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

2023-07-13周雪琴李松伟李桓赵志娜杨琦帆陈一鸣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6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纤维化

周雪琴 李松伟 李桓 赵志娜 杨琦帆 陈一鸣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发病率高、危害大,诊治比较棘手,中医认为,脾虚与本病关系密切。基于RA-ILD病因病机,从五行、经络、藏象学说角度阐明脾与RA-ILD发病的渊源,并与西医学研究发现共鸣,以通调脾络、健脾益气养血、健脾除湿蠲痹等为基本治则,表明从脾论治RA-ILD的要点及可行之处,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肺痹;肺痿;脾;肺纤维化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四肢关节疼痛、周围软组织肿胀等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常伴随多系统受累,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为RA肺部受累突出的表现,病情进展迅速,危害较大。西医学尚未完全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认为与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属中医学“肺痹”“肺痿”等范畴。风、寒、湿外邪侵袭是RA-ILD发病的主要外在条件,营卫失调、脏腑受损、气血不足是主要内在因素。病理表现为“正气亏虚”“邪气侵袭”“痰瘀阻络”。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出现咳嗽、气喘等,正气不得驱邪外出,营卫失调,邪扰脉络,气血凝滞,气机阻滞,表现为四肢酸软、关节疼痛肿胀甚或畸形,病程迁延难愈。中医学认为,肺脾为母子关系,肺脾二络循行联系紧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司运化、主四肢肌肉,脾与RA-ILD密切相关;西医学指出,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与人体免疫紧密相关。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从脾论治RA-ILD,为临床诊治提供些许拙见。

1 基于病因病机探析脾与RA-ILD

RA-ILD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血及气阴亏虚,标实则主要责之痰与瘀;病机总以虚、痰、瘀三者为关键。风、寒、湿、热等邪气是本病发生的外部条件,而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内因。《灵枢·阴阳十五人》指出:“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脏腑气血亏虚,营卫之气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饮食、情志、外伤等原因所致的痰浊、瘀血扰动卫气,使卫气之阴阳平衡紊乱,卫气逆行而成为内生之邪气,流注于关节,滞络为瘀,发为本病。瘀血、痰浊互结于肺,使气血逆乱,缠绵难愈,导致肺络不通,肺失宣降,失于主气,故而出现干咳、喘闷、呼吸困难、气短、口唇紫绀等症状。若迁延日久,耗傷正气,气血衰少,肌肤失充,筋骨失养,后期可导致关节疼痛无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正常情况下,肺气通过宣发肃降功能,把卫气宣发到体表,以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保卫机体,抗御外邪。若卫外失固,营卫失调,外邪侵袭皮肤络脉,则络脉痹阻,在外出现皮肤肿胀、杵状指等表现;在内出现咳嗽气促,甚则喘息的肺痹表现。

1.1 脾土有碍,肺金不利 金木水火土是谓五行,《黄帝内经》首现土生金五行理论。脾为属土之脏,土旺四季,位居中央,灌溉四周;肺为属金之脏,西方高土,金旺之方。脾性安静而统贯四脏,脾属坤为地土,肺属乾为天金,天地相应,五行相生,脾土助肺金。久病肺伤,须补脾土生肺金。若清肺太过伤脾,土伤金不生,故治肺金当先补脾土,此谓补母之义。正如《石室秘录》曰:“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注意两者母子关系,补脾不忘益肺,泻肺不忘实脾,脾土健和,肺金得补,四肢得养,则关节肌肉无以为害,诸脏皆安。

1.2 脾络害病,气血不畅,肺络构效失衡 肺脾两络循行走向紧密相连,两者又同属太阴之属,且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肺脾二络更是同气相应。脾络遍布全身,营养四肢五脏,沟通内外、运行灌注。从脾而出的脾之大络总统全身络脉,而络脉内联脏腑,外络四肢。肺脉得气则行,得血则利,中焦谷气精微之气循络而行上注于肺脉;另一方面具有“血络”之称的脾之大络,包罗着由运行经气的气络和主宰血液的血络交错成的肺络。

肺络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功能有赖于脾络的协助。若脾络害病,内不能正常输布气血,则引起肺络构效失衡,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瘀阻络脉,形成肺络病。此外,是以脾络有病一身尽痛,百节皆纵,正气亏虚则风、寒、湿、热之邪易入络为患,引起关节、肌肉酸楚麻木、活动不利。另一方面,脾络沟通内外,协助肺络运行气血,与脏腑相连,深入肺脏,类似西医学肺内下呼吸道和血管的功能[1-2]。适逢脾络有病,气血不运,久病酿生痰瘀入肺络成积,覆大如杯,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纤维化。

