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雕物语│逍遥游鱼,御海而行

2023-07-13翁振昌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翁振昌

论及寿山石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时期。作为中国寿山石之乡的福州,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今已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早在唐代,寿山地区的寺庙就已开始刻制寿山石佛像、香炉、念珠。到了宋代,人们对于寿山石的热情有增无减,大大小小的寿山石雕作坊出现于街头巷尾,寿山石雕风靡一时。及至元明两代,寿山石章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东門”和“西门”两支风格各异的流派。近现代以来,福州寿山石雕已发展成为技法多样、流派纷呈、拥有强大雕刻队伍的行业。

人们喜爱寿山石雕的精湛工艺,更被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寓意所打动。其中,以动物题材为主的寿山石雕,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瞩目。动物形象所蕴含的神秘感和生命力,可谓历久弥新、意境深远。

逍遥游鱼,在似与不似之间游走

世间柔弱之物,莫过于水。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之道,亦是合乎天理之道。但正是这世间最柔弱之物,却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庄子爱水,更向往水中之鱼,逍遥天地之间。绝对的自由理念丰富了老庄的精神世界,也给予现代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海底生物多样,清代民间艺术家聂璜耗尽毕生精力绘制《海错图》,生动还原了海底生物的真实面貌。神秘多姿的海底世界吸引着笔者,如何在寿山石雕中完美呈现海底场景,对笔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寿山原石呈现的柔而易刻特质,正和水的柔弱气质不谋而合。品质佳的石质温润又富有韧性,刀感极佳。在寿山石雕作品《御海而行》中,笔者力求通过复刻海底生物的自由遨游,营造出一种逍遥自在的意境。

远观石雕,海底元素多样,鱼儿、珊瑚、章鱼、水母、海葵等数不胜数。笔者以芙蓉石为材,充分利用石质细腻的特点,巧用其中呈现的红黄色,并将寿山石的杂质处进行镂空处理,使此作品色彩俏丽、层次分明,将鱼类灵动畅快游弋于海中的怡然自得跃然石上。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依相生,形成了福建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酝酿下,寿山石雕应运而生。一件优秀的寿山石雕刻作品应该是自然美和灵性美的有机结合,以高度概括的线条表现动物,而非完完全全逼真地呈现自然世界中的动物形态。大象无形,雕刻艺术要在似与不似之间游走。近观该作品,海底生物不见全貌,却给人以“皆若空游无所依”之感。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观者相乐。鱼之逍遥,似与不似,与笔者心中的雕刻理念冥冥契合——“鱼之乐,亦是心之乐”。

逍遥游鱼,无所凭依而游于无穷

真正的自由,源自于人的内心世界,“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是一种真正的“逍遥游”。陶渊明深谙老庄之道,写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便是自然而然、回归自我。

这件作品中的逍遥游鱼之态,无所凭依而游于无穷,亦是回归自然本身。“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就像那条潜于北海的大鱼,冲破环境的限制,一跃而起,遨游于天地之间,让生命的意义更加广阔和深邃。

在雕刻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不断探索艺术的脉络和气息。打破常规,从不设限,给心灵以彻底的自由,是御海而行的游鱼“逍遥”,也是笔者所理解的寿山石雕的艺术“逍遥”。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始祖坟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不灭的初心(节选)
浅述刘寿山验方接骨紫金丹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经验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