑山下,扎根团场,把青春、热血乃至子孙后代的一生都献给和田。为促进新疆发展,老兵们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开垦土地,把劳动成果与新疆同胞共享,他们将生产技术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各族人民,与少数民族同胞同甘共苦。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以国家为重、集体为先的精神境界。

(四)老兵精神凸显了沙海老兵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

艰苦奋斗,是老兵们边疆生活的历史写照和真实体现。1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将士们都明白面临着怎样的危险,但为了尽快完成平叛任务,毅然决然进入沙漠。在团场7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他们扎根大漠,隐姓埋名,一心屯垦戍边。从1949年开始,他们便把自己的一生与边疆捆绑在一起,不仅自己为之奋斗一生,而且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也留在师团。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团场的星星之火燎遍整个南疆,师团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是沙海老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真实见证。

(五)老兵精神阐明了沙海老兵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开拓进取是老兵精神的内在要求。老兵们以把新疆建设成为塞上江南的美好蓝图来激励自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困难。靠着这种精神,战士们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兵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红枣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自压式滴水灌溉示范区、国家粮食高产创建集中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科技水平高,工业工业体系门类全,服务业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从接受屯垦戍边的任务开始,面对异常艰苦的环境,老兵们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懈怠,用一生探索着维稳戍边发展上的成功实践,谱写着最美维稳戍边的旋律。

(六)老兵精神阐释了沙海老兵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

自强不息,是老兵精神的深刻凝练。为了履行好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老兵们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自觉担负起对祖国、对新疆各族人民的责任。”2老兵精神是沙海老兵在特殊历史时期、特殊环境中舍小我、顾大我的坚定信念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超越自我,以国家、民族、组织的利益和荣誉为上的崇高境界。

三、老兵精神的时代价值

老兵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绝非一时现象,而是红色基因源远流长、传承发扬至今,涉及和田甚至新疆长远大计的精神旗帜。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老兵精神所蕴含的宝贵价值亟需大力弘扬和传承。

(一)老兵精神是实现新时代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

新疆安稳关系全国安稳大局。几十年来,沙海老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政治责任,不断弘扬践行老兵精神,忠诚履行使命,成为新疆维稳戍边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兵精神带动影响一代代接班人坚守阵地、团结奋斗,引领着新一代兵团人秉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凝聚民族团结力、社会和谐力,推动和田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持续稳定。

如今,老兵精神的继承者们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其他行业的精英们,源源不断地加入队伍,他们大多数来自内地、受过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视野眼光、开拓精神上有很大的时代优势。在老兵精神感召、滋润下,扎根南疆,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兵精神时代张力,用青春和热血再谱老兵精神时代凯歌。

(二)老兵精神是开创新时代新疆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坚持长期建疆,多管齐下,久久为功”。1老兵精神蕴涵着扎根边疆、艰苦创业、长期建疆、奉献边疆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疆勇立时代潮流、坚定征战“新的赶考”的一面重要旗帜。

无私奉献是老兵精神的根本底色。老兵精神的创建者们变他乡为故乡,以无怨无悔的无私付出、奉献终身的实际作为来巩固边防、报效祖国;而其子孙以子承父业般的执着,顽强地把兵团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老兵精神所蕴涵的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的义利观,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甘于牺牲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努力奋进。

艰苦创业是老兵精神的本质体现。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惧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挑战,敢于迎难而上,以苦为乐,百折不挠,用双手双肩开垦出良田,建造起温馨家园,创造了征服大自然的奇迹。奋进在新时代,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我们仍然需要这种艰苦创业的顽强精神和思想境界,沿着前辈踏出的足迹坚持前行,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开拓进取是老兵精神的永恒追求。兵团事业是在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境遇中创建、壮大的,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老兵们牢记使命,勠力同心,不畏艰难险阻,苦练自身本领,增强斗争才能,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他们奋力登攀,勇往直前,以坚强意志、创新开拓之举,搞建设搞发展搞开放,创造了和田美好生活。老兵精神中蕴涵的开拓进取的追求,流淌着开拓进取的“血液”,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中,要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出更明朗的未来。

(三)老兵精神是增进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柱

民族团结是一项基础性事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发展要“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老兵精神的精髓恰恰体现在高度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上,从大局和全局上实现了屯垦戍边的目标任务。可以说,老兵精神的形成发展史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史。

爱国主义是老兵精神的内在力量。70多年来,沙海老兵和他们的后人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爱国放在心窝里,高度自觉维护好民族团结,大家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守护边疆安稳,共建幸福家园和美丽边疆,留下一段段传奇佳话。