1.3 藏象脾与RA-ILD 痹证的发病,内由正气虚弱,外源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脾土受损,接受谷物与水饮时难以气化,营血与津液化生不能,气血生化不足,正气亏虚不耐邪气,引发本病。

1.3.1 脾脏羸弱,气血乏源,诸邪易伤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之源,四肢肌肉之主。脾脏羸弱,一则气血不足,表虚脉空,外邪易侵,留滞经脉,痹阻不通而成痹,如医家所言气血虚弱,感邪不胜,害于皮肉筋脉乃痿痹作矣;另则正气亏损,营卫不固,水湿不行,内生痰湿,流注肺脏。肺主皮毛,为娇脏,皮毛受邪易传于肺,皮毛乃人体辟邪之门户,失去气血滋养,外邪来犯首当其冲。如是风寒湿等邪容易透皮毛,在外伤及关节、筋骨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筋骨不利、肢体水肿,入内伤及肺出现咳逆喘满、不能平卧等症状。反复外感再加上气血匮乏,肺血不足以濡养肺脏、充养肺气,日久肺叶萎缩变性,最后形成虚实错杂、缠绵难愈的局面。这与西医学肺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中的肺泡壁增厚、肺泡变形闭锁、间质中的纤维组织收缩及毛细血管数量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等病理变化具有一致性[3]。

1.3.2 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 脾司运化,肺主行,两者同调水液代谢,关乎痰湿运行。脾主运化与西医学细胞组织代谢密切相关。脾失运化,肺失宣降,水道不通,痰湿积聚,血液停滞,最终痰瘀胶结,阻滞于筋脉关节,导致关节肿大疼痛,甚则畸形。痰瘀深伏凝结、痹阻肺络也是ILD的发病关键,这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ILD等过程相一致[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浊困郁,阻滞中焦,脾运不健,水液于肌肉筋骨之间凝结不散,肢体肿胀疼痛;肺气被水液阻遏,宣降不能,出现咳逆喘满。脾运失司,水谷精微、津液不输于肺,可致肺叶失养,肺气不足,出现喘促气迫、动则加重,渐至肺叶枯萎。又可使肺失去布散水谷精微功用,水谷精微内不能洒陈于六腑,见水液积聚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外不可输精于皮毛,则四肢失养、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而成痹象;且精少化血不及,致血虚变生内风,表现为肌肤色泽不夭、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脾生痰,肺贮痰;脾脏功能受损,水谷不化,湿浊上泛,聚集为痰,痰浊交阻留于肺脏则胸闷、咳嗽痰多。瘀浊耗伤阴津使阴血亏虚,若遇外感使肺叶备受煎熬,燥热燔灼,导致肺叶萎缩变性,虚虚实实、疾病难愈。

2 中理西论相合谈脾与RA-ILD

脾主卫,在液为涎的生理功能与西医学免疫系统防御相关,《灵枢·师传》曰:“脾者,主为卫。”“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最重要的物质便是卫气。《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说明卫气在机体抵御外邪中扮演重要角色,卫行体表行防御功能与西医免疫防御相一致。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的防卫功能与卫气的特性相吻合[5]。脾在液为涎,唾液中含多种免疫物质护卫人体[6-7]。

脾主运化,磨谷消食以化精微为脏腑组织提供养料,似脾为肺的血管、纤维网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合成多种参与免疫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脾运化功能又关乎着小肠泌别清浊之用。若脾运化失调,小肠不能发挥泌别清浊功用,内环境出现紊乱,会导致肠道菌群免疫调节失衡[8]。人类肠道菌群代谢在调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9-10]。调节失衡可促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炎症因子释放,这些因子或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或促进细胞外基质产生并抑制其降解,加快肺纤维化[11]。

3 辨证论治思路

3.1 调养脾络,宣通肺络 脾络失养,气血行经不利,与RA-ILD发病有一定关系。治疗可选血海、丰隆、阴陵泉、足三里、中脘等穴进行适当的按摩、揉捏、针刺、艾灸等,使脾络通畅,气血得行,肢体筋骨不得疼痛肿胀。若有痰湿者,可配以丰隆、肺俞穴健脾除痰、宣通肺络。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以“通”为用,人体气机开阖有序、升降相因,气血流行通畅无滞,生活无碍[12]。