从老兵精神中汲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考量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状态的目标。幾十年来,兵团人带头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深度交融、和谐发展,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生活,让“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青少年心灵深处,人人知晓,辈辈相传,民族团结思想意识持续得到深化,形成了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影响力。

(四)老兵精神是新时代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思想动力

老兵精神形成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老兵文化。沙海老兵在对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又兼容并蓄地凝聚了地域文化,不断淬炼交融、凝结升华,成为忠诚担当、不畏艰难、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2老兵文化作为老兵精神在文化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兵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历史经验和精神动力。我们应深入挖掘老兵精神的文化内涵,充分开发利用老兵精神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丰厚资源,加大力量弘扬老兵精神的文化价值,把老兵精神打造成第十四师之魂,成为四十七团文旅宣传名片,充分发挥出地域先进文化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同时,开发利用好以老兵精神为依托、老兵文化为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开发,充分利用“老兵文化”稀有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旅游产业系统化、体系化发展与团场经济结构调整一体化、全面化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文化润疆落地见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

(五)老兵精神是促进新时代新疆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民生问题。老兵精神在富民兴疆、实现共同富裕中具有重要的精神鼓舞和动力促进作用。

在革命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时代,沙海老兵与各族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紧扣民生抓发展,为南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老兵精神更是弥足珍贵,又为新一代兵团人提供了价值指引和思想追求,引领人们勇于担当,革新进取,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振兴南疆;指引人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推动“富民稳疆”与“富民兴疆”的良性互动。也正是在老兵精神的鼓舞影响下,南疆人民不断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变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潜力,使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越来越牢固,共同富裕的基础也随之越来越坚实,推动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六)老兵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元素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新疆进出口总额从1398亿元增长到1569亿元,贸易伙伴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令人瞩目,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也就是说,新疆已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变成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的变化映射出时代的巨变和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依然固守冷战思维,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经济领域拉帮结派,实行贸易保护、贸易壁垒甚至“脱钩断链”,构筑唯我独尊的“小院高墙”,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不少挑战。单就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维稳戍边的职责任务而言,伴随着新疆开放力度、宽度、深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屯垦戍边”向“商业戍边”“城市戍边”“文化戍边”“意识形态戍边”的现代化方向转变,由维护边疆安全、社会安全的传统安全观向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拓延。老兵精神恰恰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战略机遇、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精神保障和文化力量来源,也为构建新疆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的实践路径

站在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继续深入挖掘老兵精神,系统整理老兵精神谱系,通过整合资源来大力弘扬老兵精神,不断扩大老兵精神的影响力,为推动老兵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厘清思路、明确重点,开拓出新的境遇、形成新的优势。

(一)在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用老兵精神滋养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赓续兵团红色血脉,以老兵精神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兵团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厚植“我为祖国当卫士”的爱国情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的最大同心圆。

(二)在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中把稳思想之舵,理清思想脉络

政治坚定、思想自觉、品格高尚、理想远大是老兵精神的重要内核。我们要在开发编写老兵精神教材类、文献类资料上往深里走、往细里做,用老兵精神把稳思想之舵,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魅力,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要结合边疆地区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记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思想建设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使老兵精神在建设繁荣新疆、和谐新疆、魅力新疆的进程中闪闪发光,激励更多的人扎根边疆、热爱新疆、奉献智慧、贡献力量。

(三)在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中坚定为民之心,多谋民生福祉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要重温沙海老兵历史、重走沙海老兵路,不断扩大老兵精神和四十七团影响力,接力传承和弘扬好老兵精神,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爭取人心,在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善于体察人心、顺应大势,多做春风化雨、绵绵用力的工作,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四)在传承和弘扬老兵精神中凝聚奋斗之力,激发前行力量

老兵精神既是老兵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凝练,也是支撑兵团排除万难、勇毅前行的思想伟力。新的征程上,我们还会面临新的任务、遇到新的挑战,我们要老兵精神相关培训课程纳入新疆地区、兵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成为南疆地市及周边各级党政干部必修课程,将老兵精神转化为体制优势、政治优势和实践优势,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重要要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充分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战略作用,始终警钟长鸣、警惕常在,时刻绷紧反恐维稳这根弦,强化兵地警务协作、区域联动处置机制,构建新时代守边固防新机制,确保边境安全、边疆稳固,“不辞长作新疆人”,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定坚决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