3.2 益气养血,祛邪蠲痹 气血亏虚,痰瘀阻滞与RA-ILD密切相关。诊治时注意健脾益气血,化痰逐瘀;气血足、肺血充盛,则肺体得养,又可涵养肺气,为虚损的肺脏提供物质基础,亦可增强肺主气、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常用黄芪补肺健脾,益气养血;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川芎行血活血,消散瘀滞;党参健脾补中;熟地黄补血养阴等。谢宇杰[13]研究发现,补肺通络丸(黄芪、北沙参、丹参、赤芍、茯苓、炒白术等)联合甲氨蝶呤能明显改善早期RA-ILD患者肺功能,缩小ILD面积且改善关节状态。董振华[14]采用升气举陷、培土生金之法,以扶正固本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ILD。

3.3 健脾除湿,宣利肺气 脾虚湿阻中焦,脾运不健,水液代谢失常,影响肺通调水道功能。临床治疗组方予黄芪、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其中白术又可实肌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薏苡仁、防己、泽泻、羌活、独活通利肌络、健脾化湿。健脾除湿不伤阴,予白扁豆、山药护脾阴。万磊等[15]研究健脾除湿的新风胶囊(由薏苡仁、黄芪、蜈蚣、雷公藤等组成)治疗RA发现,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脾土健运痰湿无生發之源,肺气宣降有利。

综上可知,治疗脾虚型RA-ILD时,风寒湿之邪不可不除,气血津液之伤不可不顾。尤为注意肺脾皆理,强脾养肺,健脾养血,固正气,使肌肉筋骨皮毛不受邪且肺气得养;燥脾祛湿,化水液,使水道通降得利,关节不得伤且肺气宣降;调脾助运,散精微,使气血津液布散可行四肢受益且肺脏不伤。

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系统总结了RA-ILD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发现本病主要涉及肺、脾、肾等脏腑,发病与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肾脏虚弱密切相关。本病由感受外邪而起,由表及里,由经脉及络脉,由实转虚,逐渐出现胸闷、气短、消瘦等虚证表现,致痰浊、瘀血等新的病理产物出现,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时加用健脾益气的茯苓、白术、黄芪、太子参、党参等;湿重者,予薏苡仁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血瘀者,适当加用当归补血活血。中焦脾土、上焦肺金,五行相生、运化相济,络脉相通,紧密相关。但RA-ILD具有隐匿性、渐进性,故医者临床要审时度势,合理用药,健运中焦脾土,使气血不竭,水湿得运,可见肢体无恙,肺金得养。注意中医整体观念,细敲辨证,治病求本。

4 小结与展望

RA-ILD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病因复杂,症状多变,预后不佳,所以早治疗、早预防尤为重要。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脾论治RA-ILD均具有一定可行性。运用通脾络、强脾养肺、健脾助运、燥脾祛湿等法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可以增强免疫,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改善疾病症状。但临床诊治不可过于拘泥,要注意审察病因以疗疾,更好地发挥从脾论治RA-ILD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何飞.运用肺络理论治疗肺系疾病刍议[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549-550.

[2] 庞立健,吕晓东,刘创,等.基于络病理论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证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135-4137.

[3] 田梅,臧国栋,张伟,等.基于“肺为血脏”探讨肺血虚与肺间质纤维化[J].吉林中医药,2022,42(7):762-764.

[4] 王晨,张晓梅,尹婷,等.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VEGFR1介导的p38MAPK/PI3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659-2661.

[5] 张维波,王泽,宋晓晶.《黄帝内经》卫气卫外功能解析[J].中国针灸,2021,41(3):343-347.

[6] 刘薇薇,张同元,宫淑琴,等.基于“肺-脾-大肠”轴的培土生金法干预RRTI肺脾气虚证患儿唾液sIgA黏膜免疫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48-950.

[7] 刘杰民,蔺晓源,王敏,等.基于肠道黏膜免疫的“脾为之卫”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60,466.

[8] 高旅,李侠,史正刚.浅析中医脾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2):21-23.

[9] 周东海,王俏,冯炯,等.脾虚风湿痹阻为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主要病机[J].中医杂志,2020,61(7):590-593.

[10] 唐瑞霞,苏晗,邢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2):6-11,34.

[11] FRARA N,FISHER PW,ZHAO YJ,et al.Substance P increases CCN2 dependent on TGF-beta yet Collagen TypeⅠvia TGF-beta1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in tenocytes[J].Connect Tissue Res,2018,59(1):30-44.

[12] 黄旦,刘健,万磊,等.从脾治痹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1):46-50.

[13] 谢宇杰.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肺间质病变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4):1213-1216.

[14] 刘洋.董振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经验总结[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5] 万磊,刘健,程园园,等.基于脾虚湿盛病机的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55-458.

收稿日期:2023-02-11;修回日期:2023-03-23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肺纤维化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特发性肺纤维化康复治疗的意义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